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特色生态产业示范基地建设.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395158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陵山特色生态产业示范基地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武陵山特色生态产业示范基地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武陵山特色生态产业示范基地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陵山特色生态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简介一、项目业主简介(一)项目业主:重庆新开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二)法人代表:任立(三)企业简介新开源公司于2004年3月从事苗圃产业的经营,后于2011年经改制成立秀山县钰腾龙苗圃股份合作社,2012年11月经重组正式成立重庆新开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元,净资产约5000万元。系一家致力于湿地苗木为主兼营部分非湿地苗木培育、湿地研究、生态环境修复、中药材种资资源研发、有机水生蔬菜研发等产业链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企业,拥有专业的苗木繁育基地、科研示范基地和专业开发中心、高素质的科研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是国内唯一一家从事“湿地碳汇苗木网”网络市场开发企业。公司秉承“科技先导、市场引领”的发展策略,与重庆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重庆市林科院等多家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施了国家林业局“库区消落带生态治理关键技术引进”(948项目)、湿地苗木繁育科研试验基地建设、重庆市农业科技创业科技示范基地多个科研项目,公司研发的“三峡库区水桦育苗的方法”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授权。目前公司凭借多元化的产业优势、独特的品种资源、创新的经营理念和较大规模的苗木基地,已经具备了生产、施工、管护于一体的水系绿化、次级河流治理、湿地公园建设、消落带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条件。(四)企业宗旨作地球之肾“的护工,不作纯粹的苗商。将社会责任感落实到应对气候变化的生态产业的每一环节。二、项目建设背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气候变化问题关系到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必须从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和国家发展的长远战略的高度来给予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首先,从国际方面看,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必将影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合理增长,制约我国的发展空间,而发达国家设置“碳关税”等贸易壁垒也将影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其次,从国内方面看,气候变化关系到我国农业和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重庆市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2012年9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低碳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12】102号)中明确要求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围绕城市、农村、通道、水系、苗圃等,统筹做好城乡绿化造林,着重加强长江干流及一级支流、琼江、涪江流域生态建设,“十二五”期间,森林工程实施新造林300万亩,低效林改造532万亩,新建苗圃基地10万亩。三、项目概况(一)全县基本情况秀山地处武陵山腹地、渝鄂湘黔四省市边区结合部,是重庆的东南门户,全县幅员面积2463平方公里,辖27个街道(乡镇),总人口65万,聚居着土家、苗、汉等十七个民族。渝怀铁路纵贯南北,渝湘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国道319线从北进入县境,在中部经过县城后向东出境,国道326线秀山县为起点,向西最终至云南河口。是武陵山腹地交通枢纽和人员、物资集散中心。境内地势平垣,土质肥沃,环境优美,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有“小天府之国”的美誉。境内土壤主要有山地黄壤、红黄壤、紫色土三个土类,由红色、黄色砂岩、页岩、白云岩和碳酸盐岩风化发育而成。山地黄壤、红黄壤呈块状分布,紫色土则呈条带状镶嵌于黄壤之中,三种土壤PH值为4.56.5,有机质含量1%以上,有效磷多低于5PPM,有效钾75160PPM,土层厚度4080cm。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平均气温16.5,最冷月平均气温5.1,最热月平均气温27.6,10的有效积温5229.7,无霜期290天,年日照时数1235.4小时,年降水量1334.6毫米,相对湿度80%,垂直气候变化明显, 具有典型山区立体生物生气候。