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历史单元测试《中国古代史》先秦-隋唐(新课).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615832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学期历史单元测试《中国古代史》先秦-隋唐(新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上学期历史单元测试《中国古代史》先秦-隋唐(新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上学期历史单元测试《中国古代史》先秦-隋唐(新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系列试题高三上学期历史单元测试(1)原人教版 中国古代史先秦隋唐(新课)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50分)#TX#选择题#NO.#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NO.#“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NO.#史记记载:楚庄王向周王“问鼎大小轻重”,楚庄王的目的是( )A关注青铜鼎的铸造 B希望借助周王室争霸 C想替代周王号令天下 D有与周王平分天下的野心#NO.#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NO.#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 C施行仁政 D闭关锁国#NO.#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这里的“德”,主要指的是( ) A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B任用贤德之人治理国家 C以道德教化百姓 D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NO.#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NO.#春秋时期,我国出现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的主要条件是( )A商鞅变法的推行 B孔子提出“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主张C铁器、牛耕的使用 D各诸侯国势力的强大#NO.#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NO.#2008080120080801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指 ( )A西汉中、外朝制度 B 唐朝三省六部指 C元朝行省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 #NO.#秦朝丞相李斯在峄山的纪功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攻战日作。流血於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秦朝实行(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 分封制 D 焚书坑儒#NO.#(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召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 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武帝此举的 意图是 ( ) A施恩与诸侯子弟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NO.#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 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他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尚书省 中书省门下省 皇帝 A B C D#NO.#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听信传言怀疑魏征生前在朝廷私营结党的嫌疑,沽名钓誉,他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生前死后的截然不同反映的实质是( )A魏征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B君主专制统治需要C魏征生前在朝廷搞阴谋活动 D教育朝廷大臣学会做人#NO.#青岛(古称琅邪)是先秦和秦汉时期著名的大都会,在这里出土了西汉初年带有“琅邪钟 长官”(为掌管钱财之官)、“琅邪铁长官”、“琅邪王”以及“高密王”等字样的石刻。 这些石刻可以印证西汉时( )A国家四分五裂的事实 B 在各地设立封国的事实 C手工业十分发达 D是重要的商业中心#NO.#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 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 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的产生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NO.#荀子君道: “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 (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 A施行“仁义”和“王道” B强化君主专制 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NO.#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NO.#“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NO.#“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 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NO.#史记上有这样一段记载:“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即尝胆”。上述 国君所在地在今( ) A长江中游 B钱塘江流域 C长江三角洲 D珠江三角洲#NO.#下列能体现秦汉时期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恢弘气势的是( )巨龙般的万里长城再现横扫六国壮观场面的秦陵兵马俑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ABCD#NO.#下列最能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成果的是( )A耕作技术进步B农田水利兴修较多C农作物品种增多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NO.#“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在扬州”,这句诗突出反映了唐朝扬州的繁荣。下列有关唐朝扬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江南的物产大多都在扬州集散B繁华的夜市是扬州的一大特点C大食、波斯等国商人在此云集D扬州是全国最繁华的政治中心#NO.