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27948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津双语实验学校九年级化学学案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三 氧气(第一课时)学案主备人: 姚海红 审核人:- 时间:2010.8副备人;- 班级: - 1、教材分析课题三 氧气(第一课时)内容分析:本课题是在学习本单元课题二氧气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课时)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引导出催化剂概念、催化作用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原理、装置及工业氧气的制取等,第二部分(第二课时)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及反应的原理、装置、检验、验满方法等等。 (2)初步理解分解反应,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参加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新物质的方法;通过认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初步认识分类是化学常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催化剂的认识激发学生客观认识物质间关系的正确态度;进一步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情感。教学重点:制取氧气方法教学难点: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教学准备:制取氧气探究材料10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火柴)、氯酸钾、高锰酸钾。二、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氧气具有许多用途,那我们如何制取氧气呢?并将氧气收集到集气瓶中呢?(教师展示一个空的集气瓶)讲解实验室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分组探究实验2-5、实验26实验次序和物质(常温下)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现象为:说明了:实验1、双氧水实验2、二氧化锰实验3、二氧化锰和双氧水实验1教师采用多媒体投影双氧水的有关资料让学生阅读,让学生理解木条没有复燃的真正原因。实验3当试管中无气泡产生时,可以重新向加入少量双氧水,又有气体放出,(此实验可反复几次,让学生感到二氧化锰永远用不完,从而顺理成章地导出催化剂)二氧化锰板书过氧化氢 水+氧气讲解催化剂的概念强调反应速率改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和化学反应前后讲解催化剂的作用实验27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讨论:1、为什么盛固体药品的试管口需向下略倾斜?2、试管内导管为什么不同伸入太长?3、给药品加热时,为什么要先均匀加热然后固定加热?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为什么开始有气泡产生时不能马上收集?5、实验结束时,为什么必须先撤出水槽中的导管然后再移开酒精灯?评价对学生的结论正确评价,重复正确的答案 加热板书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加热讲解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提问上述三个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讲解分解反应化学反应: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练习在下列反应中A、H2OH2+O2B、CO2+H2OH2CO3C、CH4+O2CO2+H2O属于分解反应的有 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属于氧化反应的有 小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过氧化氢水+氧气加热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加热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提问工业上需要的大量氧气是如何制取的?(观看人教版进行教科书配套碟片氧气的工业制法)小结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物理变化)布置作业课本P40 1、2、4倾听、思考知道、记忆1、 木条不复燃,几乎无氧气生成(氧气产生很慢)2、 木条复燃,有氧气生成3、 木条复燃,说明室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二氧化锰能分解生成氧气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记忆、反应理解反握关键词:“改变”、“质量和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前后”理解思考是否可用其他物质代替二氧化锰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阅读课本P36资料学生动手做、动口讲、动手笔记、动脑想记忆、掌握讨论、思考讨论,一人汇报结论,他人补充、完善。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完成练习理解、记忆学生观看碟片和阅读课本P38-39 资料课本P40 1、2、4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能力培养学生实验兴趣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很多中下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巩固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加深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板书设计课题3、 制取氧气一、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锰过氧化氢 水+氧气加热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加热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催化剂二、分解反应三、工业制氧气备注:本案例内容涉及的是第一种物质的制取原理。通过对氧气性质的回顾,引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内容,很自然。对实验室制取氧气过程各步的细节、注意点、原因等都作了详细的设问、分析、分组实验对比和演示示范,引导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后进行理性思考,引出分解反应、催化作用、催化剂等的概念,并与已学的分解反应、氧化反应作对比,最后对工业上用空气制氧气作了介绍和分析。本案例内容的编排突出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使学生对氧气制备实验的方法与过程有具体的感受,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操作方法有切身体验,在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本质,规范实验各步骤的要求上作了安排,这此对以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理解反应的本质很有启发。教学反思:1、反思教材,制取氧气这一课题在教材中的任务越来越重。在这一课题里除了突破催化剂和催化作用,还要讲清讲透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装置,实在不太容易,但回避不是办法,只有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及媒体辅助教学,才能在此突破催化剂概念,同时又强调一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又能给学生学习以后的知识埋下伏笔。 2、反思实验,实验的成功、失败常有一定的偶然性。