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能力提升试题C卷 附解析.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7096859 上传时间:2020-03-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能力提升试题C卷 附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能力提升试题C卷 附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能力提升试题C卷 附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能力提升试题C卷 附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 )。A、特征B、表象C、核心D、内容2、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是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B.论语C.论演说家的教育D.理想国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方法B、教师C、学生D、学习过程4、韩波进入中学后,经常独立思考“我是谁” ,未来从事何种职业,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等问题,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韩韩波的人格发展处于( )。A.主动对内疚阶段B.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C.自我整合阶段D.自主对羞耻和疑虑阶段5、小明看书时可以“一目十行”,而小华则“一目行”。这反映了他们在哪种注意品质上存在差异?( )A.注意广度 B.注意分配C.注意稳定 D.注意转移6、牛顿由“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鲁班由“茅草划破手”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发明了锯子,以上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属于( )。A思维定势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原型启发7、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 A.调查法 B.访谈法 C.历史法 D.实验法 8、我国近代教育,对封建教育制度所进行的废科举、兴学堂等改革始于( )。A、明朝末期B、清朝初期C、清朝末期D、民国初期9、在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前提供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在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教学策略是( )。A先行组织者策略B认知结构策略C比较性组织者策略D固定点策略10、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学生课程D、教师课程11、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 )。A、兴趣B、认知内驱力C、求知欲D、成功感12、通过对狗等动物的训练研究,提出条件反射学说的著名学者是( )。A桑戴克B斯金纳C华生D巴甫洛夫13、最早提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教学法的教育学家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14、当人们听到一种自己觉得可怕的声音时,往往会感到发冷,甚至起鸡皮疙瘩,这种现象称为( )。A、适应 B、对比C、联觉 D、后像15、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过程是( ).A、课程评价 B、课程实施C、课程组织D、课程设计16、在相同情景或条件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候事倍功半,而换成其他人来教育时却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 )的作用。A定势B学习迁移C原型启发D功能固着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8、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借助语言,通过人与人的社会交往而形成的。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A.维果斯基 B.乔姆斯基C.巴甫洛夫 D.弗洛伊德19、初一学生许明努力学习就是想获得亲朋好友的赞扬,根据奥苏泊尔的相关理论,驱动许明行为的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 D、成就内驱力20、强迫症的矫正方法是( )。A.行为疗法B.森田疗法C.系统脱敏法D.肯定性训练法21、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 )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阐释了教育的概念。A.美诺篇B.金言C.政治学D.理想国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就是为取得教师资格证。2、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因此它比班级授课制优越。3、总体而言,学校课程内容主要由间接经验构成。4、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越容易产生正迁移。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说服教育法有哪些要求?2、简述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3、简述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4、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一个l8名学生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于是要求这l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一、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二、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三、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四、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后来,这18名同学在半年以后学习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了。请结合以上材料试用动机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2、田雨从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后,被某中学录用为语文教师,上岗后,她精神饱满,信心十足,相信只要积极学习教师的经验就能够成为一名好教师。在教学中,田雨虚心向老师请教,向同事学习,还经常观看精品课课程,然而,期中教学检查后,她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与同事们的对她的评价都很一般这令田雨十分不解。甚是苦恼,自己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对工作非常敬业,并努力将教师的经验运用到了自己教学中,可为什么就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她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中问题:结合材料分析田雨没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并向田雨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答案:C2、【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教育文献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3、D4、B5、A6、【答案】D【解析】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7、C8、C9、A10、答案:B11、B12、D13、D14、C15、D16、【答案】A17、D18、【答案】A。解析:题干中表述的观点是由维果斯基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19、B20、B21、D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错误。理由: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运用中,能够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教师资格证只是从事教学的资格证明,不能狭隘地把它作为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2、这句话是不正确的。分组教学比班级上课更适应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便于学生的交流合作;有助于学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与小组成员的竞争与合作中,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但是,分组教学较难科学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要求相矛盾;分组后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使快班学生产生骄傲,慢班、普通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3、【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总体而言,学校课程内容主要是由那些从前人所总结出来的系统的经验即间接经验所构成。这样才能更加系统高效的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和技能,更好的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但也要辅之以直接经验,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题干的描述是正确的。4、【参考答案】错误。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性越高,越容易产生迁移,但并不一定就是正迁移。如果前面学习的材料对后面学习的材料,产生的是积极的影响,那么就是正迁移,反正,如果产生的是抑制,就是负迁移。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都相互配合、综合运用。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这是提高说服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和条件。针对性即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及心理状态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说服教育。 (2)说服教育要有感染性。感染性是指能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以达到师生双方心理相容,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要使说服教育具有感染性,一要从爱护和关心中学生出发,抱着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设身处地地为中学生着想,循循善诱、推心置腹、坦诚相见,而不能以惩罚等手段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二要使说服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说服要注意给学生以知识、理论和观点,使他们受到启迪、获得提高;同时选用的内容、表述的方式要生动有趣,使他们喜闻乐见,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是使说服真诚自然,不能言不由衷或装腔作势。 (3)说服教育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所谓科学性,即阐述的道理必须符合客观真理、符合实际,要对学生讲实话。所谓艺术性,即要灵活运用说理的方法和方式。这就要求讲的道理符合客观实际,所举事例是真实的,而不是杜撰或歪曲的;注意营造相宜的环境和气氛,注意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加强语言修养,讲究言词和方式。2、参考答案:(1)明确识记任务,提高学习的目的性(2)深度加工材料(3)有效利用记忆术(4)进行组块化編码(5)适当过度学习(6)及时复习3、(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2)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4、(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1)正确指导结果归因;(2)充分利用反馈信息;(3)创设适合学生难度的问题情境;(4)运用正强化的方式鼓励学生不断进步。2、(1)田老师之所以没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其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分析:从教学规律看,违背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该规律强调既要利用教师自身的专业经验指导学生,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材料中田老师“师范专业,非常敬业,学习精品课程”,都只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从教学原则看,违背了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和量力性)原则。这三个原则,都强调教师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好到的经验运用到具体教学中。材料中田老师“观看精品课程”,向他人请教,但都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班学生的特点,只是简单的模仿。从效能感角度看,没能及时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材料中田老师“精神饱满,信心十足”,说明其自我的教学效能感很高,但很可能没有注重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如树立学习榜样,培养良好的情绪。(2)给田老师的教学建议包括:根据课程内容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面包括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等等。田老师应结合每堂课的具体内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田老师应采用正确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应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