秀山土地总面积2463.61平方公里,折合369.54万亩,人均土地面积6.0亩。耕地(净耕地)、园林、牧草地等农业用地合计315.9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5.5%,土地利用方式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9亩。水田主要分布在平坝和丘陵地区,其次是低山和中山区的沟谷和坡度较小的山坡地带。尤其秀山的地形是以平坝和喀斯特槽谷平坝居多,水田数量大、分布集中、灌溉方便、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高。全县共有耕地面积53万亩,其中田31万亩,土22万亩。有林业用地185.5万亩,占幅员面积的50%左右,林业用地中森林面积128.6万亩,疏林地3.45万亩,灌木林地17.81万亩,未成林造林地28.47万亩,宜林地5.68亩,其他林地3.0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7.1%,活立木总蓄积445.6万立方米,建有凤凰山市级森林公园、太阳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是重庆市林业大县。县境内水资源较为丰富。除酉水河、花垣河、龙潭河外,集雨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梅江、平江、溶溪、洪安河等13条(未含酉水河),集雨面积大于30平方公里的河流48条。水资源储量86.3亿立方米,水能理论储量17.7万千瓦。据市水利局统计,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472.23立方米/人,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442.82立方米/亩,远远高于全市1802.26 立方米/人、1500.26立方米/亩的平均水平;水能蕴藏量大,人均量也高于重庆市平均水平。装机12万千瓦的石堤水电站已经建成发电。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为秀山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秀山县境内现有木本植物有96科、234属、657种,其中有14种国家重点保护的木本植物。竹类主要有慈竹、水竹、白夹竹、毛竹、苦竹等。经济林以油桐和油茶最为知名。有牧草地339.3亩,未利用宜牧草山草坡3.9万亩,草地资源约4万亩,牧草102种,其产量较高,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无氨浸出物含量较高,柔嫩多汁,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再生力强,开发潜力大。野生动物种类较多,门类齐全,全县兽类34种,鸟类152种,鱼类有72种,分属6个目13个科。此外,无脊椎动物中还有不少是有经济价值的昆虫,如白腊虫、五倍子等。中草药资源1270种以上,其中中药材资源644种,达到国家和省级标准约有268种。重点药材有白术、银花、杜仲、黄柏、生地、杏仁、丹皮、黄精等品种。其中银花、白术不仅产量大,而且品质好,是极具代表性的中药材资源和龙头产品。丰富的生物资源,为全县特色农业经济和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二)项目建设地基本情况武陵山山地碳汇生态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分布于秀山县涌洞乡、里仁镇、平凯街道和钟灵镇,位于武陵山区腹地,重庆市渝东南门户。东南接湖南,南毗贵州,渝湘高速、渝怀铁路、G319、G326、G304五条交通要道通过,交通便利。(三)项目建设规模苗圃基地覆盖面积共5000亩,主要用于生产经营各类湿地苗木、水生植物,预计年生产能力1000万株。可以实现年产值达5000万元,可增加当地农民就业人数约500余人。经初步估算,可以实现当地农民年人均增收5000元。4、 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针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湿地农业、次级河流综合整治、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水源涵养林建设等领域,以及极具挑战性和紧迫性的武陵山区石漠化治理工作进行大面积的苗木培育,旨在积极储备优质苗木资源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进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1) 武陵山区苗木资源基地建设本项目计划建设武陵山区苗木资源基地共4600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水源涵养林木资源培育基地采取土地租赁方式,在秀山县涌洞乡和里仁镇建立水源涵养林木资源培育基地,培育种植水源涵养能力较好的竹柳、垂柳、枫杨、栾树、红椿、香椿、乌桕、油桐等数十个植物品种,培育面积共2000亩。水源涵养林木资源培育基地建设需新建或改扩建部分道路用于苗木和生产物资运输,包括主公路和苗圃生产道路建设两部分。其中,主公路建设全长1.8公里,生产道路建设全长4公里;基地内拟新建及修理灌溉沟渠4公里,新建及维护灌溉管网3公里;基地将购置小型运输车2辆,大型货车1辆,以便于苗木运输;基地拟配套建设办公用房1套,管理用房2套,职工宿舍1套,建设总面积800平方米;并完整配置办公桌椅、电脑、通讯电缆、单人床等办公及生活设施。(2) 石漠化治理植物种源培育基地采取土地租赁方式,在秀山县平凯镇建立1个石漠化治理植物种源培育基地,占地面积约2000亩。