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学期传统.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42434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学期传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三年级上学期传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三年级上学期传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是三年级一学年所用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和艺术乐园四个版块。与之对应的是三字经、幼学琼林、山海经、孔子、孟子、晏子、孔融、黄河、五岳独尊泰山、歇后语和民谣11个单元。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精神支柱的血脉和源泉,是中华民族文明进程中传承与积累下来的文化精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使得中华民族得以五千年延绵不衰。它凝聚着中华民族对世界和生命最集中的、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二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和背诵习惯,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2.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质,渗透古文学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古文化修养。3.通过学习,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4.通过学习,使学生接受和感染以“一山一水一圣人”为代表的齐鲁文化,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热情。三、教学措施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紧密结合少年儿童的个体生活经验。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通过对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学习、感悟和积淀,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认知、情感基础,逐步培养其良好的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重在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发现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并结合情景,通过发现问题、思考尝试、交流探索等过程,诱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情感认同和初步的研究兴趣,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四、课时安排:每周一课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进度养正小学 鄢 兰周次教学内容1人之初2人之初3子不学4子不学5昔仲尼6放假7昔仲尼8师生9花木10精卫填海11大禹治水12万世师表13孔子语录14孟子中国儒学第二奠基人15孟子孟子格言16历仕三朝的贤相17晏子春秋18复习备课人鄢兰课题1、人之初课型新授课时1教 学目 标1、学生能熟背或者熟读三字经人之初原文。2、学生能够了解三字经的由来,内容记载。重难点了解人之初的内容,熟读文章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方法预 设 教 学 过 程生成补充一、认识生字(出示卡片)苟,处,杼,窦,燕,惰二、朗读课本第一页的三字经介绍。1、三字经有多少年的历史?是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2、三字经记载了什么?三、讲故事:黄香温席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当时正好九岁,但他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融四岁,能让梨。”就是出自这个典故。四、朗读人之初全文,讲一讲里面的故事:孟母三迁从前孟子小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窦燕山教子:窦燕山出身于富裕的家庭,是当地有名的富户。据说:窦燕山为人不好。以势压贫,有贫苦人家借他家粮食时,他是小斗出,大斗进,小秤出,大秤进,明瞒暗骗,昧心行事。由于他做事缺德,所以到了30岁,还没有子女。窦燕山也为此着急,一天晚上做梦,他死去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心德不端,恶名彰著天曹,如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仅一辈子没有儿子,也会短命。你要赶快改过从善,大积阴德,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从此,窦燕山暗下决心,痛改前非,缺德的事再也不做了。 窦燕山还在家里办起了私塾,延请名师教课。有的人家,因为没有钱送孩子到私塾读书,他就主动把孩子接来,免收学费。总之,自那以后,窦燕山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周济贫寒,克己利人,广行方便,大积阴德,广泛受到人们的称赞。