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555153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邯郸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邯郸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邯郸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邯郸市一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科目 历史 命题人 高三命题小组 审核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以下各项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B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政权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 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 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3.周恩来总理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主要是讲中国共产党跟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党派的存在与否,不取决于任何政党或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由客观的历史发展所决定的。”材料中“客观的历史发展” 依据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 B新中国的成立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改革开放4.读刘大年1960年著的中国史稿第四册(近代)统计数据,该书共计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边疆少数民族页数240165352416比例(%)1006871461067A记载了中国社会各领域走向近代化的相关史实B集中体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历程C反映了各少数民族全面走向民族区域自治的历程D内容会涉及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5.1954年全国人大在宪法修改意见中,有代表提出在笫三条第三款中“各民族都有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中应补上“也有使用的自由”,宪法将其确定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一,这主要体现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力求创新 B新中国追求各民族平等C新中国推行百花齐放的方针 D我国语言文字丰富多彩6.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欣然接受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部长,他儿子问他为什么年过七旬却做起官来,他回答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人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这表明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积极性C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代表居大多数D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7.“文革”时期,某中央电台播放了一首当时的流行歌曲:“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嘿,就是好!就是好哇就是好,就是好!马列主义大普及,上层建筑红旗飘。”歌曲播放后开始播报新闻。下列内容最有可能被播报的是A尼克松总统访华 B庆祝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C两个凡是 D将革命进行到底,争取实现全国解放8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China Watch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关于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法制 B是由于党的指导思想出现了严重偏差C直接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改革 D给新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9.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 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10.小明查阅了以下材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据此推测,小明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新中国民族自治区建立历程研究 B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研究C新中国宪政发展历程研究 D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历程11.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12.2009年12月20日,胡锦涛在澳门回归十周年的庆典上发表讲话:“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为澳门发展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一国两制”在澳门能够“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的主要原因是A适应了澳门的发展 B灵活的外交政策C国际社会的支持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13.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4.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15.“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 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16图为“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示意图”,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B中美关系正常化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国得到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171999年,基辛格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年,而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他这番讲话的真正意图是 A高度赞扬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 B指出中美文化观念差异是客观存在的C强调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不可逆转 D认为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是不明智的18中国有句俗话“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A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 B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D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19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A甲、丙、丁 B乙、丙 C甲、乙、丁 D丙、丁20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谈话中表示“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由此可见他 A.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B.视卢沟桥事变为全国抗战的开始C.准备抗战的同时态度尚不够坚决 D.希望与共产党密切合作共同抗日21该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的摘抄,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此可见,当时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22.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9月由国民党公布)提出抗日的三项主要张: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这三项主张的主旨是A.国共捐弃前嫌再度合作 B.在三民主义基础上团结抗战C.国民党承认中共合法地位 D.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3.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进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以基本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24西安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发表社论说:“分裂内战的阴霾可望由此扫清,和平建国的时代可望于兹开始,因而八年抗战的鲜血也将不至于白流,这是中华民族的福音!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这篇社论出现的背景是A双十协定的签署 B国内和平协定的签署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通过 D抗日战争的胜利25解放战争时期,民主同盟等党派向联合国说明中国共产党实行了“给农民土地,实行保护工商业”等政策。其目的要让国际社会认识到A.中共在维护不同阶层的生存权、财产权 B.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国合法的政党C.中共与民主党派已经结成政治同盟 D.中国社会的人权已基本得到了保障26清朝末年,外国棉纱涌入苏北地区。在徐州府睢宁县,户户织棉,“谓每尺布可省钱十余文,诚无衣者之乐事也”。据负责苏北地区进出口商品的海关观察,“未闻此等自织布匹”对外销售,而“(苏北地区)原洋布减销十五万五千余匹。”以上材料可用来说明苏北地区A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解体 B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C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 D家庭纺织业得到较快的发展27 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28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A B C D291894年,张振勋(后为张裕葡萄酒公司老板)在奏折中说:“当此库款支绌,财力困敝。问诸国,而国已无币之可拨;问诸官,而官已无款之可筹;问诸民,而民更无力之可顾。除息借洋款外,其能凑集巨资承办一切者,惟赖于商。”由奏折所言可知张振勋建议清政府 A增加各项官民税额以偿付赔款B允许私人兴办企业C大举借款以偿付外债D应兴办民用工业以筹集资金30.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宏。