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周二次备课反思2.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105435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周二次备课反思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周二次备课反思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周二次备课反思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 课型: 新授课教材分析:用计算器计算”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这个单元的一节内容,学生学习了“计算工具的认识”之后教学本课。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是本册书新增加的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速发展,因此计算器进入课堂是历史的必然。计算器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计算迅速准确,使用计算器,可以把学生从烦琐的数字计算中解脱出来,这样既减轻了中年级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数学灵感,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学情分析: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因此教材只通过一幅计算器的外型结构图,逐渐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同时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题,使学生学会这些按键的使用方法。然后进一步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培养学生探索意识。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名称和功能,并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意识,能够发现一些规律。3、锻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重难点:重点: 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 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揭示课题(实物投影一个计算器)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板书:计算器)咱们地球人都知道。那么你在哪些地方看过计算器呢?学生自由回答,列举计算器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的确,在我们的身边计算器是无处不在的,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教师随即把板书补充完整:用计算器计算)二、正确使用计算器,合理计算1、认识计算器课前你们都准备了一个计算器,是吗?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呢?那就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说说,然后推荐出一位伶牙俐齿的“推销员”到台上来和其他组比一比,开始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重点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小推销员上台介绍计算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补充,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鼓励和表扬。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很多知识,各种不同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但不同的计算器还是有一些共性。比如每一台计算器都有(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像开机按?关机按?CE键有什么作用?2、用计算器计算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计算器,那么现在你会用计算器吗?那开始试试吧!准备好了吗?请大家把计算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386+179 825-138 2639 3128 指名汇报答案,集体订正。前四题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重点说说是怎样使用各个按键的。3、合理使用计算器掌握了这么多关于计算器的使用知识。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男女生大比拼,看看下面的这些练习谁做得最快?(要求全体男同学只能用口算或笔算不能用计算器;女同学只能用计算器来计算。)第一组: 25+75 88-18 10005第二组: 5678+3657 9879= 212856=小结: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地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要把它用到实处。(板书:合理使用)三、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99991 99992 99993 9999499995 99996 99997 99998 99999由学生一起用计算器算前四题,把得数填在书27页例2,然后观察发现什么规律?小组交流,用发现的规律算得数,再用计算器进行验算,让学生知道计算器有时还可以用来检查计算是否正确,起到一个验算的作用。2、99= 1089= 11079= 111069= 1111059=11111049= 111111039= 1111111029= 11111111019=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当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发现位数不够时,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寻求新的方法。通过这组练习你有什么体会?看来啊,计算器这个新朋友的作用还真不小。3、对计算器这个新朋友说一句最想说的话!四、总结反馈、拓展延伸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收获?目标测试: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水16千克,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 )千克的水。 把这些水装入饮水桶,若每桶装25千克,大约可装( )桶。 如果一个家庭每天需要4桶水,这些水可够( )个家庭用一天。 做了这道题,你有什么想法?