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879873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国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国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从小就为和平学习科学知识是所有人受教育的权利的一部分,科学教育对于人的发展、培养自身的科学能力和造就富有进取心及有知识的公民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日益重视科学的社会会在更大的范围内需要科学的最广泛普及,以使人们深入了解科学和恰当地调整公众对科学及其应用的见解及态度。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会议宣言目 录标准简介4第一部分 前言8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1121 总目标1122 分目标1123 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12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1331 科学探究1432 情感、态度、价值观1733 生命世界1934 物质世界2535 地球与宇宙30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351 教学建议 352 评价建议 40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54 教材编写建议 465 教师队伍建设建议506 关于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的配置51附录一、关于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 52二、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 52三、案例 57标 准简 介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编写从培养全体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促进全民科学素养提高的良好愿望出发,在结构、内容、体例、表述等方面都作了一些探索和革新,其主要特点是:1.时代性本标准十分重视在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确定学科定位,提出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一提法既体现了在当前知识经济初现端倪,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对生活在这样时代的人所必须具有的科学素养的高度关注,又体现了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全面性要求,即不但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知识与技能,更要全面发展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方法和能力等方面的整体素质。2.系统性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指导文件,本标准不仅给出了目标、具体内容要求与一般的教学建议,而且对这门学科的改革理念、课堂教学实施、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的思路与设计原则、教师的专业要求与队伍建设、科学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科学教室的设置等方面都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并提出了有关的建议。因此,它对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价值不仅表现为对教学结果的规定性,而且对取得这些结果的方法、策略、条件、过程等方面都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全面的指导意见。3.前瞻性本标准编写组广泛搜集了国内外该领域改革的多种资料,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课程标准与教材,还有国内历年来的教学大纲与教材,在充分阅读,仔细研究、比较它们各自特点与长处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共同特征与基本趋势,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改革理念与思路,使得本学科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又考虑到我国学校存在的实际差距与教师状况,按最近发展区的原理,对前瞻性作了适当的限制,保持在广大教师可以实现的水平。4.灵活性作为课程标准,既要给教材编写者与教师明确的目标与具体的内容要求,使他们知道通过该学科的教学,学生必须达到什么目标,但又不能把实现目标的过程与方法定得过死,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本标准较好地把握了目标的规定性与过程的灵活性。对目标,我们以学生为第一人称,讲述他们通过学习必须学会或达到的程度。对过程,我们则以建议的方式既给教师如何实现目标提供启示或范例,又允许并鼓励教师开发与创造更有效的实施方法与途径,给他们实施标准以较大的灵活性。5.可操作性本标准不仅在叙述上注意小学教师与学生的特点,尽可能使用他们熟悉的、可接受的语言,把话讲具体,做到通俗易懂,而且还列举了许多生动的实例,帮助教师理解并举一反三,增强了可操作性。二、与现行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1. 学科名称学科的名称由原来的“自然”改为“科学”,这一改动不仅反映了教学内容上的扩展,从以自然现象、事物为主拓展到整个自然科学领域,包括与自然科学有关的人文精神、价值观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STS)等等,而且还包含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科学”作为一个概念,本身就包含了探究的过程以及结果。把“科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同样应该包含科学探究与科学知识两大部分,而且这种知识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事实、概念、规律外,还应该涉及有关的态度与价值观。这与原来的以自然现象和事实性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自然”学科相比,有很大的不同。2.培养目标原来的“自然”学科在培养目标上以让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为主,虽然也提到要让学生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但一方面这些目标提得过于简单、笼统,没有具体展开,教师很难把握与落实;另一方面大量的具体内容是以知识点的形式展开的,教师不知道应该怎样把情感、态度与方法的培养渗透其中。本标准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在目标上涵盖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构成科学素养的主要成分,并且进一步分别给出了“科学探究”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分目标和具体内容标准,还在活动建议和案例中给出了“科学探究”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以及如何以主题活动方式与科学知识内容相结合的实例,大大降低了教师理解和落实“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目标的难度。3.内容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本标准在原有教学大纲的知识的基础上,一方面注意补充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符合小学生生活经验,能反映科学技术发展最新面貌的知识,如:材料、能量、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与预防、健康生活等内容。另一方面也删去了部分难度较大和比较陈旧的内容,如:四季的成因、叶绿素与光合作用、益虫和害虫、形态分类学的生物学知识框架等等,并建议将它们移至初中的“科学”课程中。与原有大纲相比,本标准的知识内容减少了13%左右,加上总课时数每周增加两节,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教学时间上的矛盾,给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较为充裕的时间保证。4.知识体系与原有教学大纲相比,本标准对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梳理,尤其是以结构框图的形式,给出了各目标领域知识展开的主要线索与相互关系,使整个内容标准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便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以及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对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性的认识,便于教材编写者与教师按不同的主线或思路,设计与编排教学内容。原有教学大纲只是以学科知识结构为线索,按教材单元的顺序排列,割断了有些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对教学过程也规定过死,抑制了教材编写者在教学内容组织编排上的创造性,教师也无法根据实际教学过程对教学内容作出适当的取舍、综合或调整。5.科学探究现行的“自然”学科以知识传授为主,虽然教学大纲也对教师提出了要关注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培养的建议,但因过于简单、抽象,缺少可操作性,教师实际的教学过程还是以教知识为主。