高考备考十大热点答提题纲.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60244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备考十大热点答提题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备考十大热点答提题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备考十大热点答提题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9高考备考:十大热点答题提纲一、北京奥运会答题提纲:重点是“经济意义”:(1)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 。(2)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3)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优化配置。(4)加强国际的交流合作,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5)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6)城市形象,展现改革开放的成果。 哲学重点掌握:联系与发展的观点,人生价值观例题:2008年8月8日晚8时8分,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的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奥运会开幕式是展现中华民族丰厚文化的大舞台,开幕式的文艺表演向全世界讲述了感动世界的中国故事。巨大的画卷徐徐展开,中国故事轻曼地演绎,中国五千年的梦想就是一篇恢宏的史诗,“长卷”、“梦幻五环”、“太极”、“点燃圣火”、“飞天”等创意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体现出了丰富而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传达着勤劳自强的中华民族迈向世界的豪情和自信。(1)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举办北京奥运会对我国有何重大意义?(2)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分析,为什么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大舞台?(3)运用国家职能的知识分析,在奥运会的举办过程中应如何展现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参考答案:(1)改善北京等城市的自然环境和公共设施,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拉动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增加劳动力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提高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促进中国文化、企业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2)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通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这个舞台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奥林匹克文化将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同时中华文化也极大地丰富了奥林匹克文化。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和发展,通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这个舞台展现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化,这是传播和繁荣民族文化的需要。(3)政府要积极履行经济职能,用市场的眼光开发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政府要积极履行了文化职能,大力发展体育文化事业的表现,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政府要积极履行好了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指导大众了解掌握祖先创造的遗存和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民间文化,自觉地利用奥运会这个舞台宣传和弘扬民族文化。二、神州七号、2008年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型国家答题提纲:为什么: 现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意义:(1)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2)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兴工业化道路。(3)提高国际竞争力。(4)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政治意义:(1)综合国力, 科技力, 国际竞争的实质。(2)民族凝聚力,向心力,自豪感。(3)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怎么办: 1哲学关注点:内外因 联系 2经济学 国家:价值规律, 宏观调控, 财政,优化产业结构。 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加强管理。 个人:提高职业技能和素质,转变消费观念。 3政治学: 国家:国家职能 党: 执政能力,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公民:权利义务例题:“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国际科技进步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都要求我们加紧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真抓实干,奋起直追,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1、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1)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2)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3)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4)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5)要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2、自主创新的意义(1)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根本途径,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3)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有利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4)是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房价、物价、分配、就业等问题答题提纲:1房价下跌:(物价与此类似)A影响:不利影响: 扰乱市场秩序,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扩大,影响经济增长。不利于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B调节的必要性:经济:价值规律的要求,市场经济的缺陷,宏观调控的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生产目的,科学发展观政治:国家的性质,职能,国家机构的性质、组织活动原则;党的性质宗旨,三个代表,执政能力和水平的要求。哲学:联系的观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意义:经济: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有利于防止通货紧缩,化解金融风险,改善居住条件,提高人们的生活,构建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政治:(围绕不同主体展开)2:分配公平(主要是解决的法) A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就业和居民的收入 B分配制度分配政策分配原则 C社会保障制度 D 基本经济制度 E宏观调控, 另外加上时政性语言,比如调低过高,扩大中等收入,抑制过高收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3就业问题解决方法:A 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就业 B 基本的分配制度,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C 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D社会保障制度 E宏观调控,国家建立良好的就业服务体系 F加强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转变就业观念以上问题在政治常识中的解决方法: 国家:国家性质,职能,国家机构的性质和组织活动原则 党: 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领导方式例题:材料一: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就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 材料二: 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材料三:专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平稳,国内市场容量大,就业潜力巨大,关键看我们如何做好工作。专家建议,针对当前经济增长并未带动就业同步增长的现实,要实行就业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另外,我们在看到“许多人无事干”的同时,“许多事无人干”也是现实,一些人“高不成,低不就”给再就业工作增加了难度。 (1)运用政治常识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就业工作的必要性。 (2)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说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实现材料二中的“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这一目标和任务。 (3)结合材料二、三,运用哲学知识,说明如何解决材料一中的问题。参考答案:(1)各级党委重视就业工作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党的地位、作用决定的。就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社会的安定,重视就业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政府重视就业工作,有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更好地履行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是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和体现。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解决就业问题,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必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节劳动力供求,尊重劳动者的市场主体地位,引导劳动者面向市场自主择业;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科学的就业规划和方针,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调节、监管和服务的功能。 (3)坚持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解决就业问题必须使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既要探挖潜力,又要搞好配套服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我国的实际,确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把就业问题放在重要位置。