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教育学心理学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043566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岗教师教育学心理学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特岗教师教育学心理学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特岗教师教育学心理学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部分(50分)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培根 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 D赞可夫2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 B认知结构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 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3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4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5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6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A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B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7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 B做到因材施教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8把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分层教学 B合作教学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9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式称为A说服法 B榜样法C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D锻炼法10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1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主要表现为A阶级性 B道统性 C功用性D专制性 E刻板性2下列教育家中,属于人本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代表人物有A凯兴斯坦纳 B卢梭 C康德D小原国芳 E裴斯泰洛齐3学校潜在课程主要是指A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B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C校风、班风等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影响D未来社会要求的新科技E学校物质文化对学生所构成的各种影响4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有A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B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C参加各种体育竞赛,选拔运动人才D增强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E养成运动习惯,培养竞技体育观念和竞争意识5建立良好班集体的策略主要有A对学生实行专制管理 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E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6发展性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发展性原则 B激励性原则 C合作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 E多元化原则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3什么是启发性原则?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四、论述题(10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学校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教育心理学部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每小题1分,共10分)1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A有意义接受学习 B. 有意义发现学习C. 发现学习 D. 探究学习2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A. 命题 B. 命题网络C. 图式 D. 产生式3一般而言,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以下哪一因素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A. 努力程度 B. 能力高低C. 任务难度 D. 运气好坏4学习者用来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等过程的技能就是A学习策略 B认知策略C学习方法 D元认知5品德形成的标志是A道德信念 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C价值内化 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6关注学习者如何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信念来建构新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与情境性的学习理论是A. 认知发现理论 B. 认知同化理论C. 认知建构理论 D. 顿悟学习理论7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A变化 B改变C变式 D突出8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份是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教育学部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每小题1分,共10分)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培根 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 D赞可夫2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 B认知结构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 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3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4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5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6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A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B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7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 B做到因材施教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8把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分层教学 B合作教学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9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式称为A说服法 B榜样法C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D锻炼法10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1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主要表现为A阶级性 B道统性 C功用性D专制性 E刻板性2下列教育家中,属于人本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代表人物有A凯兴斯坦纳 B卢梭 C康德D小原国芳 E裴斯泰洛齐3学校潜在课程主要是指A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B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C校风、班风等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影响D未来社会要求的新科技E学校物质文化对学生所构成的各种影响4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有A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B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C参加各种体育竞赛,选拔运动人才D增强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E养成运动习惯,培养竞技体育观念和竞争意识5建立良好班集体的策略主要有A对学生实行专制管理 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E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6发展性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发展性原则 B激励性原则 C合作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 E多元化原则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3什么是启发性原则?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四、论述题(10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学校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教育心理学部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每小题1分,共10分)1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A有意义接受学习 B. 有意义发现学习C. 发现学习 D. 探究学习2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A. 命题 B. 命题网络C. 图式 D. 产生式3一般而言,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以下哪一因素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A. 努力程度 B. 能力高低C. 任务难度 D. 运气好坏4学习者用来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等过程的技能就是A学习策略 B认知策略C学习方法 D元认知5品德形成的标志是A道德信念 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C价值内化 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6关注学习者如何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信念来建构新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与情境性的学习理论是A. 认知发现理论 B. 认知同化理论C. 认知建构理论 D. 顿悟学习理论7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A变化 B改变C变式 D突出8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份是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9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A. 相同要素说 B.概括化理论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10加工信息时主要依赖来自客观环境的线索,对社会科学、儿童教育、社会工作、文秘公关等与人交往的职业感兴趣的个体的认知风格属于A场独立 B场依存C冲动型 D沉思型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答题纸相应的位置。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的心理活动 B学的心理活动C教与学的互动机制 D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E. 学校情景2构成动机的主要成分是A归因 B成就动机 C诱因D需要 E.评价3学习的本质属性是A变化是持久的B变化既是外显的行为也是内部的心理结构C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D学习是经验的获得过程E. 具有先天遗传性4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局部动作阶段,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是A示范 B讲解 C反馈D练习 E动觉5教师的威信表现为A. 工作水平 B.知识水平 C.工作态度D.工作作风 E.教学能力6学习策略包括A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计划策略D元认知策略 E. 内化策略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简述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主要因素。2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有哪些?3结合实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四、论述题(10分)结合实例说明学习迁移的种类。