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审查角度浅谈勘察报告质量.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75669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5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技术审查角度浅谈勘察报告质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工程技术审查角度浅谈勘察报告质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工程技术审查角度浅谈勘察报告质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勘察专业岩土工程勘察应大力讲究“三性”镇江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 刘志祥提要:本文提出岩土工程勘察要讲究资料的真实性,工作的针对性,结论的准确性。资料的真实性要求资料的“座实”和“存真”;工作的针对性包含工程针对性和岩土条件的针对性;结论的准确性,要求分析判断重视经验性判断、倾向性判断、综合性判断。并指出岩土工程勘察在讲究“三性”中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措施,认为岩土工程勘察审查也应加大对“三性”的审查力度关键词:真实性 针对性 准确性 判断一、引言镇江市自二000年八月实施施工图审查工作,已有十年时间。十年来我市审图人员针对岩土工程勘察质量问题不断进行交流和探讨,为克服常见通病作了不懈努力,我市勘察报告质量逐年稳步提高,为确保我市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目前岩土工程勘察界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常见质量通病还时有发生,个别单位个别项目还比较严重,克服常见通病的工作还很繁重。笔者以为当前应重点解决岩土工程勘察的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的问题,应大力提倡“科学与诚信”。笔者呼吁应该大力强调岩土工程勘察要讲究三个性,即资料的真实性,工作的针对性,结论的准确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也应以规范标准为依据,加大对“三性”的审查力度。一、要讲究资料的真实性众所周知,资料的真实性是生产实践、科学研究的生命线,一切正确的结论只能来自真实的基础资料。笔者认为:基础资料真实性应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资料的座实,必须是通过扎实的实践活动实测实量得到的数据资料;二是资料的存真,应是揭示事物的本相,或尽可能地接近事物本相的基础资料。马虎、蛮干,离开“求真”的理念是得不到真实的基础资料。基础资料一旦缺失真实性,不仅会给本工程带来安全隐患,而且给后人总结经验的利用带来无穷的后患。但近年来,我们发觉有些勘察报告的基础资料的真实性着实令人生疑,令人担忧。目前勘察报告的基础资料真实性问题表现有:凭空造假,资料失实。时有程度不等的虚假勘察、虚假测试、虚假试验的问题存在。例有一孔代多孔,一样代多样,按需稍加改动,凭空复制;有孔深不足就在剖面图上凭空画长;有标贯锤击数按自己要求凭空给出;有地下水位不实测,编报告时凭空添加等等。马虎草率,资料失真。例岩土芯采取率不高,现场凭几块角砾含糊鉴定,岩土层定名、基岩风化程度及界面深度资料失真。土样保管不当,振动失水。如漫滩相的砂土的含水量只有20%,土试资料严重失真。水上勘探,标贯孔清孔不到位,砂土的标贯击数失真。工作失察,资料失缺。由于未详尽把握现场实际情况,对有关规范标准精神领会不透,既浪费勘察工作量,又资料失缺未解决设计所需的问题。例如不了解场地有几个地貌单元,土试样集中在下蜀土中,关键的软弱土土试样极少,软弱土层的力学指标失缺,又如对次生黄土的失察,把它当作下蜀黄土,勘察孔不再延伸,桩端持力层下软卧层的资料失缺,给工程带来安全隐患;又如基坑工程、港口工程未按规范要求的剪切方法试验,有关土层的变形指标资料失缺,等等。而且不是正确对待资料失缺,用不当的数据替代,用不成熟的经验蒙混,从资料失缺到资料失真。不能保证基础资料真实性的原因主要是没有足够的、恰到好处的、有针对性的勘察工作量的投入,次要原因是操作不当的技术因素。深层次的原因是缺乏科学与诚信。由于近年勘察市场还有许多不规范之处,有时各方主体信用缺失,有的恶意压低勘察取费,有的无奈低价竞争,导致岩土勘察处于低价运行,造成一些勘察单位不愿投入必需的勘察工作量,为利益驱动,丢失诚信,弄虚作假。这是基础资料的真实性的最大危害。有些笨拙的造假,易于识别,能于纠正。有些高明的造假,它符合常态,符合一般共性,难于识别,可不排除有时恰恰掩盖了勘察对象的个性,潜伏更大的安全隐患,所以高明的造假是更坏。还有些基础资料缺乏真实性是勘察工作缺乏科学性造成的。对工作场地及拟建物没有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勘察纲要编制没有估计到最复杂的条件,勘察工作没有按规程操作,现场没有资料汇总,检查。基础资料真实性的问题没有解决于施工现场和试验现场。对资料失缺没有老老实实地去补,把问题留到勘察报告编制时。笔者认为:要确保基础资料真实性,当前迫切需要倡导科学与诚信,离此资料真实性是无从谈起。需要强调建设各方的科学与诚信,强调自律。另一方面大力规范岩土勘察市场,有一套监管和检查制度和方法。要扩大落实勘察工程的招投标制度,坚决遏制恶意竞争之风,净化勘察市场;要研究、实行勘察施工,试验现场的监管和检查,能有真正的把关,抓好础资料真实性问题的源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应加大对勘察的原始资料审查力度,发现剔除不真实的基础资料。各方形成合力,让诚信缺失者寸步难行。对于恶意造假,资料失实者应有惩处;对于工作失误,资料失真者应有追究,对于工作失察,资料失缺者应有及时的补救。二、要讲究工作的针对性任何工作缺乏针对性,必将是无的放矢,难取预期效果,只能是枉费精力和时间。笔者认为我们的勘察工作更是如此,勘察工作的针对性含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对服务对象(建筑工程)的针对性,另是对研究对象(场地及其场地岩、土、水)的针对性,这两个针对性缺一不可。这两个针对性的实质内容也有两方面,即勘察工作量的针对性和研究评价的针对性。而今翻开我们的勘察报告,多少还存在着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个别勘察报告甚至缺失针对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明确提出:“岩土工程勘察还应结合工程设计、施工条件,进行技术论证和分析评价,提出解决岩土工程问题的建议,并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具有很强的工程针对性。”