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一学生的“历史情结”.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34397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高一学生的“历史情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培养高一学生的“历史情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培养高一学生的“历史情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高一学生的“历史情结”现今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把历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而必修课只在高一年级开设,这实际上使大多数高中生接受历史知识学习的时间就只剩下宝贵的一年,因此高一年级的历史课学习就显得颇为重要了。重视培养高一学生的“历史情结”,也就势在必行,这给历史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却责无旁贷。所谓“历史情结”指的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特有的热情和持久的动力。然而当前高一学生的历史情结普遍较低,许多学生对历史根本不感兴趣。在现实教学中,历史课往往成为学生难得的休闲课,把学习历史当作类似看小说看电影等缓释紧张情绪的功能,历史作业也难以贯彻,即使做了也只是抄一遍交差了事而已。结果学了一年,有的学生还不知道圆明园是在哪一场侵略战争中被烧毁的,分不清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等中国近代的这些主要的政治力量了解影响他们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学生的基础较薄弱。由于历史不是中考科目,致使初中课时安排少,又缺乏专业教师,甚至由其他学科教师“越俎代庖”,没有正规的教学、学习和训练环节,特别是在一些基础教育水平较低的山区更是形同虚设。初中三年下来,学生仅有一些极为凌乱、松散的历史基础知识。其次,学生普遍存有错误的认识。进入高中,学生在学习目标上仍然认为历史学习就是记一些过去年代的人和事,历史考试不过是考查年、月、日和人、地、事,对当前高考改革形势一无所知;在学习方法上视机械背诵为唯一的法宝,不愿认真听讲,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认识不到训练的意义,不作平时积累、循序渐进的打算。这种错误认识在高一学生中普遍流行。而这种观念一经形成,学生是很难对历史产生多大兴趣的。最后,主、副科观念左右着学生的思想。当前各中学高一年级都不分文理科,在激烈的高考竞争和沉重的升学压力下,各中学非常自然地将语、数、英三门高考必考科视为“宠儿”,客观上理科高校和理科专业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优越性,主观上重理轻文观念的沉淀,必然导致重理轻文的教学管理机制,物理、化学便也成为主要学科,而包括历史在内的其他学科当然沦为“庶族”,成为学生心目中可有可无的“副科”,在这样的氛围中,有学文科意向的学生和属于历史学科的课时,以及学生给予历史学科的重视、时间和精力便都属于“少数派”。问题是棘手的,但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如何培养高一学生的“历史情结”,克服他们对学习历史产生的某些心理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该向学生讲明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学。历史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常说:“读史可以明智”,“历史是真理的母亲”,这些话充分道出了历史学科特有的功能。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学习历史的重要性,高一的第一堂历史课,就应该与学生直接面对面的讨论 “学习历史有用吗?”这一话题,明确地向学生讲明:现今历史学的功能是十分广泛和深刻的。其重要性主要有如下三方面:(一)、资政功能。历史学是现实需要的产物。古人十分重视史学的致用功能,特别是资政功能。所以唐太宗留下了“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的千年古训。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更是“专取关国家盛衰,系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诫”,以实现其“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政治目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为何能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中外历史的深入研究和领悟,他不仅熟读了古今史籍,还点评了二十四史。关于历史学的作用,毛泽东有过这样的评述,“如果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足见历史对一代伟人的影响之大。(二)、教育功能。历史学能给人们以巨大的教育,这是历史学最普遍的价值所在。它至少包括:社会发展规律与前途教育、伦理道德教育、民族关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江泽民同志代表党和政府多次强调须加强小中学生的中国近现代史教育,这对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无疑是莫大的鼓舞和推动。(三)、素质教育的需要。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是高素质的通用型人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竞争日趋激烈,知识单一型人才将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要。而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能培养人们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认同感。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可以这样说,无论一个人将来搞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研究,丢开历史其结果都是不堪设想的。另外,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还可以把学习内容和当今的社会形势、时势紧密结合起来,如还未解决的台湾问题,使青少年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为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而努力奋斗。既让学生感到学习历史有用,也能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信心。第二,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乐于”学。“教无定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最有效的教学方法。现在,学生不愿再接受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授课方法。因为高中生已从形象思维阶段进入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具有一定的思维独立性。他们不象初中生那样,只是关注直接结果,而是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根据这一特点变“是什么”为“为什么”,从抓住疑点入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释疑解惑中获得求知的乐趣。