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学教师职业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模拟试题D卷 含答案.doc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7255377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小学教师职业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模拟试题D卷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小学教师职业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模拟试题D卷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小学教师职业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模拟试题D卷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小学教师职业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模拟试题D卷 含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姓名:_考号: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要做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其内容是( )。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提升能力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A、B、C、D、2、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3、学生课前予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0这种注意方式属于(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无意后注意D.有以后注意4、教师不是分学科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而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教室或其它场所自由学习。这样的教学形式属于( )。A.在线课堂 B.网络课堂 C.开放课堂 D.翻转课堂5、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课程改革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 )。这也是新课程结构区别于旧有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B、统一性、综合性和强制性C、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7、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老师惩罚,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8、在幼儿园时,小军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汽车送给妈妈作为生日礼物 ;三年级时,他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是妈妈喜欢的漂亮发夹。这一转变说明了他的思维已经进入了(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9、“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个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这表明教学活动具有( )。A.引导性B.简捷性C.直接性D.实践性10、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校内或校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B.演示法C.读书指导法D.实习作业法11、教师上课时所使用的课件、视频、投影、模型等教学资源属于( )。A.教材 B.教案 C.教参 D.教科书12、晓颖以为做事应该尽善尽美,绝不允许任何差错,因而平时稍有失误就极度焦虑,张老师通过改变认知偏差来帮助她克服这种焦虑,这种心理疏导(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消退法 D.合理情绪治疗法13、在西方近现代教育史上,被认为最先发现了”儿童”的教育家是( )。A、杜威B、点梭C、康德D、洛克14、芳芳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会主动向老师请教。她采用的学习策略是( )。A.精细加工策略 B.认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15、小学生学写新字时,先听教师讲解,观察教师书写示范。这时的技能学习阶段处于(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16、同学们学习一段舞蹈动作,刚开始进步很快,但一段时间后进步不明显,甚至停滞不前。这在技能练习上称为( )。A、高原现象B、抑制现象C、遗忘现象D、挫折现象。17、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2 ,6-12 岁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A 勤奋感B 主动感C 自主感D 自我同一感18、社会发展与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其关系可概括为( )。A.制约与促进B.共性与个性 C.影响与干涉 D.培养与推动19、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品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它们属于品德的( )。A.道德理解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0、小学生轮流值日负责班级卫生扫除,这属于( )。A、志愿服务劳动B、社会公益劳动c、勤工俭学劳动D、自我服务劳动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思维过程中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2、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3、有人认为逆向迁移即负迁移。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教学一:徐老师课前自己采集了三个典型的土壤样本(壤土、黏土、沙质土)装在塑料袋里,以保持适当的水分。上课时,为了不让泥土弄脏课桌,徐老师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旧报纸,然后把土壤分给各小组,同时为他们准备了烧杯、酒精灯等实验器具。教学时,教师先指导学生比较观察三种不同的土壤,学生们通过“看”“摸”“闻”,认识了三种土壤不同的颜色、质感、气味,观察结束后教师及时地组织了反馈。然后学生们又在教师的带领下做实验。