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学史的简易讲稿.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15940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心理学史的简易讲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西方心理学史的简易讲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西方心理学史的简易讲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冯特心理学(1)建立的背景 A 社会背景 德国资产阶级要求探索索自然科学规律,为其服务,应用在对人的行为和心理上的研究,方法脱离了内省思辨和简单的观察方法 B实证主义,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基础上获得之规律 C.德国学术风格 (1)爱好细心和精细的分类和描述工作 (2)倾向观察、分类或归纳的方法。 (3)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2)主要观点 A.研究对象:直接经验,既经验的主体(经验自身)如感觉、情感主体直接经验到的。用经验代替心理混乱的唯心主义观点在心理学对象问题上的表现。身心平行唯心二元论,心理过程和大脑的生理过程是两个独立的系列,二者有一致的协调,但不存在因果关系。直接经验=意识过程的复合形式对构成其的心理元素进行分析,感觉经验的客观内容,感情经验的主观内容。心理复合体(意识)观念和知觉感觉构成、 感动感情构成构成方式:联想、被动的、消极的结合方式统觉、将想到的东西放到注意当中 B.研究方法内省法(或自我观察法),就是通过个体对自己内心活动进行观察、体验和陈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冯特通过人类历史文化资料来研究社会心理学的一种特殊方法,语言是民族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语言来研究。(3)贡献与局限1.历史功绩A心理学的独立,使心理学成为“科学的一个新领域”。(最大贡献)B创立心理学实验室和实验心理学 C培养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 2.历史局限性 A 具有内省主义倾向 B 具有元素主义倾向 C 具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D 冯特的理论体系既庞杂又混乱 2.构造主义代表人物,铁钦纳。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第个心理学派,第一次明确地脱离了哲学和生理学,在美国发展。30年代以后已趋于瓦解。(1)与冯特心理学的关系研究意识经验的内容或构造的元素、心理复合体构成的规律;相同点:心理学研究经验或经验的内容和构造;(2)心理学分析心理元素及其复合体构成的规律;(3)坚持心身平行论;(4)提出采用实验内省法。不同点:A冯特主张研究“直接经验”;铁钦纳提出研究“从属经验”B对经验心理元素的认识不同冯特:两元素(感觉和感情)两属性(性质和强度)铁钦纳:三种心理元素(感觉、意像和感情)五种属性(性质、强度、持久性、清晰性和广延性)C感情维度:感情有愉快不愉快、紧张松弛、兴奋-沉静三个向度愉快不愉快 D统觉与注意 冯:统觉是心理过程,选择性、创造性 铁:注意心理状态 E:心理复合体构造 “联想”和“统觉”解释心理复合体建构,知觉包含于观念。 知觉是由感觉元素构造、观念由意象构成。(2)贡献与局限1贡献A创建了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以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促进了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B.应用有严格控制的实验法研究心理过程,为新兴实验心理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资料C.从负面启迪了西方心理学派,推动了美国心理学的发展2局限A.构造心理学研究取向和范围过于狭隘与脱离实际,存在着哲学思辨的痕迹和抽象主义的倾向B.构造心理学坚持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具有鲜明的元素主义和内省主义的倾向3.意动心理学 布伦塔诺:反冯特,开辟欧洲机能心理学研究取向。是精神分析、完形心理学先驱思想渊源:亚里士多德将灵活看作心理活动的机能,德国理想主义影响。研究内容:心理活动、过程,而非心理内容。心理活动(意动):表象意动:感觉、想象;最为重要的心理活动 判断意动:记忆、认识; 爱憎意动:情感、决心:研究方法:经验方法反省或内部知觉 观察记忆中发生活但任然鲜活的心理活动。布伦塔诺和冯特的区别:(1)冯特对心理内容、意识构造和感觉元素进行静态分析;布伦塔诺对心理活动进行动态描述和整合。(2)研究方法上:冯特重视实验,采用实验内省发;布伦塔诺采用现象学的思辨和反省。 贡献与局限: 推动形质学派的建立和发展,欧洲机能主义的形成。强调心理能动性和整体性,成为推动反冯特主义的动力。 对于心理活动的研究只进行了描述,没有探讨心理活动间的关系、以及形成发展变化规律。斯图姆夫:机能心理学,心理机能的实质就是心理的活动,音乐心理学拓展范围。形质学派:意动心理学具体运用到形,形质问题的研究上,元素主义到格式塔心理学的桥梁。二重学派: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机能与内容统一起来。屈尔佩:提出了内容与机能区别标准。两者可分离、独立变化、性质上各不相同、强度和性质、有自己的规律。评价:二重心理学的目的在于调和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与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未能使意动与内容之争获得真正的解决 后来心理学史上发生的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之争正是这场争论的继续。4.机能心理学 广义:欧洲早期机能主义和美国的芝加哥、哥伦比亚两个机能主义学派;对于心理适应功能的强调。 