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五至八单元教学建议.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59679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五至八单元教学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五至八单元教学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五至八单元教学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培训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五至八单元教学建议把握特点 合理利用 提高素养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五至八单元教学建议嘉兴市实验小学 刘 晶 使用人教版实验教材已整整三年,对这套教材,我们大家的总体感觉是,教材由外而内地进行了一场革命,改头换面,使人耳目一新,从学习内容到呈现方式,从体例编排到栏目设置,无不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教材不但成了师生共同学习的学本,还成了师生共同发展的无声的老师。当然,作为实验教材,因为关注了一些新的东西,可能会削弱另一些东西,一定会存在莫些不足。因此,对教材的正确认识与合理运用将制约着新课程实验的成败,真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那么,如何正确地认识新教材、使用新教材呢?我的体会是:尊重而不迷信,把握特点,扬长避短,合理取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的功能发挥及至,真正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服务。接下来我就本册教材五到八单元的内容为例,谈谈我的一些学习感悟。一、教材介绍第五组:我国的世界遗产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教材中的“资料袋”,语文园地中围绕文物保护展开的口语交际,以写导游词为内容的习作,“宽带网”建议学生继续搜集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组专题展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查(资料)等活动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教学本组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延伸至整个学期以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提倡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将搜集到的资料放入本学期的“语文资料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交流相关的图片画作、诗词楹联、故事传说等,不断感受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教学本组教材可用910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1课时。第六组:人间真情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几册里已有所涉及,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这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课时,“成语故事”1课时。第七组:成长的故事本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事;乌塔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在欧洲旅游的事;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事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在进行本组教学时,应以“成长的故事”为核心,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综合性学习,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事,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并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把了解到的故事和想到的问题,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流;在“展示台”中,用各种形式展示本组语文学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语文学习的快乐。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2课时。第八组:科技成就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电脑住宅带我们走进现代化的电脑住宅,亲身感受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舒适;飞向蓝天的恐龙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向我们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发生变化后的用处。这几篇课文既可以使学生领略科学技术的神奇,感受科学技术的威力,还可以使学生学到描写或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本组教材是这学期最后阶段的学习内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同时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畅想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现代科技发展的资料,以帮助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12课时。二、教学建议(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宝贵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凭借语文教科书,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理解语言,掌握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情感的过程。但是,在阅读教学中,不乏有这样的现象:学生还没有充分感悟文本的内容,教师就采用录像、动画、投影等多种手段,让画面来诠释语言文字;还没有读懂课文,就急于组织学生讨论,就去推荐课外文本,失去了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淡化了语文学习过程。我们在强调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还认识到: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给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都留有广阔的空间,是最宝贵的第一教学资源,应该首先充分利用。我们可以这样做:1、让文中的插图动起来。许多课文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把握图意,透过画面在头脑中出现广阔的空间,动态的情境,诱发他们对现实情境的“再造”,帮助学生理解教科书。例如第六组教材的第20课古诗两首一课中的两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引导学生凭借诗句,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想一想送别时的情景,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增强了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类似这样的插图还有很多,如21课搭石插图很好。