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再就业人员要转变择业观念,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以便顺利实现再就业。坚持内外因相结合。劳动者要增强自主择业意识,政府要为促进就业创造必要条件。四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涉及到的内容:十七大,2009年两会,选举,公民的权利,既有国家的内容也有党的内容 答题提纲: 1、为什么:国家的性质,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属性,民主的现状,意义,和谐社会 2、怎样构建: A最根本的共产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 B加强制度建设(四个基本政治制度) C在党的领导下又步骤有秩序的进行 D从国情出发借鉴人类文明的成果 E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奠定物质基础例题:胡锦涛主席指出,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组成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同时在基层实行群众自治等形式的直接民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创造,是我国人民民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胡锦涛强调,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参与决定着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效。要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尤其是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工作。 (1)你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如何认识的? (2)你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意义何在? (3)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主体是人民群众体现了怎样的哲学道理?这对我们有什么哲学启示?参考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它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一切重大事务。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们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2)有利于坚持和巩固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有利于反映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3)说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就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主要应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五、 改革开放三十年答题提纲:1取得成就的原因:A 经济建设为中心 B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 C 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D 坚持了基本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 E 金融资本市场的繁荣2影响:经济:A:经济的发展,收入增加,消费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B规范了市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C 增强国际竞争力,参与国际分工,扩大对外贸易,提高对外开放水平D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政治:A综合国力 B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核心竞争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落实科学发展观。企业:依靠科技,加强管理,走新兴工业化到路,树立信誉和形象,走名牌战略个人:提高技能和素质哲学:主要是发展的观点,普遍联 系的观点,还有认识论 例题: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请回答:(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2)运用认识论原理论述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3)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1)这里讲的“革命”,是从广义上说的,是指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所发生的根本性变革,而不是指社会革命。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因此,从解放生产力的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把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转变为开放,以及使得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发生根本性变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把一个落后的中国转变为一个发达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2)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实践源泉。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入总结广大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要广泛运用改革开放年的生动事实、伟大成就、宝贵经验,深入持久地进行改革开放宣传教育,使全党同志和全体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增强坚持改革开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六 、民生问题 重要背景:财产性收入,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答题提纲: 1财产性收入问题 为什么:A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 B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C公民的合法财产受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性 怎样提高: A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B 宏观调控 稳定物价 C完善分配制度 D 完善资本市场引导居民合理投资 E 市场经济的法制性2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可以套用)为什么:A社会主义的本质 生产目的 B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C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D 市场经济的弱点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怎样解决:A大力发展生产增加就业,提高人民收入;B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资源的配置; C发挥财政和税收的作用; D劳动者权利的维护。3.劳动合同为什么:必要性: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市场经济的法制性,共同富裕等重要性:(课本劳动合同制度的作用 意义,主要是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利,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等)哲学角度 :群众的观点例题:上学贵、看病贵、住房贵、就业难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四大民生问题。围绕“如何解决好民生问题”的主题,某媒体开设“民生论坛”栏目进行了讨论,下面是三位市民就此发表的各自观点和看法:甲:子女升学是涉及每个家庭的民生大事,政府应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乙:就业是民生之本,如果教育的发展不能解决就业问题,那么在教育上的投入也无多大意义。丙: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该把一切民生问题统统管起来。(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甲、乙的观点,谈谈你对发展教育重要性的认识。(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丙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3)如果你也参与上述讨论,请从唯物史观角度,就解决民生问题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参考答案:(1)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满足广大人民对教育的需求。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文化传承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发展教育,才能使受教育者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从而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要对人民负责。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的应尽之责。政府担负着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等国家职能,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应办之事。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责,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解决民生问题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政府只有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才能成为人民满意的政府。(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群众,调动人民群众主动性创新性。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通过改革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完善政治经济体制,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必由之路。(若从其他角度回答,提出某些具体化建议,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可酌情给分) 七. 农业问题重要背景: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七届三中全会答题提纲:1.基础设施建设 为什么:必要性 A 课本农业的现状(3点) B 市场经济的弱点需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重要性 C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D促进农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E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农民素质,提高生活水平 怎么样解决: A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优化资源配置 B 发挥财政的作用,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C 税收的作用 D正确处理积累消费的关系2.