禹钧心地善良。仆人盗钱二百千,担心事发,具字将12岁的女儿卖给窦宅,以偿负钱,逐遁去。禹钧见小女甚怜,收为养女,成年后,为其择配良婿并陪嫁二百千钱。正月初一晚,禹钧游延庆寺,拾遗银200两、金30两,等候多时,不见失主。次日,持遗金、银复去延庆寺等候失主。禹钧家业丰裕,经常救济穷人。资助棺椁埋葬者27户,资助陪嫁者28户,资助做买卖维持生活者数十家,经济柴米而得活者不可数计。后来他的妻子连续生下了五个儿子。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教育儿子身上,不仅时刻注意他们的身体,还注重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修养。 在他的培养教育下,五个儿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先后登科及第。四、背诵五、总结板书设计人之初苟,处,杼,窦,燕,惰教后反思备课人鄢兰课题2、人之初课型新授课时1教 学目 标1、学生能熟背或者熟读三字经人之初原文。2、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重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方法讲述法预 设 教 学 过 程生成补充一、复习生字(出示卡片)苟,处,杼,窦,燕,惰二、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从一个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得表现,我们就能大致推断出他将来是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能不能有出息。这是因为人的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目标,我们只有对自己的将来有了设想,才有前进的方向。提问:我们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呢?长大了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有演员、有科学家、有企业家,不管我们将来做什么,只要我们现在照着这个目标去做,并一直坚持,就有实现的一天。我们都一定会有一个共同点,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用的人。我们怎么才能做才能让自己现在是个老师父母和同学都喜欢的好孩子,将来长大了谁都愿意和你做朋友呢?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1.教师范读、领读和学生自读,接读、同桌互读等各种方式让学生读熟课文。2.分段读,背。在课堂上背不过的同学,达到熟读就可以了,教师和学生一起背诵。对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奖励,并在成长袋里加一颗背诵星。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三字经人性本善的说法,来自于孟子的思想。 人性的三种理论孟子“性本善”故事一、邻居与小孩;故事二、5.12汶川地震时每个人的感受、做法荀子“性本恶”故事一、婴儿出生到不懂事之前的一系列表现孔子“性无善无恶”刚出生时,每个人都像洁白的麻,没有任何思想和天性,随着后天的影响,逐渐才有了善恶,就像把麻放进不同颜色的染缸,会染出不同颜色的布。故事一、曹操儿子们的故事小结:通过最后一个故事,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那么,怎么才能保证我们想好的方向发展呢?我们看看三字经怎么说苟不教,性乃迁。“苟”假如,如果;“教”学习,受教育,管教;“乃”就会;“迁”变化这句的意思是: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苟不教,性乃迁。“苟”假如,如果;“教”学习,受教育,管教;“乃”就会;“迁”变化这句的意思是: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苟不教,性乃迁。“苟”假如,如果;“教”学习,受教育,管教;“乃”就会;“迁”变化这句的意思是: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昔”以前,古时候;“择”选择;“机杼”织布的梭子。3、复习: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三、总结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板书设计人之初苟,处,杼,窦,燕,惰教后反思备课人鄢兰课题3、子不学课型新授课时1教 学目 标学生能熟背或者熟读三字经人之初原文。重难点了解人之初的内容,熟读或者熟背文章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方法预 设 教 学 过 程生成补充一 导入:老师手里的这个字你们认识吗?(孝) 你能谈谈对这个字的理解吗?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可见古人把对父母是否孝敬作为评价一个人德行的首要标准,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些谈孝的古文诗句,请看黑板.二 新授: (一)1.指导字音. 2.指名读,齐读.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3.解释句意.解释:A学生B 教师: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融四岁,能让梨。”就是出自这个典故。4.这几句中提到了两个小朋友的故事,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5.听了他们的故事,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孩子?6.