本标准十分强调以科学探究为主组织教学,它不仅通过分目标、具体内容标准与科学教学活动的类型和设计等形式增强了科学探究的可操作性,而且明确告诉教师,科学素养是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的,教师必须通过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并内化。因此科学探究活动将成为本标准实施的主要形式。6.教育评价现代教育评价不仅在教学中起鉴定、选拔等作用,更强调对教学过程的诊断与反馈。本标准强化了教育评价对教学过程的调控作用,强调评价与教学过程的相互结合与渗透。由于评价功能的转换,其形式、方法都需有相应的变化。本标准不仅给出了评价指标与方法,而且通过实例,提供了教师可模仿学习的样本,便于教师实现评价与教学过程的结合,这也是原有教学大纲中没有的。7.教学建议由于本标准汇集了科学课程改革的众多先进理念与做法,与教师现行课堂教学实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新标准,我们对课程实施提出了十分详细的建议,包括如何设计每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认识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如何设计科学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与学习、如何驾驭以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过程、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等。这些建议为教师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提供了操作点,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实现。8.案例运用本标准与原有教学大纲的又一个区别是大量运用生动的案例。新的理念、新的目标、新的操作除了叙述外,通过典型案例,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获得感性认识,理解这些新观念,而且还能给教材编写者与教师以启示与借鉴,启发他们通过模仿、改造到创新,共同参与本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完善。第一部分 前 言 今天,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已经使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将持续并加速。每一个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都必须具有科学素养。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将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社会更加公正和谐,个人生活更加理性,并且多姿多彩。科学素养的提高必须依靠科学教育,为此,中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正在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同时科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又给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想和观念。此次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此次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里讲的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小学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小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着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并领悟科学的本质。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内容。这些内容需加强科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小学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评价指标应该是多元的,要包括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评价方法应该是多样的;评价主体则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我们将依据以上的改革理念来规划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使之成为新世纪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实施蓝图。标准共分5部分:第一部分,前言。简要说明标准产生的背景;科学素养的内涵;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任务以及改革的基本理念。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列出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分目标,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简要说明。第三部分,内容标准。通过框图反映各层次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对每一教学内容应达到的目标以具体内容标准的形式进行说明,同时给出关于教学活动的具体建议。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以及教材编写建议,对课程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原则性的建议。第五部分,附录。界定标准具体内容目标中的行为动词的含义,介绍科学课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提供科学教学活动的部分案例。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2.1总目标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2.2分目标1.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及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了解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2)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5)能运用感官和适当的工具,搜集、整理有关的资料和数据,认识到使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6)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7)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2.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与发展小学生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3.科学知识(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自己的身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道理。2.3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上述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勾画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大致轮廓。为了使总目标能够落实到科学课的教学组织、教材编写、教师培训及课程资源配置之中,标准将总目标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个领域进行分解,提出了分目标,但这绝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分别单独实现,它们是在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中共同达成的。因此,在实践中,以上目标必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运用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内容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内容标准是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它是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标准把三个领域(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知识)的内容分成五个方面(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展开。每一方面开头用一段文字说明该部分教学内容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实施要点,然后用框图给出各层次教学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具体内容标准展开的逻辑线索,便于读者从总体上认识与把握。本标准将三至六年级的科学课程作为整个基础教育科学课程的一个相对完整的阶段,具体内容标准所表述的是小学毕业时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的程度,不再划分年级或年段,这样可以给教材编写者和教师以更大的创造空间。