时间、地点、(景物:晨雾迷蒙,枫叶如丹,秋凉似水,溪流淙淙)、人物(主角配角、神态、动作、)、事件齐备。可以写一篇富有情节的记叙文。我们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插图,再现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了文字的内涵,同时,有利于学生进行角色的情感体验,使阅读教学的课堂生动、活跃起来。2、让文中的空白亮起来。有些课文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第七组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122)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警察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没有直接表达,留有空白,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抓住这一空白,启发学生想象,练习说话,体会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挖掘并用好这些空白,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填补亮丽的色彩。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使阅读教学的课堂,放射出亮丽的光彩。3、让课文的情节丰富起来。延伸情节,就是依据原有情节的发展逻辑,进行合情合理的推断,想象出以后的“故事”。教师要善于把握住教科书的优势,进行延伸式训练,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台湾青年捐献了骨髓,小钱得救了。学习之后,可以让学生想象:假如有一天,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见了面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让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故事情节,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4、让课后练习活起来。课后练习,是编者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为落实教学目标对文本内容重点、难点的提炼,是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任务。许多具有弹性的练习,我们要充分利用,让练习内容和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例如,长城(p84)选做题:我想再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飞向蓝天的恐龙选做题(p151):我要再找一些关于恐龙的资料读一读。如果只是让学生收集就失去了意义,我们要在收集的基础上,学习并运用文中的不同表达方法练习语言表达,把观察、收集活动与学习语文有效地结合起来。再如,20古诗两首(p102)选做题,我还读过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我来给大家背一背。不要只让学生把任务带回去,搜集、背诵等,还要开展一个小小的古诗词竞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把语文学习落到实处。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地阅读,才能使学生学习语文落到实处,真正实现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二)放飞心情的阅读阅读,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阅读,一场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阅读,一个自由的梦1、在多读中体验感悟感性的语文多感受,少分析入情入境,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角色转换,体验情感用读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比如,第五组课文的主题是“了解世界遗产”。学生在导读基础上,带着对世界遗产“世界突出,罕见的,有价值的”的模糊印象,带着“为什么我国的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称得上是世界遗产”的思考,去阅读本组课文,在浏览中,不时惊叹,并关注到了“独一无二”“享誉世界”“举世无双”这样一些词汇,鲜明地获得了对这三处景观的整体印象,从而自然地唤起崇敬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补充的资料袋,了解我国更多的“世界遗产”。这样获得的一种整体感受的力量是逐篇教学所不能比拟的。这一种力量为深入感悟打下了基础,成了整个单元教学的情感主旋律。例,长城第三自然段课文。(P83)(1)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2)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3)把自己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2、鼓励质疑问难,主动解决疑难教师与学生是有着不同成长背景和生活阅历的个体,面对一组课文,教师无论怎样设身处地,都无法回到当代学生真实年龄的感受。正是因为认知的这种距离感,造成教学中由教师的主观意识取代学生的问题与想法,最终使学生产生不了求知的心向,也得不到求知的快乐。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充满问题的情境,教师要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冲突中由“无疑”而“生疑”,由“有疑”而“释疑”,建构知识的“顺应”过程,并充分感受到思维之趣。教学中我们可以立足单元整体,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单元整组教学,使学生立足于单元整体来思考,有利于在一个相对大的范围内,提出更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有的问题不仅覆盖面大,穿透力强,而且思维容量大。如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周恩来和肖复兴从小立下了志向,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们坚持到底的?”第八单元“科技成就”“植物种子登上太空,未来住宅电脑控制,这些都发生在近20年里,为什么近20年能够带来这样大的变化?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21世纪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类似这样的一些问题,涵盖着整组或整篇课文,能够唤起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并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这就不是一般意义的质疑,而是对问题的发掘和重组,是教师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建构。这种建构是主体自觉的,是联系和发展的。这些有价值的疑问,完全可以成为教师教学的提升点与制高点。3、多元解读文本,尊重独特感受长城(p84)课后题: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真好,我们来体会体会。颐和园(p88)泡泡题:“慢慢地滑过”的“滑”字用得真好。教学片段:品味语言,感悟“滑”字生:“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我认为句子中的“滑”字用错了,游船、画舫在水中行走应用“划船”的“划”字。师:你很爱动脑筋。