板书设计: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我就抓住了计算工具的文化发展史这根纽带,营造了一种数学文化的氛围,让学生在文化的演绎过程中充分的体验、感悟、思考。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首先让学生认识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接着让学生认识计算工具算盘,介绍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如何计数、如何定位以及正确的拨珠方法,引导学生在算盘上拨数。从而保证了教学目标的逐步完成。其次是让学生认识当代最先进的计算工具计算器。学生对计算器已并不陌生,因此,不再需要老师花太多的时间去教授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上一些常用键的名称和作用,这样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间互相交流和学习,通过分组练习,让学生体验到用计算器计算大数目的方便、快捷,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还把大量的时间节省下来,为后续的教学留下空间。第十二课时 一亿有多大教学内容:第33页34页的内容。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学情分析: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1亿”这个数,理解了这个数的意义,但由于没有直观的感受,最初完全是凭借感觉随意猜测的。学生想到的事物可能很多,对同一事物的猜测结果,也将是大不相同的。教材利用这样一个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学目标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1、重点: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能主动总结研究方法。 2、难点: 形成1亿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纸张、书、大米、五分钟可以算几道口算等。教学过程:一、 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大约有多少人吗?那么你知道一亿有多大吗?揭示课题:一亿有多大。在黑板上写出100000000和1亿后。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理解1亿的大小:由1个亿组成的、由10个千万组成的、由100个百万组成的、由1000个十万组成的、由10000个万组成由100000000个一组成的。 谁能说说,“100000000”这个数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特别的大)二、实践操作(一)称一称那么100000000到底有多大呢?大家想不想切实感受一下啊?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叫刘恩的大臣,他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有一次黄河又泛滥了,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不知冲倒了多少房屋,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无家可归。当刘恩得知这一灾情后,他非常的着急,立刻用了最快的速度写了一份奏折给皇帝。皇帝看了刘恩的奏折后就下令让他到灾区去救灾。刘恩到了灾区后,立刻展开救灾工作,他和老百姓吃住在一起,同甘共苦,最后终于让老百姓重建了家园,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灾区的人民非常感激刘恩,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刘恩的画像,可是皇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的嫉妒。他就不愿意奖赏刘恩,但是又害怕老百姓会说他的闲话,于是他就想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一天他把刘恩找来,先是夸奖他救灾的功劳,然后对刘恩说:“民以食为天,你在灾区救了那么多的老百姓,朕就奖赏你每月奉禄多加100000000粒大米吧。”皇帝刚说完,其他的大臣都笑了,心想,皇帝这哪是在奖赏刘恩啊,100000000粒大米才有多少一点点。可是刘恩却是很高兴的谢了皇帝。你能知道刘恩为什么很高兴的谢了皇帝吗?你能猜想出1亿颗大米到底有多重吗?(让学生猜想)我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巧妙的称出1亿大米到底有多重?(学生讨论)引导出设计方案把1亿粒大米称一下 1、先称出100粒大米的重量,再除以100,再算出1粒大米的重量,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或用倍比关系算)2、先称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3、教师提出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案计算出1亿粒大米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以方便后面的汇报,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助计算。4、学生分组计算5、各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感受1亿粒米的多少。通过刚才活动我们知道了1亿粒米大约有2500000克重,而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省1粒米,那么全国一天下来大约能节省多少克大米啊?如果每人每天吃400克大米,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呢?(学生计算)知道这些信息后,你有什么感想?(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大家都知道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科学发展观”,你们知道胡总书记为什么要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个科学发展观啊?(我们国家虽然人多,但是人多也人多的害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的能源多)2、数一数。(1)小组活动,动手数一数。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一些练习本,和在一起,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的数,数到100本告诉老师,老师立刻告诉各小组所用的时间,组长记录下来。完成后各小组交流所用时间。(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谈话:如果照这样的速度,我们数一亿本练习本要用多少秒呢?出示书上的表格(可把90秒改成全班认同的秒数),请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推算,并把结果填入表格。反馈,指名读得数。