考虑到科学探究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达成需要较长的时间,并应伴随着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因此在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中,对它们作了有机的结合。 每一条具体内容标准不一定代表一个课题,也不一定占用一个课时。一个好的教学活动可以同时达到多个目标,如学生在以“土壤”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中,可以同时习得有关土壤的性质、土壤和动植物生长生活的关系等知识以及相关的探究的方法,形成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标准中的“活动建议”仅仅作为理解具体内容标准、设计教材和教案时的参考,并不是硬性规定。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或重新设计。3.1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什么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有多种形式与方法,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使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合理怀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等。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1. 科学探究内容标准框图centerimage1/center2. 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1)认识科学探究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1.1 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l 认识科学探究是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因此在每一次具体的科学探究活动中,都需要关注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某些观念的体验与认识。1.2 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1.3体验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1.4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的重要性。1.5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1.6知道对其他探究结果提出质疑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了解合理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 1.7 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1.8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2)提出问题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2.1 在给定的几个问题中,选择一个作为自己探究的课题。l 在教学活动起始阶段,安排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l 进行比较时,找出多数学生感兴趣的、有条件可研究的、有价值的问题。2.2 能够针对周围的事物提出从简单的到有可能进行探究的问题。2.3 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找出可供探究的问题。(3)猜想、假设与预测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3.1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l 见附录三:关于科学探究的案例1.1。l 在动手实验之前,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假设和预测。如:在做物体的沉浮实验之前,先让学生假设物体的沉浮与什么有关,然后对给出的几种物体的沉浮做出预测。3.2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假设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3.3能根据假设,对事物的结果或发展趋势提出预测。(4)制定计划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4.1在教师指导下,对给定的一个简单问题做出科学探究计划,并能说明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4.2通过小组集体讨论,对自己提出的简单问题提出研究步骤、采用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探究计划。(5)搜集整理信息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5.1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图片和文字资料。见附录三:关于科学探究的案例1.1。测量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并画出曲线图。5.2能够采用简单的设备和工具搜集数据,对物体及其属性进行观察、测量,并做好记录。5.3能对一定范围的信息资源按要求进行筛选。5.4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计算等方法整理、加工数据。(6)思考与结论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6.1能对搜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总结评价。见附录三:关于科学探究的案例1.1。6.2能对探究中的实验结果或观测记录提出发展趋势或变化规律。 6.3能说清楚实际结果与假设之间的关系。(7)表达与交流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7.1能用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多种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7.2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7.3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3.2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通过对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的学习,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陶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小学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四个方面。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1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标准框图centerimage2/center 2.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标准 (1) 对待科学学习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1.1想知道,爱提问。比一比谁提的问题多,谁提的问题好。乐于对周围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1.2大胆想象。编科学幻想故事。画科学想象画。1.3重证据。讨论外星人的存在是科学的假设还是科学的结论。讨论迷信为什么站不住脚。1.4坚持性。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如观察月相、培育花卉、饲养小动物等。1.5愿意合作与交流。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 (2) 对待科学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2.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搜集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故事,与同学分享。2.2认识到书上讲的并不都是对的。猜测10年以后会有哪些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 (3) 对待自然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3.1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道理。 讨论建立自然保护区、饲养广场鸽、从伐木英雄到植树英雄、建立野生动物园等问题。3.2珍爱生命。 饲养小动物,栽培花草。 观察、研究小动物后放回大自然。3.3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参加欣赏、赞美家乡美的活动。 用图画、诗歌表达对祖国河山的美好情感。 (4) 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4.1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调查家庭生活中有哪些不科学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4.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搜集有关科技新产品信息资料,并与同学分享。调查工厂、农村、社区中科技与生产相结合的实例。4.3知道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从自己家中一周用掉多少个一次性塑料袋,估算其对本地区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提出相关建议。