请大家结合下文读一读,联系生活经验想一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学生思考了一会儿,陆续举手发言)生:我也觉得用错了,这个“滑”字应用在平滑、光滑的地上或冰上,如“滑冰”。船在水上行走,应该用立刀旁的“划”字。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觉得书上的“滑”字没有错。游船、画舫是专为人们用来观赏湖面上的景物的。因为湖面上和万寿山、十七孔桥的景色太美了,所以游船、画舫行驶得很慢,给人的感觉不是在水上行驶,倒像在冰上慢慢滑动似的。只有这样,游人才能尽情地欣赏。因此,这里的“滑”字展现了昆明湖“美”的特点。生:如果用立刀旁的“划”字,船过去以后,水面上就会出现痕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驶过以后,“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所以用“滑”字比“划船”的“划”好得多。生:(最先提出质疑的学生)我明白了,虽然用“划船”的“划”也可以,但用“滑”字就使昆明湖显得更静、更美了,让人回味无穷。师:是的,这个“滑”字用得真是巧妙,让人回味无穷。大家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感悟出了它的妙处,把书读活了!让我们欣赏书中的插图,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吧。(选自小学语文教师2003年第4期,山东省莒县第一实验小学,齐兆生)搭石(p105)课后题: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 “美”,让我们找出来,体会体会。有的在本单元的学习园地里出现。如第七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两篇文章,“我的发现”里有(p140):“中华不振”“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4、在阅读中注意语言表达的特点在阅读中发现语言的准确性例1,第八组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P143)“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例2,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后题(p151):我发现课文中的语句表达得很准确。例如“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找一找,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感受表达方法的多样性例,第八组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P149)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 积累多种多样的表达方法呼风唤雨的世界(p145)课后题:我们一起来读读下面的句子(形象化的说法)呼风唤雨,千里眼、顺风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设计富有人文内涵的练习例,搭石(p105)的”小练笔” 我也想写一些平凡事物中的“美”。跨越海峡的生命桥(p108)课后题: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后题(p151):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根据课文想象一下,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的说一说。6、提倡单元整组教学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设计说明: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为: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这一组课文,都是写我国的文化遗产的文章。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引起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因此,训练的重点一是理解内容,增长见闻。二是品味语言领悟表达。三是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整个单元的学习分为四个模块:1“交流平台”。(1课时)因为学生通过读书、看电视、上网、旅游等途径,对于祖国的文化遗产有了一定的了解、感受和认识,所以在本单元学习开始设计一次交流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课外搜集“世界遗产”的资料,可以是图片、诗词、楹联,也可以是历史知识、故事传说,在交流平台中交流展示,从中感受这些“世界遗产”的魅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教师了解学情。2“理解内容增长见闻”。(1课时)目的是通过对三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了解秦兵马俑的宏伟气势。3“品味语言,领悟表达”。(12课时)三篇课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评有感情地朗读来感受这些。4“我是小导游”。(34课时)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口语交际、习作和实践活动。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保护文物,习作内容是写导游词,通过习作让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法,转化为自己的实用语言。在习作中进一步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实践活动中模拟导游讲解,把说和写充分结合起来。模块一 交流平台一、亲身感受1回忆一下自己都去过哪些地方观光旅游,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介绍一下。2按照你去过什么地方,印象最深的一处景物,有什么特点这三个方面,在小组内互相交流。3选代表全班交流。二、交流搜集的资料。1你知道中国有哪些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遗产?请说一说。2介绍课本中85页资料袋。3通过读课外书、上网、看电视你搜集了哪些关于“世界遗产”的资料?4学生分组交流。三、图片展示学生把搜集的图片资料在视频展台上向大家一一介绍。四、谈一谈交流的感受,自己的收获。模块二 理解内容,增长见闻导语: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评为“世界遗产”,到现在为止我国已有30项被列入其中,本组课文将带领我们观赏我国的“世界遗产”。第一站:长城(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2通过第一遍读,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你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教师把问题归纳后写在黑板上。(二)再读课文,图文结合。1了解长城的特点与构造。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借助书上的插图,引导学生领会并通过朗读把长城的雄伟气势表现出来。如,“有一万三千多里”让学生在地图上看一看那些省市有长城,算一算日夜不停地走要多长时间,谈一谈登长城的感受,从而真切地体会出长城的万里雄姿。2了解长城的构造时,根据课文文字,参照插图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位置及其作用。画一画长城的结构图,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通篇读,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细品,并把自己喜欢的原因批注在空白处。(四)小组合作,解决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探讨,做好记录,教师巡视并参与共同讨论。(五)抄写生字。自主记忆字形,同桌合作互相听写检查。