#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民族的行政管理B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C使边疆民族政权隶属于中央政府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第卷 (非选择题 满分 50分)20080801#TX#非选择题#NO.#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大量的制陶、纺织、建筑、育蚕、治丝等原始手工业。,制陶一般包括淘洗、制坯、装饰和烧制等四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工艺要求。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对制作者进行严格训练,这说明师徒传授的雏型已经出现。材料二 随着奴隶社会的崩溃,一些原来的职官(畴人)流散到了民间,于是著书立说,组织学派,并开设私学收徒。史记历书曰:“幽、历之后,周室微,陪臣执政,史不记时,君不告朔,故畴人子弟分散,或在诸夏,或在夷狄。”汉书艺文志曰:“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墨子创办的私学是以传授木工、器械制造技艺为主的,其教学方法注重实际操作。当时,突破家庭圈子收徒,实行个别传授也已出现。材料三 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掌管百工技的少府监,每年十月,从刑部都官司的官奴婢和官户中挑选一部分人为工户,送到少府监学习细缕、车辂、乐器制造等精细手艺传技师傅从全国各地挑选,代表着当时各行业职业技术的最高水平。在皇权命令和物质奖励下,师傅们不得不拿出祖传的绝技。这极大地提高了当时各行业的职业技术水平,并使各行业的最高技术得以推广。以上材料均摘自孙立家中国古代职业教育的主要教育形式请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古代职业教育形式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 (2分) (2)据材料二和三,概括我国古代职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出现的变化。 (3)概括指出导致我国古代职业教育发展变化的基本因素。 (4)我们研究历史,所依据的材料有很多,如上古传说、文献典籍、考古发现、文学 作品等等,据上述材料,你认为作者依据了其中的哪几种材料? (2分)你认为哪 一种更可信? (1分)并说明理由。#NO.#观察下面的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一图二 (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并利用图中信息,各举一例说明你的判 断。(2)图一、图二中长城的分布特点及修筑的目的各是什么?长城分布的变化反映了什 么问题?(6分)(3)图二中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有何作用?请再举两个和这些道路起了相似作用的措施。#NO.#阅读下列材料: 河西走廊在绿洲历史时期水草丰美,是来往于中原和西域之间的交通要道。早在公元前2世纪,人们就在这个地区进行屯垦,政府为保护道路畅通置酒泉、张掖、武威、敦煌等郡。唐代在此地置凉州(武威)、甘州(张掖)、瓜洲(安西东南)、沙州(敦煌)。故资治通鉴称这里是“闾阎(民居)相望,桑麻翳野。”但唐宋以后,由于滥伐山林和战争摧残,植被受到极大破坏。元明清时期,大量人口在此地垦殖,再加上千旱少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风沙横行,许多绿洲最终成为沙地。随着河西走廊自然环境的恶化,它的经济地位大大下降。 生态环境与历史发展密切相关,河西走廊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例证。汉唐时期河西走廊示意图依据图文资料,分析河西走廊在唐宋前后历史地位的变化及原因。举例说明该地区在汉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NO.#唐太宗说:“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乎?”又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唐太宗解决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是什么?(6分)并举史实说明。唐太宗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是指什么事件?(1分)他对汉武帝的评价正确吗?(1分)为什么?(3分)#Answer#NO.#B#NO.#C#NO.#C#NO.#A#NO.#B#NO.#A#NO.#A#NO.#C#NO.#A#NO.#B#NO.#B#NO.#D#NO.#A#NO.#B#NO.#B#NO.#C#NO.#D#NO.#A#NO.#D#NO.#A#NO.#B#NO.#A#NO.#D#NO.#D#NO.#B20080801二、非选择题#NO.#(1)师徒传授。 (2)由民间组织到政府组织。 (3)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最决定性因素;政治环境的变化是重要因素。(4)材料:文献典籍和考古发现(2分)考古发现更可信。理由:文献典籍多 是后人的追述,且受作者主观影响,不确定性较大;考古发现是实物材料,不受 时间也不受人们的眼光的局限。#NO.#(1)图一为战国时期,(1分)如长平之战、马陵之战,韩、赵、魏都城等等;(1分)(举出一例只要能证明即可)图二为秦朝时期,(1分)如咸阳为都城,疆域,桂林郡、南海郡、象郡、灵渠等等。(举出一例只要能证明即可)(2)图一:特点:分布于北方和中原地区。目的:北方长城主要用于抵御匈奴 侵扰中原的长城用于抵御其它诸侯国进攻。 图二:特点:分布于北方,并连接起来。 目的:抵御匈奴侵掠。 变化:反映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3)作用:加强统治,巩固统一,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措施: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等等。(举出两点即 可)(2分)#NO.#唐宋前: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原因在于自然环境良好,初期的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政府设郡县管辖,修长城等以保障商路畅通。唐宋后:因为过度垦殖、滥伐山林以及战争的破坏,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丝绸之路的中枢作用日渐消失。作用:中国的养蚕缥丝技术、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通过河西走廊西传;佛教也通过河西走廊传入中国。(传入和传出各一事例,共2分)#NO.#(1)治安中国。认为只要中原的封建王朝强盛,少数民族就会向往,服从中央政府的领导。如: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国力逐渐强盛,出现了“贞 观之治”的局面,周边少数民族向往,接受册封,服从唐政府领导。(2分,史例正确即可给分) (2)绥之以德。与少数民族交往要以德服人,采取开明政策。如:唐太宗打败了东突厥以后,在其旧地建都督府管辖,仍以突厥贵族为都督、将军,这对北方各族产生巨大影响。(2分,史例正确即可给分)是指汉武帝三次大规模反击匈奴南下骚扰中原的战争。评价不完全正确。汉武帝对匈奴三次大规模的战争是正义的斗争,虽然用兵耗费了巨资,但取得了重大胜利,不仅安定了西汉北部边郡,也使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控制,使西汉与西域各族经济文化交流畅通。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