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问题之思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82317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问题之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问题之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问题之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问题之思考引言: 最近,几次走进小学,都听见朗朗的读书声,而学生诵读的不是课本上的文章,而是古代蒙学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弟子规等。 感叹之余,也引起了我的很多思考。现将几个思考不成熟的问题显摆这里,与同行、家长及坛友们相互学习、探讨,以求能为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提供一些有益的东西。说明:本文参阅了很多书籍和文章,这里就不一一注明了。 一、 为什么今天的学校里重现了封建社会私塾教育的学习内容?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关键是应该弄懂“国学”这一概念。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古代蒙学属于国学的范畴。让今天的孩子学习封建社会私塾的教育内容,这不但是顺应国学教育从孩子开始的社会需求,更重要的是肯定了古代蒙学的价值以及对古代蒙学的重新审视和定位,同时,也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更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需要。诵读古代蒙学教材和文化经典,似乎更能激发我们的民族热情,陶冶我们的道德情操,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因此,古代蒙学进入我们的学校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 对中国古代蒙学的初步认识 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认识古代蒙学。 第一、教材。最早出现的蒙学教材是南朝梁代的千字文,由周兴嗣所撰。以后有南宋初钱氏所著百家姓;南宋王玉麟所撰三字经;明朝萧有良撰龙文鞭影;明未清初程登吉撰幼学琼林。其它还有千家诗、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千金裘等。“蒙学”的教材在明清时基本上定型,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成为统一定型的教材,简称为“三”、“百”、“千”。 这些教材最惊人之处就是使用时间长。,使用范围广。千字文使用了千年,而其它教材也用了五六百年,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且这并不是政府编写,颁发全国统一使用的教材,而是民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统一教材。更惊人的是朝代在不断地更替,政策和方针也在不断地改变,而教材却一如既往地沿用。教材基本上是统一的,科举考的四书五经历代也是统一的,正由于有了这两个方面的统一,使全国的学子处于相对公平的起跑线上,科举考试中,穷乡僻壤的学子也有金榜题名的可能,这也是华夏文化得传播到边远地区的根本原因。 第二、教育方式。中国古代没有师范教育,但文化教育却走在世界的前列,成为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而且在世界最早几个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惟一保存古代文明的国家,就是由于中国古代“蒙学”教育起到巨大作用,世世代代传承中华文明的火种。 中国的科举制首先是选拔政府官员,其次是培养各种层次的教育人才。不能中举的秀才就在乡村里进行“蒙学”教育,也就是类似现代的小学,正所谓“秀才没落,下乡教学”。明清时代中国的小学完全是“私立”,也称为“私塾”,不需要国家一文教育经费,就建立起遍及全国的初级教育体系。以机动灵活的教育方式办学,秀才的家里就可以作为学校,家族的祠堂也可以作为教学场所,惟一的开支是作为教师的秀才的“束修”,或各家分摊,或由家族中几家富有的家庭承担。而家族中较贫困家庭的子女,就免费入学。而且是要求家族中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要去读书,若有失学儿童,对其父兄还要追究责任。 第三、 教育模式。首先每个教学班一般在10人以下,少则三五人,多则七八人。因而私塾先生可以对每个学生负责到底。旧时的私塾无什么优秀教师之称号,也无什么升学压力,学生读书更无什么选择重点学校的困惑,“教不严,师之惰”。对教师的要求只有一个严字。 其次没有年级的概念,因材施教,不求进度统一。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在规定时间内能完成规定的课程,就进入新内容的学习,而学不好的学生就继续背诵旧课文,直到能背诵到滚瓜烂熟程度再进入新课文。教学是复式教学,针对每个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进度,这才是对学生负责到底的教育,而不拘泥于年级的升留级的形式。有关资料显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基本上是半年读一本,也就是说一年半的时间读三本书。学业负担同现在的学生相比是较轻的。古代的学生无需配备教科书,因为所读的书都已背熟牢记在脑海里,到运用时信手拈来,出口成章。 第四,教学方法。私塾的教材是几百年不变的,秀才们读私塾时读的就是这些“蒙学”教材,现在教学生的仍然是同样的教材,而且全国基本上都是统一的,开始都是“三、百、千”,所以不必要印什么教材,更不必学生人手一册的教科书,因为这些教材秀才们都能滚瓜烂熟背诵,不必备课,只要学生坐定,便可开口上课,而教学方法又如此之简单,每天领着学生带读四五句课文即可,学生读会后,就让学生进行背诵所学的课文,要求连同先前所学课文背诵到滚瓜烂熟的程度,接着进行习字训练,背诵和习字成为学习的基本模式。