(3)进一步探究。谈话:9千万秒,这段时间长吗?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年)怎样换算成多少年?学生说出方法后看书上的算式。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提问:看了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感想?2、排一排。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从时间上感受了一亿的大小,大家还想不想通过其他的方式,再来感受一下一亿的大小?(1)实际测量长度。请10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师生共同测量出长度。(取整米数)(2)列表进行推算。 提问:照这样计算,一亿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长?出示表格,根据表格形式,各小组也依据刚才的测量数据列表格填一填,并反馈推算结果。(3)从绕地球的圈数来进一步感知一亿有多大。指名读出推算出的长度。谈话:对于这个长度,大家都会感觉到很长,但究竟有多长可能还感受不深。地球赤道全长40000000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可以饶地球赤道多少圈?用计算器算一算。如果学生的计算器只能显示8个数位,就要把米换成千米来算。指名说说计算结果。提问:看了这个数据,你又感受到什么了?三、在活动中提升认识、升华情感。读一读下面的信息,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1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升水,能够装四辆大型运水车。1亿张纸叠在一起,约有10000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我国的小麦产量近年来稳定在1亿吨左右。新明日报2004年2月26日电,联合国粮农组织周三宣布,爆发禽流感的亚洲迄今已杀鸡1亿多只。2001年中国移动电话的数量已经突破了1亿部。五、说一说在小组里说一说,一亿有多大。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五、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想研究哪些有关1亿的问题呢?(可能的情况:1亿张纸的厚度、1亿个一元硬币的厚度、1亿个人的质量、1亿秒有多长)你能把你想研究的有关1亿的问题,设计方案写出来吗?教学反思:老师灵活有效得处理好“理”与“练”,我认为这是本节课一个最大的亮点,也是复习课中最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开始复习数位顺序表时,老师就是先让学生动笔完成表格梳理提练知识,进而通过练习内化,做到以理带练(先理后练);在其后的读写数、改数的复习过程中老师又是灵活组织教学方式,偶尔边讲边练,有时又有先有后,使理练结合(边理边练)与以练为主以理为哺(先练后理)的方式各展其能。 第二单元单元备教材分析: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第二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下册,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画指定度数的角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学生在二上年级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因此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教学目标:1、 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学情分析: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对角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已经学会如何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教材中的许多结论如“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以及量角和画角的步骤等都没有直接给出,并在练习中安排了不少“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旨在让学生这些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并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知识基础,在加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教学重难点:画指定度数的角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直线、射线和角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本单元的基础课,只有学好本节课才能有利于学习新的知识,所以本课在二单元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关于直线的知识学生有所接触,射线和角皆如此。所以学生接受起来很容易,比较难的是总结出各自的特点,需要老师多加引导,促使表达能力弱的孩子也有所收获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射线、角等知识的原型,使学生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理解角的形成。 2、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等实际操作活动,从中发展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并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3、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统一思想。教学重难点:1、掌握射线和角的定义,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2、体会无限延伸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旧知引入。师:板书课题直线、射线和角,同学们看到课题你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知识吗?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样家用电器,你们认得它吗?小电筒的开关打开,对着黑板,你发现了什么?(生:打开了,对面的墙上有个小亮点。)师:你知道这个小亮点是哪里来的吗?(生:是老师手里的小电筒发射出来的光,照到了墙上,就有了。)师:对,这条光线就是从小电筒里射出来,然后照到了黑板上面。这条光线可以看做是什么呢?(生:线段)师:它是一条线段。它有两个端点。那你能测量出它的长度吗?怎样测量呢?(生:可以。用格尺测量。)师:(将小电筒慢慢的移向墙面。)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生:这条光线射到墙上了,这也可以看做是条线段,它的长度我们也可以测量出来。)