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32743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膨涨 风靡 戈壁滩 云蒸霞蔚B腥红 甬道 捉谜藏 声名鹊起C福祉 偿试 喝倒彩 甘之如饴D真谛 依稀 明信片 共商国是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名运动员看上去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实际上,他身体健康,骨骼强健,耐力和速度非一般人可比。W高ww.k考s资源5u.co网m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C传统的“严父慈母”在一些三口之家中逐渐演变为“慈父严母”。以前严厉的父亲如今在这些家庭中扮演着唱红脸的角色。D唐玄宗虽早就觉察到安禄山有反叛之心,但并没有及时除掉他,反而放虎归山,让他出任范阳节度使,这未免有点蹊跷。 W高ww.k考s资源5u.co网m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_的建筑体系。(2)它们像受了惊一样作出_,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3)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_若干个庭院_天井建造而成的。A独特 反应 或/或B独到 反映 和/和C独到 反应 或/或D独特 反映 和/和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冲突双方在联合国特使的调解下,经过三天艰苦的谈判,紧张的局势终于得到了缓和。B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有27个国家数百位科学家参加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这两个模型受到了高度重视,给予很高的评价。C不管怎样说,惟我独尊和妄自菲薄都是要不得的,狂妄和自卑貌似两极对立,深层心理却颇为一致。D近日国际黄金价格再次出现波动,截至上周末,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达290美元以上。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因此,门窗的位置和处理都极自由,由全部用墙壁至全部开门窗,乃至既没有墙壁也没有门窗。(如凉亭)B京剧的生态环境,包括传统审美观念、表现手段等如今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京剧艺术在多年探索,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经验,获得了新的活力。C齐曼在近期自然杂志上著文指出,“发明一种机制,把科学研究工作中获得的片断的知识系统公布于世,一定算得上现代科学史上的关键性事件。”D白蚁有一个方面更为奇特: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7下列有关“文法”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法”在文中指建筑物上的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的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B文章的语法在运用上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中国建筑的“文法”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在“文法”的拘束性,创造的多样性就大大减弱了。C“文法”在文中包括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所呈现出来的一定的风格的手法,它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D在世界各建筑体系中,中国建筑军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并且用彩绘图案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是使用得最大胆的“文法”。8下列对“建筑的文章”的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建筑的“文章”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气势恢宏的庙宇等“鸿篇巨制”。B建筑的“文章”中,少不了“山亭、水榭、一轩、一楼”这样的“精致小品”。C建筑的“文章”中,有纯粹用作点缀装饰的“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等秀丽文字。D建筑的“文章”中,在路的尽头立一座影壁,或建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也占有一席之地。9“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文法”指的是中国建筑发展过程中沿用并发展下来的建筑惯例与审美方式。B“一定的拘束性”即建筑发展历史上长期积淀下来的、为人们所遵守的基本思路和传统模式。C“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强调了设计与修建过程中建筑师们可以发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D“多样性的表现”既包括建筑中的“拘束性”和“灵活性”,又包括建筑中的“历史性”和“时代性”。