古代的蒙学,课文只进行最简单的讲解,根本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古代经典是“微言大意”和“博大精深”的,教师何苦去做吃力不讨好的事呢?更何况许多高深的政治、哲学、人生的重大问题,纵虽讲得清楚明白,七八岁的小孩子又怎么懂呢?因而公开宣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滚瓜烂熟地背诵,牢记于心中,让学生慢慢地去理解,在今后的漫长人生道路上去领悟和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 中国古代把学习中文称之为“识字”,这是非常恰当的认识,任何一个“汉字”都要掌握“音”、“形”、“义”。作为初学者,首先要掌握的是“音”和“形”,在牢固掌握前两者的基础上学习“义”。因而古人就把学习的主要精力放在“音”和“形”上,通过背诵来使每个字的读音牢记于口耳之间,成为下意识的条件反射;通过大量的书法训练,使“形”牢记于手眼之间,达到不仅写得好,而且写得正确无误。对“义”却是不够重视,粗略讲解其含义,甚至不讲解,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自己领悟和感知,这才是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三、百、千”在形式上的共同特点是韵文化,三四个字成为一句,隔句押韵,都不一韵到底,中间要换韵,读起来都是朗朗上口,容易记忆。 其实,严格的说,私塾不设班级,都是个别教授,好处是因材施教。当时教法有: 1.点书、塾师的教桌上,常备着一个朱砚和一枝朱笔,每天上午学童陆续上学,先生逐个把他们叫到桌旁。先生边读边点,学童句句跟读。 2.还书、每天点书之前,学童要把昨天点的书给先生还读,也叫“还书”。还书有“正读”与“背书”两种。“正读”,就是面对老师看着书本朗读;“背书”即背向老师,高声背诵。 3.温书、先生点完一本书,学童还要“温书”。尤其是“四书”,非要读得滚瓜烂熟不可。 4.写字、学童每天下午一到馆,就得靠在书桌上写字。 5.练习对偶句、先生教学童做“对子”,先教两个字的,如“竹叶”对“梅花”。然后,逐渐提高难度。 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朗读、背诵、书法训练是私塾教学的主要内容。 私塾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过去,人们对于私塾的教学方法几乎是一概否定,将其全部教学方法都归结为“死记硬背”“鞭笞体罚”等,否定其教学方法具有现代价值,这无疑有些以偏概全。私塾的历史悠久,对于中华文化的形成及传承发挥过较大的作用,对于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仍然具有现代价值。 三、当代小学教育 我们也从教材、教育方式、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这四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教材。20世纪20年代北洋政府明令废止私塾,各地纷纷成立新式中小学堂,蒙学教材被废弃,采用白话文为主体的语文教材。从叶圣陶等编写的新式语文教材起到建国前,教材不知改过多少次。建国后教材的更新越来越频繁,使用时间越来越短,特别是近些年的新课程改革,教材的更新更是达到了空前的频繁。这和蒙学教材使用了几百年相比,成为强烈的对比。 更为令人不能理解的是,在国家规定的教材之外,还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业务部门编写的乡土教材,还必须进入课堂;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还要求学校还得编写“校本教材”,还得进入课堂。我们姑且不说这些教材的科学性、知识性和可行性,就国家规定的每周每个班级的课时数来说,远远不够用的。怎么办,就得增加课时,别无它法。不过,如果学校能把蒙学教材作为校本教材,那还是值得欣慰的,起码这个学校的校长具有深厚的教育功力。 现代的小学课文第一课,要学的是汉语拼音,是一些既难读又难写的字母,这对那些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既无形象可言,也更无兴趣。在短暂的儿童特有的新鲜感之后,便是对拼音的厌恶。让学生在入学的一开始就失去了学习的乐趣。那么学习汉语拼音的效果又如何呢?我们当教师的是最明白的,有很多学生,到了中学后竟然不会使用汉语拼音,把汉语拼音忘的一干二净。拼音之后便是一些单字的学习,这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相比,更有着层次上的区别,蒙学要真正有启蒙的作用,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当代教材贴近了生活,却没有思考的内容。到了成年后,问小学中读过哪些课文,恐怕很少有人能回答出来,至于课文的具体内容就更记不得了。 小学六年有近一半的时间和精力是花费在语文教学上,中学里语文课一直作为主科备受重视,大学里有专门的中文系,语文教师也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可是语文教学效果总是少、慢、差、费,其效果总是令人失望,书写水平普遍差,写作水平也普遍较差,近年来不少人对语文教学也提出了质疑。 现在很多人已经在回首过去,从古代蒙学中寻求答案,为什么看似平白无奇的古代蒙学教育能培养出王国维、郭沫若、毛泽东那样的大家,而在取得巨大人类进步的今天却很难出现一位国学大师,这不由得我们不去深思,因此我们要回首过去,从古代蒙学中汲取营养,来丰富我今天的蒙学教育。 其次是教育方式。建国后,国家在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各级各类学校按着政府的规划遍布城市乡村,为儿童的教育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另外,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培养了大批的毕业生,保证了师资力量的需求。另外,学校设有校长、副校长,还有教导处、少先队、共青团、规模大的学校还设有政教处,各班级还有班主任,班长等。可谓机构健全,责任分明。很明显,在这点上,古代私塾是无法比拟的。 再次是教育模式。