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新闻两篇》课件.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7570940 上传时间:2020-03-2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新闻两篇》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短新闻两篇》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短新闻两篇》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短新闻两篇 什么是新闻 广义 是消息 通讯 特写 新闻评论等诸种新闻文体的总称 狭义 专指 消息 消息 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现手段 用简洁明快的语言 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传播价值的事实进行迅速及时报道的文体 消息的特点用事实说话迅速及时简明扼要 什么是消息 正题 引题和副题的作用 一般说来 正题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 引题主要阐发意义 渲染气氛 介绍背景等作用 副题则多是对正题起补充 说明作用 消息的构成 消息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构成 消息的开头一般有 电头 如 本报讯 新华社 月 日电 本报社通讯员 报道 之类 电头 后空一格 紧接的是导语 导语放在开头 由最新鲜 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 主体则具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 记者对于所报道的事件有三种参与的情况 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 只是纯客观记叙 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 只是由事实本身说话 另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 但会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渗透自己的感情 导语的任务是以简约 精炼的文字 把所要报道的新闻事实的揭示出来 以唤起读者的注意 并引出新闻事实的主体 主体的任务主要是用充分 典型 有说服力的材料阐述和说明导语所提示的事实或观点 同时补充导语未涉及的其它具体内容 提供新闻背景 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 使之更为充实 要点和要旨 信息区间主要集中在导语一段 因此 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导语部分 当然 为了保险 有必要对提供的材料做全面阅读 对新闻材料作一个分析 辨别一下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 即时信息和背景信息等 以便准确确定重点语段或语句 新闻作品要具备以下五个要素 即 五个W When 何时 Where 何地 Who 何人 What 何事 Why 为什么 背景 别了 不不列颠尼亚 是一篇报道香港回归祖国的报道 1842年 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抢占了香港岛 1860年英国侵占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地方 1898年 英国又强行 租借 了界限街以北 深圳河以南的九龙半岛北部大片土地及其附近的岛屿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政府庄严宣布废除一切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 坚持香港必须回归祖国的立场 经中英两国多次谈判 1984年12月19日 两国政府签署了 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之后 中国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7年7月1日 香港正式回归祖国 本文就记叙了这一庄严而神圣的时刻 背景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 这篇新闻报道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德军于1939年在波兰布热金卡附近建立的一所关押和处死犹太人的监狱 也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 到苏军解放时为止 有400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 因此 它又被称为 死亡工厂 1945年1月27日 苏联红军发现了一座用铁丝网围起的集中营 当时在押人员有7000多人 奥斯维辛集中营就此为外人所知 1947年7月2日 波兰议会通过一项法案 将集中营原址辟为殉难者纪念馆 并在其周围划定一个默哀区 1979年 奥斯维辛集中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普利策奖也称为普利策新闻奖 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 普利策的遗愿设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发展称为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 现在 不断完善的评选制度已使普利策奖称为全球性的一个奖项 整体感知 1 注音写字瞩目 婆娑 窒息 雏菊 塞进去 要塞 闭塞 剥花生 剥夺 di n 簸di n 峰di n 痫x 笑笑x x zhu n 写编zu n zh p su zh ch s is is b ob 颠簸巅峰癫痫嬉笑笑嘻嘻撰写编纂 梳理思路 1 别了 不列颠尼亚 结构图 第一部分 部分 第段 归纳内容 第二部分 部分 第段 归纳内容 第1段是导语部分 它告诉我们 香港末任港督乘 不列颠尼亚 号离开香港 这标志着长达150年的英国统治的终结 第2段至结尾是主体部分 按照时间顺序 具体叙述了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 文章共有10段 有8段写的是现实的场景 分别是 4时30分 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 4时40分 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6时15分 英国告别仪式 7时45分 降旗仪式 0点左右 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点40分 不列颠尼亚 号离开香港 这些仪式的叙述都很简洁 作者突出仪式本身的涵义 这表现在介绍了每一种仪式之后 作者总要引用一些背景材料 使得每一个仪式都显示出历史的跨度 有着历史的意义 作者并不直接出面发表议论 但是情感和评论都暗含其中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结构图 第一部分 第段 归纳内容 第二部分 第段 归纳内容 第三部分 第段 归纳内容 第四部分 第段 归纳内容 第一部分1 3段 美好的和平景象 第二部分4 6段位置 作用 参观心情第三部分5 15段参观者的行动 写残害人的地方 以及内心感受 第四部分16段与标题呼应 突出文章主题 问题探究 1 如何理解 别了 不列颠尼亚 标题的含义 标题有两层意思 从字面上看 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 不列颠尼亚 号离开香港 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 这是现实的场景 另一方面 不列颠尼亚 号的离去 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 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 2 别了 不列颠尼亚 一文中 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是文章的纲 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 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 比如提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就引入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 而降旗的仪式 则让人联想起156年前 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 自然的衔接 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 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 与之融为一体 另外 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 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3 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 日落仪式 