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在当时A引发了群众性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B有效防止了白银外流,稳定了金融市场C为改变民族工业布局提供了政策支持D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31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互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知新旧之不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材料显示:原材料价格受一战影响大涨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机遇一战中重工业与轻工业同步发展技术与管理也关系到民族工业的兴衰A、 B、 C、 D、32右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B、C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原因是A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B爱国人士“实业救国”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3319121919年的八年间,新建厂矿 企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 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增长率达到8以上,l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由此推断,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应在A一战期间 B北洋政府时期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D民国建立到抗战爆发前34下表是中国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张裕酿酒公司在18921941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从中可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1892年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1896年从欧洲大批引进优质葡萄苗木,创建葡萄园,酿造出中国第一批葡萄酒1912年孙中山先生到张裕酿酒公司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1917年康有为、黎元洪等社会名流前来祝贺并留下诸多墨宝手迹1934年张裕酿酒公司进入中国银行的接管时期1941年张裕酿酒公司被日军强行接管A张裕公司的创办得益于晚清政府放宽投资设厂的限制B孙中山为张裕公司题词时的身份应该是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C康有为、黎元洪等祝贺期间适逢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D张裕公司被中国银行接管表明国民党正积极为抗日做准备35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促进了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 B“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很高 D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36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即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37据记载1862年烟台开埠之时,美国商人将草帽辫(制作草帽的初级产品)手工编织方法教授于当地农民,先仅限于烟台一隅,后逐渐普及山东全省和华北一带。中国草帽辫输出值在1911年突破白银1000万两。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美国市场的需求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近代化B烟台开埠促使山东华北一带传统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C开埠通商带来了当地经济的繁荣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外国殖民势力作用的结果38“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由材料可知,公和永丝厂出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C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D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39.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40该图四条曲线反映了近代中国四种经济力量的发展趋势,其中最能体现时代进步潮流的经济形态是A B C D41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三)高利贷制变本加厉,(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A生产关系的变革 B商品经济的发展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D金融资本的发展42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抗美援朝时期 D大跃进时期43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没有农业的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这说明毛泽东已经认识到 A只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才能促进农业的社会化 B农业的社会化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条件 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 D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先完成农业集体44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A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独有B计划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C计划经济体制曾在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D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曾经并正在发挥作用45法国史学家K。波密昂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是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有辛亥革命 光荣革命 工业革命 邓小平改革开放A B C D 46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A减轻市场供应压力 B制止单位铺张浪费C节约经费发展生产 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47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48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位(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791984年相对应的是49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表2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消费水平农村8.9%城镇4.5%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50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二、主观题5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 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请回答:评价材料一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12分)5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张季直(注:张謇18531926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胡适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1929年)材料二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史:“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应了那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你如何认识张謇的地位和作用。12分(2)评价材料二中费正清的观点。12分53.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俞可平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请回答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有哪些?6分 改革开放后30年我国实现的民主增量主要有哪些? 8分高三历史答案1-5 C B A A B 6-10 B A C B D 11-15 B A A A A16-20 A D B D C 21-25 D B C A A 26-30 D D A B D 31-35 D B D C B 36-40 C B D A C 41-45 A C C D D 46-50 A D D B D51. 观点:新中国在外交上联合发展中国家,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2分)此观点正确(2分)依据: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2分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2分 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支持亚非国家反对殖民主义。2分 长期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分52.(1)张謇放弃功名利禄,走上了荆棘丛生的创办实业、实业救国之路,并最终成为近代中国著名的实业家。2分 他创立了大生纱厂,又陆续投资创办银行、航运、面粉、冶铁等企业,成为一代商业巨擘;2分 同时也以热心文化公益和地方社会事业而闻名遐迩。2分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而对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形成强大的压力;2分 另一方面,张謇急于建立庞大的企业体系,投资领域过于宽泛,出现巨额亏损,宣告破产。2分 总之,张謇的企业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他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所起得推动作用值得人们尊敬。2分(2)观点:19121919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一个发展的“黄金时代”,它占有特殊地位,但很快萧条下去。2分 此观点正确。1分 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2分 19121919年的八年间,投资规模和速度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2分 轻工业有了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了一定增长;2分 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经济侵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2分 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步履维艰。1分(如果写出国民政府后期民族工业困境的原因也可合理给分)53基本框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制等政治制度。6分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健全法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实行依法治国;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