对于无法看到明显实验现象的实验,培养学生敢干反思的精神,因此在教学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无法得出正确实验现象时,想到了如何来面对这个问题,在直接揭示答案,还是引导学生去阅读资料发现这对矛盾中,教者选择了后者;在教学二氧化锰作为双氧水分解或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如何验证二氧化锰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时,为了避免浪费时间而影响教学进程,采用了添加实验和将实验延长到课外的方法,这样做实验不受课本约束为了应付教学要求而实验而是为了探究实验结果,避免了灌输式教学而形成了师生互动教学过程,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反思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的确带来了教者教学观念和方式的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机会、寻找机会、制造机会给学生探究活动,本课题中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的怀疑勇气、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磨练、升华,使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孟津双语实验学校九年级化学学案课题二: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第一课时)主备人: 姚海红 审核人:- 时间:2010.5副备人;- 班级: -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2、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3、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学建议课堂引入指导通过讲述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引出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知识讲解指导1建议在讲过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后,可介绍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方法。2可给学生归纳出,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需要用到以下知识:(1)定义式(2)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式(3)溶液的质量与体积的换算式(4)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5)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分数计算,需用到质量守恒定律关于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的教材分析本节在详细介绍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后,通过例题教会学生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把有关概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起到使教材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作用。在了解溶液组成时,应该教育学生尊重化学事实,明确溶液的组成是指溶质在溶解度的范围内,溶液各成分在量的方面的关系。因此,对溶液组成的变化来说,某物质的质量分数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才有意义。例如:20时NaCl的水溶液最大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超过26.5%,离开实际可能性,讨论更大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是没有意义的。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在建立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之后,应让学生了解,化学计算不等于纯数学的计算,在计算时,要依据化学概念,通过计算不断巩固和发展化学概念,为此,可以做如下的课堂练习,并由老师指明学生练习的正误,随时对出现的错误加以纠正。(1)100千克水里加入20千克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对不对?为什么?(2)在20时溶解度为21克,则它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1%,对不对,为什么?(3)100克10%的NaCl溶液和50克20%的NaCl溶液混合,得到150克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对不对?为什么?关于如何引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教学建议例如: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的量减少,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量增加,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溶液组成变化如何?若溶质量增加且完全溶解,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溶液组成变化如何?若溶质质量减少,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组成怎样变化?等等。这些判断并不困难,然而是否有意识地进行过这些训练,会在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题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的教学建议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3)溶解度与此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4)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教材中例题1、例题2分别属前两个问题的计算类型,学生只要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清楚,直接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式,计算并不困难。第(3)类计算,实质上这类计算也是直接用关系式计算的类型,只是溶质、溶剂的数据,要通过溶解度的概念,从题在所给的数据中导出来。因此,只要学生了解应把溶解度和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两个概念联系起来考虑,处理这类问题就不会很困难。教材中的例题4这类稀释溶液和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计算比较复杂,需要教会学生从另一角度去思考这类问题。有关溶液的稀释和配制问题,要让学生理解,加水稀释和配制何种质量分数的溶液,溶质的质量总是不变的。犹如稠粥加水时米量是不改变的一样,因此计算时以溶质质量不变为依据建立等式关系。例如 设某溶液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B g,则有:Aa%Bb%。又若用两种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a、b)A、B克,配制中间质量分数C%的溶液,则有:Aa%Bb%(A+B)C%关于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初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很容易跟物质的溶解度概念相混淆,教学中有必在通过组织讨论分析使之对二者加以区别,下表提供的内容供教师参考。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比较项目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意义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度量,受到外界温度、压强等影响。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不受外界条件限制。温度要求一定不一定溶剂量要求100g不一定溶液是否饱和一定达到饱和不一定单位g无关系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g(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课程结束指导列表对比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孟津双语实验学校九年级化学学案课题一:几种常见的金属(第一课时)主备人: 姚海红 审核人:- 时间:2010.4副备人;- 班级: -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常识性介绍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2常识性介绍几种常见的金属及合金的应用。3了解生铁和钢的成分和机械性能的主要差别。4掌握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力目标在生铁的种类及特性的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生铁的共性,不同种类生铁的个性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我国古代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通过几种金属的介绍和实物展示,使学生认识到金属单质色彩丰富。