第二站:颐和园导语:我们已经领略了长城的雄伟气势,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我们接着游览。(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指名认读生字。3理清思路,画出游览的示意图。4通过读课文,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图文结合,形象感知。结合教材的3幅图片,让学生边读文边看图片,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丽。加深对课文的把握。(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1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物,说说喜欢的理由,并把它有感情地朗读出来。2选择一两个自然段指导学生美读,初步达到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四)练习生字生词。同桌合作,互相听写,检查纠正。第三站:秦兵马俑带着登长城和游览颐和园的美好心情,我们前往西安,那里有令世界震撼的秦兵马俑。(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的过程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解决。2概括秦兵马俑的特点。(二)再读课文,品味语句。根据学习前两课的经验,自己把表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与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语句和段落画下来。(三)以读为主,读中体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品读,用心体会,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朗读,评价。总结回顾: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模块三 品味语言,领悟表达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并且也对其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讨论,今天,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深入体会文章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把这些“世界遗产”描述的如此生动,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作者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一、整体回顾,概括介绍你印象最深的一篇课文或是一个片断。二、赏析词句,品味语言。(围绕重点,读书讨论,感情朗读)1浏览全组课文,把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多读几遍,并与同学交流读书的感受。2指名读自己画出的句子或段落,说出理由,然后有感情地朗读。(1)抓重点段落赏析:在长城这一课中抓住这两句话“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让学生找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在学生充分朗读、勾画、批注的基础上再全班交流。(2)迁移运用:在颐和园、秦兵马俑这两篇课文中,让学生继续运用抓重点段落和句子的方法,通过指名读、赛读、评价读、想象画面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读出欣赏、赞美、自豪的情调。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颐和园的美,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个性鲜明。(3)咬文嚼字: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真好,我们来体会体会。幻灯片出示句子: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站、踏、扶”这三个动词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登上长城,“很自然地想起”说明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势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耸立”一词使我们感觉到佛香阁的“高”。用“镜子”和“碧玉”比喻湖水的静和绿。“滑”字与前面昆明湖水的静相衬托,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我们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让我们再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吧。三、领悟表达方法:1在颐和园一文中,围绕课后题“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勾画,讨论。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法。2结合教材97页“我的发现”中的两个句子体会运用打比方表达的妙处。(描写事物时,用大家熟悉的事物作比照,就会使事物变得十分具体、形象。)四、读写结合: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完成颐和园课后的小练笔。模块四 我是小导游口语交际引入: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看了教材中关于长城的报道你有何感受?1学生阅读关于长城的报道。2学生谈感受。3引出口语交际的话题:保护文物4学生展开讨论,小组交流。5推荐代表全班交流。(说话时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6如果当地有文物古迹或风景名胜,可以围绕当地的实情展开口语交际。习作1明确习作的内容要求和步骤。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读一读教材中的文字。2提醒学生注意导游词的特点(1)根据游人需要确定重点。(2)选取最有特色或最有价值的内容介绍,不必面面俱到。3然后让学生自选内容、自由表达、自主习作。4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准备介绍的内容。5推荐学生在全班交流,评价。6学生自主习作。7习作完成后学生先自批自改再同桌互批互改。8习作讲评。鼓励表达有个性、有创意的同学。9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内容为当小导游做好准备。10安排导游模拟讲解,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11评价导游。(山东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孙红侠)三、心声流淌的习作1、“先放后收”是写作教学的传统经验2、乐于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3、要求不高,愿意写就好“只有写,才会写。”(巴金)4、小练笔:要求不高,指向明确5、开放的习作题6、习作教学方法的转变:在评价中指导(1)把重习作前的指导变为重习作后的交流和评价(2)采用展示和交流的方法,在讲评中对习作作具体的指导(3)用宽容和欣赏的心态评价学生习作(4)注重语言的正确、规范和表达上的新意四、自然流畅的口语交际1、让口语交际不像 “课”2、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变独白为交际的策略: (1)插话 (2)提问 (3)评论友情提示 1 教材内容丰富,要求不宜提高 2 教学思路清晰,贵在质朴自然 3 安排课堂练习,切实打好基础 4 改革考试评价,准确把握难度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而如何用好这个例子却大有学问,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会把教材用得越来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