(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中国古代的天文李政道古代西方人的一种观念是“天圆地方”,我们老祖宗却认为“天圆地圆”,有黄道、赤道。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在其著作天问中引证天是圆的,地也是圆的。他说: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九天是指坐标,就是昊天(东)、阳天(东南)、赤天(南)、朱天(西南)、成天(西)、幽天(西北)、玄天(北)、鸾天(东北)、钧天(中间向上),一共是九个坐标位置。屈原说,如果天圆地平,就会相交,成“九天之际”。“安放安属?”相交的点放在哪里呢?“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地相交显然不合理。因此,天是圆的,地一定也是圆的。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各自可转。所以中国古代天文就有赤道、黄道两个圆轨道。他下面再问:天是圆形的,还是椭圆形的?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其中东西是经度,南北是纬度。他问的是经度长一些,还是纬度长一些。实际上,地球的赤道直径与南北两极的距离相差22公里,屈原当然没有求出来,不过他这种解析问题的能力及有关天圆地圆的推测都令人佩服。周礼说:“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璧的外围是圆的,中间有圆孔,代表天。可是,为什么天中有礼?琮的造形更奇怪了,外面是方的,中间也有一个圆孔穿过去。外边为什么是方的?为什么璧代表天,琮代表地?另外,商代还有一种玉器叫璇玑,造型很像璧。璧,璇玑,琮,它们的关系是什么?虞书舜典注疏:“璇,美玉也;玑为转运,径八尺,圆周二丈五尺强,王者正天文之器。”璇玑是一个大的天文仪器。我们今天看到的璇玑玉器,直径仅约33厘米,可能是模型,是商代的文物。那么璇玑怎样做天文仪器呢?每颗恒星和行星,都要转圈,都各自沿着一个圆在走。但大球面上有一点不动,就是天球面和地球的轴的相交点,叫做正极。我们可以设想,璇玑或璧、琮的前身可能是一个旋转式天文仪器,目的就是把这个旋转轴的指向定准于正极。怎样做到这个要求呢?我的猜想是:假如要定准正极,一定要有一根长管。如果转盘的直径是8尺,那么管子的长度应约是转盘直径的2倍,这个管子对着正极。再做一个形状像璇玑的大盘子;边上有三个凹口,每一个凹口正好对着一个星。星在天空转,这个盘子随着星转,竹管是不动的。要定正极的位置,必须通过管子对着正极,然后让盘子随天转动,把三颗星的位置扣住。 竹管一定要和地固定,方法是用一些大石头把它绑起来。每块大石成方形,约高一尺。竹管四周均有大石块。这样造型的古代天文仪器就有两个部分:一是大璇玑那样的盘子,凹口对着星,随天上的星面转,代表天;一是这些大石块绑住的长竹管,跟地永恒,代表地。假如用很细的针在竹管一端开一个直径为2毫米的孔,管子长15尺左右,它测量正极的精确性能达到0.013度。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在商朝时正极没有任何明确的星。人们为了纪念炎黄古代天文学的成功,就制作了璇玑这种小型玉器。后来,把璇玑变得更简单:一部分变成璧,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因而“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选自中国国家天文创刊号,有删改)10从原文看,下列对古人“天圆地圆”观念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人很早就有天圆地圆的观念,如把天比作蛋壳,把地比作蛋黄,认为存在赤道和黄道两个圆形的轨道。B东西是经度,南北是维度,经度与纬度哪个长一些呢?作者认为,这样提问本身就表明在屈原心目中天和地都是圆的。C璧为圆形,中有圆孔,代表天;琮为方形,中有圆孔,代表地。周礼所谓“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可为印证。D璧为圆形,可以代表天。可是,琮为方形,怎能代表地呢?作者认为,琮的方形是特意加上去的,起装饰作用。11下列对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的设想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根用来对准正极的长竹管,一个边上开有三个凹口的状如璇玑的转盘,把这个转盘固定在长竹管上,这可能就是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B用一些方形大石块把一根长竹管固定在地上,把一个边上开有三个凹口的状如璇玑的转盘穿在长竹管上,这可能就是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C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大璇玑那样的边上开有三个凹口的大盘子,二是固定长竹管的一些方形大石块。D在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璇玑中,从直接观察天象的作用看,用来固定长竹管的那些方形大石块是必不可少的。12“后来,把璇玑变得更简单:一部分变成璧,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A璇玑是一个大的天文仪器,璧和琮都是直接从这种天文仪器简化而来的。B由于璧和琮都是从璇玑简化而来的,所以都保留了观测天文现象的功能。C代表天的璧和代表地的琮,可能都是从玉器璇玑简化而来的。D今天所能见到的璧和琮,都是礼器和饰物,是由竹管和大石块简化而来的。