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毕 业 设 计 开 题 报 告 艺术设计 学院 2014届 题 目 xx 高铁站前广场景观规划设计 课题类型 设计 课题来源 自拟课题 学生姓名 xxxx 学 号 xxxxxxxxxxxx 专 业 艺术设计(装饰专升本)年 级 班 12-1 指导教师 xxxx 职 称 讲师 填写日期: 2014 年 3月17 日一、课题设计依据1.课题设计分析广场景观设计是城市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也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首先,它可以满足城市空间构图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里能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交往、娱乐、休闲和集会的场所。其次,广场及其代表的文化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它作为城市的客厅,可以集中体现城市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并能增强城市本身的凝聚力和对外吸引力,进而可以促进城市建设,完善城市服务体系。而在这种需求下促生出的满足不同场所及功能的广场设计无形中满足了人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并创造出了具有场所精神、有特色、有文化内涵的人性化广场空间。随着城市框架的无限扩大化,高速铁路这种省时高效的交通方式在城市之间起到搭筑桥梁的作用,它与城市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站前广场设计是本次设计的创作来源。本课题以“共生概念”为宗旨,进行设计思考,将历史文化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旨在通过本次设计创作来表达历史发展与人类技术手段之间的共融。2. 课题设计主要内容该课题以“共生概念”为宗旨,引入古典建筑设计元素,在给定的基地的范围内进行创作设计。就本次设计而言,要求在限定的设计环境中加入新元素中国古建筑元素,以此为基本要素进行限定的设计环境再设计,将历史与现代在同一特定空间中再现融合,使其形成异质共生的关系。3.课题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本课题设计中心是基于共生思想的设计研究。建筑师黑川纪章将共生思想概括成几个基本组成部分:异质文化的共生、人类与技术的调和、部分与整体的统一、内与外的交融、历史与现代的共存和自然与建筑的连续。本次设计旨在通过设计的方法探讨环境与空间中历史与现代共存的问题,并以此为中心完成可行性的设计方案及设计说明。2、 文献综述(国内外相关课题设计现况和发展趋向)1. 国内相关课题设计现况和发展趋向1.1研究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的不断更新城市高铁站站前广场的改造和建设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迅猛发展的交通事业给城市及铁路站前广场的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产生许多问题。因此研究探索站前广场新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已成为当前人们越来越重视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作为一门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出行环境密切相关的高铁站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各地围绕高铁站区的规划设计也开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新型城市的总体要求,把高铁站区与推进城市化,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此外,高铁站前广场景观规划设计也是文化载体的体现,它在无言中传递着当地独有的文化与特色。景观的空间布局,都在体现着当地的特点、民风民俗、文化内涵等。在注重实用原则的基础上,创造适合人居的优良环境,是设计师必须关注的层面。高铁站前广场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再仅仅只是交通要素,而是越来越多地带有人文主义色彩。未来的高铁站前景观设计将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和人文的表现,充分体现整体的艺术性、民族性、文化性,多层次、多角度地表现个性品位。1.2发展趋势随着信息化和国际化时代的到来,设计领域逐步扩大,未来社会对设计人员素质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据了解,凡有成绩的设计师,大都专业理论功底深厚,设计思路开阔,实践经验丰富,设计作品时代感强,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高铁站前广场景观设计,要求设计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功底,这样才能产生优良的设计。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铁站前景观的规划也出现了一定的趋势。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的目的都要以人文本,高铁站前广场发展目标的制定和用地布局,以及规划的方方面面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通过建设构建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生态和谐的生活景象,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意愿。其次还要区域整体一体化,系统化。高铁站前景的规划要树立区域整体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同城化,一体化。另外,要统筹规划,从长远利益出发,规划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近远期结合,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最后,还要要实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挖掘本地特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塑造当地特色,张扬城市个性。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论是物质技术的,还是精神文化的,都具有历史延续性,尤其讲究有机统一和可持续性发展,对于高铁站前景观规划设计而言,在旅游休息和民俗文化等类型的环境里,都有可能因地制宜地采取具有民族特点、地方风格、乡土风格,充分考虑历史文化的延续和自然发展的设计手法,在结合业主文化背景及生活品位的同时,并强调生态设计,注重环保、节能,打造真正健康舒适的出行环境。2.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2.1研究现状站前广场在城市发展中,不断赋予各种意义、象征和使命,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的开放空间。作为城市重要地位的城市高铁站前广场的功能和景观也在发展中相互融合与进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许多多具有鲜明特色和历史价值的著名广场,对现代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目前的旧有模式的站前集散空间中一般情况下的人流组成以及他们不同的行为特征。