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如何做:稳定政策,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提高农民素质,增加投入,产业化经营,走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提高单产量等。3. 城乡差距怎么样解决: A宏观调控,优化资源的配置 B增加财政对农村的支持 C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D社会保障制度 公共事业 E加快城镇化建设 F 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分配政策哲学观点:认识论理解连续六个中央一号文件;实践的观点(定义、特征、基本形式和作用)例题:(2006年北京卷)以下是记者对两个村书记的采访记录:甲村问:咱们村去年的人均纯收入是多少?答:18000元左右,比前年增加了10%问:村民收入来源是什么?答:那可多了,原来的荒地已经被改造成草莓生产基地和绿色蔬菜园区,都是现代化的大棚生产。我们的村办企业可以进行深加工,生产果汁和蔬菜干,产品还被村销售公司卖到了国外。村民改造了住房,搞民俗旅游,接待游客,农家菜,大炕头可受城里人欢迎了,总体上讲,村里的收入30%来自种植业,70%来自加工,接送和旅游餐饮业。乙村问:咱们村去年的人均纯收入是多少?答:大概1000元。问:村民收入来源是什么?答:卖老三样呗,核桃,梅子和大枣。去年下了场雹子,有些家庭颗粒无收,外地收货的商人还总是压价。问:有村办企业吗?答:还没有。对比甲村和乙村,结合经济常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通过“强化产业支撑”增加农民收入。解析本题以具体的微观材料为背景,考查重大的热点问题农民收入,重在考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回答时要注意设问中的“经济常识”“强化产业支撑”。要运用经济常识,围绕与产业相关的知识,把甲村和乙村进行对比组织答案。从甲村和乙村的材料对比可看出甲村依靠的是现代化的农业,乙村只靠传统农业;甲村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乙村只有单一的种植业;甲村因地制宜地发展加工、流通和旅游业,而乙村产业形式单一。参考答案:(1)在农业生产上,甲村依靠的是现代化的农业技术,而乙村只有传统的老三样,靠天吃饭。这说明提高农民收入,不能只靠传统农业,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2)甲村不仅生产蔬菜、水果,还从事产品深加工和销售,而乙村只有单一的种植业。这说明提高农民收入,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3)甲村因地制宜地发展加工、流通和旅游业,而乙村产业形式单一。这说明新农村的建设要利用自身条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带动农民收入的提高。八、 抗击地震和北方旱灾答题提纲:1重点:抗灾能力,灾后重建,自然灾害的认识抗击灾害为什么能够成功经济学:A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多年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抗灾的成功奠定了经济基础。 B贯彻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C社会主义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D 财政的作用 E商业保险事业的发展规避了一定的风险 F科教兴国使科技在抗灾防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治学:A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 C中共的领导 D国家职能,组织和活动原则 E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哲学:主要是人民群众的观点,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价值观2如何搞好重建工作经济学:A 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B财政的作用 C税收的作用 D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E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商业保险理赔工作政治学:国家:国家职能 组织活动原则; 党: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加强国际合作。3.如何面对自然灾害(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主要是哲学角度 A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前提 B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C树立正确的意识(价值观,改造主观世界) D按客观规律办事发挥主观 例题:材料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抗震救灾工作。就在全世界还在惊诧错愕的时候,中国总理在三小时后直达灾区最前沿;胡锦涛总书记亲临灾区,慰问抢险救灾人员和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雷霆万钧奔赴现场,各军种十万大军迅速集结灾区。抗震救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国务院决定对因灾死亡人员的家属每人发放5000元抚慰金。材料二: 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再次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会议认为,面对这场特大地震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紧急行动,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冲锋在前,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社会各界无私援助,目前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进行,灾区社会秩序总体稳定。会议指出,这次地震灾害影响范围广,人员伤亡多,抢救难度大,抗震救灾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和困难。中央要求,各地各有关方面务必把抗震救灾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不畏艰难,连续作战,团结协作,全力以赴,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1)运用政治常识的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一中党中央高度重视抗灾救灾工作说明了什么?(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参考答案:(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要重视精神的力量,意识的作用。目前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进行,灾区社会秩序总体稳定抗灾离不开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需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次地震灾害影响范围广,人员伤亡多,抢救难度大,抗震救灾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和困难。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目前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进行,也要看到形势的严峻、任务的艰巨。矛盾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支配地位,因此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中央要求,各地各有关方面务必把抗震救灾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正体现了这一点。九、 文化产业问题经济意义: 必要性: A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B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重要性: C就业,人民生活水平 D国民经济的发展。GDP的增加 E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证方式的转变 F 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维护文化安全 G新的消费热点带动相关产业如何发展: A基本经济制度 B 宏观调控 C加强国际的交流 D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E财政 F税收例题: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激发奋斗热情,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1)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必须坚持以以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运用所学政治常识知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原因所在。参考答案:(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我们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必须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能够保证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而且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更好地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十、能源问题1.为什么:(1)必要性:A 资源具有稀缺性B 我国能源现状 (2)重要性:C 缓解能源约束的矛盾 D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E 新兴工业化道路F 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G 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H 国民经济的发展2.如何做:国家:遵循价值规律,以市场为基础;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加强国际的交流与合作,积极 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循环经济。企业:依靠科技加强资源的开发和节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节能意识例题:“到2010年,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与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要分别达到35和4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其中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75,煤矸石达到70。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提高到65,木材综合利用率由目前60左右提高到70左右”。 (1)上述要求体现了经济常识的什么道理? (2)简要说明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参考答案: (1)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第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降低资源消耗,有效减少环境污染。第三,实行循环经济,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2)第一,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第二,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第三,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