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导学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914223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玉案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青玉案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青玉案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玉案 元夕 【学习目标】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理解作品思想内涵, 2. 理解、品味词中的千古名句,体会作者妙手铺排,反衬渲染气氛的手法; 3. 把握“那人“的形象;体会词人的情感。 【学习重点】通过研读文本,理解文中“那人”的寓意,体会词人情感。 【学习难点】理解掌握反衬手法,理解千古名句及形象之外所给人的丰富联想和深刻的启示。【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一、 学法指导:1.反复朗读词作,初步了解词的内容。2.通过图书馆、网络或者其他渠道,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结合内容理解其思想感情。3.仔细分析诗歌中选取的意象,联想想象体会意境,把握词的主旨。二、学前尝试:1.字词积累:元夕:花千树:星如雨: 星,凤箫:玉壶光转: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l):盈盈:暗香:众里寻他千百度: 他, 度,蓦(m)然:阑珊: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词句的意思。(1)更吹落,星如雨(2)宝马雕车香满路(3)笑语盈盈暗香去(4)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3.辛弃疾(11401207) 词人。字 ,别号 ,他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 ”并称。有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 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4.我们曾经学过他的词作 ,作者抒发了 感情。5. 元夕是 ,也称 、 。6. 辛弃疾名句知多少?三、课堂探究:1.词的上片,写了元宵节的哪些意象?营造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这首词中作者从哪些感官角度描写元宵节的景象?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填写表格)词句描写角度修辞手法表达效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视觉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3. 下片写了什么?从哪些方面来写?表现了她们各自怎样的特点?4. 词人苦苦追寻的女子有着怎样的性格?作者为了写出“寻觅”之苦,运用了何种手法来塑造她的形象?5 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美人用意是什么?(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作者所处的时代)4、 总结1. 主旨:2.写作特色五、拓展延伸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哪个境界最为重要?6、 课后巩固(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A凤箫 萧飒 潇洒 骁勇 霄汉 B金缕 褴褛 伛偻 喽啰 镂刻C蓦然 暮霭 景慕 临摹 落寞 D阑珊 栅栏 蹒跚 删除 姗姗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A花千树 鱼龙舞 东风夜放 娥儿雪柳 B更吹落 黄金缕 宝马雕车 蓦然回首C星如雨 千百度 凤声萧动 笑语盈盈 D香满路 暗香去 玉壶光转 灯火澜珊3. 下列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A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B凤箫:箫的名称。 玉壶:玉壶一样的花灯。C千百度:千百遍 。 蓦然:突然、猛然。D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4. 下列词句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A东风夜放花千树 B 宝马雕车香满路C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D 蛾儿雪柳黄金缕5. “花千树”化用的名句是( B )A大弦嘈嘈如急语,小弦切切如私语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D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6.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花千树”写出了灯火之盛。B“凤箫声动”“一夜鱼龙舞”表现了人们彻夜歌舞的热闹场面。C“蛾儿雪柳”“笑语盈盈”描绘了“那人”的美丽可爱。D词以“那人”所处地点之冷清,表达了自己甘于寂寞的品格。8. 下列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中年时参加抗金义军,晚年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但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受到主和派的打击。