反复诵读.7.讲一讲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8.说一说你在平时生活中是怎样孝敬父母的?9、齐读,熟练背诵.10、介绍其他与孝敬有关的诗句.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三.总结. 父母的爱像空气,像水分,滋养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父母的深情是我们一生也报答不完的,希望你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点点滴滴融会你对父母的爱,让父母每天都快乐,幸福!板书设计子不学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教后反思备课人鄢兰课题4、子不学课时教 学目 标1、学生能熟背或者熟读三字经子不学原文。2、渗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能力。3、学生能通过学习,增强对父母长辈的尊敬。重难点了解子不学的内容,熟读或者熟背文章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 导入:1、复习子不学原文内容。2、找同学讲述孔融让梨等传统文化小故事。黄香温席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当时正好九岁,但他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二 新授:(投影)子不学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1.教师范读、领读和学生自读,接读、同桌互读等各种方式让学生读熟课文。2.分段读,背。在课堂上背不过的同学,达到熟读就可以了,教师和学生一起背诵。对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奖励,并在成长袋里加一颗背诵星。三.总结.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琢不成器,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做儿女的,从小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这是每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板书设计教学小结备课人鄢兰课题5、昔仲尼课时教 学目 标1、学生能熟背或者熟读三字经昔仲尼原文。2、渗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重难点了解昔仲尼的内容,熟读或者熟背文章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 导入:复习人之初和子不学原文内容。二 新授:(投影)昔仲尼,师项。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1.教师范读、领读和学生自读,接读、同桌互读等各种方式让学生读熟课文。2.生字:橐,论,囊萤,辍,薪,犹,卓3.分段读,背。在课堂上背不过的同学,达到熟读就可以了,教师和学生一起背诵。对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奖励,并在成长袋里加一颗背诵星。4.仲尼:孔子。项橐:春秋时期的神童,孔子曾向他请教过问题,被后世称为“圣公”。赵中令:赵普,宋朝中书令。鲁论:论语。苦卓:超出常人的刻苦。三、译文: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译文】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译文】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三.总结.这一段讲的是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些什么道理?你能讲述这些小故事么?板书设计昔仲尼橐 论囊 萤 缀。薪 犹 卓。教学小结备课人鄢兰课题6、昔仲尼课时教 学目 标学生能熟背或者熟读三字经昔仲尼原文。学生能讲述里面的小故事,并了解到学习刻苦的重要。渗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重难点了解昔仲尼的内容,熟读或者熟背文章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 导入:1、复习昔仲尼原文内容。师范读、领读和学生自读,接读、同桌互读等各种方式让学生读熟课文。2、(投影)昔仲尼,师项。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二 新授: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1、译文:(可以让学生自己理解解释,教师补充)战国七雄中,秦国仗着强盛不断发兵进攻邻国,占领不少地方。其它六国都很害怕,想方设法去对付它。当时有一个人,叫苏秦,他提出“合纵”抗秦,意思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抗秦。因为六国位置是纵贯南北,南北为纵,所以称为“合纵”。 苏秦是洛阳人。洛阳是当时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为,曾求见周天子,却没有引见之路,一气之下,变卖了家产到别的国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东奔西跑了好几年,也没做成官。后来钱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里人看到他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担子,一付狼狈样。