而当今少数勘察报告忘记了岩土工程勘察这一根本任务,忽视了对服务对象(建筑工程)的针对性。其表现有:把高层建筑当作多层建筑来勘察,把不同行业(道路、桥涵、港口、码头、水利水电)的工程当作一般建筑工程来勘察。没有应用针对性的相应规范标准指导勘察工作,没有投入针对不同行业工程必需的勘察工作量,没有解决针对不同行业工程所需的岩土工程问题。没有针对拟建物的体形复杂、层次高低投入相应的勘察工作量及有相应的评价。一句话,为具体的工程服务离开了勘察的视野。工程针对性不强另一表现是忘了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例如:建议了桩基工程没有桩基施工条件和沉桩可能性的评价,或是评价根本不到位。没有甲级建筑、深大基坑施工时及建成后的监测建议。镇江地形高差大,场地整平后在场地周边留下高坡,其陡坡的稳定性如何;建议对溶洞压密注浆,其对岩溶系统及岩溶水的影响;场地降水、基坑开挖等对环境影响都未有评价。等等。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是从工程地质勘察到岩土工程勘察不变的基本任务,场地及其场地岩、土、水是我们的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有无针对性决定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成果。当今少数勘察报告似乎对此不太在心。其表现有:例如不针对场地的地质地貌特点布设勘察工作量,波速孔布置不考虑两个不同的地貌单元;当设置的土层波速计算vse处于两个场地类别界线附近不进行实测波速试验。场地液化判别孔布设不匀。对暗塘、暗浜没有加密控制等等。有例如不针对场地土的特性布设勘察工作量,土试样在好取土样的土层中取得很多,在软土中很少取,或者不取。对场地土没有针对的勘察方法,要利用填土,对填土不进行轻便触探,而以对一般土用土试指标或ps来确定其物理力学指标。对软土没有十字板剪切试验;取岩土样没有对软土、砂土、基岩采用有针对性、适宜的取样工具。由于缺乏对服务、研究对象的针对性,勘察方法、勘察工作量缺少针对性,则对建设工程、场地及其场地土的研究评价也一定缺少针对性。只能泛泛而谈,不能揭示本质和特点,无疑对建设工程的安全、效益均有危害。还有个别的勘察报告编制,对于规范标准的应用,对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不论什么样的工程,采用统一版本,一一复制,这就毫无针对性可言了。目前勘察报告针对性问题存在面不广,但个别单位还是较为严重。有一主要原因还是想省事、省勘察工作量。不重视针对性,不研究、不解决针对性问题。笔者认为:还是要讲科学、讲诚信,讲勘察目的、讲勘察任务,真正认识到牢牢掌握针对性的重要性。要熟悉、掌握有关的各种规范和标准,花气力真正有针对性的勘察,有针对性的研究评价,才能高质量地、全面完成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三、要讲究结论的准确性我们知道:由于岩土结构、参数的不确定,裂隙水、孔隙水压力的多变,地质作用、地质演化的复杂,还有计算模式的局限,决定了岩土工程的不确定性。岩土结构、岩土材料都是自然形成,不为我们所选定和控制,我们只能通过勘察来查明。由于客观信息的不完善,主观知识的不完善,对其又不能完全查明。所以我们的岩土工程勘察很难达到精确程度,但结论必须是定性要准确,定量要合理,能达到满足规定要求的可靠程度。结论的准确和合理必须满足建设工程的安全、经济、适用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勘察结论要达到准确性,必须来源于对岩土条件、工程条件准确合理的分析判断,准确合理的分析判断又必须建立在执行现行规范标准的准确性、勘察资料的真实性、勘察工作的针对性的基础上。而当今有些勘察报告结论的准确性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部分原因也就在于上述方面做得有不当之处。当然勘察结论准确性主要取决于正确的分析判断,取决取于分析判断的原则和方法的运用。如运用不当,同样也达不到勘察结论准确性。笔者以为分析判断要重视经验性判断、倾向性判断和综合性判断。诚如上述,我们对岩土又不能完全查明,只能是刘建航院士提出的“理论导向,经验判断,定测定量”。 现行规范标准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是我们的工作的尺度,判断的尺度。只有全面、准确执行现行规范标准,才能保证勘察结论的准确性。判断的经验必须是为多次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是与现行规范标准不矛盾,为符合规定要求机构认可的。例各种采用回归分析建立的经验系数、经验公式。当然经验也有局限性,不是普遍真理,不可到处套用,引用要适宜。自创的经验要成熟,不能象有些个别报告把不成熟的经验,或者是拍脑袋的经验用来判断,这必将削弱勘察结论的准确性,给工程带来安全、经济的隐患。所以经验性判断要得当。笔者认为分析判断另一原则是倾向性判,应从最不利岩土条件角度为出发点,例如某场地液化判别有几个判别孔达中等液化,有几个判别孔为轻微液化,有人以全部判别孔的液化指数取平均值,判为轻微液化。笔者以为不妥,明明有中等液化的存在,怎可去掉,这无疑是个安全隐患。再如,镇江的土层组合和覆盖层厚度变化很大,不要说一个场地,就在一幢拟建物的地下也有较大的变化,镇江审图坚持对场地类别、抗震地段,场地设计特征周期判到具体的建筑物,以最不利的土层组合,最厚的覆盖层厚度来判定场地类别、抗震地段,不留下安全隐患的担心。同样在各项指标的统计中也有存在这个问题,例如镇江有很多的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或粉砂,该层的物理、力学指标按正常方法,淤泥质土和砂性土一并统计,笔者以为如此得出的指标不能反映该层物理、力学性质,应视具体情况不同区别对待,还是要从最不利条件角度考虑。倾向性判还应从工程及施工可能出现最不利的条件出发,予以分析判断。例如抗浮问题,镇江地区阶地上,下蜀黄土中地下水水位很低,似乎没有什么抗浮问题。但要考虑到下蜀黄土的渗透性很差,暴雨时雨水无法四下渗透,基坑施工时基坑四周填土又未处理或未处理好,此时基坑四周成了临时集水池,临时水位急剧上升,抗浮问题就会突现出来,刚浇筑好的基坑设施就为浮力所破坏。所以我们审图时要求报告一定要提供临时抗浮水位。又如桩侧负摩阻力问题,产生桩侧负摩阻力必须具备相应的土层条件(有较厚的欠固结土、软土、填土、湿陷性黄土、液化土)和相应的力学条件(自重固结、降水、大面积的堆载、大面积的挤土桩)勘察时对相应的土层条件会清楚,但除了欠固结土自重固结外,工程施工、使用时是否还会有其余相应的力学条件产生,有时不清楚。笔者认为从安全出发,倾向性判,尽管不了解会否有相应的力学条件产生,只要具备相应的土层条件就应有对负摩阻力分析、评价,指出注意相应力学条件的产生。如明确有相应的力学条件,就应按规范要求具体评价。又如,低层-多层建筑的浅基层下有软弱下卧层,这层淤泥质土在建筑同一方向厚薄变化很大,一般勘察结论不会注意评价地基稳定性。但业主在成片开发时在其一侧堆积很高的弃土,造成低层-多层建筑的地基失稳,这就是没有考虑到最不利条件的产生。缺乏倾向于安全的倾向性判断。所以倾向性判断要周到。岩土工程勘察分析判断更少不了综合性判断。