由于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所以金属材料的造型众多,应用广泛,从而向学生渗透物质美,物质用途美。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化学计算技能。本节教材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到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分类,生铁和钢的成分、性质、种类以及冶炼,铝、铜、锌、钛等金属的性质和用途等知识。但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他们很熟悉司空见惯了的钢、铁、铜,也知道一些钢和铁不相同的事实,假若进一步追问其中的道理,他们就可能讲不清楚了。因此,对这一节教材如果教师处理得好,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可以分成生铁和钢以及几种常见的金属两部分,其中包含了含有一定量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关于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教材分析本节教材还有一部分是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有关不纯物的计算。这段教材可以单独处理。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在第四章已所学习过的纯物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当学生对于化学方程式意义缺乏深刻理解时,处理这一类型的计算一定会感到困难。困难的集中点就在于不能很好地把含杂质或不含杂质跟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联系起来考虑。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类的困难,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1)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都是纯净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相互关系;各化学式所规定的化学量,反映的是纯净物之间的数量关系。(2)在现实生活中绝对纯净或理想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或多或少都含杂质。当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时候,所含的杂质并不遵守该化学方程式所遵循的规律。因此当参与反应的物质含有杂质时,先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再用纯物质的质量进行计算。教材第二节中给出了一个例题。在分析例题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做一两个不必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依据的算术应用题。例如:赤铁矿能用于炼铁的主要成分是 ,其余都是杂质,某地产赤铁矿含杂质35%,问5000吨矿石中含杂质多少吨?能用于炼铁的 成分占多少吨?这样的问题,初三学生能毫不犹豫地给出答案:该赤铁矿含 为5000吨65% = 3250吨含杂质为5000吨35% = 1750吨又例如,今有含氯化钠95%的食盐250克,问其中纯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当学生有了这些概念,也懂得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关心这类问题的时候,再分析课本上给出的例题,实际上就不会再有什么困难了。关于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教学建议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教学应以学生学过的纯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为基础。教师首先带着学生真正弄懂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然后让学生通过教师搭的小阶梯,自己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可以把教材的例题分解成简单的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纯量计算题和不用依据化学方程式就能计算的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题,让学生在自己做题的基础上,学会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关于几种重要的金属的教学建议从铁的物理性质受杂质的影响引入本课,然后简单介绍合金的含义。从铁碳合金含碳量的区别导入生铁和钢在机械性能上的差异。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列表比较,自己得出结论。对于几种常见金属的教学,由于内容简单,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可以采取先指导学生阅读,然后由教师小结的方法。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以学生学过的纯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为基础。教师先带着学生真正弄懂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然后让学生通过教师搭的小阶梯,自己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学会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关于炼钢和炼铁反应原理的教学建议学生往往认为炼钢和炼铁的反应原理是相同的原因是:它们都是在高温下利用氧化一还原反应。这时有必要教师对它们的主要原理分析:炼钢的主要反应原理是在高温下,使用氧化剂(如氧气或铁的氧化物)将生铁中所含过量的碳及其杂质变成气体或炉渣除去,而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在高温下用还原剂(如一氧化碳)将铁从它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所以炼钢和炼铁的反应原理不同。孟津双语实验学校九年级化学学案第二课题:铁的性质(第一课时)主备人: 姚海红 审核人:- 时间:2010.3副备人;- 班级: -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铁广泛的用途,认识铁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关系紧密;了解纯铁的物理性质,知道铁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铁的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与氧气、与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能理解金属活动性的差异,并能应用于对置换反应做简单的判断;了解锈蚀的条件及防止生锈的简单方法,认识铁资源保护的重要性。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归纳比较的能力;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归纳和研究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炼铁史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通过性质决定用途,激发学生活用知识为社会造福的兴趣和热情。教学设计方案重点:铁的化学性质难点: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课前探究:1 查阅资料开展“铁的发现、存在和冶炼简史”、“铁的用途”的课题研究。并思考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用途。2查阅资料、社会调查等形式开展关于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的课题研究。3通过一组铁生锈的家庭实验:分析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及防止钢铁生锈的措施。(可以把书上的演示实验改进,如加热试管可改为在密闭容器中加入造量干燥剂。也可只做一个生锈的实验,并让学生思考“一个有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在以前研究灭火原理的基础上,运用相似的思维方法,总结分析出铁生锈的原理及防锈的方法。4通过观察、做社会调查等形式总结出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用于防锈的方法。