狭义:美国机能心理学。(1) 英国机能心理学:共同特点是坚持心理的主动性和统一性,强调心理活动、心理机能的研究,主张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去把握心理过程的本质。(2) 法国机能心理学:代表人物比内,倾向机能研究。(3) 美国机能:美国本土的第一个心理学派,研究适应环境的心理机能。历史背景:19世纪后期,欧洲移民为了生存获得利益,需要适应新环境。哲学背景:实用主义,体现美国精神,信仰影响行为,科学概念就是用来直到实践的,因此需要积极的实验。科学背景:达尔文的发生观与自然选择的进化论。达尔文:1.提出发展观和历史法,促进比较心理学、动物心理学 2.适应环境,本能、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开启了影响因素的研究? 3. 重视个体发展研究,传记发研究儿童发展与个体差异。高尔顿:“差异心理学之父” 研究心理遗传和个别差异; 开创个别差异心理学;首创智力理论;开创心理学量化的研究。数学统计方法;相关、回归概念。詹姆斯:美国心理学之父;意识是整体动态的经验。本能是一种定向目标能力,习惯是本能驱动与神经系统相关联的心理机制。自私的冲动,是自我核心。最早的情绪学说(后称为詹姆斯-郎格情绪说),促进情绪生理机制的研究。霍尔:复演说,采用生物进化的观点来说明个体心理的发展;广泛采用问卷法。 卡特尔:采用测验和统计分析法,研究个体差异。(4)芝加哥机能主义派创始于杜威,形成于安吉尔,卡尔则是集大成者,反对构造主义。杜威直接给机能主义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安吉尔:机体与心理关系,机体与环境的适应关系。卡尔:认为心理活动是知觉、记忆、想象、推理、情感、判断和意志的总称;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5)哥伦比亚机能主义 A反对心理学是纯科学的构造主义的主张B主要采用实验、测验和统计等客观观察法C通过人的整个活动,致力于个别差异、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桑代克:动物心理学实验的鼻祖,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创建了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验运动的领袖之一贡献:它在克服构造派元素主义把心理学研究过于狭隘化和封闭化的弊端,使心理学从主观主义走向客观主义研究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开拓了一些新的心理学分支。促进了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局限:具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具有外在目的论和神秘主义的倾向;具有生物主义的倾向。5,格式塔学派完形主义(Gestaltism)完形心理学,1912韦特默创立,以康德的先验论、马赫的经验批判主义;意识经验具有结构性(即格式塔)和整体性,反对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和行为心理学的联结主义,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经验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总和,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1)强调整体,认为心理现象是个整体,而不是彼此独立元素的拼合;(2)描述现象,主张心理学要描述现象而不是分割现象以追求它的构造。(1)社会背景: 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在各个领域要求意识形态的的完成(2)哲学背景: 康德的先验论(认识与知识统一,知识有先天形式)、马赫的经验批判主义、胡塞尔的现象学(3)自然科学背景: 场论,心理一定结构的完整的现象场,成分为图形。整体决定部分,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4)心理学背景 马赫的形式要素说,特别是厄棱费尔的形质说。认为是时间和空间感觉,是由形式和关系决定,而非其基本感觉要素构成.如圆的周长改变,空间性质没有改变。(5)实验依据:(1)似动现象:是指先后出现的两个静止刺激,被个体知觉为刺激从前面一个刺激的位置向后面一个刺激位置运动的现象。韦特默该学派的开端和标志;似动现象是一个整体。 (2)小鸡的视觉识别实验:苛勒。6)基本理论观点心身平行论:一切经验现象完形特性在心理、生理、物理中对应的,身心平行关系。知觉组织法则:以实验为证据的图形(形象)与背景的关系、接近法则、相似法则、闭合法则学习理论:顿悟学习豁然贯通、突然顿悟的结果;迁移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创造性思维打破旧的完形而发现新的完形的过程,即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心理发展和人格:考夫卡把学习、意义的改变看作是心理的发展;人格看作是一个动力的整体。(7)勒温 拓扑心理学创始人。 生活空间、行为动力、人格组织;场论;团队动力,采用拓扑、向量解释分析动力场。 研究对象:需求,动力、人格的研究。研究团体 知觉需求;拓扑术语解释动力、人格;个体团体 具体理论:A需求与紧张,需求打破心理系统平衡,满足后才能平衡,因此行为的动力;需求、准需求社会需求。B心理场需要、心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B1行为公式B = f(PE)B2 行为动力系统B3 创造生活空间 人的生活空间,心理的空间。C人格组织人格是一个系统的组织区域,许多相互作用的区域交织起来形成的,人格结构的分化程度不同,人格结构复杂。D. 团体动力学勒温从整体论、动力论的原则出发,把团体是一个动力整体,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另一部分的变化。这种部分与整体或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勒温团体动力学的核心。6.