我们知道岩土结构、参数都有一定的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综合性判断就是努力寻求岩土的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综合各种勘察手段取得的成果,根据其相关性,加以相互印证,剔除假象,总结出合理的结论。现今的勘察报告对岩土层的承载力能做到综合各种勘察手段取得的成果,综合给出一个合理的结论。对于其它综合性判断运用极少。例对于土层液化判定、单桩承载力估算都是单一成果的结论。有些勘察报告虽做了许多静力触探工作,但很少利用其成果。很少有比较、印证土试、静探、标贯、波速成果的关连性,出现许多矛盾的问题未于合理解决。例如,砂土的密实度对确定砂土层的桩基参数很是重要,但很少人能用静探、标贯两种方法比较,准确地定性密实度,合理地给出桩基参数。还有土性指标有其一定的自相关性,一个样同是剪切指标由于剪切方法不一样,结果也不相同,但它们还是有关连,直剪的值总比固快要小,有些报告出现相反的情况,让人一看就不可信。综合性判断需要运用经验性判断、倾向性判断,也应该是判断方法的综合。有的勘察报告很不信任自己的土试成果,盲目地为了安全,既无其它勘察成果的支撑,有无成熟的经验,一味大幅削减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往往把不是软弱土变成了软弱土,这种综合性判断是没有合理性,是不可取的。所以综合性判断要合理。结语十年的审图经历,使笔者愈加认识到勘察资料的真实性、勘察工作的针对性和勘察结论的准确性对于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面对当前勘察市场的一些实况,面对当前勘察报告质量的一些现状,有大力倡导讲究“三性”的必要。岩土工程勘察审查是勘察工作的最后一道程序,重要的一个工作节点。审查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和勘察单位一道大力倡导讲究“三性”,为全面提高勘察质量尽自己的一份努力。笔者以为岩土工程勘察审查也应依现行规范为标准,加大对“三性”的审查力度,并以此为三条审查路线。对勘察资料的真实性审查,要重视对勘察原始资料的审查,判断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进行实测实量。对勘察工作的针对性审查,要审查是否按规范要求有对服务对象(建筑工程)的针对性,有对研究对象(场地及其场地岩、土、水)的针对性。有勘察工作量的针对性即是定测定量,和研究评价方法、内容的针对性。对勘察结论的准确性审查,要审查其分析判断的准确与合理,建议的安全和经济;要看其经验性判断得当,倾向性判断周到,综合性判断合理。在对“三性”的审查中有安全隐患、违反强条、强标问题必须整改,有报告深度问题可商讨改进,有学术问题可交流学习,不予强求。加大对“三性”的审查,是倡导讲究“三性”的重要手段,是对勘察单位认真执行勘察资料的真实性,勘察工作的针对性,勘察结论的准确性有力促进,能有效地根治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通病,有益于全面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同时,要对“三性”审查,就需要审查人员对现行的规范标准有更透彻的了解,对岩土有更丰富的知识,对工程有更成熟的经验。迫使审查人员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这对提高审图质量无疑又是个促进。笔者愿为此而努力。从工程技术审查角度浅谈勘察报告质量问题江阴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 朱巧娣本文列举江阴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若干质量问题,分析了部分报告审查不能通过的技术原因,提出了通过技术审查应把握的基本方法,供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业者参考。一、基础资料的收集一般说来,工程区的区域地质资料,基本地质环境条件,一方面可以从一些公开出版发行的图书、教科书、地质图、专著、专业性期刊杂志上获取,最权威的是全国各省区都有的区域地质志;另一方面可能是已经提交的勘察报告、工程介绍等等。在工程审查中感到,区域地质资料通过收集就可以获取的基础资料,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却往往大有欠缺,主要表现在引用资料不能做到合理取舍为我所用,对正在勘察中的工程针对性不强,不能明确地给出一个清晰的工程区地质环境的概念,也不能正确地应用这些已有资料。二、野外原始资料的获取此类资料包括勘探类(钻探、硐探、坑槽探、物探等)、地质测绘类(实测剖面、地质描述等)、测试类(岩土体室内外各种试验测试、渗透测试、长期观测、变形位移监测等)以及由这些实测资料经过分析整理后的归类资料。江阴地区提供的勘察报告涉及的勘探手段主要为钻探、静力触探、标贯试验等,有的勘察报告提供的实测类资料差得太多,没有按设计要求、相关规范等布置地质勘探试验等外业工作予以获取。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布孔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4.1.16(1)条,勘探点宜按建筑物周边线和角点布置,对无特殊要求的其它建筑物可按建筑物或建筑群的范围布置。有的勘察报告拟建工程建筑群不管工程地质条件如何,均采用方格网状布孔,显然这是不合理的。方格网状布孔的前提是处于同一地貌单元(或地质单元),且土层及层面起伏不大的场地,网格的布置应兼顾建筑群的平面布局,尽量避免个别单体没有勘探点,当建筑群为多层建筑,拟采用天然地基时,勘探重点是查明暗塘暗浜和填土厚度,布置的勘探点宜按建筑物周边线布孔。2、取土孔数量及取样间距,最近提交的勘探报告取土孔数量表面上基本满足规范要求,但对取样间距的理解存在不同的差异,多数报告取样间距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甚至个别报告一幢高层每个机钻孔仅取一两个样,这种机钻孔不应算作取土孔,取土孔数量实际上是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三、实测资料的分析与整理经分析整理后的资料,需要提出工程区各类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地质建议值。这个地质建议值的技术含量最高,是建立在可靠的测试资料、类比资料和地质师的经验之上的,也是岩土工程师对工程区地质环境的理解、对所在工程建筑物受力条件和运行条件的理解、对工程总体把握的程度等等方面的反映。学术界研究了许多地质参数的取值方法和理论,试图消除人为因素。搞工程勘察设计,数学力学计算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某些方面仍然是经验性半经验性决策,这就是人为因素。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地质参数与岩土工程师的专业素质关系重大。