课上教学:汇报、展示课题1的结果。并思考: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用途?为什么我们用的菜刀、锤子等是用铁制的,而不是用铝制的?看下面的图,讨论。(菜刀、锤子都应是由硬度大的物质做成,从表中可见,铁的硬度远远大于铝,所以,铁用有以上用途是因其硬度较大。学生也可能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不用铬呢?这里要讲解,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性质不是唯一决定因素,还需考虑价格、资源、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及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同理,铁的其它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铁的性质决定。那么铁到底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板书:一、 铁的物理性质铁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它具有一些多数金属共有的物理性质,比如:能导电,导热,常温下是固体等。此外,铁还有其自己的特性。生活中见到的铁多不是纯铁,展示纯铁图片:纯铁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密度是7.86克/厘米3,熔点是1535,沸点2750。铁是电和热的导体。铁的用途不仅与物理性质有关,还和化学性质有关。比如铁为什么会生锈?为什么铁制的器皿不能盛装酸溶液?板书:二、 铁的化学性质观看录象:(铁生锈:1分29秒)讨论课前铁生锈的实验:展示: 一周前开始做的三个铁生锈对比实验结果。分析思考:、三个实验的条件有什么不同?、三个实验的结果有什么不同?、这说明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如何防止铁生锈?、举出你所知道的防止铁生锈的例子,它们的原理是什么?小结:铁生锈是由于铁和氧气、还有水等物质作用发生的复杂的化学反应。如果铁锈不除去,大家还会看到铁生锈的速度加快。这是因为铁锈很疏松,易吸水而加快生锈。如何防锈?总结常见防锈方法。(视频)启发: 铁锈的主要成份是什么?是氧化铁( )。在氧气的化学性质学习中我们知道铁在氧气中点燃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生成产物是四氧化三铁。在这两种产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不同的,三氧化二铁中显+3,四氧化三铁中铁显+2、+3价。为什么同一元素在不同的物质中会显示不同的化合价,即有这种变价现象呢?在排外电子排布知识学习中,我们知道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排布关系密切。我们来看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铁是26号元素:最外层有两个电子,处于不稳定状态,所以它易与氧化剂作用失去电子,当与弱氧化剂作用时,它只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显+2;当与强氧化剂作用时,它还要失去次外层的1个电子,显+3。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如何去理解? 板书:1铁与氧气的反应由氧气的性质知,氧气可以与金属反应。如与镁、与铁。这两种金属与氧气反应有什么不同呢?仔细观察反应的现象,描述其反应现象。(观看镁在空气中燃烧、铁在氧气中燃烧的视频)小结:镁与氧气更容易反应。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金属除了可以和氧气反应外,还可与什么物质反应?(实验室制氢气的原理)2铁与酸反应做铁与酸反应的实验,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生成物颜色、状态)并据实验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在氢气的制法中,我们知道某些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我们来做一组对比实验。金属与酸的反应的实验:锌、镁、铁、铜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操作注意:加酸顺序从铜-铁-锌-镁)提示学生要注意观察反应进行情况及放氢气的速度。小结:镁与酸反应很快就有大量氢气泡放出,锌次之,铁更次之,而铜与酸不反应。由此,由上,镁的化学性质在以上四者中最活泼。铜最不活泼。提问:以上几个反应,是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哪一个?(置换反应)什么样的反应是置换反应?3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演示实验:观察现象:提问:铜为什么不能置换铁?小结:铁置换出了铜,因为铁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只能是化学性质活泼的单质置换出不活泼的单质。通过以上铁与氧气、铁与酸、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表现出金属的性质。我们知道铁的化学活泼性比镁、锌弱,比铜活泼。金属活动性有顺序。看动画演示: 了解了铁的性质,我们就可以用于来指导实际的生活和生产。充分发挥有利的一面,而又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利的一面。孟津双语实验学校九年级化学学案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第一课时)主备人: 姚海红 审核人:- 时间:2010.10副备人;- 班级: -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研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通过讨论,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通过筛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发展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在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在设计实验装置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引言】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广泛用途的气体,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想一想到目前为止,你知道多少种能够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学生讨论,并列举学过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教师在黑板上逐一记录)1.碱式碳酸铜热分解2.蜡烛燃烧3.木炭燃烧4.石墨等碳单质在氧气中燃烧5.木炭还原氧化铜6.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7.碳酸受热分解8.人或动物的呼吸9.高温煅烧石灰石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实验室制法的条件是:1.制取应简便迅速;2.所制得的气体纯度高,符合演示实验的需要;3.操作简单、安全,易于实现。学生评价每一种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否可以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板书】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小结】以上方法都不能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讲解】经过不断研究改进,实验室中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碳。【板书】一 反应原理1.试剂 石灰石或大理石 盐酸【讲解】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碳酸,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最终产物为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板书】2.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提问】可不可以用稀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演示】在两个表面皿中分别放有大小一样的石灰石各一块,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让学生观察到开始都有二氧化碳生成,随后加入硫酸的试管,反应速率越来越慢,最后停止。)【结论】不能用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讲解】为了收集到二氧化碳需要什么样的装置来制备二氧化碳呢?