现代小学一个教学班都四五十人,一个教师面对四五十个学生,要把学生完全教会学懂,的确不易,再优秀的班也有没学懂的学生,只不过落后面小一些罢了。而多数的班级落后面较大,倘若有的教师不负责任,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了。 每个学期都有若干本新教材。这些教材必须在本学期全部学完。按着新课标,上级主管部门采取各种方式对学校进行考核。小学还好,没有升学压力。初中和高中就不同了。就目前来看,考核一所中学和办学质量的好与坏,考入上一级学校的人数起着决定的作用。没人看“平均及格率”,也没有人看及格以下的比率,更没有人看那些所谓的“不可救药”的孩子们。只要升学率上去了,其它无所谓,真可谓是“一俊遮百丑”啊!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已经在教育界蔓延了很多年,目前来看,还要继续蔓延着。这是国家的悲哀、民族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高考和中考的指挥棒在作怪。 建国后,我们的教育经历了多次改革,到这次“新课程”改革,已经是第八次了。而这次新课程改革,就教育思想和观念来说,是最彻底的一次,基本全盘否定了以前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但考试仍然还是老套路。很多学校,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 ,学习笔记啊,记录啊,心得啊,计划等应有具有,但如果真的走进课堂,还是老套路,老方法,老模式。出现这种现象,其实也奇怪。改革是必须的,因此,学校就得在上级来检查的软件上下功夫,把检查的项目准备好,各种资料齐全,表格齐备,计划齐整,做好了这些,通过检查没问题。而课堂还是老样子,得考出高分啊,得考出的学生越多越好啊,得考出几个名牌学校的学生好啊。因此,改革就成了表面现象。 最后是教学方法。进入小学语文课堂,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老师满堂灌。老师唾液横飞,学生不知所云。而学校还得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语文课,思想教育的因素多,老师必须要挖掘出来,甚至“课堂评价”里有专门的评价条款。小学语文教学,识字是重要任务,而我们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大多是进行思想教育,分析课文的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从而忽略了识字、背诵、写字的训练。 背诵,是语文学习千古不变的真理。而我们现在的教材里,背诵的篇目太少,而且大多文章也没有背诵的必要。好在,国家已经在纠正这个问题,出版发行了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并写入“新课标”。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增加背诵古代经典诗文的数量,这无可厚非,但这无形中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怎样实行对中小学生的“减负”这一上级的要求呢?况且,教师(班主任)的工作量本身就非常的大,还有时间去督促和辅导学生学习那些古诗文吗?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的三种主要学习方法是: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我们不能不说是一种很好设想。然而,课堂上真能用上的又有几人呢?语文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举不胜举,但朗读、背诵这两个最有效的、最传统的方法被我们忽视了。 书法复式教学法初探江苏邳州港上小学 禚效锋 关 键 词 校园书法 复式教学 写字教学法内容摘要 复式教学是一门教育科学,也是一门教育艺术,是指在同一教室内编排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课时内完成与单式班同样多的教学任务,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小学写字(书法)复式教学法,是在我校创建书法特色学校过程中,根据我校书法社团羲之学堂的授课情况所做的尝试与小结,借以抛砖引玉,与诸位同道,共同探讨小学写字教学法。一、 努力构建书法大环境,为书法教学营造氛围我校结合创建书法特色学校活动,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经典书法名作名帖处处可见,时时可学。学校建成了书法文化长廊,诸如欧颜柳赵楷书,王羲之兰亭序、苏轼寒食帖等等,各种书体,各时期代表书法家的经典法帖,悬挂于校园各处,学生们耳闻目睹,潜移默化,有意无意之中,提高了欣赏水平,促进了书写技能。在书法艺术氛围的影响下,羲之学堂以“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为指导思想,培养一批小小书法家,为校园增添了亮点,也得到同学的青睐。羲之学堂的同学来自于二到六年级的各个班级,以学习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为主要内容。从创办至今,我一直坚持复式教学,尝试普及书法技艺,提高写字质量而不断探索。羲之学堂,容纳各班级写字爱好者于一堂,虽年龄各异,但学习兴趣高,相互竞争,为练好字,你追我赶,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二、 书法复式教学法的几个优势条件结合羲之学堂的书法教学活动,我发现书法复式教学的潜在优势有以下几点:首先,书法复式教学,非常有利于学生跨越式学习互补。由于学生来自于二到六年级,他们的年龄跨度大,群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则非常有利于他们相互之间的学习互补。一方面,低年级学生能够从高年级学生身上学到许多好的写字行为习惯及写字的方法,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书写能力。另一方面,高年级的学生,同时也能够从低年级的学生身上感受态度认真的影响,克服自己骄傲的情绪,达到学习互相促进的效果。其次,书法复式教学,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年级的学生人数不太多少,每个年级,形成一个小组,便于教师掌握学生情况,了解学生需求,进行个别辅导,实施因材施教。