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 被称为 日不落帝国 喻指在它的领土上 永远都有阳光照耀 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 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 回归祖国 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 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 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 日落仪式 4 分组讨论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1 为什么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这主要得益于他独辟蹊径 突破了 客观报道 零度写作 的框框 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 字里行间灌注着个人的情感 作者无一句正面控诉 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 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 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后一问题最好让学生找几篇新闻 对比着看看 我们平时所见的大部分是相对客观的报道 本文则是主观性很强的报道 4 分组讨论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2 这篇新闻名作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新闻报道有什么不一样 这篇新闻名作之所以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新闻报道不一样 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作者善于捕捉真实的细节和材料 透过平静的场景和画面去发现 挖掘有正义感的人们心灵情感深处所掀起的火山 风暴 诅咒战争 拥抱和平 呼唤良知 给读者以巨大震撼和感召 二是打破新闻报道的传统套路 运用双线架构 一方面写奥斯维辛集中营 一方面写参观者的见闻感受和心情 相互交织 融景 事 情为一体 使气氛更加沉重 内容更加厚重 主题更加深重 三是在通常的情况下 新闻的情感倾向也应当是从场面和情节的描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而不应当由记者特别地把它指点出来 可是本文却有不少直抒胸臆的笔墨 不仅有参观者的见闻感受和心情 还有记者本人的好恶喜怒 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笔墨并不是赤裸直露 无依无靠 漫无目的 而是讲究含蓄 节而有制 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前提下 一语中的 4 分组讨论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3 如何理解这篇新闻的主题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的最大的集中营 被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最大的 杀人工厂 这篇消息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战后访问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 发表之后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成为新闻史上的佳作 作者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 用自己实实在在的感受来感染读者 使他们如身临其境 感到震撼与窒息 句子理解 1 但这一次不同 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 强调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换任的重复 它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 句子理解 2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 不列颠尼亚 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 恰好构成这个 日落仪式 的背景 应如何理解 象征英国统治的 不列颠尼亚 号 与象征香港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区旗 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启示人们发现这一仪式的深厚内涵 句子理解 3 7时45分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也只是一笔带过 但作者把这一事件放在历史今昔的对比上 有什么用意 有一种历史沧桑变化的感觉 使得曾经的坎坷 在人们脑海中 积淀成了神圣而执著的理性 也使得 今夜的喜悦变得更加凝重 句子理解 4 文章一开始描述了奥斯维辛现在的情景 阳光明媚 绿树成荫 孩子们高兴地嬉戏 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 可是为什么作者却说这是 最可怕的景象 像一场噩梦 景象固然美好 却与这里的历史不相配 这里曾经是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 应该 永远没有阳光 百花永远凋谢 然而一踏进集中营 作者却吃惊地发现 这个该被历史永远诅咒的地方 竟然有着这么和平美好的景象 作者一时无法接受 所以感到可怕 作者无一字控诉 可是由此所体现出的强烈愤懑的感情 让读者感到无比压抑 句子理解 5 如何理解 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 雏菊花在怒放这句话 可以理解为作者的一种讽刺任纳粹党多么残暴 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 或许是一种控诉 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 可见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 课堂小结 1997年7月1日凌晨 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 不列颠尼亚 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 标题中 我们看到了 不列颠尼亚 号在中国人的目光中 渐渐消失在茫茫的海面 而在另一面 我们看到了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中国历史上屈辱的一段终被洗雪 传递出中华民族在这种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 同时 此刻所传递的情绪又是复杂和深沉的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没有什么新闻 就是最好的 新闻 奥斯维辛留给人们的 将永远是战争的血腥 残酷 德军屠杀人民的滔天罪行 它要让人们牢记 不要因为今天的阳光灿烂就忘记了过去残酷的战争以及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 同样是来反思战争 写奥斯维辛 作者选取的角度不同一般 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对比 通过对比突出战争的残酷 且侧重写自己的感受 让读者产生共鸣 题目表明 在奥斯维辛 历史比现实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思考 拓展提升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 每天都在发生着大量的新闻故事 能不能抓住这些新闻 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请按照新闻要求 写一篇校园新闻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 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 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 它又被称为 死亡工厂 德国法西斯在集中营内设立了用活人进行 医学试验 的专门 病房 和实验室 还建有 个大规模杀人的毒气 浴室 及储尸窖和焚尸炉 年 这里每天要焚烧约 具尸体 残暴的法西斯分子甚至在焚尸前敲掉受害者的金牙 剥下纹身人的皮肤做灯罩 并剪下女人的长发编织成地毯 被杀害的多是犹太人 一位党卫军的头目弗里希上尉对一批又一批新来的囚犯说过这样的话 我警告你们 你们不是到一个疗养院来 你们是到一个德国的集中营来 你们除了从烟囱里出去外 就没有别的路走出这儿 整车拉走的尸体 集中营里堆积如山的尸骨 集中营幸存者 一个怀里抱着婴儿 旁边跟着另外3个孩子的妇女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领着穿戴严实的孩子们步履艰难地走向 白桦林 毒气室 尽管遗忘的诱惑是巨大的 但我们绝不能屈服 牢记是我们的道义和责任 施罗德 推荐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