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试卷D卷 附解析.doc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6781549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试卷D卷 附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试卷D卷 附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试卷D卷 附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2019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试卷D卷 附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要做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其内容是( )。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提升能力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A、B、C、D、2、有关研究表明教育对当代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这说明教育具有(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科技功能D.文化功能3、反复出现自己不能控制的动作,表现的神经病属于( )。A.恐惧症B.焦虑症C.抑郁症D.强迫症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课程改革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 )。这也是新课程结构区别于旧有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B、统一性、综合性和强制性C、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5、数学课上,马老师有意让学习成绩差的小军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并鼓励了他。这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D、初中一年级至高中7、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张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8、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是( )。A.大教学论B.理想国C.学记D.论语9、贴在教室墙上的课程表也属于一种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10、体现家国对学校的统一要求,作为学校为法定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构成的是( )。A.题型计划B.课程标准C.教学大纲D.教学目标11、张老师对匆匆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将“体会时间的宝贵,并珍惜时间”作为教学目标这一。该目标属于(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C.技能性目标 D.情感性目标12、编写教材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计划B、课程目标C、课程标准D、课程说明13、白老师在班会上声情并茂地描述了钱学森历尽艰辛回到祖国 、 投身科学研究事业的故事,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这种班会活动类型属于( )。A 叙事型B 讨论型C 表演型D 体验型14、数学课上,马老师有意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小军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并鼓励了他。这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 启发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15、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的研究方法是( )。A.经验研究法B.调查研究法C.行动研究法D.叙事研究法16、班主任有效工作的前提是( )。A、选好班干部 B、组织培育班集体C、了解研究学生 D、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17、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 )。A.卢梭B.培根C.康德D.洛克18、王老师在历史课上讲到民族英雄岳飞时,从历史事实出发,高度赞扬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受到了感染,王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19、江金当了一段时间教师后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教学的基本要求,此时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如何提高学生成绩、教好每一堂课。按照富勒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江金处于( )。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D、关注自我阶段20、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连续的、不可逆的过程。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B.整体性C.顺序性D.差异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检索文献需遵循的基本要求。2、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3、简述思维过程中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他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2、语文老师在教古诗春晓时,小龙禁不住发问:“老师,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老师不假思索说:“这有什么奇 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嘛。”小龙还想追问,老师不耐烦地摆摆手,让他坐下,并说道:“大家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不要随便提问。”教室里顿时 安静下来,小龙也尴尬地低下头去。(1)结合材料评析这位教师处理学生课堂提问的做法。(2)谈谈教师怎么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钓鱼的启示 那年,我刚满十一岁。有一天,像往常一样,我跟着父亲去附近湖中的小岛上去钓鱼。 那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分别放好鱼饵,然后举起鱼竿,把钓线抛了出去。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啊,好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那晚以后,我再没有钓到过像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问题(一):试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问题(二):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问题(三):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答案)C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教师节讲话中,对教师提出的四个引路人的要求: 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为新时期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故正确答案为C。2、【答案】B。专家解析:由“教育对当代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可知,题干涉及的是教育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明显作用,说明教育有经济功能。3、D4、C5、答案D解析因材施教原贝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题干中“老师在课堂上有意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是根据成绩较差同学的情况进行有差别的教学,遵循了因材施教原则。故正确答案为D。6、B7、C8、C9、【解析】C。课程表本身是一种“隐蔽的课程”,它向学生传递着一些社会所需要的观念。10、A11、【解析】D。体会时间的珍贵,并懂的珍惜时间属于情感性目标。12、C13、A14、D15、【解析】D。题目是叙事研究的定义。16、C17、B18、A19、C20、C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答案如下:(1)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2)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3)勤于积累;(4)善于思索。2、答案如下: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以下几点要求: 1.内容与表述第一,要选适当的问题类型,问题的结构合理、逻辑性强。第二,应回避询问有关社会禁忌、爱好和个人隐私之类的问题。第三,每题只能包含一个观点,避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在同一题中出现,造成题目似是而非。第四,问题的文字表达要准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容易回答,避免使用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用词上,要避免使用模棱两可、晦涩的词汇以及方言等。 2.题目的数量问卷的长度要适度,一份问卷作答时间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 3.题目的排列问题的排列顺序要做到分类清楚、层次分明和合乎逻辑。通常情况下是:第一,在指导语之后,是关于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的问题。第二,先简单熟悉的问题,后复杂陌生的问题。第三,先一般问题,后具体问题。第四,先封闭式问题,后开放式问题。第五,先普通问题,后敏感问题。第六,如果问卷含有检验性问题,要把这些问题分开排列,不可集中排在一起,否则易被识破,影响所获信息的准确性。第七,对于涉及时间顺序的问题,要依据一定顺序排列,如先近后远。第八,对非等级问题选项的排列必须保证是随机的,否则容易造成被调查者的活动定势,不认真作答。3、答案如下: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表征的方式;迁移;定势;酝酿效应;功能固着;动机与情绪状态;原型启发。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对我们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案例中这位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在作业布置方面的基本要求:(1)首先要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予作业以新的意义和价值。作为教师要明确作业不再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如何的一个工具,而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和运用能力,因此在本案例中,该教师注重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布置“讲故事给别人听”.而不是传统的抄写生字词等,这才真正实现作业对学生能力的促进。(2)其次,作业布置要注重个性化,采用套餐式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化作业就是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作业形式的空间,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张扬个性的园地。这种个性化的作业需要教师提供套餐式的作业,让学生在套餐中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发挥的作业去完成,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本案例中教师布置两种不同的作业,让学生选择性完成,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作业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3)再次,作业布置要注重实践性。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努力创造开放性、动态性的语文教育体系,拓展语文学习内容、形式的渠道,使学生在校内校外的广阔空间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而语文作业作为一种课内与课外联系的纽带,正是教师实现在教学中拓展知识的重要渠道。本案例中通过儿童与最喜欢的人以及爸爸妈妈的沟通,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学-j通道,同时实现了语文知识的运用。2、答案如下:(1)材料中的老师违背了教学原则的启发性原则,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材料中,老师面对学生的疑问,没有认真思索给予正确的答案,反而用随意和不耐烦的态度对待,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因材施教。新课改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独特的人是指学生发展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成人存在巨大的差异。材料中,学生的疑问正是从其自身的角度提出的质疑,是合理的,老师应该予以耐心的解答,而不是用一句话来应付。(2)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构建心理安全区域,让学生敢问。教师要采取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同时,必须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时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尊重学生劳动,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其次,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会问。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的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且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最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善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在操作、实践、阅读、想象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学会学习; 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思想碰撞和组际交流来解决。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