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有效提问的教育策略.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7875878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师有效提问的教育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幼儿教师有效提问的教育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教师有效提问的教育策略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或教学内容,它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育策略。提问作为教师了解孩子认知现状,开拓孩子想象和思维的主要方法,在各类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在活动中的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起思考、探索,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但是在实践中,教师在提问误区:第一,提问封闭,成为考验孩子记忆的手段。很多教师的提问常局限于活动内容本身,提问目的单一,往往只是诱导幼儿说出内容,如在故事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活动一开始就直入故事内容,问幼儿“这是什么地方”、“故事里有谁?”“可能发生什么事”等,而较少跳出故事的具体内容关注借助作品可以实现的多元价值,如激发幼儿自身的经验,体验故事情节的精妙等。第二,提问太随意,没有针对性和推进性。教师的提问能引导幼儿的思维,如果教师的提问缺乏条理,幼儿的思维也会陷入混乱。如在故事小公鸡借耳朵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出示小公鸡图片后问幼儿“这是谁?它长得怎么样”,接着开始讲述故事开头部分,讲完以后问 “小公鸡遇到了什么麻烦,它是怎样借耳朵的,它为什么要借耳朵,小动物们借耳朵给小公鸡了吗”。类似的提问教师事先没有精心设计与编排,活动时随口发问,意义相同的问题会在不同环节出现,问题之间缺乏层次感、条理混乱。第三,提问后缺乏有效的现场回应,不会引导和控制提问。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不让说也说;二是幼儿不会回答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幼儿乱说,课堂活而乱。出现以上两种情况有些教师不知所措,故采用了要么回避要么敷衍的方法,教师应养成多方位思考的习惯,事先预设可能出现的情况,提问紧扣教学目标这根弦,有控制地引导和提问。第四、提问脱离孩子的经验和水平。教师设计的问题应与幼儿的基本经验息息相关,一旦脱离了孩子的经验和水平,孩子回答问题的面会下降,注意力也会开始分散。例如:肚子里什么东西会动?你是怎么知道会动的?心脏,它一跳一跳的是起什么作用?这些问题,由于教师不了解孩子实际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幼儿往往出现冷场现象。以上这样的提问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很好地发挥提问的教育价值,它不仅不能较好地完成活动目标,而且会抑制孩子的思维活动,与开发孩子的智能目标,促进孩子主动发展背道而驰。如何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呢?第一,提问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并与孩子的经验密切联系。提问是教师在学习内容与幼儿理解之间架设的桥梁,是激发幼儿思考的工具。一般来说,教师都知道要围绕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设计提问,但在实践中有时又不知道怎样才能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其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材料和幼儿经验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以文学作品的学习活动中,这一方法非常有效。比如在学习倒影时,我会问幼儿“公园的小河里有什么,你看到小河里有哪些东西的倒影?”等问题;学习门铃响了时,我会问幼儿“你家有门铃吗,门铃会发出什么声音,门铃响了谁会来”等;学习有用的眼睛时,我会问幼儿“眼睛有没有不舒服的时候,怎样的不舒服,你的眼睛怎么会发痒的”等。这类问题由学习内容自然引出来,又直接指向幼儿的相关经验,因此,能很好地激发幼儿对学习内容的好奇与兴趣,刺激幼儿的认知经验,拓展活动的多元价值,同时,还能调整课堂氛围,有效地推动活动的发展。第二,善于捕捉幼儿的信息,适当追问,使活动层层推进。问题往往是教师在备课时事先设计好的,因此常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提问要灵活应用,根据孩子的反应即时调整,针对孩子可能的千变万化的回答,我们只需做到一点:那就是不离其“宗”我们的教学目标。追问有助于引导幼儿详细阐述自己或别人的答案,可以尽可能地激发幼儿的经验,如在活动动的身体中,我和幼儿有这么一段对话:师:身体如果不能动,会怎么样?幼:不能做事情,上次我奶奶腿摔断了,一直躺在床上。师:你奶奶的腿怎么会摔断的?幼:她走路走得太快,跌了一跤。师:你奶奶一定很疼吧,奶奶摔断了腿,你帮她做了什么?幼:我帮她拿水,开电视,还提醒她以后走路慢点。师:为什么要提醒她以后走路慢点?幼:因为走得太快很容易摔跤的。师:这样看来走路太快真有点危险,以后我们也要注意,那么谁还有过这样的经历?追问中教师注意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并自然地将活动引发到保护身体这一环节,同时还引发所有孩子对同伴以往经历的回忆,引起孩子之间的互动。追问还及时帮助幼儿梳理归纳和提升,如组织幼儿讨论分类标准。师:各种形状的饼干都混在一起了,有什么办法能让小鸟、小狗、小青蛙买到他们需要的饼干?幼:把三角形的饼干拿出来。幼:把正方形的饼干放在框里。师:哦,我们可以根据饼干的形状给它们分分家,三角形的饼干放在三角形的框里其实教师的提问无疑起了画龙点晴的作用,让幼儿明确了分类的标准。第三,要努力营造双向提问的良好环境。教学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幼儿都善于发现问题。他们大多习惯于听教师讲、回答老师提问,而不善于自己发现问题,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懂得怎样提出来。作为教师我们要设疑、激疑,逐步鼓励、引导他们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并同样以“问题”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点拨和启发,促使幼儿解决问题,并不断产生新问题。在探索平衡活动中,一幼儿通过多次尝试偶然成功了,他迫不及待地与老师分享他的快乐,老师在肯定他的成功之后与他的一段对话:师:你是怎样让它平衡的?幼(疑惑):是啊,刚才还一直不能平衡,为什么现在却可以了呢?师:仔细想一想,有没有发现什么?幼:两块积木要一样大小的。师:那是不是一样大小的积木随意摆放都能平衡?幼:不是的。师:那你还发现了什么?幼:两块一样的积木一定要放在摆平架的两边,要一样远才能平衡。师:你观察得很仔细,它们必须对称放在摆平架的两边才能平衡,那如果是不一样的积木能平衡吗?怎样才能平衡?很明显,在师生的相互询问、探索中,孩子不但知道了平衡的原理,而且我想以后再碰到类似的问题,他会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探索、会多想一想为什么的。学贵于思,学起于问,教学艺术在于放手让幼儿提出问题,鼓励幼儿质疑,从博问中学识,从学识中博问,培养幼儿“探求知识本源,求得知识归宿”的正确思维习惯。第四,把握提问的节奏,增加“等待时间”。提问的节奏应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言语的节奏,包括语调的抑扬顿挫,语句之间的停顿、关键词语的重复,言语与都具的呈现等;二是教师提问与孩子回答之间的节秦,中间应该有一个间隔时间。这段时间应该多长,是恰当掌握提问节奏的技巧。教师在活动中往往太注重“答案”这一结果,而忽视了思考这一过程,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给予孩子思考的时间。据研究,从孩子倾听问题理解问题言语组织至少需2-10秒,依问题的难易程度而不同;如果请孩子站起来回答,则依个人的性格特征(内向型、羞怯型、外向型)而差异较大,从5秒到30秒不等。因此,教师的提问需考虑到问题的难易,语言表达、孩子的个性等因素,以正确掌握节奏,同时,在掌握提问的节奏上要注意活动的情境,要根据当时活动的情境灵活掌握节奏。在教学活动中,有效的设问是提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设计合理、科学的设问,能促使幼儿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能拓展幼儿的经验,是优化课程实施的保障。提问是一门艺术,富有情趣性和艺术性。让我们不断加强对不同教学情境中提问行为的监控和反思,优化提问行为,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更有效地把握主体性教学,促进幼儿主动发展。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