调查化肥、农药、杀虫剂的使用情况,并作出评价。3.3 生命世界小学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生命世界”的内容标准的确定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生物,进而对多种多样的生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生命的共同特征”这部分内容是为了重整学生对生命肤浅的、支离破碎的认识。“生命与环境”、“健康生活”部分的具体内容则十分强调联系和应用。“生命世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应拘泥于生物学上的专有的名词和概念,要让学生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1. 生命世界内容标准框图centerimage1/center2. 生命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1)多样的生物之一:常见的植物 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1.1列举周围常见的植物的名称, 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分类。在校园和社区中观察常见的树木。认识当地典型的植物。说出它们的一些典型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花的形状、颜色等)。在校园内为树木挂标牌。1.2 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调查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观赏植物、珍稀植物。调查当地近年来新出现的食用植物品种。1.3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参观植物园;观看图片、多媒体资料。在教室里布置生物角。进行插花评比。1.4 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多样的生物之二:常见的动物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2.1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能用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参观动物园,观看各种媒体资料。利用动物图片进行分类。 2.2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2.3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2.4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举办动物种类图片展,观看多媒体资料。2.5 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2.5了解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讨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开展保护动物的宣传活动。多样的生物之三:常见的其他生物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3.1 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做验证细菌存在的实验。尝试做酸奶。3.2 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调查生活中的真菌特别是食用菌种类。3.3 了解病毒也是生物中的一类。搜集资料并讨论人类的哪些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2)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一:动植物的一生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1.1通过栽培植物的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交流栽培植物和饲养小动物的经验和体会,展示观察记录。1.2 经历饲养小动物的过程,描述动物生长的大致过程。通过观察图片资料来认识动物的一生。1.3 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查阅多种生物生命周期的资料。自制展示典型生物生命过程的标本。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二:生物的繁殖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2.1 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广泛查找各种生物不同生殖方式的资料来验证生物具有繁殖的特性。2.3列举常见的几类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来学习这部分内容。2.4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收集有关人工授粉、杂交水稻、无籽西瓜、克隆等资料。讨论克隆技术对人类的影响,充分表达各自的观点。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三: 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3.1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观察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3.2探究根、茎的作用。3.3观察哺乳动物实物或标本或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3.4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各种动植物细胞图谱。生命的共同特征之四:生物的基本需求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4.1认识到生物维持生命都要从外界吸收水分和营养。做根毛吸收水分、茎运输水分的实验。4.2 设计实验研究水、阳光、空气、温度、肥料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4.3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进行一些探究活动,研究具体动物的食性。讨论动物和人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用于干什么。4.4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 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讨论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存在的意义。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五:遗传现象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5.1 知道生物的很多特性是遗传的。5.2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性之一。举例说明一些生物的遗传现象。 (3)生物与环境之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1.1观察植物的外形,并将观察结果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建立联系。1.2能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同时能将观察结果和它的习性联系起来。尝试画出所观察动物的显著外形特征。通过观察动物的形态,猜测它的生活习性。1.3 列举同类生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具体事例。1.4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如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1.5列举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如冬眠、保护色、拟态等。做蚯蚓找栖息环境的实验。1.6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搜集这方面的具体事例,例如鱼的洄游、鸟类的迁徙等。如调查植物、动物是如何过冬的,从具体事实中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7懂得食物链的含义。用生态瓶实验探究如何维持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内的平衡。1.8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中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能以一种动物为观察对象,探究它是如何寻找合适的栖息地的。讨论人类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讨论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可持续发展。生物与环境之二:进化现象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2.1能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阅读介绍达尔文的书籍,讨论达尔文的科学精神对自已的影响。2.2能以某类生物为例,阐释生物进化的过程。2.3关注一些和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资料,探讨生命起源、恐龙灭绝、鸟类起源、人类进化等有关进化的问题。(4)健康生活之一:生理与健康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1.1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会从分析营养成分出发,设计一份营养全面合理的一周午餐食谱。