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章节习题7-15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7839501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章节习题7-15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学章节习题7-15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学章节习题7-15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章节习题:第七、八章教学(上与中)一、选择题: 1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B)。 A教育 B教学 C教授 D学习2以下关于教学的正确论述应该是(D)。A教学就是传授知识B教学就是上课C教学就是智育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A教学B管理C课外活动D后勤工作4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学的专著是(C)。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学记D论语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D)。A孔子B杜威C昆体良D思孟学派6“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是(C)。A很快要达到的水平B明天要达到的水平C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D理想永远达不到的水平7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8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A)。A教学B课外活动C社会实践D校外活动9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B)。A基础地位B中心地位C主要地位D。重要地位10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B)。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D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11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D)。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夸美纽斯12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B)。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夫13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B)。A间接地获得知识B获得间接经验C在教师帮助下获得知识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14(A)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A教学B教育C自学D智育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的B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C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但不能把这两者等同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因此教学包括学生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的自学16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D)。A基本部分B基本内容C基本途径D基本阶段17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B)。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18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D)。A熟悉教材B分析教材C巩固知识D理解教材19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A)。A获得直接经验B进行科学实验C进行社会实践D学习间接经验20“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B)。A知识的传授B发展学生的能力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21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D)。A教师的主导作用B学校的管理作用C教材的媒体作用D学生的主体作用21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C)。A发展智力B培养思想品德C传授知识D发展个性22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23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B)。A卢梭B洛克C赫尔巴特D斯宾塞24下列不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D)。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D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的提高25在西方,古罗马的(C)在他所写的演说术原理中,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递进的学习过程理论。A奥古斯丁B苏格拉底C昆体良D西塞罗26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把教学过程概括为:困难、问题、假设、(C)结论的五步,简称五步教学法。A检验B论证C验证D说明27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提出者是(D)。A赫尔巴特B布鲁纳C凯洛夫D巴班斯基28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说法错误的是(C)。A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C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D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29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习什么实现的?(B)。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生产经验D生活经验30以下关于教学原则的论述,错误的是(D)。A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B教学原则是人们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C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D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完全无关31以下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C)。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32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D)教学原则。A系统性B启发性C思想性D巩固性33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述了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D)。A巩固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直观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34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出了(B)教学原则。A直观性B启发性C巩固性D因材施教3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由(C)提出。A孔子B孟子C朱熹D老子36“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体现了(C)教学原则。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性原则37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进行差别教学,体现了教学的(D)。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38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原则是(A)。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司性原则39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C)。A讲授法B讨论法C谈话法D指导法40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41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要(C)。A坚持以教师为中心B坚持以教材为中心C实施因材施教D实施标准化考试42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C)。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实践法43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D)。A实验法B讲解法C讨论法D演示法44(A)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A练习法B实验法C实习作业法D参观法45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被称为(C)。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实验法46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B)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练习法47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地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是(D)。A讨论法B实验法C实习作业法D研究法48下列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D)。A教学策略受制于教学方法B教学策略从层次上低于教学方法C教学方法的采用不受教学策略的支配D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49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A)。A发现学习教学法B探究研讨法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D暗示教学法50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率先提出的观点?(B)。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先51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说法错误的是(C)。A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B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C教学方式可以被运用于方法,它本身也能独立完成一项教学任务D教学方法是一连串的有目的的活动,它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52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C)原则。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直观性D巩固性53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C)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54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明显不足在于(D)。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5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A感知教材B理解教材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四、论述题。1论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知识不等于智力,必须探索二者之问的差异以及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条件,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以下条件。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4)防止出现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或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不良倾向。述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教学过程的规律2试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过程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能动性具体表现在: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推动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受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等制约。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在师生交往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教师要善于体验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等。4、防止出现忽视教师主导作用以及学生主体性的不良倾向。教育学章节习题:第九章教学(下)一、选择1(D)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A教学内容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组织形式2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B)。A分组教学B个别教学C道尔顿制D班级上课制3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B)。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4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度进行阐述是(B)。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洛克的教育漫画D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5帕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C)。A班级授课B设计教学法C道尔顿制D分组教学6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C)。A1856年B1860年C1862年D1866年7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C)。A唐代B宋代C清末D新中国成立后8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D)。