实验一:把土块放入水中,看到冒出气泡,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实验二:把少量的黑土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请几位学生上讲台看一看、闻一闻加热后的黑土,学生都说土壤变白了.还可以闻到一股臭味。教师指出:这说明土里有腐烂物。完成实验二时,出现了两个意外,一是教师发现,土在水中搅拌后,浑浊物一下子很难沉降下来。为了节约时间,老师请学生将烧杯暂时置于一旁,等第三个实验完成之后.再请学生观察沉降现象。二是由于沉降现象并不像书中讲的那样明显,各小组陈述的结果大多与教师的意图有出入,教师为此很着急,不得不细加提示,终于得出了土壤之中有沙和黏土的结论。最后,教师留出五分钟时间,完成书面作业练习。教学二:刘老师进行土壤的教学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学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由野外考察土壤和课内分析土壤两部分构成。第一课时,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带上学生自备的用于翻土、取土的工具(如:小锄头,铁铲子、削好的竹木棍等)和老师提供的塑料袋、放大镜以及准备记录用的本子,来到学校附近一块暂时闲置的耕地上。这一次主要是要求学生用感官直接感知农田土壤的颜色、气味、手感,初步认识土壤之中会有哪些东西。所以在真正的田地里取材,进行现场观察非常合适。刘老师指导每一小组自己选择一块两张试卷大小的地面,先清除上面的杂草,然后自上向下逐层观察。对现象和问题要认真记录。内容为:(1)比较干土与湿土在颜色、手感、气味上有哪些不同?(2)土壤中可以发现些什么?(3)观察活动中产生哪些问题?明确了活动目的后请各小组自由行动。随后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无异于一次“考古发掘”,不时传来惊异的叫声,“蚯蚓!蚯蚓!”“怎么会有瓶子呀?”“牛奶包装袋!”。各小组相继发现了土壤之中还有小石头、瓦片、碎树叶、草根、小虫、棉线等;学生还发现,虽然上面土是干的,但是下面依然潮湿;有的小组挖得深,发现黑土下面是黄土,黄土很纯。他们都认真地把小组的发现和心中的疑问一一记录下来(学生能在田地里学习,获得了一种与在教室里学习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既兴奋又充实;身临其境,真正享受探索与发现的快乐)。活动结束前,老师引导学生取一些自己认为不同的土样装进塑料袋带回去用于下一节课的研究。问题:对以上土壤的两种教学方案,从探究教学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2、小学新教师杨洋在谈教育感受时,有些无奈地说:“刚走上教育岗位时,我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一直对学生充满着爱心,希望用自己的爱来感化学生,带好班级,促使他们成长。但很快就发现,在管理班级时一定要严格要求,有时用简单命令的方式反而更加奏效,这使我对这一教育信念产生了困惑.”(1)谈谈你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解。(2)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如何处理“爱”与严格管理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请列出在数学“统计与概率”学习时涉及到的三种统计图,分析三种统计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若指导高年级段学生学习,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答案)C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教师节讲话中,对教师提出的四个引路人的要求: 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为新时期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故正确答案为C。2、D3、A4、C5、D6、C7、【解析】B。写作业和教师惩罚都是学生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产生的是双避冲突。8、C9、B10、【解析D。 实习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场所从事一定的实习实践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综合运用理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又称实习作业法。11、【解析】A。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题干所描述的教学资源属于教材。12、D13、答案A解析)美国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从实用主义出发,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故正确答案为A。14、D15、A16、答案A解析练习中有时也会出现某一时期练习成绩不随练习次数提高的停滞现象。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 高原现象,这一时期称为高原阶段。题干中舞蹈老师在教大家跳舞的过程中会发现,大家开始的时候会进步的很快,到了某一阶段就会进步的很缓慢,从技能练习上将之称为高原阶段。故正确答案为A。17、A18、A19、B20、答案D解析 学生劳动的内容和形式有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和自我服务劳动等。学生在学校里的自我服务劳动包括:做值日、保持教室和校园的整洁、布置教室、改善学校环境和教学、生活条件、绿化和美化校园等。自我服务劳动不只是为自己服务,包括为自己生活的集体服务,为同学服务。小学生轮流值日负责班级卫生扫除,属于自我服务劳动。故正确答案为D。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答案如下: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表征的方式;迁移;定势;酝酿效应;功能固着;动机与情绪状态;原型启发。2、答案如下: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3、答案如下: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逆向迁移和负迁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逆向迁移是从迁移发生的方向上来划分的,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负迁移是从迁移的结果来划分的,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1)两个教学过程显示了问题对于探究活动的重要性。“教学一”虽然采集了土壤样本,提供了学生研究的实物,而且似乎比学生自己采集的土壤更具有典型性,但是它缺少的恰恰是教学活动最重要的东西-一学生的需要。学生只有极少的一些泥土,同时对土样的研究有什么意义,学生并不知道。学生进行的是无问题学习。因此,学生只能随教师而动,或是随教材而动,活动的目的不明,动机不强。教学中虽然学生也在动手,也在观察,但研究味太淡,能动性很弱,学习活动变得机械而无生气了。“教学二”则非常关注学生头脑中的问题,教师非常清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性。教师给了学生产生问题的时空条件-对真实的土壤世界的亲密接触。真切的感知产生真实的问题,形成真的探究动机。更值得注意的是刘老师没有像我们经常看到的那样,把学生的问题置于一旁,请学生研究教材中或老师提出的问题。