1.2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1.3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从计量分析全班同学的肺活量开始,讨论呼吸系统保健、呼吸系统传染病、抽烟、一氧化碳中毒、大气污染等和呼吸有关的问题。1.4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1.5 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1.6了解感觉器官的作用,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 1.7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是人体的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健康生活之二:生长发育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2.1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可以联系植物、动物方面的情况,作出比较。2.2了解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 测量统计全班同学身高、体重数据,并作分析。2.3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分男女同学讨论对青春期的认识和注意事项。健康生活之三:良好生活习惯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3.1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从用药、环境、不良生活习惯等方面讨论人们如何克服这些影响。3.2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制定自己的作息计划。3.3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从健康的角度评价家庭生活质量(可以从饮食、家居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评价)。3.4 物质世界一个无生命的物质世界与生命世界同样五光十色,精彩纷呈,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令人惊奇、迷惘、感叹的现象和过程。“物质世界”这部分的学习将带领小学生走进这块神奇的土地,开始探索其中的奥秘。“物体与物质”部分经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的观察与探讨,了解物质一些基本的性质与变化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运动与力”部分使学生了解位置与运动的概念,知道力与运动变化的关系,了解常见的简单机械。“能量的表现形式”部分讨论了声、热、光、电、磁这些物理现象,并使学生知道它们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能量可以转换。物质世界这部分所涉及的许多知识与技能都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基础,在这一部分应该充分体现出与技术的关系。1.物质世界内容标准框图centerimage1/center2. 物质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1) 物体与物质之一:物体的特征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1.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如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等,并加以描述。搜集、观察各种物体,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并加以比较、讨论。如,哪个重?哪些是透明的?1.2能根据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让学生介绍自己对物体所作的分类或排序,说明分类依据。1.3会使用简单仪器(如尺、天平、温度计)测量物体的常见特征(长度、重量、温度),能设计简单的二维记录表格,做简单的定量记录,并能使用适当的单位。在此经验基础上,对其他物体进行估量。意识到多次测量能够提高测量的准确性。1.4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物体与物质之二:材料的性质与用途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2.1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如木头、金属、塑料、纸等,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2.2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如是否导电、是否溶解、是否传热、沉浮性等),根据这些性质对常见物体进行分类,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画一幢房子,说出各个部分应该用什么材料,根据是什么?2.3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发明新的材料。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新意识。调查有关新材料发明、性能和用途方面的信息。物体与物质之三:物质的变化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3.1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3.2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讨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应属于哪种变化(如糖溶于水,铁生锈等)。观察蜡烛燃烧前后的物质变化情况。3.3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水泥与水产生不可逆变化的利弊。讨论铁生锈的原因、过程和防止办法。讨论水的污染与净化。物体与物质之四:物质的利用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4.1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认识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讨论如何保护当地的资源。4.2意识到物质的利用对人具有有利和有害的方面以及正确使用物质的重要性。注意安全与健康,知道一些常用的防范、安全和健康措施。利用自身经验和所搜集的各方面资料,讨论各种物质(如酒精)的利用对人有利的方面(如治病)和有害的方面(如酗酒)。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材料(包括实物、图片、录像带、学生自己的小文章、漫画等),举办一次小展览。4.3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调查白色污染,讨论防治方法。调查当地主要污染源。写一份给地方政府的建议书。(2)运动与力之一:位置与运动 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1.1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游戏:我在哪里?(根据相对于不同物体或人的情况描述自己的位置,并画出示意图)评定学生的观察能力、相对意识、方向感、距离感以及描述能力。1.2能测量并记录一个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分组进行合作测量,如测量一个玩具汽车的运动。通过操作测试仪器使用情况,测量精确程度,配合是否默契,图表或图形的设计是否合理。1.3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描述一个玩具汽车不同时刻的位置、运动方向和快慢。运动与力之二:常见的力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2.1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2.2能认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如风力、水力、重力、弹力、浮力、摩擦力等。运动与力之三:简单机械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3.1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3.2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3)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1.1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与高低。解释各种常见乐器的发声方法。1.2了解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制作土电话,或做实验,了解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情况。判断在月球上能不能听到声音。1.3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讨论对各种声音的感受,以及减小噪音和保护听力的方法。如轻声关门、不要大声喧哗、在吵闹场所捂耳朵等。提出在公共场所防止噪音污染的各种建议。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二:热现象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2.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举例说明热传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2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2.3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方法。