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期末复习练案:第3单元 第1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1课时(鲁教版必修一)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8524976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练案:第3单元 第1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1课时(鲁教版必修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练案:第3单元 第1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1课时(鲁教版必修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练案:第3单元 第1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1课时(鲁教版必修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设计思路】“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规律,所以要激发学生对本课题的重视与探究的心理状态。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无论在自然地理过程上,还是在自然地理特征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地域)差异。而空间差异有不同的尺度,正像教材中讲的那样,海陆差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陆地上的自然带是相对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还有更小尺度的区域差异。从哲学的角度看,差异是绝对的,而统一是相对的。建立这个概念极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分析地理问题。尽管在中小尺度范围内,不容易发现“地域分异规律”,但学生可以结合旅游经验及阅读地图获得感知。教材从自然带的分布现象入手,分三个方面重点讲述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拔影响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侧重分析了不同的景观特征。因为对于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和掌握需要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所以我遵循课程标准和教材所倡导的“活动课程”,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条件,启迪学生去思考问题,从而有所得。使学生通过案例的解读、自身的体验去感知规律的存在,而不是概念和定义的诠释与灌输。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建立对地域差异的感知,并通过景观图片和有目的的启发式提问、探究式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地域分异的规律及成因,最后通过课堂练习来达到强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通过贴图游戏来帮助学生树立地域差异的空间概念。【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的第三章第一节,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对前两章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其旨在通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目标】1、知识传授(1)分析自然带的成因,说明自然带的特征。(2)对比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熟悉世界自然带的分布,探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3)能够具体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2、能力培养(1)从教材“干涸的胡杨林” “椰子树”“雪莲” “荷花”等景观图片中,体会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结合旅游感受,养成观察问题、观察生活的习惯;(2)通过“中国北方自然带分布”、“非洲自然带分布”、等实例,归纳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逻辑推理的能力。(3)运用“植被变化示意图”、“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等,分析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学会读图分析的方法;3、思想教育(1)通过探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认识世界自然带的分布,养成学习地理、探究问题的兴趣;(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激发探究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的兴趣。【教学重点】1.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教学难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工具】多媒体、地图册 【课 型】新授课【课 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情境导入】展示多幅反映我国不同地域特点的自然景观图片提问:这几幅景观图 是我国不同区域的景观图。 这说明自然环境具有什么特点? 生:思考问题,并发言。(略) 师: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从总体上看,全球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严格地说,全球没有两个地域的环境是完全一样的,即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地域差异。那为什么在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讲解新课】一、预习案处理师:在我们的预习案处理过程中同学们对于以下问题存在着很大的疑惑,下面我们就这些疑问来进行重点阐释。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板书)师:为什么在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呢?生:思考问题,并发言。(略)总结归纳:因为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导致不同地区气候不同,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导致地表呈现不同的景观。如果我们有可能做一次长途旅行,如从我国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或者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会有明显体验。教师引申:这些景观(主要是植被和土壤)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构成自然带。自然带也就是陆地环境差异性的具体体现。 2.陆地环境差异性的体现自然带(板书) 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思考自然带有什么特点? 生: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得出:呈带状分布,有一定的宽度,有一定的范围,有界限,有动物,有代表性的植被 总结归纳:他的特点是有一定的宽度,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 师:(继续设问)不同自然带之间有明确的界限吗? 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 师:好,各组讨论一下,各自的理由是什么?最后选出一名代表发言。 生:各组热烈讨论 师:让各组代表发言。 生:有界限的观点,主要依据可能是课本图 3-1-2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不同自然带之间有界限。没有明确界限的观点(略),可能从影响自然带的因素考虑。 总结归纳:(明确答案)各组同学都积极地进行了讨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事实上不同自然带之间是逐渐过渡的,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因为影响自然带的主要因素,热量、水分是逐渐过渡的,使植被和土壤也逐渐过渡,如亚洲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之间就有针阔混交林,森林和草原之间就有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并投影简单图示如下)(提示:教师可结合复习气候的内容)教师先让学生画出上图的左半部分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图5.6完成右半部分内容。师:同学们在完成填图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一些特殊的地方?生:有的,有些自然带和气候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总结归纳:对,一般情况下,一种气候区是对应一个自然带的,但有两个是特殊的,一个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而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不同(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却相同,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师:同学们在完成填图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自然带命名的一般规律? 生:回答(略) 总结归纳:一般自然带的名称,是以“热量带 + 植”被名。也就是对应的气候类型的名称后面加上一个“带”字。如“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有的个别字需要改变,如“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热带荒漠带”。也有字数差别比较大的,如“地中海气候”对应“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都对应“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师:同学们对这些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问题略,(可能对植物的“硬叶”“针叶”、“阔叶”、“常绿” “落叶”等有疑问) 师:对相关问题作出解释。 