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词后来、多、半读书报告.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557874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量词后来、多、半读书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数量词后来、多、半读书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数量词后来、多、半读书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量词后的来、多、半的读书笔记201326040057 曹璇绚数量词后加“来”、“多”、“半”是用来表示概数的方法,吕叔湘先生将试说表概数的“来”和再说“来”以及“多”和“半”合成一篇,主要探讨了这些字放置的位置和应用范围,也就是邢福义先生后来在事实终判“来”字概数形义辩证中的形与义。这三个字中,讨论得最多的是“来”,首先讨论了关于它在句中的位置和适用范围,通过语料分析得出两个公式:(a)数词+来+量词+名词;(b)数词+量词+来+名词。并指出,其中(b)的句式,只能用于度量单位,且数词必须是从一到十,也就是说“十来斤米”和“十斤来米”这样的用法是可以的。但是我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问“十来斤米”和“十斤来米”这两个说法是否都能成立,大部分人,特别是年龄层次在20上下的人,都认为只有前者是可以用的;而50岁往上的人大部分认为两个说法都能成立。同样的例举吕先生在文中提出的例子,询问“五来里路”和“五里来路”;“八来亩地”和“八亩来地”,大部分人认为两种用法都可以,只是所表示的精确度有所不同,如“五来里路”表示的可能是五、六、七里路,但是“五里来路”的范围是五六,且不等于六之间的范围,还有一小部分人认为,只有后者可以这么用。那么是不是“一十”的范围出了问题,应该是“一九”呢?同样做了个小调查,大部分人觉得“十里来路”和“十来里路”都可以,但是“五来斤米”和“五斤来米”依旧只有前者可以这么用。那是否是因为“斤”的问题呢?从邢福义先生的事实终判“来”字概数形义辩证中,提到了关于“X来”后接形容词的结构,有一个举例是“两斤来重的黑鲤鱼”(人民日报1982年12月16日),将这个句子抛出去,所有人都觉得用法是正确的,并且觉得如果将“十斤来米”中加入“十斤来重的米”也是可以成立的。那么这样就变成了“数词+量词+来+形容词+名词”的结构了。虽然这其实可能和语言习惯有关系,但是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语言习惯?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为什么在例举出的度量词里只针对“斤”会有这样的问题?是否还有其他同样有这样疑问的度量词呢?因为在年轻一辈和上一辈中得出的结论又有所不同,是否可以从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的角度说明这个语言习惯是如何变迁的呢?吕叔湘先生还探讨了“来”字“以来”和“来往”两个意思的关联,认为两个应用相关,且经常放在最后,我觉得可以用历时语言学,来例举“来”字语义与语用的发展,来推测其相关内容。“多”字的用法和“来”字几乎一样,杨德峰的表示概述的“多”和“来”的全方位考察中,对“多”字的用法有更详细的诠释:在和“来”字用法一样的情况之外,“多”字可以用在末尾不是零的多位数后,可以出现在“半+量词+多+(名)”中,还适用于“小数+万、亿+多+量+名”中,如(1) “目前,我省4.3万多台ATM”(人民日报2014年3月11日10时50分46秒);(2) “适宜稳定利用的耕地只有1.2亿多公顷”(人民日报2014年1月2日1时31分26秒)。数量词后跟“半”的用法和前两个字都不相同:“半”只能放在量词后面,但是量词不受限制。“半”在人们的印象里有个固定的单位份额,是“二分之一”、“中间”,也有“不完全”和“很少”的意思,但大部分时候说起“数量词+半”都是“N又二分之一”的概念。在“来”、“多”、“半”的表意状况上,主要是需要讨论究竟是“略多”还是“略少”还是“左右”,所涵盖的范围是怎样的问题。“多”和“半”由于其本身含义的缘故,几乎可以确认为是表示“略多”,并且“半”更是有了具体的单位份额,值得讨论的依旧是“来”。吕叔湘先生在讨论为什么“十来个月”可以而“五来个人”不可以的时候有提到这个问题,但主要是讨论量词的不同跟事物的性质有关系:因为时间是连续量,所以用非度量单位的“个”也可以,而人不是连续量,所以不行。邢福义先生的事实终判“来”字概数形义辩证在义辨一节提到,关于“来”字的表意状况,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认为“通常略小于那个数目”;姚德怀先生认为“来”同整数词连用,表示超过该数的约数;吕叔湘先生认为是“左右”(在本篇后面,吕叔湘先生指出他采取的意见是“十来个”可以比十个多,也可以比十个少)。而邢福义先生通过大量的语料搜集与归纳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大多数用例都由读者观感不同而“见仁见智”;可以找到事实依据来确认的用例中,只有小部分可以确认为“略少”,大多数都是确认“略多”的,确认为“左右”的也比“略少”占有大部分优势。这里很好地补充了吕叔湘先生在讨论“来”字时并未系统地提,但又比较重要的表意状况的部分,并且提供了大量的语料事实作为支撑。最终,吕叔湘先生总结了数量词后“来”、“多”、“半”用法的公式:吕叔湘先生的论文擅长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将假设提出与读者共同探讨。这一篇是将试说表概数的“来”和再说“来”以及“多”和“半”合为一篇的,在第二节可以看出吕先生对于“来”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并且提出了新的观点,对前文的一些有争议之处做了修整与讨论。邢福义先生擅长于语料搜集与整理,他为了得出语意概况的结论对将近16年的人民日报进行了搜索,共计九百多个句子,近八亿个字,并且强调“事实终判”的原则:以语言事实作为最终判断的权威依据。我们做论文的时候也应该首先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层层深入,提出假设,通过足够的语料事实支撑自己的观点,并且不断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