13作者根据哪两类证据推论出中国古人“天圆地圆”的观念?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梁 衡“中国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2006年1月1日,中国将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摘自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11月7日在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上的致辞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相对于越用越少、不可再生的煤和石油,这些能源可谓循环往复、取之不竭。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专门立法来保护它们的开发呢?原来这阳光、这风、这些生物等并不自由。我们歌颂阳光的美丽,羡慕风的来去,欣赏生物的多姿,其实它们受着许多束缚,满肚子委屈。阳光不远万里来到地球,不只是为了红几朵花、绿几棵树,它还能发电、供热,能让汽车跑,能让电灯亮。科学家说,晴天太阳照着的每一平方米就蕴藏着1千瓦时左右的能量。风儿在地球上飘荡,也不只是为了来一点凉爽、送几片白帆,它还有更大的力量,却无用武之地,所以就恼怒、狂躁。你看那台风、飓风、龙卷风是怎样地拍胸怒吼。地球上除人类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生物,不过它们只是无奈地独处,兰在幽谷无人问,花自飘零水自流,还有谁知道它们居然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呢?阳光、风、水、生物、地热、海洋有这么多的本事,为什么不使出来呢?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的认识所限,有眼不识金镶玉,轻慢了它们,它们当然就不出力。这好办,随着科学的进步,观念的转变,会纠正的。二是人们的固执,明知可用就是不用,甚至不许别人用。原来能源一族也和人类社会一样,新旧之间会明争暗斗,抢位置、争高低,先来的见不得后到的,强势者挤兑着弱小的。新能源的开发当然要投资,旧能源说,何苦呢,照旧用我不更省事?新能源的开发要成本投入,旧能源说,你看,得不偿失!房顶上装一个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供热系统,可以供全楼的照明、热水。建筑商说还得改图纸,施工队说太麻烦,物业部门说不美观。山坡上竖一个风力发电塔就可送电到万家,但是先要征地,又要修路、进设备、培训技术人员。主持者一想,算了吧,还是到热电厂买电去。玉米的传统用途是食用或者当饲料,现在发现可以造酒精,这酒精还能开汽车,玉米秆可以发电。但是将这些理论变为现实有许多风险,谁第一个吃螃蟹?总之,新事头绪多,旧轨最好循。至于新事物的前景,一般人管不了那么多。一般人管不了,谁来管?国家来管。用什么办法来管?用法律。只有法律才能平等地规范所有人的行为,保护人类的长远利益,于是就有了可再生能源法。1831年,当整个欧洲还在靠油灯、蜡烛照明,靠煤炭取暖时,法拉第把一块磁铁投入线圈,电流计上的指针轻轻摆动了一下。他给人表演时,有绅士问,“这有什么用?”法拉第说:“先生,不用多久,它就会给您交税的。”现在全世界靠电力生产的财富和税收早已多得难以统计。为推广新能源,各国都制定了相关法律。现在阳光、风、生物等新能源才崭露头角,就像当年法拉第手中的磁铁和线圈,亟盼世人理解,盼社会支持,盼法律保护。打个比方,可再生能源法就像未成年人保护法一样,它是专门保护弱者、保护未来、保护人类的长远利益的。千百年来,我们都将阳光当作人类自由的象征,现在突然发现,我们并没有给阳光自由,发现我们亟须用一部专门的法律来保护阳光的自由。当年有人问恩格斯说,你和马克思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恩格斯回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自有阶级社会以来,人类就在为自己争自由,为社会秩序立法,现在又懂得为自然争自由,为保护利用自然立法。人类的自由发展应该成为自然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反之,自然的自由发展也是人类自由发展的条件。当阳光、风、各种生物,还有地热、海洋都自由地迸发它们所有的能量时,人类自己也就获得了最大的自由。(选自梁衡新闻作品导读,有删改)14请在画线部分任选两处,指出其所用修辞方法,并分析所用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15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16文章标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 三、语言表达17根据下面几个句子的提示,给“科技文献”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可适当增减文字,但不得改变原意。科技文献是一种物质实体。它是通过将科技信息、知识记录在各种载体上所形成的。常用的记录手段包括:文字、符号、图形、声频、视频等。常用的载体包括: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一些记录有科技信息和知识的网络资源也可以称之为科技文献。 18给下面这则材料拟一个简明的标题。(不超过12个字。)塑料袋消费者中的一些人不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而是贪图个人方便。在他们眼中,“塑料袋”等同于“方便袋”现买东西即送袋子,省事省力又免去了上班拎布兜、菜篮的尴尬。