因此课堂上应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根据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的特点,教师导入新课时以疑导入,设置疑点,制造悬念。这样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以急于释疑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对探究的过程、结果产生兴趣。如在讲“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一课时,首先提出问题:“八.一三事变”后,为什么蒋介石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很大的改变,从“绝对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转而抗战呢?,然后,引导学生从中共的积极推动、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英美在华利益和蒋介石政权受到严重威胁等方面分析其原因,得到符合实际的结论。(二)、讲中设疑、质疑。平铺直叙的教学,会抑制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扼杀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一边提出问题,一边启发诱导。如讲“义和团运动”时,提出疑问“为什么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态度会不断发生变化?”,讲“中华民国成立时”时,启发学生思考:“孙中山为什么承认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呢?”等等。这样,教师不断设疑,使学生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激发了课堂情趣,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联系分析,获取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与课本、教师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展开讨论,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使学生的知识经验不断丰富。注意营造一个事实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三)、注意板书的直观、形象化。板书是直观、形象、无声的教学语言,是传授知识重要渠道和载体,它和教师语言属于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不可或缺的方法手段。借助于符号、简短的词句,设计和使用图表式板书,能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简明化,充分体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时间发展和空间立体多维的特点,提示历史概念各个要素间的联系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形象、直观、具体知识体系,增强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四)、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地图、多媒体、电影片段等多种直观形象化教具进行教学,刺激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习兴趣。(五)、插入。在授课过程中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有趣的手势,既像“兴奋剂”一样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像“调料”一样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如讲鸦片战争清朝的腐败无能时,插入“马桶御洋兵”的故事,既可以吸引学生听讲,又深刻地揭露了清朝的腐败无能,官僚的愚昧无知,中国的封建落后,既风趣又形象。(六)、结尾。新课结束时,学生一般都精神不振,如能加上一个有趣的发问,将一个小故事,一句风趣的话语,或者师生共同畅谈学习的收获和感受,使学生学习内容有更深入地了解。第三,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中国古代有“授之渔,不授之鱼”的话,历史教师在精心传授知识的同时,除了研究“教法”外,还必须特别重视研究“学法”,教给学生高中学习应掌握的基本方法。例如,教会学生在学习中把握历史线索,学生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之一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繁多,弄不清来龙去脉,像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因此,教会学生把握历史线索是教学生会学习历史的第一要务。如,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发展的基本情况,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工业在近代发展的艰难性,增强学生为实现民族振兴奋发努力的雄心壮志。另外,要使学生从死记硬背课本的传统模式中摆脱出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这样,学生就会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此前已经熟练掌握了初中的学习方法,他们不可能很快改变传统的做法,因此,希望教师要多一些耐心,经常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第四,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功心理,使学生“喜欢”学。高一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与初中比较,普遍感到困难,出现“怕”的情绪。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采取有效方法增强学生的成功心理,这对稳定学习兴趣有极大作用。每一阶段的教学完成后,提出一定的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者,有信心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再比如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让他们在不同的场合获得不同的成功感觉,可以对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作出当众表扬;可以对作业中有出色解答和独特见解的学生给予高分;也可以让学生们在校内办的刊物或壁报上发表一些作品,如历史小论文、历史漫画等。总之,教师要对学生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多加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抱有信心,最终保持历史学习的稳定兴趣。最后,历史教师还可以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产生直接的影响。总之,高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培养高一学生的“历史情结”,让广大学生尽早领略历史科学的无穷魅力,使他们愿学历史,爱学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