调查材料的导热性能。解释棉被为什么既能保暖又能防止冰糕融化。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三:光的传播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3.1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3.2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3.3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做彩虹实验。能量的表现形式之四:简单电路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4.1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了解安全用电常识。调查家用电器,说明各种家用电器的用途。4.2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开关的功能;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分组实验,用干电池、开关、灯泡和导线连接电路,并能演示开关的作用。4.3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五:磁现象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5.1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磁铁的两极,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制作指南针。5.2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做改变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能量的表现形式之六:能量的转换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6.1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列举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包括生命世界以及地球与宇宙中所涉及的能量。 说出一些常见物体工作时需要什么形式的能量,输出什么形式的能量。6.2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讨论各种能量转化的例子。如电灯、电热器、电磁铁、电话、电动机、电池等。3.5 地球与宇宙在低幼年级,儿童就从各种媒体接触到“地球”这个名词,小学科学课程有责任使小学生获得有关地球的更完整的印象。这包括了解地球的概貌和组成物质,以及因地球的运动而引起的各种变化。让小学生用探究的方法研究地球物质的性质,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有关的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还可以使他们对习以为常的地球物质“刮目相看”,意识到地球物质的价值和保护它们的重要性。地球与宇宙还包括天空中的星体,这部分内容为小学生撩起了星空的神秘面纱。他们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他们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是点燃小学生的求知欲,这远比告诉他们太阳的直径、温度更重要!1地球与宇宙内容标准框图centerimage1/center2. 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 (1)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 地球的概貌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1.1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观看从月球上拍摄的地球照片。1.2 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观看地形地球仪或世界地形地图。1.3知道地球内部是炽热的岩浆。1.4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搜集资料,想象人类怎样知道地球是球体。1.5了解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2.1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将各种不同的石头混在一起,尝试用不同的标准对其分类(如颜色、形状、质地等)。2.2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观看矿石及其提炼物的标本。2.3知道土壤的构成。2.4 设计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种植豆类或洋葱,考察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讨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2.5 意识到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编一份尽可能多地描述岩石用处的手抄报。调查沙在建筑中的作用。观看滥采岩石、滥施化肥、乱砍树木、滥埋垃圾的录像资料。讨论保护岩石、沙、土壤的措施,并与人类已有的措施相对照。地球的物质之二:水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3.1 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观看地形地球仪。调查当地水资源状况。调查所生活的地区饮用水的来源情况。3.2 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做水的溶解性实验。3.3 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讨论如果没有水的世界会是怎样的世界。观看干旱地区龟裂的土地及枯黄庄稼的照片。3.4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观赏江、河、湖、泊、溪流、瀑布等水域景观的影像图片。3.5知道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观察生物生活在不同水质中的生存质量。实地调查当地水体的污染源(如废水、垃圾、清洁剂等) 地球的物质之三:空气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4.1 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自行设计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法。4.3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收集资料,交流分享。4.4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联系空气对植物的作用,体验大气层对地球生命的意义。4.5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观看月球及其它行星上的环形山,猜测大气层对地球的保护作用。讨论保护大气层的措施,并与人类已有的措施进行对照。(2)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一:地球运动与天气变化 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1.1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讨论天气预报术语的含义;自制简单的风向仪、雨量器。1.2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进行观测,搜集有关数据,并能分析数据得出某些结论。定时观察测量并记录一天、一周、一月的天气状况,绘制气温曲线图,交流有关发现。1.3探究雨或雪的成因。 观察水受热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的实验;讨论自然界雨或雪的成因。1.4探究风的成因。观察热空气上升产生风的实验;讨论自然界风的成因。1.5体会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讨论某大型运动会的时间安排。1.6欣赏美丽的天气。观察并绘制有关天气的图画;欣赏有关天气的美文;找和天气有关的谚语。1.7能列举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影响的实例。1.8体验到天气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讨论最喜欢的天气;讨论谁最关心天气。观看灾害性天气的图片或影片录像。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二:地球运动与昼夜变化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2.1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 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地球在自转。2.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搜集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和哥白尼的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分享。2.4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观察花草、昆虫、家畜、家禽的昼夜行为变化。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三: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3.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展示对某些山地的科学考察的发现,猜测其以前可能的地形。观看非洲、拉丁美洲板块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