重点培育红心猕猴桃、金银花等武陵山地特色经济植物和地瓜藤、苔草等有助于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的工程植物物种。石漠化治理植物种源培育基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主公路2公里,改扩建生产道路2公里;基地内拟新建及修理灌溉沟渠1公里,新建及维护灌溉管网1公里,新建滴灌系统1000亩;该基地拟购置小型运输车1辆;基地拟配套建设管理用房1套,职工宿舍1套,建设总面积400平方米,并配置通讯电缆、单人床等设施。(3) 湿地植物种质资源基地采取土地租赁方式,在秀山县钟灵镇建立湿地植物种质资源基地1个,占地面积约500亩。主要培育种植水桦、落羽杉、池杉、中山杉、水松、旱柳、重阳木、沼生栎、白蜡树、芦竹、中华蚊母、秋华柳、南川柳等具有重要水土保持功能的湿地乔灌木树种和水生美人蕉、鸢尾、再力花、慈姑、茭白、菖蒲等具有重要水质净化功能和景观美化功能的湿地草本植物。湿地植物种质资源基地建设过程中拟新建或改扩建主公路2.5公里,生产道路2公里;拟新建或修理灌溉沟渠2公里,新建及维护灌溉管网2.4公里,排水沟渠3公里;基地将购置小型运输车2辆,以便于苗木运输;基地拟配套建设办公用房1套,管理用房1套,职工宿舍1套,建设总面积600平方米,并配置相应办公及生活设施。(4) 有花草甸植物种质资源基地采取土地租赁方式,在秀山县平凯镇建设有花草甸植物种质资源基地1个,对武陵山区及中国西部草甸特有的菊科、报春花科等有花草甸植物进行引种、驯化及繁殖培育,从而为国内外先进的屋顶花园、雨水花园等城市生态空间建设筛选培育优质种源。有花草甸植物种质资源基地占地面积100亩。有花草甸植物种质资源基地需新建或改扩建主公路1.2公里,生产道路1公里;拟新建或修理灌溉沟渠0.8公里,新建及维护灌溉管网1公里;基地运输车辆、办公及管理用房等配套设施可依托石漠化治理植物种源培育基地相关设施。(2) 武陵山地生态经济模式建设本项目计划开展武陵山地生态经济模式建设2400亩,其中石漠化区域特殊农产品开发模式完全依托苗木资源基地进行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 林下中药材经济模式选择在栾树、红椿、香椿等乔木林下种植?等耐阴中药材,发展有林地立体种植经营模式,从而增加土地利用率,通过林下中药材种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林下中药材经济模式将试点建设100亩。基础设施大部分主要依托水源涵养林木资源培育基地,新增建设滴灌系统100亩,新增建设遮阴棚100亩。(2) 林下养殖经济模式选择在红椿、香椿、池杉、落羽杉等乔木林下发展畜禽生态养殖,进一步完善对林地空间的立体综合利用。预计将发展林下养殖经济模式200亩,其基础设施主要依托水源涵养林木资源培育基地和湿地植物种质资源基地,需新增栅栏建设4200米,新增畜禽棚舍2000平方米。为防止林下养殖对地表径流造成污染,于养殖基地排水(沟)口新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场所2亩,人工湿地内可同时培育湿地植物苗木。(3) 山区湿地农业经济开发模式以钟灵镇湿地植物种质资源基地为依托,新增100亩土地用于发展武陵山区独具特色的湿地农业。主要开发莲、菱角、荸荠等湿地经济农产品,同时发展湿地塘系统水产养殖,打造立体湿地经济。该模式将新建小型湿地农产品加工厂1个,新增加工设备2套,引进或开发农产品加工工艺3套,打造武陵山区湿地农业产业链1条。(4) 石漠化区域特殊农产品开发模式结合石漠化治理植物种源培育基地建设,重点开发红心猕猴桃和金银花两种生态产品,以经济效益带动周边农民对石漠化区域的恢复治理。该模式将新建山地农产品加工厂1个,新增加工设备2套,引进或开发农产品加工工艺2套。(3) 养老休闲度假区建设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前往环境优美的区县度假休闲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缓解压力的重要方式。为了切实贯彻执行生态文明建设精神,充分利用秀山县优越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拟选择在钟灵镇钟灵水库新建集养老、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度假区1个。该度假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度假公寓1座(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接待容量200人),老年活动中心1个(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餐厅1个(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医疗点1处、管理办公用房1套(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为进一步提升度假区周边环境质量,拟同步完善水库周边水源涵养林地建设200亩,新建多花草甸5亩,人工湿地建设2亩。(4) 科研示范能力建设为进一步提高武陵山特色生态产业的适用性和可推广性,本项目将同时启动科研示范能力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专家大院1座(面积1000平方米),实验室1个(面积500平方米,配备土壤分析、水质监测、苗木培育等实验分析设备及仪器3套),种苗引种驯化实验基地1个(需建设沙床、大棚、滴灌等配套设施),消落带耐淹苗木实验基地、人工湿地实验基地和多花草甸实验基地各1个。五、投资匡算 项目投资匡算详见表1。项目总投资1178万元,其中:企业自筹XX 万元,银行贷款XX万元,申请补助XX万元。