B辛弃疾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C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其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D辛弃疾今存词数量为宋人之冠。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等均有名。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2) 阅读理解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 关于词的上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 )A“花千树”“星如雨”用了夸张手法写花灯之多和烟花之盛。B“宝马雕车”写出观灯女子的华贵,“香满路”写出观灯女子之众多。C“动”“转”“舞”三个动词,运用了铺陈的手法,渲染了元宵节的热闹气氛。D此片浓墨重彩的描写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场面,动感十足。2. 下列关于词作的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先写灯火辉煌、歌舞腾欢的热闹场面B接着写游人车马彻夜游赏的欢乐景象。C结尾四句,突出了“那人”顾影自怜、孤高自赏、自甘寂寞的形象。D全词构思新颖,语言工巧,曲折含蓄,余味不尽。3. 关于此的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词的开头写灯火辉煌的场景,从正面衬托了那些“笑语盈盈”的观灯妇女而对孤高的“那人”来说则是反衬。B“宝马雕车”中的人儿对“那人”是反衬,“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对“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是反衬。C词的下片用盛装艳福的丽人从正面来衬托孤高脱俗的美人,丽人、美人相映生辉,二孤高脱俗的美人更见其美丽。D全词十三句,而写主要人物形象的却只有四句。这不是喧宾夺主,通过对宾的着重描写,正起到了加强突出主要人物形象的突出。4. 下列关于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表面上这首词极写元宵节的灯火辉煌,万人彻夜狂欢的场面。B实际上这首词含有讽刺南宋统治者只知沉醉于歌舞升平而不思复国的意味。C词中繁华的景象衬托出一位自怜幽独,脱俗不群的美人形象。D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唯我独醒、坚贞不屈、不随波逐流的清高品格。5. 词的上片写了元宵节的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6. 写元宵灯会,用满天星雨就已经形容了花灯的丰富多样,但是作者又用玉壶、鱼龙来形容灯火辉煌的景象,这种铺排的手法给我们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7. 下片写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有什么关系?上片中的某些意象和下片的“那人”也有关系,试分析。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把苏轼的特点发扬光大,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创作背景:这首词是词人刚从北方投奔到南宋,在南宋的都城临安所著,当时祖国的半壁江山都在侵略者的铁蹄的蹂躏之下,用一首林升的诗最能反映:“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词作于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青玉案 元夕 【学习目标】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理解作品思想内涵, 2. 理解、品味词中的千古名句,体会作者妙手铺排,反衬渲染气氛的手法; 3. 把握“那人“的形象;体会词人的情感。 【学习重点】通过研读文本,理解文中“那人”的寓意,体会词人情感。 【学习难点】理解掌握反衬手法,理解千古名句及形象之外所给人的丰富联想和深刻的启示。【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二、 学法指导:1.反复朗读词作,初步了解词的内容。2.通过图书馆、网络或者其他渠道,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结合内容理解其思想感情。3.仔细分析诗歌中选取的意象,联想想象体会意境,把握词的主旨。二、学前尝试:1.字词积累:元夕:农历正月十五之夜,也称元宵节、灯节。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凤箫:排箫,这里泛指音乐。玉壶光转:比喻明月,一说为花灯的一种。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蛾儿雪柳黄金缕(l):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众里寻他千百度:在众多妇女中寻找她千百遍。他,文中指女性。度,遍。蓦(m)然:突然。阑珊:零落稀少。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词句的意思。(1)更吹落,星如雨(烟火落时又如东风吹洒满天星雨。)(2)宝马雕车香满路(装饰华丽的车马在路上来来往往,香气飘满一路。)(3)笑语盈盈暗香去(她们面带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4)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突然一回首,那个人却孤零零地站在灯火稀稀落落之处。)3.辛弃疾(11401207) 词人。字 ,别号 ,他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 ”并称。有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 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4.