2、射线师:(将小电筒慢慢移向窗外)你又发现什么?(生:没有东西挡着光线,它从电筒的这一点射向很远很远的地方,我觉得如果没有东西挡住它,它就不是线段了,我量不出它的长度。)师:象这样的光线用数学的方法画出来就是这样的一条线。(板书)看看他和线段有什么不同!你能试着给这样的线起个名字吗?(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给射线起名。)(板书:射线下画横)师:现实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射线?(汽车灯、探照灯、太阳光等)师:象汽车灯、太阳、投影仪等射出的光线,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使学生直观地感知: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了射线)。师:现在你能说说射线是怎样的线?(只有一个端点,另一端可以无限延伸)你能试着画出一条射线吗? 想一想:射线的长度可以测量吗?师:画一画: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十秒种的时间,从一点出发画射线,看看可以画多少条?师:如果还有时间的话,你还能画吗?说明什么?( 从一个端点出发,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3、直线。师:把两个手电简的尾部相连,比划一下长度。两个手电筒同时打开,得到一条直线(使学生直观地感知:把线段的两端无际延伸,得到一条直线)。直线有没有端点?它的长度可以测量吗?(师示范画直线) 请你画出一条直线。4、分析、对比这三种图形的联系与区别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这三种图形,如果要开一个“信息发布会”,介绍他们,你们将如何介绍呢?学生讨论。汇报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并板书:线段 直的 两个端点 有限长 可度量射线 直的 一个端点 无限长 不可度量直线 直的 没有端点 无限长 不可度量二、角1、那么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什么图形呢?画一画试试。2、谁知道这是什么图形?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角各部分的名称吗?3、学生汇报,老师在多媒体中出示顶点、边,并讲解: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我们都学过什么角?生画锐角、钝角。4、角作为平面图形的一种,有着它特殊的表示方式。(课件)把一个角的边缩短,说明:我们就用这个小小的角来表示角,请同学们看一看,它和谁张得象?()的确长得象双胞胎,那么,它和“”有什么不同?(角的符号有一条边是水平线(课件闪动这条水平线)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这个锐角记作:1,读作:角1把这个钝角记作:2,读作:角2(板书)三、练习1、练习四中第1、2题。2、做一做(36页)判断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线段?数有几个角?结论: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2、判断a.线段有两个端点,能量出它的长度。( )b.一条射线长3厘米。( )c.小明画了一条5厘米长的直线。( )d.经过一点只可以画出一条射线。( )f、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 )四、总结提高。通过今天的学习与研究,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兴趣研究哪些相关的知识呢?板书设计: 射线、直线和角线段 两个端点 有限长 可度量射线 一个端点 无限长 不可度量直线 没有端点 无限长 不可度量从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就是角记 作:1 记 作:2读 作:角1 读 作:角2教学反思: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对角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已经学会如何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教材中的许多结论如“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以及量角和画角的步骤等都没有直接给出,并在练习中安排了不少“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旨在让学生这些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并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知识基础,在加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第二课时 用量角器量角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7、38页练习四中的第3、4、5、6题。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个层次,是介绍量角器和角的度量方法。首先,借助两个学生比较角的大小的情境图,引出“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指出角的计量单位是度,再拿半圆分成180等份说明1角有多大,并配以1角的直观图示,使学生形成1角的正确表象。接着让学生讨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第二个层次,让学生通过对两组角的度量,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无关。学情分析教学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起点,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针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孩子,测量的准确程度是个问题,需要勤加练习,直至掌握为止。教学目标1、 认识量角器,掌握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度量角的度数,并比较角的大小。2、使学生经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3、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地度量角的度数。教学准备: 教师: 量角器,小黑板,投影仪。学生:预习新课量角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提问:昨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说什么叫角?2、小黑板出示:1 2 3提问:下面三个角中,那个角最小?哪个角最大?为什么?(1最小,因为用眼很明显能看出。2和3谁大谁小说法不一)2,3到底怎样知道谁大谁小用什么办法哪?(学生可能会说出量一量。)你们知道用什么来量角的大小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认识量角器(1)同学们都知道度量线段的长短常用的工具是直尺,度量角的大小也有工具,那就是量角器也叫半圆仪。