常见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在分析论证方面略显不足的主要表现在少有或没有分析说理的过程;有时应用的分析方法和理论不符合当前研究的工程实际问题;所选取的类比工程与当前工程有本质性差异;对设计意图吃不透因而地质评价的针对性不强;对基本资料研究不透因而对问题的分析不能深入;缺相关专业的知识而导致对问题的研究抓不住实质;对规范的理解存在偏差;等等。四、结论及建议结论应该包括:确定性结论、推测性结论、可能性结论和暂时无法作出的结论。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和对工程的把握,通过认真的理性的分析论证,准确地给出地质专业性结论,这是岩土工程师的基本任务。当能够明确地得出确定性结论时,一定不要拖泥带水;而对于基础资料不足分析论证不充分暂时作不出明确性结论的,就一定不要勉强作出结论,但必须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对于推测性和可能性结论,则应留有余地并提出继续开展相应工作的建议。勘察报告主要由前述的基础资料、分析论证和专业结论三大部分内容组成。勘察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某些问题没有结论,某些问题超权限作结论,某些问题结论错误,还有一些不属于地质专业的表态性结论。勘察成果以勘察报告和图件的形式提交,编写质量主要表现在章节安排、逻辑顺序、文字质量、插图插表,最后是编辑打印等等方面。一本勘察报告,完全可以从字里行间去读出报告编写者的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学术思想和工作能力;更可以体验那些报告的校核人、技术把关的总工程师们的工作态度。也可以从一张普通的工程地质图去感悟制图者的专业境界。因此,一份好的勘察报告,应基本满足以下要求:(1)勘探布孔、工作量应基本达到规范要求,勘察文件编制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2)对于本阶段稍微欠缺一些勘探试验工作的,应建议按最差条件考虑工程处理措施,各类地质建议参数,可以考虑将欠缺工作量留至下阶段补充,地质参数和设计方案也可以待下阶段进一步优化。(3)基础资料不能有假,本阶段提交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质量基本满足阶段性质量要求;各类地质图件其全,质量符合技术要求。规范既是实际工作的技术准则又是工程审查的技术依据;既是指导性法规范性导则又是束缚岩土工程师创新的紧箍咒。因此,规范是名符其实的双刃剑。在遵守规范的同时,还应该鼓励对规范的批判性理解和超越规范的创新性见解,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版)有关污染土修订部分的初步认识吴江市建协施工图设计审查事务所 王天骥苏州是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以往在规划建设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保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天长日久,致使环境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检测结果表明,本区地表水体、孔隙潜水、浅层承压水及空气与地基土均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经济与社会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如不及时采取果断的环境防治与整治措施,势必造成环境不断恶化,给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后果。一、水体污染(一)地表水体污染苏州是一个具典型水乡特色的地区,区内地势平展,河网纵横交错,湖塘星罗棋布,地表水体极为发达。因其水流滞缓,一旦遭受污染,自净能力低,污染物质容易发生积聚,使水质不断恶化。在全市,包括造纸、化工、印染、金属、冶炼、农药等行业的数百家工厂中,日排放工业废水达数百万吨之多,大部分均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河沟内,使河水遭到污染。据监测资料,水体中挥发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等有毒物质均有检出,“三氮”污染、有机污染尤为严重,所以每年在有些河段水体仍有黑臭,均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地表水质量标准。近年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民资企业蓬勃发展,老企业不断扩大,新企业迅速增加,大部分均无污水处理设备,污染物质直接排入附近地表水体。此外,化肥、农药的使用及生活垃圾等污染物质,随大雨、大水流入地表水体,所以,地表水体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三氮”普遍检出,并多有超标。(二)地下水的污染通常被污染的地表水体最易通过各种方式污染地下水,尤其是潜水含水层,由于潜水含水层埋藏浅,污染的地表水垂直入渗,污染物质随之进入含水层,当河水位低于潜水位,污染作用主要是因浓度差异而发生的分子弥散作用,在河水位高于潜水位时,河水侧向补给潜水,污染物质直接接入潜水含水层。此外,大气降水通过包气带补给潜水的过程中,地面堆放的工业废渣、生活垃圾以及农田施放化肥、农药等污染物质,也随着降水的渗入直接污染包气带及潜水含水层。可见,在地表水已遭污染的情况下,潜水不可避免亦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二、空气污染与地基土污染(一)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指空气中包括燃烧过程中废气排放、生产工艺过程废气排放和工业粉尘排放。当大气降水时,空气中悬浮的污染物质被雨水溶解、吸附形成酸雨。酸雨的分布范围,直接受排废工厂的影响,酸雨的强度受季节性降雨量的控制,酸雨降落到地表,直接污染地表水及地基土。(二)地基土污染苏州平原的地表主要由粘土、粉质粘土组成。该土层分布广泛,渗透性能差,根据其化学组分、物理特征及水理性能,表明该土层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当地表污染水入渗时,该土体吸附污染物质,对下部潜水含水层起到过滤与净化作用。随着污染物质在土体中不断积聚,当土体中的污染物质达到相对饱和后,地表污染水下渗就将污染物质直接带入地下潜水层。根据区内潜水已普遍遭到污染,可知地基土污染已相当严重。污染的地基土不仅能污染地下水的水质,同时若污染土作为耕作农田则生产出的粮食、疏散、瓜果等将对人体产生危害,污染的地基土对建筑工程也将产生影响与危害。