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状态等对实验装置有较大的影响。碳酸钙是块状固体,盐酸是液体,且反应进行时不需要加热,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反应装置呢?(必要时教师可以讲解制氧气、氢气的装置特点)【板书】二、反应装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讲解】因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药品状态,反应条件类似,故可以采用相似的装置来制取。用投影显示制氢气和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图【讨论】1.长颈漏斗是否可用普通漏斗代替?2.锥形瓶可否用其他仪器来代替?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4.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学生讨论、回答,然后教师实验演示、讲解)【演示】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结果没有在集气瓶中收集到二氧化碳。【讲解】1因为普通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会从漏斗处逸出。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在液面下被液体封住,气体不会从长颈漏斗处逸出。2锥形瓶可以用广口瓶、大试管等玻璃仪器代替。3气体收集方法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因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所以常采用集气瓶口向上排气法收集。4可以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火焰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板书】三 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已经收集满。【板书】四、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演示】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气体。【提问】怎样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讲解】上一节学过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灭火,如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还有其它一些二氧化碳型灭火器。【录像】各种二氧化碳型灭火器介绍【演示】灭火器原理实验。常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有:(1)泡沫灭火器(2)干粉灭火器(3)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反思】通过已学习过的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归纳出气体实验室制取的设计思路及方法,必须明确制取气体的顺序是:1.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药品及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反应装置。3.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尤其是密度及其在水中的溶解性),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及验满方法。孟津双语实验学校九年级化学学案化学方程式(第一课时)主备人: 姚海红 审核人:- 时间:2010.9副备人;- 班级: -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涵义,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通过练习、讨论,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一种方法最小公倍数法;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究及合作精神。教学建议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及写法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教学过程:1依据实验事实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设问:这个文字表达式能表示物质的变化及变化的条件,能体现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吗?导入:化学反应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应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有,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另一种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板书:第二节 化学方程式 讲述: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它有哪些涵义?怎样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本节课要认真探究的问题。一、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提问: 碳+氧气二氧化碳 C + O2 CO2讨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此式能否体现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回答:(因上式左右两边各原子的种类没变,数目相等)用已有的知识认识新问题引导:既然此式可体现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特点,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我们可以用“=”C+O2=CO2讲述:化学上就是用这样一种既可表示反应物,又可表示生成物还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式子来表示化学反应的,这样的式子,化学上称为化学方程式 提问:这个式子与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有什么不同? (1) 化学式代替名称(2)“” 变为“=”启发学生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化学方程式与文字表达式的区别根据学生回答给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并板书,重点词做标记板书: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二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提问:根据C+O2点燃CO2化学方程式(1)你能说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吗?讨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一定存在着质量关系,各物质间存在什么质量关系呢?(根据化学式可计算式量)计算各物质的式量是多少? C + O2 = CO2 0 12 162 12+162 12 32 44 再现式量计算使学生理解通过式量可以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讲解:通过式量可以找出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提问:这正是一个化学方程式所能表示的含义,你能总结出化学方程式有哪些涵义吗?(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板书: 2、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学生归纳总结)(1)能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2)可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提问:如何读出这个化学方程式 讲解:“+” ,“=” 在化学方程式中的意义与数学上的含义区别开 练习1:投影 : 化学反应:S+O2点燃SO2中1、反应物是_生成物是_,反应条件是_ 。2、反应中,每_份质量的硫与_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_份质量的二氧化硫。三、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设问: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否只要写出化学式就可以了?