板书:工具 量角器(2)观察它是什么形状的?上面有什么?(同桌交流,学生汇报)(3)学生拿出自己的量角器,找一找量角器的中心、两条0刻度线、内刻度、外刻度。2、角的计量单位计量线段的长短要用厘米、分米等作单位,计量角的大小常用的单位是什么?学生回答 “度” 符号“”板书 计量单位“度” 符号“”课件演示: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找一找:在量角器上找一找 内刻度:45 60 120 外刻度:30 15 180质疑:为什么设内刻度、外刻度? 小组讨论学生汇报:2、 学习角的度量认识了量角器,知道了它的计量单位是度,你会用量角器量角吗? 小组尝试量角量出第37页下面的1 小组交流:学生汇报 :请学生到投影仪前演示量角过程,边量边叙述量的过程。 课件演示量角方法归纳方法 :点点重合 线边重合 读准度数 学生独立量2学生汇报 :请学生到投影仪前演示量角过程,边量边叙述量的过程。4、比较角的大小出示:(例1,让学生去动手量一量) 谁大谁小?学生猜测 学生动手量一量第38页 得出结论:一样大 想一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吗?板书: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哪? 量一量第38页例1下面的三个图形 想一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板书: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三、课堂练习1、完成38页做一做。看45 30 60 90 120 有多大2、完成练习四中的第3、4、5、6题。四、课堂总结: 谈谈这一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角的度量量角的工具:量角器(半圆仪)量角的计量单位:“度” 符号“”量角的方法:点点重合线边重合 读准度数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教学反思:教学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起点,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针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孩子,测量的准确程度是个问题,需要勤加练习,直至准确熟练掌握为止。当堂测试: 画出45 75 120 150的角第三课时 认识平角和周角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材第41页的内容和练习五的第15题。教材分析:例2借助两把折扇的实物图,引出了平角和周角的概念。例3是让学生探讨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依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接着,由小精灵针对相互关联的四个角,提出问题“右图中只量一个角的度数,你能说出其他三个角各是多少度吗?”让学生利用平角和周角来求出两相交直线所成的四个角的大小。周角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周角比较特殊,角的两条边重合。教师在教学前要准备一些实物和教具,如折扇、用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等。教学时,可以拿出折扇慢慢打开,使学生看清扇子把转了一圈,然后再通过活动角演示画出书上的周角,让学生观察周角的画法,指一指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从而明确周角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就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已经对角的分类有所了解。因此课的着眼点定位在角的一边旋转变化,形成各类不同的角。教学目标: 1、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2、掌握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习中感受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重难点:教学资源:七巧板、量角器、课件。教学过程:一、 教学导入:1、出示七巧板。这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一些图形,你能用七巧板摆一个你认为最棒的图形吗?下面我们就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让学生动手摆一摆)2、同学们摆了这么多有创意的图形,这些图形里有没有我们刚刚学过的角?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一起来找一找并把你们小组找到的角画出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3、我们找到这么多各种各样的角,能不能给这些角取个名字,让同学们一下就分辨出它是哪种角。下面讨论一下根据什么给角取名更合适。(让学生议一议) 今天,我们就根据角的度数来给角分分类。二、 角的分类。(一) 认识锐角、直角、钝角。1、让学生动手折一个直角,再测量出直角多少度。2、把你画的角和手中的直角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有大于90度的角,还有小于90度的角)3、测量你画出的角的度数说一说。4、得出结论:把小于90度的角放在一起观察它们都有什么特点?(都是瘦瘦的、尖尖的)我们把这样的角叫锐角。大于90度的角放在一起观察它们都有什么特点?(胖胖的、宽宽的)我们把这样的角叫钝角。5、说一说你们画的哪些角是锐角,观察你的周围还能指出哪些物体中有锐角?6、说一说你们画的哪些角是钝角,你还能指出你周围哪些物体中有钝角?(二) 认识平角、周角。1、把两个直角合并到一起现在所组成的还是角吗?(小组讨论)出示平角。(1)说一说直角与平角的关系。(2)你还在哪见过平角?板书:1个平角=2个直角2、教师为学生介绍周角。出示周角。(1)教师边说边演示。角的一条边沿着另一条边旋转一周,使角的两条边完全重合所组成的角叫周角。(2)说一说周角与平角有什么关系,周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板书:1个周角=2个平角 1个周角=4个直角三、实践综合应用1、 我们已经认识了五类角,你能根据五种角的度数,把它们排排序吗?(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2、观察在钟表的行走过程中有没有角,分别在什么时刻形成了什么角,在小组内交流。3、展示奥运会体操项目,领会运动员动作,进一步体会专业术语的含义,并指出哪个动作是什么角?四、总结:把你这节课的体会和同学说一说。板书设计:认识平角和周角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锐角小于90平角等于180 周角等于360目标测试:说一下直角、平角、周角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学生在二年级就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已经对角的分类有所了解。因此课的着眼点定位在角的一边旋转变化,形成各类不同的角。要让学生明确各角的范围,尤其是平角和周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