工业废水,不仅含有“三氮”等污染物质,同时具有较高的酸碱度,地基土长期受高浓度酸碱废水的接触与侵蚀,将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反应,土质的矿物成分发生变化、土体的结构遭到破坏,使土的含水量增加,天然重度降低,孔隙比增大,导致地基土的承载力降低,使建在其上的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倾斜、开裂等不良后果。如苏州铜材厂某车间建成使用了10年左右,为新建设备基础,开挖后发现地基土经长期排放废液的腐蚀已经被溶蚀成架空结构,土质极其疏散,强度明显降低,不经加固处理已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当废弃的酸碱液对地基土污染与侵蚀的同时,基础与建筑物同样遭受腐蚀,如苏州轻工金属材料厂酸洗车间在改建过程中,发现不但地基土呈黑色,且基础及墙体受到严重腐蚀,均已起泡、剥落,质地明显疏松。土的污染对人、动植物、农业及建筑工程都会带来严重后果,为了保护环境,净化大地,对污染土的勘查、评价及防治就显得十分重要,也为岩土工程勘察的研究与评价提出了一个新课题。三、污染土勘察(一)地基土污染一般在地表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分布,部分地区潜水位高,地基土与地下水同时污染,因此工程勘察时,污染土和地下水的调查应同步进行。(二)污染土勘察以现场调查为主,了解场地有无污染源及相关背景资料,采取水土试样进行化学分析,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腐蚀性评价。(三)对已受污染的场地,则重点调查污染源、污染物质的分布和污染途径,判定土水受污染的程度,为已建工程的污染预防和拟建工程的设计措施提供依据。建筑专业关于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的一点思考江阴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 吴益强随着近年来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像停车楼、地下停车库、汽修厂、汽车品牌4S店等有关的建设工程也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在审图过程中也发现,现行的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在对于一部分建设工程进行审图工作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就是众多汽车品牌4S店的设计中,存在规模变大,层数变高,功能也越来越复杂,4S店的展厅部分基本应该属于公共建筑,而汽车维修保养等部分应该属于修车库,配件保管等部分应该属于仓库,而现在部分的4S店因为室外场地不够,将新车的停放也归入4S店的范畴之内,这又该归入停车库,造成了建筑功能极其复杂,功能分区划分困难,而导致防火分区的划分也很困难,同样我们在审图过程中也很为难。首先汽车维修保养等属于修车库的部分,按第3.0.1条,超过15辆就属于I类修车库,在实际工程中稍微大型点的4S店就会达到这个条件,按第4.1.4条,I类修车库应单独建造,这在实际工程中很难做到。第二,由于用地紧张,规模较大,往往新车停放只能设计于修车库的上部一层或几层,建设方往往希望使用电梯作为汽车的运输通道, 而不肯设计汽车坡道,那么就涉及一个新车的停放是属于停车库还是属于仓库的性质问题了。这点在规范中也没有明确的说法。第三,4S店的配件库内存放的物品种类繁多,既有属于五金配件的戊类物品,也有属于甲乙丙类的各种油品,还有属于丙丁类的各种橡胶、塑料、皮革、化纤等物品,有些设计中统一只设一个配件库,且没有相应的防火分隔、分区的考虑,有些根本就没有对配件存放进行设计。个人认为应该对配件存放等的防火要求做出一个明确的规定。第四,在许多4S店的现状看来,在展厅、顾客休息等待区域和汽车保养维修区域之间往往用大面积的玻璃作为隔断,而在规范第5.1.6条中却规定汽车库、修车库贴灵其它建筑物时,必须采用防火墙隔开。有些虽然在设计时为防火墙,但在实际使用时往往已经改为了玻璃隔断,对防火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在停车场设计中也有一些问题。例如,某高层建筑,南侧为办公楼,北侧为多层停车楼且屋面为露天停车场,停车场屋面与办公楼四层平齐,按第4.2.1条停车场与办公楼的间距为6米,在办公楼四层北侧均设为甲级防火窗的情况下是否还需要做其他的防火措施,比如将五六层的窗也设为防火窗。同时屋面的露天停车场的面积是否需要作出一定的限制。以上就是我对于现行的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的一点简单的思考。结构专业 “四轮驱动”做好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工作江阴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 邓宏凯【摘要】 本文通过把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划分为四个阶段,并抓住每个阶段的主要审查内容和要点,四个阶段相互轮动,达到提高审查效率和质量的目的。【关键词】 结构专业 施工图审查 四个阶段 四轮驱动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加速期,各类新型建筑层出不穷,这对结构专业提出了巨大挑战。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整个设计行业鱼龙混杂,市场极不规范,结构专业设计人员的工作态度、理论水平、设计经验等都参差不齐。施工图审查作为国家控制设计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但在目前业务饱满的情况下,优质高效地完成审查任务的确是个难题。如采取“拉大网”式的方法进行审查,很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造成顾此失彼,重要的问题倒被千头万绪的枝节问题淹没。其实,施工图审查就像建筑抗震一样,应采取多道设防,整体审查的办法。具体讲可针对结构专业的特点,分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自己的审查内容及要点,并对上阶段的审查发现的问题着重审查,同时为下阶段审查作为铺垫,找出下阶段审查应重视的地方,环环相扣,“四轮驱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阶段一:对应建筑图,审查结构计算荷载输入这一阶段的审查主要内容有:1、通过对照建筑图审查荷载输入的过程,掌握建筑的基本信息,如层数、层高、总高、高宽比等,确定抗震类型。2、掌握各结构段划分及结构构件布置,审查各结构段长度及各抗震变形缝位置和宽度,明确各结构类型、抗震等级。3、初步对结构的平面、立面规则性作出判断,查找今后应重点审查的薄弱部位。4、按照各类建筑做法及建材容重,审查楼面恒载及梁墙等荷载,按照建筑使用功能审查楼面活载。5、核对结构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一致性。