我们曾经学过他的词作 ,作者抒发了 感情。7. 元夕是 ,也称 、 。8. 辛弃疾名句知多少?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三、课堂探究:1.词的上片,写了元宵节的哪些意象?营造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象:花(花灯)、星(烟花)、宝马雕车、凤箫、玉壶、鱼龙(灯)。营造了一幅花灯闪亮,烟花怒放,流光溢彩,舞鱼舞龙,游人如织,美女云集,热闹非凡的画面。2.这首词中作者从哪些感官角度描写元宵节的景象?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填写表格)词句描写角度修辞手法表达效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视觉夸张、比喻形象地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宝马雕车香满路嗅觉借代写出了元宵之夜一派奢华的景象。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听觉、视觉比喻形象地渲染出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们通宵达旦、载歌载舞的欢庆氛围。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嗅觉、视觉借代以人的欢笑更加衬托出元宵节的盛况以及热闹。3.下片写了什么?从哪些方面来写?表现了她们各自怎样的特点?寻觅意中人的过程一是写盛妆的贵族女子,二是写作者心中关切的“那人”。写贵族女子,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她的服饰,她们戴着蛾儿、雪柳、黄金缕,表现她们妆扮的华贵和高贵的身份。二是写她们的欢声笑语,用“笑语盈盈”表现她们节日之欢。三是写她们纷纷离开后,衣香还在空中飘散。通过这些描写,进一步具体表现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写“那人”着墨不多,既没写她的服饰,也没有写她的表情,只写了她所在的环境,是一个僻静的角落。但我们可以想象到她的表情,感受到她的品性,作者就是要表现她的自甘淡泊,超群拔俗、志怀高远。4.词人苦苦追寻的女子有着怎样的性格?作者为了写出“寻觅”之苦,运用了何种手法来塑造她的形象?那人是一个孤高脫俗、傲然不群独在“灯火阑珊处”的美丽的女子。词的开头写灯火场景,对那些“笑语盈盈”的观灯妇女来说是正衬,而对孤高的“那人”来说是反衬,越写灯火热闹,越见“那人”的孤高品格;那“宝马雕车”中的人儿和带着“蛾儿雪柳”的女子对“那人”是反衬。词人运用两层衬托的手法,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愈写场景的热闹,则愈见佳人的自甘寂寞;愈写众人的华丽,则愈见佳人的高雅清幽。正是:如此风光如此夜,自甘寂寞自甘卓越5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美人用意是什么?(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作者所处的时代)通过寻找一个孤高、淡泊、独在“灯火阑珊处”的女子,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词中寄寓了词人在政治上的失意苦闷的心情,表达了不愿跟统治者(“当权者”或“时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她既是作者的志同道合者,也是作者一种理想人格的化身。5、 总结2. 主旨:本词表面极写元宵节灯火辉煌、万人彻夜狂欢的场面,讽刺南宋统治者只知沉醉于歌舞升平,而不思复国。词中繁华的景象,衬托出一位自怜幽独,脱俗不群的美人形象,借“那人”表明自己不愿与主和派同流合污的政治立场和自甘淡泊的理想人格。显示出一个爱国志士耿介独立、傲岸不屈的精神品格。2.写作特色1)托寓手法。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作者不同流俗的理想人格,表明不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的正义立场。2)善于铺陈。从花灯之多、烟花之盛、游人之众、舞灯之欢等方面表现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3)对比反衬手法。将世俗之人在元宵佳节上的表现与“那人”的表现进行对比,反衬出了“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性。4)豪放、婉约兼具。写的是元宵灯会的盛况,写花灯、烟花、龙灯,写贵族妇女的盛妆丽服和欢声笑语,形式上是婉约的。但表达的是不同流俗的政治理想,可谓寄劲于婉,寓刚于柔。五、拓展延伸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哪个境界最为重要?没有登高望远,难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没有对寻求的迫切愿望和自信,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和艰辛;没有千百度的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迷惘 执著 顿悟辛弃疾名句知多少?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7、 课后巩固(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A凤箫 萧飒 潇洒 骁勇 霄汉 B金缕 褴褛 伛偻 喽啰 镂刻C蓦然 暮霭 景慕 临摹 落寞 D阑珊 栅栏 蹒跚 删除 姗姗7.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A花千树 鱼龙舞 东风夜放 娥儿雪柳 B更吹落 黄金缕 宝马雕车 蓦然回首C星如雨 千百度 凤声萧动 笑语盈盈 D香满路 暗香去 玉壶光转 灯火澜珊8. 下列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A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B凤箫:箫的名称。 玉壶:玉壶一样的花灯。