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必修3第3章 第1节能源资源的开发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8944017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必修3第3章 第1节能源资源的开发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必修3第3章 第1节能源资源的开发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必修3第3章 第1节能源资源的开发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欢迎进入地理课堂 区域能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考纲展示 1 2 1 联系我国能源基地的建设 探究开发与保护的关系2 以某一流域为例进行说明 能力要求 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或德国鲁尔区等典型的区域能源综合开发及循环利用以大江 大河的工程建设 如京杭运河的治理 红水河的梯级开发 淮河的治理等 为背景 考查大江 大河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以区域洪涝 干旱灾害为背景 考查大江 大河的综合治理 命题预测 1 2 3 可再生能源 包括 风能 潮汐能 等 非可再生能源 1 类型 主要包括 等矿物能源 2 特点 数量有限 若开发利用不当 容易造成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水能 生物能 太阳能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境的破坏 生态环 1 2 一 能源的分类 资源开发条件煤炭资源丰富 市场 位置适中 能源基地建设 二 1 2 3 三 开采条件好 广阔 交通比较便利 扩大煤炭开采量 如图中的 沁水 霍西 河东等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逐步形成了以 运输为主 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1 建设坑口电站 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2 发展炼焦业 为 发展提供能源 向外输出 1 2 3 大同 平朔 西山 铁路 公路 变输出煤为 输出电力 冶金工业 焦炭 能源的综合利用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 主要构建了煤 电 铝 煤 铁 钢三条产业链 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结果 1 单一结构转变为 结构 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 2 原料工业超过采掘工业 占主导地位 产业结构调整 煤 焦 化 多元 四 1 2 3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以 为先导 大力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 1 对原有 进行调整 使产品向深加工 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 大力发展 轻纺工业 等 技术创新 重化工业 农业 高新技术产业 五 1 2 三废 的治理 1 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气污染的煤矸石 主要用于 和填充露天矿坑及塌陷区 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 经干燥后再利用 2 空气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有 做好消烟除尘工作 对矿区道路和作业区洒水降尘 对煤矸石自燃区域进行覆盖阻氧灭火 防止对大气的污染 营造防风林带 开展复垦绿化造林 3 对于废水 主要采取 净化的方法 3 发电 供热 沉淀 判断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技巧可从两方面进行判断和辨别 一是根据定义 只要能够循环利用 不断更新的能源就是可再生的 只要是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才能形成 而且用一点少一点的就是非可再生的 二是根据分类 在众多的能源中只有矿物能源不能再生 除矿物能源外 其他的都属可再生能源 方法技巧 开发条件不同于开采条件 区域的开发条件包括区域的资源状况 市场条件 交通条件等 而开采条件仅是资源状况中的一种 误区警示 1 煤炭加工转换的目的 内容和意义 巧学易记 数字法记忆山西省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一个转变 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 冶金 化工 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三条产业链 煤 电 铝 煤 焦 化 煤 铁 钢 两大影响 发挥了全国能源基地的作用 促进了山西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山西省保护与治理环境的三大措施 1 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2 调整产业结构 3 治理 三废 2 3 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由区域能源开发条件所决定 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说考点 考点一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及能源的综合利用 如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有 网络图示法分析能源的综合利用能源综合利用的核心是围绕主体能源 调整相关产业结构 延长生产链 提高能源的综合价值和综合利用程度 实现由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结构的升级 如山西煤炭的综合利用 1 建国60多年来 山西省向全国提供了上百亿吨煤炭 而在山西大地上积存的煤矸石已达12亿吨 形成了300多座大型矸石山 占地约1 667万公顷 读煤矸石及粉煤灰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 完成 1 2 题 针对训练 1 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最具优势的条件是 A 储量丰富 开采条件好B 交通运输便利C 消费市场广阔D 开采技术水平高 2 煤矸石和粉煤灰的综合利用产生的综合效益有 节约了土地资源 提高了煤炭利用的附加值 提高了经济效益 增加煤炭的输出量 优化了产业结构 延长了产业链A B C D 解析 1 煤炭储量丰富 开采条件好是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最具优势的条件 2 煤矸石和粉煤灰的综合利用产生的综合效益有 节约了土地资源 优化了产业结构 延长了产业链 提高了煤炭利用的附加值 提高了经济效益 减轻了环境污染等 故选D 答案 1 A 2 D 考点二我国主要能源基地的分布情况 图说考点 2 2011年3月3日 据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消息 珠江流域控制性工程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近日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 读红水河水电站梯级开发示意图 回答 1 2 题 针对训练 1 红水河适宜进行梯级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 降水丰富 水量大 地势崎岖 落差大B 平行水系 支流多C 流经我国大部分地区 集水面积大D 流经高原地区 河流长 2 红水河流域水电基地的建设对当地的影响是 A 可以减少大气污染B 河流梯级开发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危害C 有利于发展炼铝等高耗能工业D 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可以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解析 1 红水河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降水丰富 地势起伏大 水能资源集中且丰富 适宜进行梯级开发 故选A 2 红水河流域水电基地的建设 将当地丰富的水能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可以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但同时也会给当地带来生态环境问题 炼铝等产业的发展会带来环境污染且能耗高 不应鼓励发展 答案 1 A 2 D 常考热点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命题规律 区域能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历年高考的重点 选择题和综合题的题型均有出现 并且往往以某区域图形式出现 让考生根据各种图表进行区域判断 然后根据该区域的自然 社会经济条件 考查资源的开发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 典例1 2010 山东文综卷 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 如今 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 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材料 回答 1 2 题 材料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 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 右图为重庆市1999 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 1 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趋势 并分析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 2 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 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 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 解析第 1 题 从图中可看出 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 单位GDP能耗呈下降趋势 