针对黑板上的许多问题,老师与学生一起整理讨论,在分析的基础上,共同确定了可以在课堂上研究的、对于进一步认识土壤又有价值的问题,实现了学生的研究活动与其问题和需要基本一致,使研究活动进入学生的真实世界。(2)科学课不只是在教室、实验室里,教室外有广阔的科学探究天地。两节课都有土壤实物样本,但“教学一”学生眼里的样本只是样本而已;而“教学二”中学生透过样本,可以看到真实的土壤世界。室外考察中,学生在掘、看、摸、闻中,对不同的土壤进行比较,全身心地感受土壤的生命信息,使得原本再熟悉不过的事物突然间变得陌生起来。于是一个个意外的发现被记录下来,一个个不解的疑问产生了。科学素养的培养可以在更广阔的生活背景中展开。(3)情感体验是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必要因素,应当融会在活动过程中。“教学二”与传统常识教学的不同之处是,整个研究活动需要经历一个多月的时间。获得有关土壤的一些知识,学习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方法,并不是教学的全部。让学生亲身投入土壤的研究活动,让他们亲近科学、体验科学、体验一份独特的感受,这更有意义。而“教学一”显然缺少这种体验。学习活动中,学生缺少真实感受,缺少了解土壤、研究土壤的欲望,感情投入极少,几乎是一系列纯认知活动,这种学习活动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大打折扣的。2、答案:(1)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爱学生是教师对教育事业坚贞不渝、忠心耿耿的基础,也是教育方法、教育艺术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则是爱在教育中突出的表现。这种爱对教师的自我完善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热爱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奋发向上; 热爱学生为教师的施教提供了感情基础; 热爱学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创造了契机; 热爱学生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热爱学生有利于激励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2)热爱学生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始终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将热爱、尊重、严格要求统一结合起来的爱。教师的这种爱不是宠爱、溺爱和放任,而是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慈相济。教师对学生的“严”不是指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要求学生,而是要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严而有情。可见,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是对学生尊重和关爱的一种体现。在教育中,教师应做到“爱”与严格管理的统一。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1)三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联系和区别: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特点: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折线统计图:用几条线段连接的折线来表示数据的图形。特点: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特点:用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简单的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信息。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整理、描述等教学活动,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将实际数据录入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一、导入新课,活动1 出示情境图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以及表格。提问: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能否将表格填写完整?追问:怎样将各部分所占的比重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来?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统计食物摄入量和平衡膳食宝塔图,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二、探求新知追问:说说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的意思?如果你选择,你会用什么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怎样将各部分所占的比重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来?要求学生观察表格和条形统计图,独立思考,尝试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完成的同学,同学之间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代表展示结果,展示扇形统计图进行讲解。提问:图表中,整个圆代表什么?每个扇形代表什么?用这个统计图有什么好处?大小和什么有关?总结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其中圆形表示总数,扇形代表各部分数量,扇形的大小取决于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统计图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不仅可以表示出各种食物摄入量的多少,还可以体现出各种食物摄入量与总摄入量之间的关系,加深百分比与总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三、应用新知将老师提供的牛奶的营养成分表绘制成扇形统计图,并说一说,从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扇形统计图制作的过程,使学生对扇形统计图有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是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和对扇形统计图的优势分析,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四、小结作业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你对它产生了哪些了解?作业:做小调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统计,并进行数据分析,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也为下节课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素材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