他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决心争一口气。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钻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 ,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 虽然很疼,但精神却来了,他就接着读下去。传说,他晚上念书的时候还把头发用带子系起来拴到房梁上,一打瞌睡,头向下栽,揪得头皮疼,他就清醒过来了。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头悬梁,锥刺股”,用来表示读书刻苦的精神。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 公元前334年开始,他到六国去游说,宣传“合纵”的主张,结果他成功了。第二年,六国诸侯订立了合纵的联盟。苏秦挂了六国的相印,成了显赫的人物。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 1、 译文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三、复习披蒲编,削竹简路温舒,公孙弘头悬梁,锥刺股孙敬,苏秦如囊萤,如映雪车胤,孙康如负薪,如挂角朱买臣,李密四.总结.师:这一段讲的是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些什么道理?1、我们应该怎样向古人学习?学生分组讨论。2、有能力的同学搜集好更多的励志故事讲给大家听。板书设计昔仲尼橐 论囊 萤 缀。薪 犹 卓。教学小结备课人鄢兰课题7、师生(节选)课时1教 学目 标1、学生能熟背或者熟读幼学琼林师生原文。2、学生能讲述文章的含义,并了解到尊师重教的重要。3、渗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重难点了解师生的内容,熟读或者熟背文章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 导入:1、复习所学三字经原文内容。2、引导学生对古文化的热爱,提高学习兴趣。二 新授:师生(节选)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谓弟子优于师傅。未得及门,曰宫墙外望;称得秘授,曰衣钵真传。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曰仰沾时雨之化。1.生分组讲程门立雪的故事:程门立雪的典故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2.请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自读课文,注意读音。4.教师讲解课文: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喻学生的资质超越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形容弟子的才能胜过师傅。 未能进入先生之门正式拜师称作宫墙外望;得到先生学问之 真谛秘诀,称做衣钵真传。 杨震博学明经,世人称为关西夫子;贺循精通礼仪,世谓当 世儒宗。 负笈千里可见李固求师的殷切;立雪程门,可知游酢、杨时敬重师长的程度。 弟子称颂师长教导有方,说如坐春风之中,感谢老师栽培成 就学业,说得沾时雨之化。5.通过这段文字学习,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最想和老师说什么话?A请同学们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在小组内交流。B小组展示想和老师说的话。6.背诵这段文章。要求至少要背诵黑板上列举的有名的句子。三.总结.同学们,你知道应该怎么尊敬自己的老师了么?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流下了许多师生间动人的故事,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阅一下,将给你的小伙伴们听。板书设计师生程门立雪春风化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教学小结备课人鄢兰课题8、花木(节选)课时1教 学目 标1、学生能熟背或者熟读幼学琼林花木原文。2、学生能讲述文章的含义,并了解各种花木代表的不同性格。引导学生能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3、渗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重难点了解花木的内容,熟读或者熟背文章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 导入:复习所学师生原文内容。背诵经典佳句:春风化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引导学生对古文化的热爱,提高学习兴趣。二 新授:(投影)花木(节选)莲乃花中君子,海棠花内神仙。国色天香,乃牡丹之富贵;冰肌玉骨,乃梅萼之清奇。兰为王者之香,菊同隐逸之士。竹称君子,松号大夫。萱草可忘忧,屈轶能指佞。1.请学生自读课文,数一数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种花?各是什么?兰花菊花梅花牡丹海棠莲花2.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在你的心目中,这些花草都是什么样子的?给你流下了什么印象?兰花:淡雅菊花:清傲梅花:坚贞牡丹:高贵海棠:自爱莲花:惬意教师可以适时引导,总结。3.教师讲解课文。学生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4.莲花被称为花中君子,海棠被看做花中神仙,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梅花冰肌玉骨,傲然清奇,兰花清香无比,菊花高雅不俗。