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7817207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文言文复习一、 解释加点的词语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二、 解释下面的句子1、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2、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3、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4、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5、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6、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三、 内容理解: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节选自伯牙绝弦)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绝:断绝穷尽走不通的独一无二的极、最伯牙绝琴()斩尽杀绝()绝处逢生()美妙绝伦()绝大多数()悬崖绝壁()善:擅长、善于好善良容易,易于办好、弄好伯牙善鼓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心怀不善()多愁善感()善始善终() 英勇善战()2、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句子含义:伯牙奏琴,心中想的是高山,钟子期说道:“(弹得)好啊!那巍峨雄伟的气势就如同泰山啊!_ _ _ 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钟子期是真正了解伯牙的,是伯牙的知音人。_ _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古。句子含义: 子期死了 伯牙再也没有知音 于是就就把琴摔了 终生不再弹琴 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知音难求和失去知己的悲痛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照样子再写几句。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1.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 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乎若(明月)!”2.伯牙鼓琴,志在春雨,钟子期曰:“ 善哉,(潇潇)兮若(春雨)!”志在云雾,钟子期曰:“善哉,(蒙蒙)乎若(云雾)!”3.伯牙鼓琴,志在炊烟,钟子期曰:“ 善哉,(袅袅)兮若(炊烟)!”志在杨柳,钟子期曰:“善哉,(依依)乎若(杨柳)!”4.伯牙鼓琴,志在白雪,钟子期曰:“ 善哉,(皑皑)兮若(白雪)!”志在芳草,钟子期曰:“善哉,(萋萋)乎若(芳草)!”5、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答:因为伯牙认为:钟子期是唯一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是自己的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6、通过学习,你对“知音”有了什么认识?答:“知音”,就是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有共同语言的人。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7、看到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答:人生在世知己难寻,我也希望能象你一样找到自己的知己。你们的友谊值得赞叹,为后人所称颂,我为你们伟大的友谊而深深感动!8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本文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如: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复习学奕一、 解释加点的词语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 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 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二、 解释下面的句子:1、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阅读理解: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2、启示道理弈秋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另一个人心里总以为将有天鹅要飞过来 ,想拉弓搭箭去射它,三心二意地学习,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该认真细心、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虚心听从老师的教导,切不可三心二意,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使弈秋诲二人弈 非然也 思援弓缴而射之 为是其智弗若与 4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5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6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答案:3.教诲这样引,拉聪明才智 4、B 5.只听弈秋的教导6.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7.给加点的字注音。诲二人奕( )鸿鹄将至( )8.用“”划分朗读节奏。使 奕 秋 诲 二 人 奕9.解释加点的字。通国之善奕者也 惟奕秋之为听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10.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而效果不同?11.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12.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7.hu;h。 8.使奕秋诲二人奕。 9.擅长;只、单;弓箭;共同。10.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11.不是他们的智力有很大的差别,而在于是否专心致志。12.专心致志是学好的唯一秘诀,如果自恃聪明,三心二意,就是老师再好,也是学不好的。复习两小儿辩日一、 解释加点的词语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二、 解释下面的句子: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4、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5、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6、孔子不能决也。 7、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三、 阅读理解:两小儿辩日阅读理解题:1、给加粗字注音。则如盘盂 沧沧凉凉 孰为汝多知乎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1)两小儿辩斗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3)及其日中如探汤 (4)孔子不能决也 (5)孰为汝多知乎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6、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7、 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8.一词多义:为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 孰为汝多知乎? 其 1、问其故 2、 及其日中如探汤9.古今异义:日中如探汤 汤: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去:10.翻译下面的句子:1、孔子不能决也。2、孰为汝多知乎?11、下面两句话分别是直接引用句和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为间接引用句,第二句改为直接引用句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12.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13.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1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15.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16.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两小儿辩日阅读理解参考答案:1、ycngshrzh2、(1)争辩、争论(2)距离(3)热水(4)判断(5)谁通“智”3、孔子不能决也。4、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5、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围绕要大胆质疑等方面来答等。6、一个是从形状的角度,一个是从温度的角度。7、对事物的探索研究的态度。答案:8.一词多义 为:表示判断,是 动词,说、认为其:那,代词,指代“辩斗”其:它,代词,指代“日”9汤:古义:热水;今义: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去:古义:离;今义: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10.(1)孔子不能做出判断。(2)谁说你多智慧呢?11.(1)一儿以日始出近,而日中时远也。(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12.孔子不能决也。13.两小儿一个从视觉出发,一个从触觉出发,因为判断太阳远近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所以得出了不同结论。14.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15.表现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16.(1)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应不断学习。(2)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3)我们要学习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4)说明了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