这一阶段应特别重视的问题有:1、结构平面布置、竖向布置及构件布置是否合理,如出现平面细长、突出部分尺寸过长,结构平面角部重叠或成细腰状,楼板有较大凹入或开洞,结构竖向出现过大外挑或内收、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出现转换时,应特别重视,并在今后各阶段加强对这些部位的审查工作。如发现是带转换层、加强层的高层建筑结构,或是错层、连体、多塔的高层建筑结构,应按复杂高层建筑的有关要求进行审查工作。2、楼、电梯部位一般是结构中最薄弱、受力最复杂的部位,在发生灾害时,它又是重要的逃生通道。因此,需要检查楼、电梯位置的结构布置是否合理、楼梯的结构计算模型及荷载输入是否和实际的传力路径一致,特别是剪刀楼梯和多跑楼梯。荷载输入容易出的问题有:有浴缸的卫生间活载不应小于4KN/、工业建筑楼梯活载不应小于3.5 KN/、有大型消防车作用的楼板计算活载不应小于20KN/、应考虑后期需封堵的各管井楼板荷载、屋面水箱荷载应按水箱的受力特点及传力路径输入荷载、屋面构架或广告牌不应仅考虑其自重等。第一阶段审查工作是以后各阶段工作的基础,关系概念设计的诸多内容,是审查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可以比作“四轮驱动”中的“动力轮”。二阶段二:审查结构整体输入信息及分析结果,查找结构薄弱环节结构设计时,总信息输入与荷载输入相比工作量较小,也较简单,但实际上是更重要。个别构件荷载有缺漏,尚属于局部问题,总信息输入有误,将导致整体计算结果受影响。审查中常发现的问题有:1、风荷载信息错误,如房屋高度超过60M时,基本风压未按100年一遇采用;地面粗糙度类别错误,这是外地设计单位易发生的错误;结构基本周期未采用结构的计算周期修正。2、周期折减系数错误。经常发现有设计人员结构计算时对周期根本就不折减。应注意某些情况下,剪力墙结构在6、7度区越来越与框-剪结构趋同,此时,其周期也应考虑折减。3、当存在交角大于15的斜交抗侧力构件时,应增加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4、多塔结构应采用定义多塔后的计算结果设计。5、特殊构件未补充定义。如有局部转换时,转换梁、框支柱应单独定义,并提高这些构件的抗震等级。在复杂楼板进一步计算时,也应定义为弹性板等。如果说第一阶段对结构概念设计的审查是定性判断,那么对照结构整体分析结果,分析结构是否合理是必不可少的定量分析。应逐次核对建筑层高、累计高度,梁、柱、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各层刚心、偏心率、相邻层抗侧移刚度比、高位转换时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结构整体稳定验算、楼层抗剪承载力及承载力比值、各振型特征参数、等效各楼层的地震作用、剪力、剪重比、弯矩、各类工况下楼层位移、框-剪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中框架柱或短肢剪力墙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弯矩及地震剪力等进行审查,并以此复核并修正第一阶段审查时的判定,验证总信息输入的正确性。如:通过审查结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与其上层之比,可以发现薄弱层;楼层最大弹性位移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时,结构平面可以认为不规则;在基本振型作用下,框-剪结构的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总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部分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采用;剪力墙结构中如短肢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占总倾覆力矩40%50%时,可以认为是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要强调的是:既要重视各指标的定量分析,但不能拘泥于计算数字,如分析楼层位移比时,尚应结合楼层位移值综合判定。第二阶段的审查工作是第一阶段审查工作的延续和验证,又是第三阶段审查的前提和依据,同时又分别与前后两阶段有所交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四轮驱动”的“传动轮”。三阶段三:对照各层构件具体计算结果,审查各构件设计有了前二个阶段的审查铺垫,审查人员已经对整个建筑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这时开始对基础及上部结构审查是水到渠成。在掌握了建筑结构型式、特点、底层柱与剪力墙底内力标准组合的条件下,对照勘察报告,可以很快判定基础方案的合理性。具体讲如采用桩基,可结合勘察报告着重审查桩基设计等级、桩型、桩长、桩端持力层及桩进入持力层深度、桩身强度、桩基形式及计算(包括沉降验算),并对沉桩可行性、试桩及工程桩检测的相关内容做出审查;如采用天然地基础,应着重审查基础设计等级、持力层、基础形式及计算。如果建筑有地下室,尚应审查涉及地下工程防水方面的内容,可重点注意以下问题:地下室尺寸过大时,应有控制收缩裂缝及温度裂缝的措施、应有控制主楼与裙房间沉降差的技术措施、纯地下室的抗浮及各结构段间防水节点等问题。上部结构审查时,可先审查设计采用材料与计算是否一致,应针对前二阶段审查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及有疑问处着重审查。如对于框架柱,可重点审查底部柱、柱截面或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变化处的柱、顶部受梁端弯矩影响较大的边柱、角柱,还有错层柱、短柱、框支柱以及梁上立柱的根部固定等。对于梁,可重点审查挑梁及固定纯悬挑梁的竖向构件,大跨度梁、有较大集中荷载作用梁、无楼板嵌固约束的临空梁、折梁、框支梁及梁上立柱的梁等等。审查剪力墙,应按“均匀、分散、对称、周边”的原则,重点放在剪力墙布置及门窗洞口设置的规则性上,特别是对短肢剪力墙(尤其是一字形短肢剪力墙)的适用范围、抗震等级、轴压比、纵向分布筋配筋率及墙肢平面外方向有较大跨度楼面梁搁置的剪力墙加强审查。对难以修改的、有较大凹入或大面积开洞的楼面,着重审查水平力传递是否顺畅可靠、加强措施是否合理到位、各薄弱环节是否得到了有效加强等等。构件审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同时对审查中发现的计算异常或配筋超限构件应重点关注,分析产生原因,进一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第三阶段主要审查计算结果在设计中是否得到了很好落实,审查工作量最大,也最繁琐,马虎不得。可以比作“四轮驱动”中的“负重轮”。四阶段四:汇总审查成果,出具审查意见前三阶段审查时必须同时留下相关审查记录。我个人的习惯是在发现问题的计算书及设计图纸上分别作出标识,并统一将草拟审查意见直接写在出现问题的设计图纸上。这是因为计算是设计的依据,我们审查的核心是施工图设计,将意见标在有问题设计图纸上,更直观形象,更有连贯性。