练习:请写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问题:分析学生写的各种可能的式子可能写出的情况有(1)P+O2P2O5(2)P+O2PO2(3)P2+O5P2O5(4)4P+5O22 P2O5分组讨论(代表回答) (1)符合实验事实但不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2)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而违背了客观事实,凭空臆造成生成物PO2 (3)为使左右两边各原子数目相等而改动化学式(纯净物组成是固定的。各元素原子个数固定,不能任意改动)(4)符合事实又可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引导:分析从两方面考虑 (1)是否符合实验事实 (2)是否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课文:P71 练习2:投影 1Al+O2Al2O32H2+O2H2O 设问:如何有步骤的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呢? 指导阅读:课本第7172页 总结: 1、写化学式 2、配平 3、注反应条件及箭号“”“”模仿练习:请按步骤写出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要求:(1)3个步骤KClO3KCl+O22KClO32KCl+3O22KClO3=2KCl+3O2(2)练习过程中总结每步的记忆要点 讲解:结合实例讲明“”和“”两符号的意义及使用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化学方程式 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化学物质的变化 2 点燃C2 反应质量的守恒 12 32 44 一、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二、含义:(依据客观事实)“质”:1表示出反应物、生成物“量”:2表示出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书写化学方程式原则:1、依据实验事实 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四、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1、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依据客观事实)2、配平步骤(遵循质量守恒)3、注明反应条件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一姚海红 2010.91、反思教材,制取氧气这一课题在教材中的任务越来越重。在这一课题里除了突破催化剂和催化作用,还要讲清讲透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装置,实在不太容易,但回避不是办法,只有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及媒体辅助教学,才能在此突破催化剂概念,同时又强调一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又能给学生学习以后的知识埋下伏笔。 2、反思实验,实验的成功、失败常有一定的偶然性。对于无法看到明显实验现象的实验,培养学生敢干反思的精神,因此在教学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无法得出正确实验现象时,想到了如何来面对这个问题,在直接揭示答案,还是引导学生去阅读资料发现这对矛盾中,教者选择了后者;在教学二氧化锰作为双氧水分解或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如何验证二氧化锰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时,为了避免浪费时间而影响教学进程,采用了添加实验和将实验延长到课外的方法,这样做实验不受课本约束为了应付教学要求而实验而是为了探究实验结果,避免了灌输式教学而形成了师生互动教学过程,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反思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的确带来了教者教学观念和方式的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机会、寻找机会、制造机会给学生探究活动,本课题中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的怀疑勇气、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磨练、升华,使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教学反思二 2010.3 一、启蒙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争创会考好成绩。 期末复习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会考的成绩,所以期末复习工作,我们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每个阶段,我们要复习什么内容,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会考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常利用中午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为提高会考的合格率,我们不断耕耘。同时,对于学生作业我们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测评工作。从反馈回来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好辅导和改进的调控工作,为全面提高会考成绩而不断地进取。教学反思三 2010.10 水的净化这节课, 从总体上看,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意境,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此外,教师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能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点拨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不足之处:课时延长了 10 min,原因是在探究时间控制上把握欠佳,讨论问题过细,花费时间较长。说明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要探究多长时间,讨论什么问题、讨论多长时间等,仍是笔者需要调整。思考的问题。使我着重反思了以下几点: 1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 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2把握已有经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 从教学过程与调查所见,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改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有利途径 化学教学反思四 2010.4“自主互助学习型”高效课堂模式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轻负担高质量”的模式,通过本次活动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给教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本节授课有许多体会和反思,现总结如下: 首先、对化学教材把握到位 新教材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突出了以下几点:1、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探究过程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进行科学探究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通过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的。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化学推进了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对人类解决当前面临的环境、资源、粮食危机、人类健康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可能的途径。新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目的地介绍日常生活和现代社会建设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为学生提供了他们比较熟悉的情境素材,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