精神分析 西方现代心理学思想中的一个主要流派,神经官能症)(Neurosis)的治疗方法和理论,又是一种潜意识心理过程。1.社会背景(1)19世纪末奥地利的杜会经济和政治条件的产物,即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企图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病态现象所需要的产物。(2)19世纪末奥地利的社会文化生活的产物,企图解决犹太人家长制和维多利亚式性道德压抑而造成的社会病态现象的迫切社会需要的产物。2.思想背景 (1)古希腊的哲学恩培多克勒把“爱”与“恨”(或憎)对立力,视万物运动和变化的根本动力。柏拉图:性的学说;心理结构;童年经验。亚里士多德:重视梦,梦的基于象征论未来,现在,过去。(2)近代德国哲学心理学A. 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强调心理的能动力量 B. 费希纳无意识思想的: 无意识的表述、对精神位置概念的重视和恒常性原则 C. 叔本华生存意志决定论:无意识与本能相关;泛性论;生与死的本能的对立。3.科学背景 19世纪的中叶人类科学史布吕克的物理主义的生理学训练,(1)在其理论体系中有机械论、决定论、唯能论。(2)进化论,生物学基础,生物决定论;有机体有规律发展的观点;泛性论的思想。(3)精神病理学背景:麦斯麦术(或通磁术)、动物磁夜感应失去平衡,就会患精神病 布雷德术,即催眠术:催眠状态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结果“两派”: 南锡派首创精神神经症, 巴黎派,因为癔症是人格分裂的结果。神经症是功能性,是有动力失衡所致;强调性的作用;而癔症可通过催眠术得到治疗。4.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脉络 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心理治疗上的分歧推动该学派的不断发展。 (1)古典主义精神分析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古典精分的分裂) 弗洛伊德:潜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结构论、性欲论为基础的人格发展论、本能论、焦虑论(早期本我是焦虑的来源、晚期自我是焦虑来源)、梦论(梦视为被压抑的愿望伪装的满足)、社会文化观(弗洛伊德晚期观点,社会文化=人类社会生活本身)阿德勒:个体心理学、追求优越(支配行为)、自卑与补偿(人格发展动力)、生活风格(定型行为模式)确立心理学的社会科学方向;恢复了“意识”心理学中的地位。荣格:(1)字词联想实验与情结理论(2)人格整体论(人格结构理论)(3)人格动力说(心理动力学)(4)人格类型说(心理类型学)(5)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相同点:潜意识心理学的范畴。不同点:(1)弗洛伊德重视回忆童年的经验,比较被动悲观;而阿德勒则重视早期经验的直接观察与研究,着眼于未来,比较乐观。(2)弗洛伊德重视儿童时期的心理性欲,坚持生物决定论;而阿德勒等人则重视儿童与家庭的关系,开始承认社会变因对人格的影响。(3)弗洛伊德极端重视潜意识的价值;而阿德勒、荣格虽不否认它,但也注意到意识的作用。(4)弗洛伊德重视人格的分析;而阿德勒、荣格则更多注意人格的整体性和自我系统的调节作用。 (2)自我心理科哈特曼和艾里克森,摆脱泛性论,注重自我对人格发展的作用。 1)创伤范式时期(18861897) :首次提出“防御”概念 2)内驱力范式时期(18971923):自我本能概念 3)自我范式时期(1923) 哈特曼:“自我心理学之父”。 贡献:澄清了弗洛伊德体系中关于自我心理学的一些模糊认识,探讨了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的自我心理学规律。建立精神分析与学院心理学之间的联系 局限:未能将整个人格结构与社会环境具体地统一起来;自我水平上人与环境是统一的;能量中性化没有逃脱伊底内驱力。艾里克森:1)自我及其同一性 2)人格发展的渐成论原则 3)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评价:重视的社会环境对自我适应作用;生物、心理、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考察自我的发展;自我心理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3)社会文化学派霍妮、弗洛姆和美国的沙利文。社会和文化方面扩充弗洛伊德的理论。 社会文化学派统一的原因:1)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动机和人格的动力学形成了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2)重视童年经验或亲子关系的传统;抛弃了本能决定论3)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4)抛弃悲观主义,改变社会条件和不合理的人际关系建立健康人生新精神分析的主要特点:(1)强调自我的自主性及其整合与调节的功能;(2)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重大影响;(3)强调自尊心的启发和对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4)强调对儿童早期经验的观察与研究,出现精神分析与学院实验心理学互相接近的趋势。5.对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评价(一)主要贡献1.开辟了潜意识心理学研究的新纪元;2.开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的新领域;3.促进自我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比较文化学和心理历史学的发展;4.奠定了现代新的医学模式的基础。(二)主要错误1.具有非理性主义倾向(潜意识决定论);2.具有心理学主义倾向(唯心理论/唯心主义);3.具有神秘主义倾向(半宗教性质/奉潜意识为“神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