而计算中发现的问题也须标出,以便于与设计中的问题相对应,即以在计算书和图纸中标识为经纬,草拟的意见为节点,形成完整的网络。虽然我们已分阶段有序地进行了前三个阶段审查,草拟了审查意见,但审查意见汇总是非常重要的。可对应草拟意见再次翻阅设计图纸及计算书,进一步查漏补缺,检查是否有漏审项,同时对应规范公正、合理、恰如其分地将审查意见归类,拟定正式审查意见。工作的难点是对规范标准的把握,提出的审查意见既要切中要害,又要态度诚恳,松严适度,以利于设计人员接受和整改。可以把这个阶段的总结平衡工作比作“四轮驱动”中的“平衡轮”。 五结语根据结构专业审查的特点提出分四个阶段进行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主要是从理顺审查顺序入手,抓住各阶段审查的要点,力争做到层层铺垫。前阶段审查是后阶段审查的基础和预判,后阶段审查是前阶段审查的延续和复核。这样才能突出重点,尽可能地避免漏审项。当然,这四个阶段次序也不是一成不变,也可针对工程实际情况相互穿插,前后调整。同样条件下,多道设防的建筑抗震性能优于单一设防建筑;同样条件下,四轮驱动的汽车越野性能优于一般汽车。抓住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的各个环节,前后轮动,以达到提高审查效率和质量的目的。参考文献【1】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规范(2008版)【2】 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编 建筑结构专业技术措施【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软件研究所著 PKPM结构软件若干常见问题剖析关于计算机辅助结构设计的问题探讨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 张波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工程设计软件的开发,计算机在结构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已成为广大工程设计人员不可缺少的工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对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计算机并不能完全代替工程师的设计工作。到目前为止,市场上的各种应用软件仍只能对工程设计起到辅助作用,实际的工程结构设计,还需由工程设计人员去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和后期调整工作。所以,工程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对设计质量的高低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地、合理地利用计算结果,对保证工程设计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就实际工程设计中可能被忽略或不注意的一些问题作出初步探讨、分析。一、框架梁实际有效高度与计算结果的差异建筑结构设计中,经常会出现纵、横两个方向的梁高相同的情况。计算建模时,通常按设定的梁截面尺寸输入进行结构内力分析。然而,在实际施工时,当两个方向梁的纵向钢筋在通过支座节点处相交,只能保证一个方向上的有效高度,而另一个方向上的钢筋会被抬高,造成该方向梁的有效高度减少,降低了梁的实际承载能力,使梁的实际承载能力与计算结果产生差异。为减少这类误差,在工程设计时,应对计算结果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计算机输入调整,另一种是人工手算调整。人工手算的调整方法,在简单的结构中是可以采用的。但对于高层建筑或复杂的建筑,手算的工作量太大,且精度不足,误差较大,因此不建议采用。当采用计算机输入调整时,有些设计人员便按照梁的实际有效高度确定梁的截面尺寸,输入计算机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直接应用于工程设计中。这样调整的结果虽然满足了实际配筋的要求,却也导致梁的计算刚度与实际情况不符。这种误差主要表现在结构的周期和位移上。对于多层建筑,误差可能影响不大,但在高层建筑中,这种误差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却是不能忽视的。所以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有效的方法是,用计算机进行两次计算,第一次按梁的名义尺寸输入,计算结构的周期和位移,分析判断结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算出各构件的内力。然后再重新输入梁的有效截面尺寸,进行第二次计算,算出各构件的实际配筋值。另外,在实际工程设计过程中,还经常遇到三向、甚至四向梁交于同一支座的情况,加之钢筋的穿插搭接编网,使钢筋无法保证在计算假定的位置,造成梁的有效高度减少很多,承载能力无法达到设计要求。这时还容易出现构件超筋的现象。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应仔细研究复杂节点的构造,以免造成工程隐患。二、框架柱实际配筋对计算轴压比的影响轴压比是框架柱的延性指标。轴压比小,构件的延性好,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强,安全储备高。现行结构设计规范对框架柱的轴压比有明确的规定。影响轴压比的主要因素有轴向压力、柱的截面尺寸以及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在许多的工程设计中,往往由于建筑的要求,限制了柱的截面尺寸。轴向压力主要是由混凝土承担的。在计算轴压比时,并没有考虑框架柱中受压钢筋的作用,而实际上钢筋是参与受压工作的。钢筋的弹性模量是混凝土的68倍,从应力、应变的关系看,当柱产生压缩变形时,钢筋和混凝土都产生应变,而且钢筋首先承担一部分压力后,混凝土才承担压力。所以,实际上混凝土的轴压力减小了,柱的轴压比也就相对比计算结果小。尤其当柱的配筋量比较大时,这一作用就更加明显。目前,有些专家提出应在柱的轴压比计算中考虑部分钢筋的作用。为了安全起见,只考虑2030%的受力钢筋的作用。柱在轴心受压状态下,轴压比可按下式计算。同样条件下,轴压比可降低很多。式中柱轴向压力设计值柱中全部受力钢筋面积柱中受力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强度柱中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柱混凝土净面积 钢筋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比 受压钢筋参与系数三、轴向效应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中柱轴力大于边、角柱的轴力,因而其压缩变形也相对较大。