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B 2A 3D 4C 5A 6C 7D 8D 9B 10C二、多项选择题(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1ABDE 2BCE 3BCE 4ABD 5BCDE 6ABCDE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步相互渗透。(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2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1)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3)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4)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5)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3什么是启发性原则?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有:(1)教师要掌握和运用好“启发”的条件和关键。(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建立新型的尊师爱生的关系,发扬教学民主。四、论述题(10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学校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其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一切知识技能的传授、智力的发展、体质的增强、思想品德的培养,都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顺序,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要压抑学生的发展。(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前后相邻的阶段进行着有规律的更替,在前一个阶段内准备了向后一个阶段的过渡。每一发展阶段,经历着一定的时间,在这一阶段内,其身心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个时期,这种发展就由量变到质变,从而使其身心发展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这就要求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地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上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人为地将各个阶段截然分开,要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引渡工作。(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种不平衡性。因此,教育教学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从生理方面来看,如果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以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因此,教育者要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生理或心理机能发生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起坚定的信心。还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特别是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势,做到扬长避短。(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由于性别、遗传素质、环境、教育、主观努力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个体之间必然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性。在教育工作中,教育者不仅要认识学生发展的共同特征,还应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育心理学部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 2D 3A 4D 5D 6C 7C 8B 9A 10A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1ABC 2ABCD 3ABCD 4ACDE 5BCDE 6ABD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1)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成熟与年龄特点;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学习准备;学生的焦虑程度等;(2)外部因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具体而言,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态度、课堂心理气氛、环境因素等。2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有;(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发展性原则;(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3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四、论述题(10分)迁移是普遍的,迁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迁移作多种分类。(1) 正迁移与负迁移(2) 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 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 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5) 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9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A. 相同要素说 B.概括化理论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10加工信息时主要依赖来自客观环境的线索,对社会科学、儿童教育、社会工作、文秘公关等与人交往的职业感兴趣的个体的认知风格属于A场独立 B场依存C冲动型 D沉思型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答题纸相应的位置。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的心理活动 B学的心理活动C教与学的互动机制 D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E. 学校情景2构成动机的主要成分是A归因 B成就动机 C诱因D需要 E.评价3学习的本质属性是A变化是持久的B变化既是外显的行为也是内部的心理结构C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D学习是经验的获得过程E. 具有先天遗传性4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局部动作阶段,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是A示范 B讲解 C反馈D练习 E动觉5教师的威信表现为A. 工作水平 B.知识水平 C.工作态度D.工作作风 E.教学能力6学习策略包括A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计划策略D元认知策略 E. 内化策略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简述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主要因素。2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有哪些?3结合实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四、论述题(10分)结合实例说明学习迁移的种类。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B 2A 3D 4C 5A 6C 7D 8D 9B 10C二、多项选择题(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1ABDE 2BCE 3BCE 4ABD 5BCDE 6ABCDE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步相互渗透。(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2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1)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3)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4)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5)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3什么是启发性原则?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有:(1)教师要掌握和运用好“启发”的条件和关键。(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建立新型的尊师爱生的关系,发扬教学民主。四、论述题(10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学校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其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一切知识技能的传授、智力的发展、体质的增强、思想品德的培养,都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顺序,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要压抑学生的发展。(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前后相邻的阶段进行着有规律的更替,在前一个阶段内准备了向后一个阶段的过渡。每一发展阶段,经历着一定的时间,在这一阶段内,其身心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个时期,这种发展就由量变到质变,从而使其身心发展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这就要求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地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上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人为地将各个阶段截然分开,要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引渡工作。(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种不平衡性。因此,教育教学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从生理方面来看,如果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以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因此,教育者要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生理或心理机能发生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起坚定的信心。还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特别是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势,做到扬长避短。(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由于性别、遗传素质、环境、教育、主观努力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个体之间必然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性。在教育工作中,教育者不仅要认识学生发展的共同特征,还应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育心理学部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 2D 3A 4D 5D 6C 7C 8B 9A 10A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1ABC 2ABCD 3ABCD 4ACDE 5BCDE 6ABD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1)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成熟与年龄特点;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学习准备;学生的焦虑程度等;(2)外部因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具体而言,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态度、课堂心理气氛、环境因素等。2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有;(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发展性原则;(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3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四、论述题(10分)迁移是普遍的,迁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迁移作多种分类。(1) 正迁移与负迁移(2) 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 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 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5) 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