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职业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题D卷 附解析.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7021867 上传时间:2020-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职业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题D卷 附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教师职业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题D卷 附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教师职业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题D卷 附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小学教师职业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题D卷 附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作品大赛属于( )。A.游戏活动B.学科活动C.科技活动D.文学艺术活动2、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重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故而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这一行动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是( )。A、教学合一B、言行合一C、学做合一D、教做合一3、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目标具有三个维度,它们是( ) 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兴趣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B、 C、 D、4、课程不应指向活动,而应直接关注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而服务的,这种观点意味着课程即( )。A、教学科目B、社会改造C、经验获得D、预期学习效果5、班级授课制是现代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不利于( )。A 系统的知识传授 B 因材施教 C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D 教学管理6、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A.陶行知B.杨贤江C.廖世承D.潘菽7、开设人口教育课,环境教育课,闲暇与生活方式课等新课程,这些课程要融合历史、地理、化学、生物、物理、卫生等知识,这是( )。A、综合课程B、活动课程C、学科课程D、分科课程8、接受心理辅导后,小欣非常信任和依赖刘老师,内心里已把她当成妈妈,这属于( )。A、移情B、共情C、同情D、反移情。9、学生在课前借助网络平台观看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 , 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这种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称为( )。A 在线课堂B 网络课堂C 虚拟课堂D 翻转课堂10、小学科学课程整合了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内容,这种课程属于(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C核心课程 D合并课程11、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编排课程内容,这种组织方式属于( )。A.横向组织B.水平组织C.纵向组织D.综合组织12、讲完“体积的大小”后,张老师要求学生回家量一量日常用品的体积,这种教学方法是( )。A.实习作业法 B.实践探究法 C.实物演示法D.实验教学法13、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法和小组“头脑风暴”法,收集各种教学“病例”,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例”,并对其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行动研究法B.自我提问法C.教学诊断法D.比较法14、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的课程开发模式是( )。A.工作分析模式B.任务分析模式 C.目标模式 D.过程模式15、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现的课程属于( )。A.理想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C.领略的课程D.运作的课程1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反映的是( )。A.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B.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C.正面教育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17、小英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当不好被同学嘲笑。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18、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延续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19、为了记住学过的生字词,小蓉反复抄写了很多遍。她在学习中运用的是( )。A.监督策略B.复述策C.计划策略D.组织策略20、德国教育家凯兴斯坦纳曾提出过:“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集体本位论 D.个别差异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遗忘有哪几种理论解释。2、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专业知识”维度包括哪些领域?3、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语文老师在教古诗春晓时,小龙禁不住发问:“老师,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老师不假思索说:“这有什么奇 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嘛。”小龙还想追问,老师不耐烦地摆摆手,让他坐下,并说道:“大家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不要随便提问。”教室里顿时 安静下来,小龙也尴尬地低下头去。(1)结合材料评析这位教师处理学生课堂提问的做法。(2)谈谈教师怎么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一(2)班的林老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1)请你回家后把小白兔碰到的有趣的故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他动物的表现吗?可以跟家里人交流一下。第二天,林老师刚走进教室,学生就纷纷围住他,迫不及待的汇报作业的完成情况,还抢着说:“我好喜欢这个作业哦!”问题:(1)结合材料,评析林老师的作业设计。(2)谈谈教师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回答问题: 白居易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1)描写该诗的意境并分析主题。(2)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3)设计针对生字”枯“的写字指导过程。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D2、答案A解析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意思是教师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这体现了要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即教学合一。故正确答案为A。3、C4、D5、B6、C7、A8、答案A解析移情是精神分析的一个用语。是在心理疏导过程中,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投射到咨询者身上的过程。题干中小红在内心深处把王老币当作自己的妈妈,正是移情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9、D10、B11、C12、A13、C14、C15、D16、D17、C18、B19、B20、B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答案如下:不同的心理流派对遗忘原因的解释也是不同的,产生了不同的学说:(1)以巴甫洛夫为代表的记忆痕迹衰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2)以詹金斯和达伦巴希为代表的干扰抑制说主张: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这种学说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而倒摄抑制是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3)奥苏贝尔提出来同化说,认为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4)精神分析学派中,弗洛伊德认为遗忘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日常生活中,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就是动机说的体现。(5)提取失败说认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遗忘是因为于失去了线索或线索错误所致,而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因此,在记忆材料时,我们尽量多地记住材料的其他线索,会帮助我们在需要时较容易地提取。2、答案如下:(一)小学生发展知识(1)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2)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3)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4)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5)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6)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二)学科知识(1)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2)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3)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少先队活动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三)教育教学知识(1)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2)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3)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四)通识性知识(1)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3)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4)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3、答案如下: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与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学校教育以文化教材影响学生,其影响具有价值性、发展性和简洁性; (2)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影响学生,其影响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刻性: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1)材料中的老师违背了教学原则的启发性原则,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材料中,老师面对学生的疑问,没有认真思索给予正确的答案,反而用随意和不耐烦的态度对待,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因材施教。新课改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独特的人是指学生发展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成人存在巨大的差异。材料中,学生的疑问正是从其自身的角度提出的质疑,是合理的,老师应该予以耐心的解答,而不是用一句话来应付。(2)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构建心理安全区域,让学生敢问。教师要采取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同时,必须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时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尊重学生劳动,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其次,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会问。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的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且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最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善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在操作、实践、阅读、想象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学会学习; 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思想碰撞和组际交流来解决。2、答案如下:1.林老师的作业无疑是成功的,既实现了教学目的,又受到学生一致好评,效果显著。首先,作业的内容具有代表性,作业形式不拘泥于传统,既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又容易让学生接受,积极参与。林老师让学生将课文关键内容,课后以讲趣事的方式转述给他人,形式简单,参与度高,无形之中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作业具有一定得开放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林老师以一道开放性的题目,鼓励学生课下积极探索,与家人一起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遵守以下基本要求: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学校应通过班主任来调节学生各科作业的总量,防止学生负担过重。凡能在课内完成的作业,就不应当布置到课外去做。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对比较复杂的作业,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提示,但这种提示应是启发性的,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程度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发现教和学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1.本诗选自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读时琅琅上口,诗句真切而清晰的再现了一年中野草的繁茂与枯败,一枯一荣、一青一黄之间,看似柔弱的小草的顽强生命力已然彰显,而熊熊大火之后的顽强再生更体现作者对待生命自强不息的态度。2.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离、岁、枯”等6个生字,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集体讨论的方式中感受小草生长的过程,体会诗人观察分析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和顽强向上的意志。3.1.看图片,对比茂盛与枯萎,感受“枯”2.以学生为主,通过观察田字格的“枯”字,分析“枯”的结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3.呈现“枯”字诀:体型窄,左边站,横向短,捺笔收,右边宽,要舒展笔画穿插不分家,左右谦让才美观4.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边板书田字格,边讲解,学生跟随在田字格中练习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运用投影仪进行评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