此时,联接中柱与边、角柱的框架梁相当于在中柱支座上产生了相对的位移(支座沉降),从而引起次应力,使柱的内力发生变化,中柱卸荷,而边、角柱内力增加。其规律是底层变化小,顶层变化大。这种由于轴向力引起的内力转移,称为轴向效应。实际工程中轴向效应是存在的,这种内力转移与加载方式有关。因此,在目前的一些结构计算软件中给出了不同的模拟施工加载方式。对于大多数工程,结构设计是采用分层加载方式计算的。也就是说,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是逐层完成的,加之施工过程中层层测量找平,使压缩差得到补偿和调整,所以,到顶层压缩差已基本消除,内力转移已不像计算值那么大。但对于某些工程的特殊部位,仍采用分层加载方式计算,将会产生较大误差。对于上部存在多层悬挑结构的高层建筑,悬臂端的轴向效应在设计中是不可忽视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悬挑端的模板和脚手架一般无法由地面支设,施工单位通常是在某一楼层采用悬挑脚手架的方法进行施工。这些脚手架直至几层甚至到结构封顶后再拆除,此时,悬臂端的竖向荷载是在结构施工完成并拆除脚手架后一次性加到主体结构上的。如结构设计仍采用分层加载方式进行分析计算,就与实际状况不符了。此时,应对悬挑部分采用不同的加载方式补充计算。还有,对于多层大跨度混凝土结构,结构梁会产生较大的竖向变形。此时,如采用通常的施工方式(逐层支模,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要求,拆除模板,再施工上一层),势必由于结构梁产生的竖向变形将上一层荷载通过模板及脚手架向下层传递,使下层结构承担两层甚至多层的结构荷载,给工程带来隐患。这种结构的施工方式,一般会在结构封顶后由上至下逐层拆除脚手架。此时,如仍然采用由下至上分层计算刚度、分层加载的计算方式就不符合工程实际了。所以,当设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在设计过程中首先搞清楚实际工程的加载方式,选取合适的加载方式,恰当地估计计算误差,合理调整计算结果。必要的时候,应采用分段加载的方式进行设计,使之尽量与实际情况接近。另外,基础的沉降也会产生同样的效应。计算程序在计算过程中假定基础刚性、均匀沉降,而实际情况往往是结构中间沉降大、边缘沉降小,即所谓的盆式沉降。这同样也会引起与其相连的上部结构产生次应力。但不同的是这种次应力的产生使底层变化大、顶层变化小。四、设计方法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通常在结构设计过程中,上部结构与基础是分开设计的。也就是说,进行上部结构内力分析时,假定基础是上部结构的固定端,进行基础设计时,又假定上部结构是基础的固定端。结构设计忽略了这些假定条件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地基应力是不均匀的,地基的变形也不一致,基础当然也变形不一致,即存在相对变位差,既有竖向位移,也可能有角位移。这说明将基础作为上部结构的理想固定条件没有得到保证,固定只是有条件的固定,即绝大部分是弹性固定。上部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将直接影响到基础结构的内力分配和变形。反过来,基础的变形以及由此引起的内力又影响到上部结构的计算结果。上部结构和基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为的将其分成独立的两部分分开进行分析,中间夹了一层人为的与实际有出入的假定,必然会给结构分析带来与实际不符的影响,即误差。这种误差有时很可观,特别是建在可压缩性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可能出现裂缝或局部过早的进入极限状态。设计中应充分估计这些误差可能引起的后果。这需要上部结构和基础进行协同定性分析,统一考虑,然后做定量分析。有些情况准确定量有困难时,也应有定性处理的措施。这些单靠一般计算机程序简单计算是不行的,需要工程师长期积累的经验或判断能力。另外,还有许多实际因素对结构分析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诸如水平荷载的影响、温度效应的影响以及基础有效埋深等等。所有这些实际的因素都决定了应对计算机辅助设计结果进行调整。因此,设计人员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不能盲目依赖计算机,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计算机给出的计算结果,提高工程设计质量。优化设计为民资厂房出谋献策吴江市建协施工图设计审查事务所丝绸纺织工业是我市支柱产业,特别是民资厂房每年都有新建几十万平方米的工程量,其通用型式均为15米跨度钢屋架、瓦屋面砼柱排架结构。据甲方反映:因其经济性、适用性、耐久性在目前确比轻钢厂房优越,较受民资企业欢迎。这种厂房虽使用历史较长,但随着大量审图积累,研究不断深入,我们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薄弱环节。重视这些薄弱环节,采取相应加强措施,也成为我们审图中经常商讨的课题。一、关于钢屋架套用标准图集问题。在新规范出台前,屋架都套用国标98G517图集。2004年航空院按新规范出了98(04)G517新规范修改版。本来套用尚无问题,但自国标05G517图集出来后,由于该图集内容已无12米及以上跨度的1:2.5坡度瓦屋面(仅有1:3轻屋面屋架),且经测算同样15-8#屋架,钢材要比原屋架多用40%左右,超过了开发商心理预期。设计人员面临开发商要求套用98图集的较大压力。对此我们咨询了省审图中心。经核算,我们确认国标98(04)G517图集能满足新规范要求,并随访了10多年的使用情况,认为原98图集应可继续使用。二、关于出屋面女儿墙的问题。由于民资厂房受传统观念影响,且有些开发区规划部门有具体规定,出屋面女儿墙高达34m,对抗震极为不利。我们原则上尽量从抗震角度劝其降低高度,否则要求进行抗震计算,并在排架分析中考虑其不利影响。另外,对屋面构件尚应按积雪不均匀系数验算。三、关于中列柱抽柱问题。由于工艺要求,平面布置中普遍将中列柱抽柱。对此,我们除要求设计人员按原冶金工业部“砼柱设计规程”YS09按抽柱排架用PK平面计算外,还要求用SATWE作整体计算,以验算中列柱的双向受弯和托梁抗扭计算。特别指出对托梁施工中半边有屋面荷载时,应采取临时加强措施。四、关于在厂房内柱间支撑设置的问题。由于民资厂房柱网较小,因使用要求普遍不设柱间支撑,参考江苏省施工图审查中心编制的2009审查疑难问题解答中“一般钢筋砼柱厂房应设柱间支撑,如纵向采用现浇框架,不设柱间支撑,应对纵向框架进行抗震验算”的建议,要求进行纵向截面的抗震验算,纵向梁柱形成框架,并符合抗震构造措施,确保纵向水平力传递。还要求围护墙上梁柱与排架柱连接应出详图、特别是天沟雨蓬等悬挑构件与排架柱连接应出详图,并进行抗倾覆、抗扭、抗剪验算等。五、扩展基础设计问题。民资厂房集中地盛泽地区属典型软土地区,一般天然地面下一米左右为不可利用杂填土,应清除,下面即为一米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