殊不知,环境保护是利人利己、造福子孙的大事,每人每天使用一两个塑料袋,享受一两次方便,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将产生多么庞大的白色垃圾,给后人造成多大的麻烦。消费塑料袋看起来不过是芝麻大点儿的小事,但却与祖国的环保事业息息相关。 19某校举行由学生把所学课文改编成独幕话剧的演出晚会。下面是这次演出的节目单:晚会节目单孔雀东南飞(原作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演出:高一(2)班雷雨(原作曹禺雷雨) 演出:高二(5)班(其他略)W高考ww.ks资源5u.co网m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需要在节目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强晚会的整体感。请你在孔雀东南飞与雷雨之间,为主持人设计一段这样的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不少于60字。 四、写作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几何学上的点只有位置而没有长度,没有宽度,没有高度,正是那无数个点构成了无数条线、无数个面、无数个立体要求: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C2D解析:A项中“涨”“胀”;B项中“腥”“猩”,“谜”“迷”;C项中“偿”“尝”。3B解析:解析:A项“弱不胜衣”,胜,禁得起。形容人很瘦弱,连衣服都承受不起。C项“唱红脸”指在传统戏曲中勾画红色脸谱扮演正面角色,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友善或令人喜爱的角色。D项“放虎归山”比喻放走敌人,留下祸根。ACD三项都是恰当的。B项“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作自谦,用来说别人不恰当。故选B。4A解析:“独特”,独有的、特别的;“独到”,与众不同(多指好的)。“反映”意为“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反应”意为“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或”,表选择;“和”,表并列。5C解析:A项前后主语不一致;B“给予很高的评价”的主语不是“这两个模型”,可将“给予”改成“得到了”;D项最高点应有上限,“290美元以上”没有上限,可将相关内容修改为“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突破290美元”。6D 解析:A项括号放句号前;B项“探索”后的逗号改为顿号;C项句号放在引号外。二、阅读理解(一)7B解析:建筑的文法与文章的文法一样,都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8C解析:“一面横额、一副对子”是指喻指建筑中“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它指真正的文章的文字,而非比喻性的建筑的“文章”。9D解析: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及“历史性”和“时代性”。(二)10D解析:“琮的方形是特意加上去的,起装饰作用”错,文中说“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方形象征大石块。11B解析:A项“转盘固定在长竹管上”错,盘子要随星转;C项“二是固定长竹管的一些方形大石块”错,是用一些方形大石块把一根长竹管固定在地上;D项,石块起固定作用,不用于直接观察天象。12C解析:A项“璇玑”是玉器,不是天文仪器;B项璧和琮没有保留观测天文现象的功能,只是礼器;D项文中说:“一部分变成璧,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 13参考答案:典籍和文物(根据文中,屈原的天问,璇玑、璧、琮的样式和对它们之间关系的推测)(三)14参考答案:第1句,拟人。赋予阳光、水等人的委屈情态,生动鲜明的表现了人们对新能源认识的局限。第2句,反问。增强语气,再次强调应该正确认识并充分利用好新能源。第3句,排比,增强气势,突出新能源发展受限制的现实原因。15参考答案:作用:承上启下。承上指法拉第刚发现电磁感应时不被人理解,和现在新能源现状接近。启下则为,电力现在对人类的贡献预示着新能源会带给人类美好的未来。16参考答案:标题含义为,人类通过立法来保护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文章主要从新能源现状即为新能源立法的原因和立法的意义两大角度论述。其中,现状包括人们对新能源认识有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上受限制。三、语言表达17参考答案:科技文献是以文字、符号、图形、声频、视频等手段将科技信息、知识记录在各种载体上所形成的物质实体。(或者:科技文献是以文字、符号、图形、声频、视频等手段将科技信息、知识记录在纸张、胶片、磁带、光盘及网络上所形成的物质实体)18参考答案:示例:切莫贪图方便贻害环境(可以参考句中“不是而是”,明确语段的主要用意,即环境污染的原因是“贪图个人方便”)19参考答案:感谢高一(2)班的精彩表演。通过欣赏,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部揭示民主思想和封建传统激烈斗争的作品,预示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有请高二(5)班为我们带来雷雨!四、写作20参考提示: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