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动一秋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51950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动一秋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情动一秋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情动一秋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情动一“秋”山东潍坊青州云门书院双语学校 杨远滨小学一级教师 邮编262500 地址 山东省青州市东门大街53号1、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一、积累关于秋天的诗词和成语。二、自读感悟诗词中包含的情感。2、 教学课题1、能够背诵关于描写“秋”的成语、诗词,体会经典散文中“秋”的含义。2、通过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方法对“秋”的含义进行探究。3、能够体会文人寄予“秋”的不同情感。3、 教材分析“秋”是古今文人笔下常常描绘的一个季节,或赞美秋天的美景,或表现秋天丰收的喜悦,或抒发心中的孤寂、悲凉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对秋的理解不同,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次授课依托五年级下学期要求背诵的诗目楚江怀古“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句展开,让同学们体会文人寄予“秋”的不同情感。4、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 自主背诵、体会5、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提到“秋”这个字眼你们有什么感想?预设一(联想到收获):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到了,瓜果飘香、庄家金黄,一片收获的繁荣景象预设二(联想到天气、景色):秋天气候凉爽,真可谓秋高气爽,告别了夏日的酷暑,特别舒服预设三(悲秋):秋天在古人严重意味着离别、意味着孤独,所以秋天在古人眼中代表了悲凉。(当学生说不出来时,教师要适当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从学过的童谣、课文、成语等感悟秋天的不同含义)师:同学们刚才谈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文人笔下的“秋”。成语之“秋”(一)挑战记忆王师:让我们回忆一下所学的成语中有哪些是描写秋天的?(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关于“秋”的成语,进行背诵展示,给予背诵多的同学以表扬、奖励)学生汇报自己掌握的成语:(教师整理学生汇报的成语)秋高气爽 金风送爽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 秋色宜人春华秋实 春花秋月 桂子飘香 秋高马肥 瓜果飘香 橙黄橘绿一叶知秋 秋风萧瑟 寒蝉凄切 秋风瑟瑟 西风残照 秋月寒江(二)体会感情师:你们看看这些成语里包含了怎样的感情?预设一:有赞颂气候宜人的,如预设二:有赞颂秋天这一收获季节的,如预设三:有的反应悲凉气氛的,如(三)背诵师:让我们背诵这些成语,看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把这些成语掌握。(学生背诵)诗词之“秋”(一)师:诗词歌赋犹如我国文学长河中的明珠,无数的诗人寄情于秋,让我看看你们在课前都收集到了哪些关于“秋”的诗词。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关于“秋”的诗词(屏显几首代表作)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2、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战国楚宋玉九辩 3、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4、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5、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6、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7、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8、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9、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10、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1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13、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14、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唐杜牧秋夕 15、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16、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赠刘景文 17、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18、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19、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20、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元白朴天净沙秋 (二)师:这些诗代表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生谈自己的见解。预设一:对秋天美丽景色的赞美“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学生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何以体现秋天美景)预设二:寄托了作者的孤独之情。“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学生谈自己的理解,何以体现作者的孤独之情)预设三:体现作者的悲凉、悲愤情绪“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学生谈自己的理解,何以体现作者的悲凉、悲愤之情)预设四:(三)小结:看来“秋”在古代诗人眼中多代表了孤寂、悲凉、悲愤之情。让我们和着这清幽的音乐再来读读这二十首诗句。体会一下作者对“秋”的不同感悟。(配乐朗诵)散文之秋(出示散文)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北方的果树,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并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俯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和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一)师出示自读要求作者描写了哪些北国之秋的景物?作者对北国之秋是怎样的感情?文中是怎样体现的?边读边划出句子,写下体会。(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北国秋天的无比热爱之情。)(二)汇报交流作业超市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现代诗做一期“秋”为主题的手抄报任选一项,或自己确定一项作业。6、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让学生朗读背诵了关于“秋”这一主题的词语、诗词、散文,学生从这些名作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又积累了语言。这种“读悟背”的教学模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