第三,书法复式教学,有利于教师掌握小学阶段写字教材内容,把握好各个年级的层次标准和要求。因为在同时教给学生硬笔字和毛笔字的学习内容,有利于教师系统地进行教学,也可以把握好要求的阶段性。第四,书法复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书法技艺,提升自学能力。书法复式教学中,因为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我极其重视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书法学习,五分之一靠老师,五分之四靠自我。我一般在示范给范字的书写时,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态度认真,学习效果也较好。这样学生在长期的自学实践训练中,逐步提高了自学能力。三、书法复式教学的具体做法:(一)创造性地使用写字教材我省现行写字教材,主要以硬笔习字册和写字(毛笔)课本及毛笔习字册为主。这是一套大面积提高写字质量的教材,在使用过程中,亦发现其长处与不足。长处为硬笔习字册结合各年级语文课本同步内容,比较利于提升。而毛笔习字册,由于作业量小,不适宜书法爱好者使用。为此,我结合写字教材,自编了书法补充内容,供有发展空间的学生使用,极力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结合现行教材和自编教材,尝试舍弃和补充内容,讲授写字要领、结字方法,使书法教学有了广阔的空间。(二)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合理安排座位为有效提高每位学生的书写水平,淡化学生的年龄界线,我有时是将同一年级的学生编排在一起,有时将高年级和低年级混排,树立书法复式教学观念,合理的安排他们的座位,使学生间相互影响,同步提高。复式教学环境下,更容易发挥影响效应。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把握时机,合理安排他们的座位,使其相互促进。(三)教学形式多样,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从欣赏到示范书法教学,离不开欣赏。欣赏书法作品,应该作为第一课来讲,同时也应在以后的书法学习中,经常性的进行。只有让学生欣赏到真正优秀的书法作品,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书法艺术魅力所在。在欣赏书法作品时,我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展示给学生,从整体感知书法作品的气息,到逐行逐字欣赏其空间之美,局部点画形态特征,清晰明了,增强了学生对于书法作品的形式美感。同时在欣赏中,了解了每个字的点画特征,从整体到细节,均有所感悟,为书法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教学中,及时使用实物展台,示范每笔画起笔、行笔、收笔几个动作过程,对写字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样才能把字写好,最终练成一手具有个人特点的汉字。、从临写到创作书法的学习方法,离不开临摹与创作。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基本方法,临帖的过程,教给学生正确的临习方法,教学中我使用展台示范例字的临写,让学生们看清每一笔画的运笔方法,再结合个别辅导,手把手教给方法,让学生熟记笔画特征,形成书法观念。只有当学生掌握一定量的字形特征以后,才可以有所创作。在创作时,讲给学生们章法布局知识,让学生有创造空间。3、从展览到评析学生的优秀作品及时评价,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增强自信心,提高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对学生的作品评析,以表扬为主,但也应及时指出学生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评价时要集体矫正;而个别问题应个别辅导,不能轻易放过。评字是整个写字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写字指导的延续和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自评、互评、点评,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通过评字学生从整体结构到部件、笔画,强化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写好字的自觉性;通过评字,学生感知美、欣赏美,陶冶了情趣。、从动手写到动手做学习书法的过程,我除了让学生们临习书法作品以外,还让学生们动手做一做,掌握一些和书法相关的其他技艺,适时教给学生学习刻字、印章、拓字的方法,学生们热情高涨,个个兴趣盎然。在动手刻字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基本技巧,在刀与笔的形式转换中,体验书法之美。刻好的书法作品,结合碑帖基本知识,及时指导学生拓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受到深刻的艺术感染。四、书法复式教学的反思书法复式教学法的尝试与探索,可以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渗透和整合,极大地提高了写字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当然写好字,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绝非一日之功,我们只有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灵活的选用合适的写字教学法,才能引导学生写一手好字;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汉字的规律、结构及书写方法,才能让学生打好写字基础;只有持之以恒,反复练习,才能写出一笔好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