竹子被誉为有节气的君子,松树被比作傲然不媚的大臣,萱草能使人忘记忧愁,曲轶草能分辨奸佞小人。(板书)莲花 君子 海棠 神仙 牡丹 国色天香 冰肌玉骨 梅花 清奇 兰花 王者之香5.背诵你喜欢的诗句。三.总结.同学们,植物在供给人类氧气,事物的同时,还是我们精神世界的朋友,它们有着不同的性格,我们应该向植物学习,好好爱护身边的花花草草。板书设计花木莲花 君子海棠 神仙 牡丹 国色天香 冰肌玉骨梅花 清奇 兰花 王者之香 菊花 隐逸之士教学小结备课人鄢兰课题9、精卫填海课时1教 学目 标1、理解课文精卫填海的内容。2、尽可能熟读课文。重难点了解精卫填海的内容,熟读文章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认识生字(出示卡片)二、朗读课文精卫填海1、有同学能讲解这个故事吗?如没有教师讲精卫填海的故事。2、先请学生读一读,理解课文并说一说。3、教师讲解精卫填海夏朝以前,国家还没有形成,那时候的帝王,远不如后来帝王那么阔气,享有许多特权;而是纯粹的人民公仆,只有尽义务的份儿。帝王的子女也没有什么太子,公主之类的特殊称呼,身份也尊贵不起来,和老百姓的子女一样。 炎帝有个女儿,名叫精卫,性格开朗活泼,喜欢打抱不平。一天,她走出小村,找小朋友玩耍,看到一个大孩子把小孩子当马骑。小孩都累爬下了,大孩子还不肯罢休。 精卫走过去,指着大孩子的脑门怒斥道:“你这个人太不知羞耻,欺负小孩子算什么本事,有力气,去打虎打熊,人们会说你是英雄。” 大孩子见精卫是个小姑娘,生得单薄文弱,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他从小孩背上跳下来,走到精卫面前说:“我是海龙王的儿子,你是什么人?竟敢来管我!” 精卫说:“龙王的儿子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是炎帝的女儿呢,以后你少到陆地上撒野,小心我把你挂到树上晒干。” 龙王的儿子说:“我先让你知道知道我的厉害,往后少管小爷的闲事。”说着动手就打。精卫从小跟着父亲上山打猎,手脚十分灵活,力气也不小,见对方蛮横无礼,并不示弱,闪身躲开对方的拳头,飞起一腿,将龙王的儿子踢个嘴啃泥。 龙王的儿子站起来,不肯服输,挥拳又打,被精卫当胸一拳,打个昂面朝天。 龙王的儿子见打不过精卫,只好灰溜溜地返回大海。 过些天,精卫到海中游泳,正玩得十分开心,刚巧让龙王的儿子发现了。他游过来,对精卫说:哪天在陆地上让你捡了便宜,今天你跑到我家门前,赶快认个错,不然我兴风作浪淹死你。” 精卫倔强地说:“我没错,认什么错。” 龙王的儿子见精卫倔强,根本没有服输的意思,立即搅动海水,掀起狂风恶浪,精卫来不及挣扎,就被淹死了。 精卫死后,变成一只红爪白嘴的小鸟,立志要把大海填平。她用嘴衔来石头与树枝投向大海,并发出“精卫,精卫”的叫声,像是在激励自己。她年年月月,永不停歇。3、你想对精卫鸟说什么?小组讨论汇报发言。4、请同学熟读课文。三、总结本课教学情况板书设计教学小结备课人鄢兰课题10、大禹治水课时1教 学目 标1、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激励学生学习大禹一心一意为人民做事、不怕辛苦的精神。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3、比较鲧和禹治理洪水的不同方法重难点熟读课文教具准备生字卡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次发大水,洪水滚滚,淹没了大地,冲倒了房屋,人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到处流浪。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鲧,他多次带领百姓修坝堵水,但是都失败了。鲧的儿子禹看到这种情景,就整天想办法要为人民制伏洪水,那么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传说故事-大禹治水。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请学生自己先试着读课文,要求: (1) 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同桌之间交流互读。 (3)两人一起读读课文;(4)认读生字。 四、练读课文。三、细读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2、指导朗读。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指名试读。学生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具体数字,而是表示很多。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3、指导朗读。五、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2、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3、指导朗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六、学习第四自然段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练习把故事讲下来。 (1)自己练习讲故事。 (2)小组内互相讲述。 (3) 指名讲故事,其他同学仔细听,评议。八、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回家搜集传说故事,准备召开“民间传说故事会”。小组讨论:A鲧治水用的是什么方法?B大禹用的是什么方法?C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九、从这个故事中有什么收获?