A杜威B华虚朋C帕克赫斯特D克伯屈9我国学校的教学以(C)为基本组织形式。A个别授课B个别辅导C班级授课D讲座10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教,属于(A)。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制D道尔顿制11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是(B)。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制D道尔顿制12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属于(D)。A个别教学法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法D道尔顿制13把课划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的依据是(A)。A教学任务B教学内容C教学规律D教学原则1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以及(A)。A课外辅导B钻研教材C了解学生D考试15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作业的检查与批改16备课包括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和(A)。A了解学生B阅读参考书C上网D制订教学计划17教学活动的根本因素是(C)。A教师B教学内容C学生D教学方法18教师在教学中最首要的角色是(A)。A知识的传授者B学者和学习者C集体的领导者D学生的榜样19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C)。A布置作业B检查作业C课外辅导D课后练习20(B)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A教学大纲B教科书C参考书D教学进度计划21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A)。A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C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22一节综合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B)。A组织教学B讲授新教材C巩固新教材D检查复习23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D)。A信度B难度C区分度D效度24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称为测验的(A)。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25外部分组按照学生的(D)来编班。A年龄B发展水平C知识经验D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26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D)。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27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主要由(A)两个部分组成。A考查和考试B考核和考试C考查和考核D检查和评价28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A)。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B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用百分制较方便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29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A)。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形成性评价30把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D)。A分层教学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31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C)。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32为了分班、分组的目的所进行的测验是(B)。A形成性测验B诊断性测验C总结性测验D安置性测验33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C)。A教学B教学原则C教学模式D教学方式34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D)很高。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3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是指(D)。A测量B测验C考试D。评价36良好测验标准中显示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分数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指标是(D)。A效度B难度C区分度D信度36完全根据学生能力水平或学习成绩编班进行教学的分组方法是()。A外部分组B内部分组C目标分组D作业分组37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C)。A新授课和巩固课B讲授课和练习课C单一课和综合课D理论课和实践课38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D)。A智育等于教学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39、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C) A.教育任务B.教育内容 C.教育目的D.教育原则 4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A)。A外部分组B内部分组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41教师教学的最高水平是 (D) A.理解水平 B.记忆水平 C.反应水平 D.探索水平42实施“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让哪些学生得到发展?(D)。A特长学生B优秀生C后进学生D每个学生第十章 德育一、单项选择题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C)。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2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D)。A教学 B政治思想教育C政治课 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3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A )作用。A导向和动力 B关键C基础 D物质基础4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C )。A科学课程 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 D核心课程5颜回说: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B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6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的德育原则是(C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 B)。A说服法 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8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 D)。A说服法 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10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 A)。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11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A )。A认识基础 B关键C核心 D行动指南12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D )统一过程。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13“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B)。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14老师采取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A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15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D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16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 )。A德育原则 B德育途径C德育方法 D德育模式17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B )是基础,( C)是关键。A知、情 B知、行C意、行 D知、意 18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B)A道德意志B道德情感C道德认识D道德行为19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这是(B)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C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D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4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A)A马卡连柯B加里宁C乌申斯基D苏霍姆林斯基20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C)A基础B途径C出发点D重要环节21将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B)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学习模式D说理教育模式二、多选1榜样法是以他人的(ACD)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A高尚思想B模范事迹C模范行为D卓越成就2德育的途径主要有(ABCDE)A政治课教学B班主任工作C劳动D共青团活动E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说服法运用时应注意的要求有(ABCD)A明确目的性B富有知识性、趣味性C注意时机D以诚待人E调动学生主动性4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ADE)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B德育与智育的矛盾C德育与教学过程的矛盾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E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第十四章 班主任工作一、单项选择题1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A)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2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D)A共青团组织B教导处C总务处D班级3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A)A共同的奋斗目标B班主任的要求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D共同的活动十五章 教师一、单项选择题1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C)A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B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C创造能力D观察能力2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C)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教书育人D创新开拓3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B)A列宁B加里宁C苏霍姆林斯基D陶行知4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B)素养。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5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A)A条件B任务C途径D结果6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A)A学科专业素养B教育专业素养C品德专业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7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B )。A名誉权和荣誉权 B公正评价权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8我国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专项法律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9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A合理化 B示范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10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A )特点。A示范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10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C )。A思想政治素质 B教育理论素质 C职业道德素质 D职业技能素质 11、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D)A教育专业 B品质专业 C职业道德 D学科专业二、多项选择题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是由(ACE)决定的。A劳动对象的复杂性B劳动任务的复杂性C教育法规D劳动手段的特殊性E劳动过程的特殊性2教师专业化应符合的条件有(ABCDE)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B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C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的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D具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性E有正式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3中小学教师培训应坚持()原则。A统一要求B因地制宜C分类指导D按需施教E学用结合4教师的科研活动权包括(ABCE)A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B有权决定是否参加学术团体C有权确定科研课题的科研方法D有权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E有权为改善实践而研究 5、教师考核的内容有(ABC)A思想政治表现 B业务能力C工作业绩D专业化水平E科研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