【承转】以亚洲为例,从赤道向两极自然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这是由于从赤道向两极,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依次递减,导致温度带变化,进而引起自然带变化 师:( 提问)请几位去过不同地区旅游的同学,说一说当地的景观和我们本地有什么不同。生:回答(略)师:这种不同就是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全球的自然带分布其实是有一定的规律的。3.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板书)【承转】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下面我们就共同来欣赏几组美丽的图片,大家在观赏时不要只沉浸在美景当中,要认真思考下列问题。 师:(幻灯片): 展示沿亚欧大陆东岸一直到北极景观图片 1. 世界森林资源种类多样,景观各异,非常具有观赏价值,你能设计一条“森林之旅”的旅游线路吗? 2. 这条路线沿什么方向延伸? 3.沿这一方向森林的景观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幻灯片):展示亚欧大陆东岸 (中纬度 )沿纬线到亚欧大陆西岸;1. 这条路线还能完成“森林之旅”吗? 2. 这条路线沿什么方向延伸? 3. 沿这一方向植被的景观有什么变化? 4.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景观的变化? 生:展示,其他组同学质疑。 师:(总结): 刚才从赤道到北极可以看出依次是: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受纬度位置的影响,以热量为基础。我们把从赤道到两极自然带的变化称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产生这种分异的原因是热量的不同。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板书)【承转】接下来我们继续看亚欧大陆东岸 (中纬度)沿纬线到亚欧大陆西岸的景观变化 生:展示,其他组同学质疑。 师:(讲解)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如亚欧大陆中部,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两边靠大洋,所受风向不同(东面为季风,夏季吹东南季风,而西面为西风),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所以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有规律变化。课本图 3-1-6、 3-1-7、 3-1-8三幅景观图,就是一个明显的对比。 师:(总结):我国东部靠大海由于各地距海远近不同,降水量多少就不一样,各地表现出不同的干湿状况,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被,发育着不同的土壤,从而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景观和自然带。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 .东西方向更替。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板书)【承转】下面请大家打开课中案进行独立思考要求:1.在预习的基础上梳理总结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概念、表现、成因并理解地域分异规律。2.力争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讨论探究解决。3.分析个人不足,找准对策,以利提高。师:同学们在独立思考后完成课中案的探究点问题。生:讨论,提出不同疑问。师:互动解答生:展示,其他组同学质疑对抗。师:疑难问题点拨解答探究点一自然带的形成1.各种自然景观(主要是植被和土壤)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构成自然带。自然带也就是陆地环境差异性的具体体现。 2. 一般情况下,一种气候区是对应一个自然带的,但有两个是特殊的,一个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而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不同(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却相同,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探究点二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表现形式主导因素由赤道到两极沿纬线变化方向更替热量由沿海到内陆大致沿经线变化方向更替水分【承转】对于上述知识点的学习相信大家应该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处理对点训练。【对点训练】【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了解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及其成因,一定要结合气候类型掌握自然带的分布。这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也是下节课学习必备的知识。陆地环境的差异性则是绝对的。可见,差异性无处不在。我们也是一样,我们同学每一个人都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都是唯一的!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是有一定规律的,在规律性当中而又表现出了其复杂性。自然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有许多是人类还没有认识到的。因此,人类不能随意去破坏任何哪怕是极微小的环节,也许它带来的影响会是全球性的。我们要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把握其内在规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生产,造福人类,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保护地球环境,人人有责。【板书设计】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表现形式主导因素由赤道到两极沿纬线变化方向更替热量由沿海到内陆大致沿经线变化方向更替水分【承转】陆地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具有不同的区域特征,而且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则是绝对的。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是有一定规律的,在规律性中又表现出了复杂性。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地域分异是有规律的。下面就让我们来体验学习效果。【综合提升】【课后作业】利用所学知识完成巩固基础训练第一节第一课时和课中案答案核对【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特点是空间分布的知识点较多,所以,教学中要注意将这些内容落实在图上。由于图 3-1-2“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反映的内容比较详细,有些自然带的分布不是很醒目,因此,教师可以将这幅图适当简化,这样对学生理解和记忆都有好处。这节课的另一个特点是涉及许多自然带的名称,这些名称之间又是比较容易混淆的,教学中可以这样处理:总结自然带名称的命名规律(热量带名称 +植被名称),还可以将最易混淆的两个自然带名称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别等。当然,这些自然带名称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在他理解了之后,并用分组活动比赛的方法,学生课堂上就会自然记住了。这样,学生不仅仅愉快的记住了这些枯燥的知识,而且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爱上地理课,想着地理课。同时,小组学习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对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教学有以下几点建议: ( 1)本课的教学可以看作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归纳、总结并加以系统化。因而要充分利用旧知,利用积累的生活经验,进行区域对比,使学生建立“区域是有差异的”的观念。然后再从学生谈到的例子,以及教师根据需要补充的例子中,抽象出区域空间尺度的概念,并与学生一道对它们进行归纳和总结。 ( 2)重点讲述陆地自然带。有两层意思要明确,一是陆地自然带的形成原因,其中气候因素起决定作用,其他因素与之相适应;二是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教学中要贯彻这样一个观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辨证统一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教材中图 3-1-3到图 3-1-5,一方面让学生直观地感到地域分异的存在;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同一自然带内自然环境又具有整体性,表现在景观具有一致性。 对于“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教学,建议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一组学生研究“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一组学生研究“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每一组都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有什么样的分布规律?主导因素是什么? (2)找足够的事实材料支持你的观点(鼓励自己通过各种渠道去挖掘)。 (3)我们可以怎样利用地域分异规律? 图片引入形象直观提出设问激发思考学生板书小组点评疑难解答设置情境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提高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加强团队意识小组合作加强团队意识展示材料分析问题归纳原因提升学生能力及时总结深化记忆过渡引领浏览资料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加强团队意识深化认识提升实践能力小组合作探究加强团队意识小组质疑对抗教师疑问点拨教师疑问点拨课堂总结巩固记忆板书设计迁移应用检验效果评选优秀学习小组和学习个人教学反思相互提高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