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能源利用率的提高 产业结构的调整 如第三产业的发展 限制高能耗产业 发展新兴工业等 第 2 题 从图中可知 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 石油 天然气 水电的比重较低 当地天然气 水能资源丰富 今后应降低煤炭比重 增加水电和天然气比重 答案 1 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 单位GDP能耗呈下降趋势 提高能源利用率 调整产业结构 2 以煤为主 石油 天然气和水电的比重较低 增加水电 天然气的比重 降低煤的比重 区域优势资源开发的分析思路 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 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 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 然后针对该区域的优势条件进行开发 在开发的过程中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2011 四川文综卷 39 4 5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亚马孙河河口位置图 下图 典例2 1 许多大河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 据材料 分析亚马孙河河口潮汐潮位高的原因 2 简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 解析第 1 问 解答本题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解决 一是从图上获取河口形状 纬度位置等信息 然后针对 潮汐潮位高 这一现象进行解释 二是对比较熟悉的钱塘潮的成因进行迁移 这两种方法并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第 2 问 解答本题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想想东南沿海的风力为什么大 二是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这样得出的结论往往比较全面 答案 1 河口为三角形 或喇叭形 潮水涌入由宽变窄 潮位被推高 河口受东北信风 或信风 影响 信风顺潮流方向推高潮位 或风助潮势 该河流年径流量大 入海口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 2 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热力差异显著 冬夏季风交替影响 纬度低 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滨海地区昼夜海陆热力差异形成昼夜更替的风 或海陆风 下垫面平坦 海面平滑 阻力 摩擦力 小 对风力削弱作用小 因此 风能资源丰富 目前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1 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 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 我国高能耗的工业发展快 加速了能源紧张 能源利用率低 浪费严重 能源勘探 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2 解决措施 采取多元化进口石油战略 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加大能源勘探 开发力度 特别是西北 沿海等重点地区的勘探力度 提高能源产量 加快西电东送 西气东输 川气东输等工程建设 稳妥发展核电 我国已在常规能源资源少 人口稠密 工农业发达且能源需求量大的东南沿海地区 建设大亚湾 岭澳 秦山 田湾和阳江 台山等核电站 因地制宜发展沼气 太阳能 水能 风能 海洋能等新能源 加大技术革新 提高能源利用率 加强宣传 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 实现产业升级 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2010 四川文综 下图是2004年河北 甘肃 四川 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 读图回答7 8题 典例3 1 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以可再生能源为主B 清洁能源的比重大C 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D 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2 制约 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 正确的是 A 水能资源蕴藏量小B 水能资源分布分散C 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D 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解析 1 本题主要考查能源的相关概念 意在考查考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读图可知 四省能源生产结构中水电所占比重小 所以不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水电与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所占比重比较小 原煤 原油所占比重较大 使用这些能源会产生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等气体 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也不利于降低酸雨的危害 2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各地区能源生产的特点和水能开发的区位条件 意在考查考生区域定位的能力与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读图可知 在四省能源生产结构中 省的天然气比重最大 可以判断其为四川省 该省水能资源丰富 但其水能主要分布在河流落差大的地区 而这些地区地形与地质条件相对复杂 答案 1 C 2 D 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 3 20m s为可利用的风能 据此计算的风能密度称为有效风能密度 读下图 完成1 3题 我国有效风能密度 W m2 分布图 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风能资源丰富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B 风速越大的地区 有效风能密度越大C 距海远近是影响有效风能密度大小的重要因素D 风能电站集中分布在常规能源缺乏地区导致甲地周边地区风能电站密度小的原因主要是 A 有效风能密度小B 常规能源供应充足C 当地能源的市场需求量小D 交通不便 劳动力缺乏造成乙地附近有效风能密度等值线发生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B 距海远近C 海拔D 纬度位置 1 2 3 解析第1题 读图可知 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距海越近 有效风能密度越大 由此说明距海远近是影响有效风能密度大小的重要因素 第2题 对甲地进行区域定位 并明确甲地周边地区的地理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甲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 人口稀少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 能源的市场需求量小 第3题 读图可知 乙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 受南北两侧山地的阻挡 风速较小 有效风能密度较小 导致有效风能密度等值线发生弯曲 答案1 C2 C3 A 2012 烟台模拟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部分资源型城市三种产业GDP构成情况比较表 2006年 4 材料二我国部分资源型城市分布图 1 分析材料一表中城市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 并阐述原因 2 表中各资源型城市中 鸡西 鹤岗的第一产业比重较高 分析鸡西 鹤岗发展特色农业及种植业的优势自然条件 3 简述山西省煤炭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4 简述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解析第 1 题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结构不均衡 从表中的数据信息中 将其特点描述出来即可 第 2 题 在材料二中找出鸡西和鹤岗的地理位置 依据其所在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资源 地形 气候等方面分析即可 第 3 题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其位于黄土高原上 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必然带来许多的环境问题 抓住煤炭生产的特点进行环境问题分析即可 但要注意解决措施的分析应依据前面答出的问题进行归纳 第 4 题 可参照教材中的德国的鲁尔区的振兴措施来组织答案 答案 1 不合理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三大产业结构比例失调 第一产业基础薄弱 第二产业比重过分偏大 第三产业比重过小 回答出三大产业的特点即可 2 两城市分别靠近长白山和小兴安岭 山区丰富的资源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有利条件 两城市均靠近三江平原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的气候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3 问题 地面塌陷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污染大气 污染水源等 任答四点即可 措施 利用矿渣或表土回填采空区 植树造林 做好复垦工作 加强煤炭的储存 运输和使用的管理 防治对环境的污染 回答合理即可 4 发展循环经济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发展交通运输 加强技术革新 改造传统生产工艺 延长产业链 增加产品附加值 保护和治理好生态环境 走经济 社会 环境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任答五点即可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