C千百度:千百遍 。 蓦然:突然、猛然。D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9. 下列词句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A东风夜放花千树 B 宝马雕车香满路C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D 蛾儿雪柳黄金缕10. “花千树”化用的名句是( B )A大弦嘈嘈如急语,小弦切切如私语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D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11.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花千树”写出了灯火之盛。B“凤箫声动”“一夜鱼龙舞”表现了人们彻夜歌舞的热闹场面。C“蛾儿雪柳”“笑语盈盈”描绘了“那人”的美丽可爱。D词以“那人”所处地点之冷清,表达了自己甘于寂寞的品格。9. 下列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中年时参加抗金义军,晚年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但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受到主和派的打击。B辛弃疾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C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其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D辛弃疾今存词数量为宋人之冠。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等均有名。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3) 阅读理解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8. 关于词的上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 )A“花千树”“星如雨”用了夸张手法写花灯之多和烟花之盛。B“宝马雕车”写出观灯女子的华贵,“香满路”写出观灯女子之众多。C“动”“转”“舞”三个动词,运用了铺陈的手法,渲染了元宵节的热闹气氛。D此片浓墨重彩的描写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场面,动感十足。9. 下列关于词作的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先写灯火辉煌、歌舞腾欢的热闹场面B接着写游人车马彻夜游赏的欢乐景象。C结尾四句,突出了“那人”顾影自怜、孤高自赏、自甘寂寞的形象。D全词构思新颖,语言工巧,曲折含蓄,余味不尽。10. 关于此的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词的开头写灯火辉煌的场景,从正面衬托了那些“笑语盈盈”的观灯妇女而对孤高的“那人”来说则是反衬。B“宝马雕车”中的人儿对“那人”是反衬,“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对“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是反衬。C词的下片用盛装艳福的丽人从正面来衬托孤高脱俗的美人,丽人、美人相映生辉,二孤高脱俗的美人更见其美丽。D全词十三句,而写主要人物形象的却只有四句。这不是喧宾夺主,通过对宾的着重描写,正起到了加强突出主要人物形象的突出。11. 下列关于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面上这首词极写元宵节的灯火辉煌,万人彻夜狂欢的场面。B实际上这首词含有讽刺南宋统治者只知沉醉于歌舞升平而不思复国的意味。C词中繁华的景象衬托出一位自怜幽独,脱俗不群的美人形象。D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唯我独醒、坚贞不屈、不随波逐流的清高品格。12. 词的上片写了元宵节的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意象:花(花灯)、星(烟花)、宝马雕车、凤箫、玉壶、鱼龙(灯)。车多、人多、灯多;焰火美、音乐美、花灯美、服饰美、情态美。作者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多种感觉器官,极尽渲染烘托,写出了元宵节的热闹非常,盛况空前。13. 写元宵灯会,用满天星雨就已经形容了花灯的丰富多样,但是作者又用玉壶、鱼龙来形容灯火辉煌的景象,这种铺排的手法给我们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营造了一幅花灯闪亮,烟花怒放,流光溢彩,舞鱼舞龙,游人如织,美女云集,热闹非凡的画面。14. 下片写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有什么关系?上片中的某些意象和下片的“那人”也有关系,试分析。一是写盛妆的贵族女子,二是写作者心中关切的“那人”。词的开头写灯火场景,对那些“笑语盈盈”的观灯妇女来说是正衬,而对孤高的“那人”来说是反衬,越写灯火热闹,越见“那人”的孤高品格;那“宝马雕车”中的人儿和带着“蛾儿雪柳”的女子对“那人”是反衬。全词十三句,反衬的就有九句,而写主要人物形象的却只有四句。这不是喧宾夺主,通过对宾的着重描写,正起到了加强突出主要人物形象的突出。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把苏轼的特点发扬光大,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创作背景:这首词是词人刚从北方投奔到南宋,在南宋的都城临安所著,当时祖国的半壁江山都在侵略者的铁蹄的蹂躏之下,用一首林升的诗最能反映:“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词作于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