铁路旅客站站前集散空间的人流组成主要有9种人流:进出站旅客、接送旅客的人员、车站工作人员、单纯的购票人员(即购票之后就离开火车站,另待时日再上车的人)、接货的人流(通过行包方式托运货物的)、暂住车站附近的人流、单纯的购物人流、公交司机或出租车驾驶员、其他社会闲散人员。这9种人流在站前集散空间出现的位置以及行动的路径各有不同,研究他们行动的流线和停留的时间对于合理的处理站前集散空间组合模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目前,国外建筑思潮纷繁复杂,各种流派的影响也反映到景观设计中来。其基本发展趋势是多种风格的并存发展,现代化、多功能化。西方发达国家的火车站及站前广场己发展到一个较高阶段火车站自身功能完备、各种交通方式顺畅衔接以及高效的运营系统便降低了站前广场的交通功能广场面积也在变小各方面都逐渐接近一般的市民广场。2.2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提高,人们不只需要舒适的物质条件,而且对景观的艺术处理,如造型、色彩、布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社会发展,高铁站站前广场逐步向现代化、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大型铁路交通枢纽,在设计上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流为主、环境优美”的指导思想,凸显了“大交通、大空间、大绿化”的设计理念,在流线组织、建筑形象、环境设计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创新和运用上大都做了积极的尝试。同时车站站前广场设计成地下、地面、高架多层面结合的立体广场。地面广场中部为步行区,两侧为车行区。采用高架车道和广场,减轻地面交通压力。设置地下空间,用于与城市动态交通的衔接与转换,及与停车设施的联系。当今天的人们开始共同关注景观美学以外的文化、生态、社会、艺术等,则无论自由式、古典式,还是现代抽象式,每一种都有深层的内涵,而美国、德国、日本正代表了景观设计发展中有代表性的三个方面,它们无论从自然观念,景观特征还是设计手法都有鲜明的个性。把艺术和商业结合起来共同进步,同时能够体现他们的民族文化和底蕴。设计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大自然的生态形状是千变万化的,因此我们也要善于发现并运用到景观设计中来。意大利特洛佩阿市设计了海星广场,该项目的指导原则是为该市创造一个象征性的聚集场所。这种设计非常具有吸引力。海星广场的成功设计在于设计师他善于发现环境的特点。而不是中规中矩的设计。讲究的是创新,创新就是来源于生活。在全球化、欧洲一体化的今天,欧洲的文化传统又在进行新的大融合,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也不列外。这不仅体现在设计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频繁,而且大量设计师在跨地域工作,西班牙设计师在法国,法国设计师在德国,或者是荷兰设计师在西班牙都有自己的设计作品,他们把自己的文化背景、个人风格融入当地。虽然如此,当今欧洲不同国家、地区的广场景观设计仍然呈现出强烈的地方特征,因为外来设计师同样非常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总是努力挖掘地方特色。在欧洲这样一个地理上没有什么阻碍,文化源头相同的区域,各个国家似乎更强烈地试图把自己的文化和别人的文化区别开来,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自然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三、课题设计方法和可行性论证1.课题设计研究方法 课题设计过程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收集法、多学科综合分析、欣赏比较法和归纳法等。其中,收集文献资料,丰富课题设计内容;学习构图学、版式设计等多学科知识,便于对课题的思考;对实际案例分析,落实最终方案的可行性;归纳整理结果,并进行对比和推敲,产生最终确定所应用的中国古建筑元素,应用于课题方案设计。2.课题设计可行性论证 按照“课题分析课题调研资料查阅立意构思草图方案设计正图方案设计设计说明课题答辩等”程序进行整体方案设计,最终把中国古建筑元素中的漏窗作为设计语言应用于方案设计之中,完成毕业设计课题。通过调查过程中对中国古建筑各种元素的认识,转化为一种设计模式,形成个人在形式探索方面的一种设计方法,为今后的其它空间设计打下坚实基础。四、预期结果(或预计成果)本次毕业设计设计内容和中国古建筑元素相关联,是基于共生思想的设计研究,旨在通过本次设计创作来表达历史发展与人类技术手段之间的共融。课题设计以展板的方式进行设计方案表达,总平面图、景观分析图、道路分析图、绿化分析图及植物配置表、公共设施平面图及配置表、鸟瞰图、各景观节点平、立面图、效果图及设计说明。另外,以设计方案为依托制作沙盘模型或中选取任一景观节点环境进行模型制作,来表达和印证个人设计理念。五、研究进度安排1.课题调研,阅读文献,完成开题报告 2014年1月13日-2014年3月16日 2.接受开题报告中的教师评价意见 2014年3月17日-2014年3月19日3.立意构思,完成毕业设计一、二、三草方案设计 2014年3月20日-2014年4月13日 4.毕业设计正稿的调整与完成 2014年4月14日-2014年4月20日 5.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2014年4月21日-2014年4月27日6.整体毕业设计定稿并打印 2014年4月28日-2014年5月4日 7.送审毕业设计,接受毕业设计答辩资格审查 2014年5月5日-2014年5月11日8.参加毕业设计答辩 2014年5月12日-2014年5月21日六、主要参考文献1刘蔓.景观艺术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郑淼.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与人的行为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4.3郭廉夫.中国纹样辞典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4何星亮.中国图腾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6.5梁雪.肖连望.城市空间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6文增筑.城市广场设计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7王莲清.道路广场园林绿地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8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李广雯.环境艺术中传统造型元素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10马梁.我国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 11时伟.铁路客运站前广场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1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13应立国.束晨阳编著.城市景观元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七、开题报告审核意见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院系审核意见:审核人签字: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