十、作业布置:收集孔子的故事板书设计大禹治水滔滔洪水 千辛万苦 引入大海无家可归 千山万水 安定日子教学小结备课人鄢兰课题11、万世师表课时1教 学目 标1、了解孔子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2、知道孔子的一些格言重难点了解孔子的生平教具准备收集孔子的故事、收集孟子的资料教学过程一、 导入1、 在我们山东有一个受到世人的尊崇和纪念,被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的人,他是谁?生答:孔子,并介绍孔子。教师补充:孔子,名丘,字仲尼。他是我们山东曲阜人,(板书)被联合国列为“对世界最有影响的伟人”之一,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板书)2、 司马迁是怎样评价孔子的?小组讨论,汇报(司马迁非常崇拜孔子。他读了孔子的著作以后,非常想了解他的为人,于是来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辆、衣服等,目睹了读书的学生们来到孔子庙堂里演习礼仪的情景,敬仰留恋而不愿离去。自古以来,天下的君王、贤人有许许多多。他们活着的时候都非常荣耀,可是一死,就什么都没有了。孔子虽然是一个平民,但他的名声和学说已经传了十几代,真可以称得上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二、活动广角1、讲一讲孔子的故事(孔子也常常以自己虚心的榜样来教育弟子。他曾说:“我不是生来就知道什么的,我不过是喜欢古代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很勤恳、很不放松地去追求就是了。”又说:“三个人一块儿走路,其中就准有我一位老师。”还说:“我知道什么?我什么也不知道。有人来问我,我也是空空的。但我一定把人们提的问题弄清楚,我尽我的力量帮他思索。”)2、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请你用简单的几句话在课本32写下自己的评价.三、孔子语录1、说一说收集到的孔子的格言。2、你知道这些格言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纠正补充3、你的收获?四、总结本课教学情况板书设计孔子,名丘,字仲尼。他是我们山东曲阜人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教学小结备课人鄢兰课题12、孔子语录课时1教 学目 标1、 在了解孔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孔子语录。2、 了解孔子语录的大意。3、 背诵孔子语录。重难点了解孔子语录的大意并背诵。教具准备教学过程1我们已经学了熟读精思中古人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回顾一下。2请同学们不要翻书,先放松一下脑神经,让我们先来看几幅漫画。看看画的都是些什么?比比谁的观察力最强最准确。a展示课件中第一幅漫画。在同学们开动脑筋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回答后,为该图配上相应的说明文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老师示范性地带读,学生跟着朗读一遍。b同样的操作方法:放图-思考-回答-文字-带读-朗读(共5幅)3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老师将给出每段话中生字的解释,请同学们自告奋勇起来翻译句子。(老师点评并给出规范的翻译方法,随后通过课件切换,回到相应的每张漫画,请同学们通过朗读及时巩固一遍。)在翻译中老师需要适时补充拓展的内容:a 古人的“学”包括哪两方面内涵?b 为何古人会因“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而“不亦乐乎”?古人倡导“游学”传统。通过学识的增长道德素养的提高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并以此为乐。值得一提的是古人的“游学”有些接近于现代的学术交流。 (板书)4同学们逐句翻译和朗读得很好。下面我们把所有的画面和文字串起来,请同学们抬头看着课件和老师一起图文并茂地朗读全文。(对学生的朗读给予肯定和点评)接着再请学生在没有老师领读的情况下,独立地边看边读。(同样给予点评)5听了同学们流利的朗读,老师对你们的能力非常自信。下面老师要加大难度,只给同学们看图片,而隐去了文字。看行不行?a 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先来试试?(给予表扬和鼓励)6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背诵的内容,结合课本,归纳一下文章教会了我们哪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板书设计教学小结备课人鄢兰课题13、孟子-中国儒学第二奠基人课时1教 学目 标1、了解孟子对中国的影响。2、知道孟子的一些格言和意思。重难点熟读文章,了解孟子的思想教具准备搜集孟子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你知道孔子之后儒家学派又一个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谁吗?生答:孟子,生介绍教师补充:孟子,名轲,字子舆,(山东)邹人,思想家、教育家。他是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孔子仁的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说,主张以仁政来统一天下。孟子还主张性善论。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板书)二、孟子格言:(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3)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4)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三、活动广角你还知道哪些孟子的故事?