表1 项目投资匡算表序号单项名称工程量单价总投资(万元)备注数量单位价格单位1主路建设3公里100万元/公里3002生产道路10公里40万元/公里4003灌溉沟渠8公里5万元/公里404灌溉管网6公里8万元/公里485滴灌系统300亩0.8万元/亩2406办公、管理用房和员工宿舍800m20.1万元/m2807办公系统建设30初步预算8大型运输车辆2辆20万元/辆40合计1178六、计划工作进度(一)建设工期根据同行业类似项目建设的实际经验以及新建项目的具体特点,确定本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即2013年8月2015年8月。(二)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如下1、2013年8月2013年10月,完成项目的立项、勘察、可行性报告编制及审批;2、2013年10月2013年12月,工程设计及项目招投标等前期工作;3、2014年1月2014年6月,完成道路的建设、房屋建设和购买车辆;4、2014年7月2014年10月,完成灌溉系统和通信建设及各系统的维护。5、2014年10月-2014年12月,项目验收。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一)经济效益通过项目实施,将产生明显的短期经济效益,并逐渐产生长期经济效益。短期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湿地苗木、水生植物的生产销售,预计苗木销售年产值约5000万元,企业年利润约2000万元。同时,可增加当地农民就业人数约500余人,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年增收5000元;长期效益在于通过项目实施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同时能够带动地方发展旅游产业,推动区域生态经济建设。(二)社会效益1.苗木产业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明显。育苗基地的建设,不仅能够有力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同时能够有效改善当地环境,符合国家“创造绿色GDP”、“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倡导,具有非常明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2.基地规模大,产业集群广。可大量提供用于湿地绿化、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城市景观建设、交通道路绿化等各种用途的各类用苗及助推农户增收的优质红心猕猴桃种苗,缓解市场对苗木尤其是水系绿化用苗的需求。3.优势品种突出,特色鲜明。在全市率先培育基本试验成熟的水桦。该项目系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授权的国家林业局“库区消落带生态治理关键技术引进”湿地苗木繁育科研试验基地项目。水桦具有高耐水性的特点,非常适合用于在河流、水道消落带的种植,水桦的繁育成功将填补市场空白,破解国内尚未有效解决的重大难题,改写库区消落带无植被生长的历史,具有广阔的前景。同时,竹柳、青柳、枫杨、桤木等主要产品也是湿地绿化工程的优质苗木。同时,能增加地方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防沙固堤、美化景观、净化空气、改善环境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4.带动农民增收,促进社会稳定首先,通过项目实施积累的旅游资源,能够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其次,能够推动闲置土地的流转集中和有效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持土壤费力,防止土壤荒化;第三,能够使当地的农民从租赁土地和进入苗圃务工中获得丰厚收益,从而带动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对农民就业形成“磁吸效应”,对农民增收形成“倍数效应”,既能带动地方经济,又能促进社会稳定。(三)环境效益1.树木能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使环境空气得到净化。一亩树林所制造的氧气可供65人呼吸一辈子。2.树木能防风固沙,涵养水土,还能吸附各种粉尘,一亩树林一年可吸附各种粉尘2060吨。3.树林能减少噪音污染。40米宽的林带可削减噪音1015分贝。4.树木的分泌物能杀死细菌。空地每立方米空气中有3,4万个细菌,森林里只有3,4百个。5.人工湿地能净化N、P、SS、有机物、微量元素、病原体等多种污染物质。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污染物浓度较低的条件下,人工湿地对BOD5的去除率可达8595,COD去除率可达80以上,处理出水中BOD5的浓度在10mg/l左右,SS小于20mg/l。(2)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作为异样微生物的有机养分,最终被转化为微生物体及CO2,H2O。6.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减缓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有两类:一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二是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汇,而第二种方式就是增加碳汇。实施造林和森林经营管理等林业碳汇项目,增加森林碳汇量是世界公认的经济而有效的缓解大气中二氧化碳上升过快的办法。研究显示,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放出1.62吨氧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