和小伙伴一起,选一个最喜欢的故事排成短剧。四、读一读孟子,并将你喜欢的孟子格言摘抄下来。五、总结本课教学情况板书设计孟子(山东)人,思想家、教育家亚圣教学小结备课人鄢兰课题14、孟子-孟子格言课时1教 学目 标1、了解有关孟子和孟子的思想;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2、熟练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准确把握课文主旨。3、准确理解“舍生取义”的思想内涵;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重难点感知课文,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教具准备关于孟子的故事教学过程一、师范读,生体会。二、介绍相关资讯:1、作家作品: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战国时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孟子一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继承孔子的仁政思想。为行仁政,他首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主张。三、再读课文,积累相关词语。四、师生共同赏析课文,掌握关键词语。欲:想得到的亦:也子得兼:该词位置前后颠倒,应作“兼得”,译作“同时得到”。舍:舍弃五、师生交流,小组合作写出文章结构提示:六,生合作探究后总结文章主旨:本文是孟子的一段语录,民贵君轻的著名论断。七,活动广角八,背诵课文。板书设计教学小结备课人鄢兰课题15、立仕三朝的宰相课时1教 学目 标1、让学生了解晏子的故事。2、能背诵一些晏子的名言警句。重难点了解晏子生平教具准备教师准备晏子的故事。教学过程一、 故事导入晏子出使楚国,国为晏子身材矮小,楚国人就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让晏子从这上小门进去。晏子不进,说:“出使狗国,才从狗门入。现在我出使的是楚国,不应该从狗门进去。”接待的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里进去。问:从这个故事里你知道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生答:问:谁能介绍一下晏子的生平?生答:教师补充:师:晏子是和孔子生活在同一个时期,孔子非常敬重他,他是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著名的晏子春秋(板书)就是记叙晏子的一部书。我们很多熟悉的成语如“节衣缩食、直言正谏、挂羊头卖狗肉”都是从晏子春秋中概括出来的。二、晏子的故事(一)虚心纳谏的齐景公 齐景公爱喝酒,连喝七天七夜不停止。 大臣弦章上谏说:君王已经连喝七天七夜了,请您以国事为重,赶快戒酒;否则就请先赐我死了。 另一个大臣晏子后来觐见齐景公,齐景公向他诉苦说:弦章劝我戒酒,要不然就赐死他;我如果听他的话,以后恐怕就尝不到喝酒的乐趣了;不听的话,他又不想活,这可怎麼办才好? 晏子听了便说:弦章遇到您这样宽厚的国君,真是幸运啊!如果遇到夏桀、殷纣王,不是早就没命了吗? 於是齐景公果真戒酒了。 启示: 吃喝玩乐的人人都喜爱的,但是应该有所节制,要懂的适可而止。我们自己固然不能逾越分寸,看到别人如此,也应该想办法来劝阻他,不要怕得罪了人就甚麼都不说了。 齐景公知过能改,肯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这种宽大的度量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三、讲了晏子的故事,读了晏子的名言,你认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在小组内讲一讲,交流一下对晏子的看法,然后写在课本44页上。四、总结本课教学情况板书设计晏子: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学小结备课人鄢兰课题16、晏子春秋课时1教 学目 标1、了解晏子春秋这部著作。2、熟读晏子的名言,理解大意。重难点熟读晏子的名言,理解大意教具准备搜集晏子的名言教学过程一、晏子春秋简介晏子春秋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中国最古老的传说故事集,大约成书于战国末期,是后人假托晏婴的名义所作。这部书详细地记述了齐国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贤相晏婴的生平轶事及各种传说、趣闻,215个小故事相互关联和补充,构成了栩栩如生的完整的晏子形象。这部书的语言明快、简捷、幽默和风趣,人物对话富于性格特征,特别是洋溢于人物语言中的幽默感,不但使故事意趣盎然,而且增加了语言的辛辣和机锋。作者还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一些寓以生活哲理的比喻,后来成为独立的语汇或成语。 二、读课文,理解课文,说一说本课的内容三、了解晏子名言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大意:聪明的人遇事深思熟虑,总难免出现失误;愚笨的人遇事深思熟虑,总会有可取之处。2者常成,行者常至。努力去做的人容易获得成功,坚持行走的人能到达目的地。3、 行己而无私,直言而无讳。一个人的行为要大公无私,说话要没有顾忌,勇于讲真话。四、活动广角 你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1、 进不失忠,退不失行。2、 习俗移性,不可不慎。五、你认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说一说,教师也可以补充课文中提到的几个成语故事。六、总结本科教学情况板书设计教学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