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三宋明理学.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6781144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三宋明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三宋明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三宋明理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 一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二 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三 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四 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伍 宋明理学的评价 一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一 儒学困境的原因为什么儒学的统治地位会遭到削弱 面临困境 1 东汉末年 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 其他思想的冲击 道教的兴起 佛教的传入 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王朝的短暂与分裂 使得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从而逐渐对所谓的 君臣 秩序失去信心 转而求神拜佛 炼丹成仙 以求精神解脱 来世幸福 课堂探究唐有天下 如贞观 开元间 虽号治平 然亦有夷狄之风 三纲不正 无父子 君臣 夫妇 其原始于太宗也 故其后世子孙 皆不可使 玄宗才使肃宗 便叛 肃宗才使永王璘 便反 君不君 臣不臣 故藩镇不宾 权臣跋扈 陵夷有五代之乱 汉之治过于唐矣 汉有纲正 程颐 程颐认为 汉之治过于唐 的理由是什么 由此理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课堂探究石介的 中国论 说 乃有巨人名曰佛 自西来入我中国 有庞眉名曰聃 自胡来入我中国 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 以其道易中国之道 老聃是中国人 为什么石介说他 自胡来入我中国 老聃像 提示 北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 战争不断 民族矛盾尖锐 把佛教和道教说成夷狄之教 激发人民对佛道的排斥厌恶心理 从而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 二 理学兴起的原因和条件 儒学复兴运动 儒学的权威性严重削弱 并遭到佛学和道家的冲击 韩愈和李翱的思想 成为理学创立的先声 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使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 北宋尖锐的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导致君权强化意识 韩愈像 一 目的 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 二 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二 含义 北宋五子把儒家的忠 孝 节 义提升到了 天理 的高度 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这就是理学 又称新儒学 是一种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 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佛 道 根本 目的 它是以 理 或 天理 为核心的观念系统 故名 理学 它是宋明时期儒家思想的主流学派 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何谓宋明理学 特点 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哲学体系 三教合一 含义 三教 是指 儒教 佛教 道教 三教合一 不是儒教 佛教 道教合为一体 而是一种相互吸纳 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的关系 三教图 清 丁云鹏 1 周敦颐结合 周易 解释 太极图 2 邵雍重新排列 周易 的64卦 试图揭示宇宙规律 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他们运用系统的思辨 自觉地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合起来 以寻找其统一的本原 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3 张载开创气学一派 唯物主义 在理论上严格区分了天 道 性 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4 二程 洛学 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 天理 将理气统一为仁 以此作为人的最高境界 孔颜之乐 三 北宋五子各自的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 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材料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 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 其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 盖皆此理之流行 无所适而不在 程颢像 理学的宇宙观 理气关系 理 是世界的本原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 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 如绝对精神 上帝的意志 三 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理学的集大成者 程颐像 材料二今日格一件 明日格一件 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 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理学的方法论 修养论 怎么才能通达 理 慎思明辨 格物致知 小学到大学 材料 所谓天理 复是何物 仁 义 礼 智岂不是天理 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妇 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 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 遏人欲而存天理 朱熹像 理学的社会政治观和道德观 三纲五常 正君心 存天理 灭人欲 理 是世界的本原 宇宙观 世界观通过 慎思明辨 格物致知 小学到大学 的方法把握 理 方法论 修养论 三纲五常 正君心 社会政治观 存天理 灭人欲 道德观 1 朱熹的主要主张 2 朱熹的贡献 朱熹将 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集为 四书 并对之加以注解 四书章句集注 使之成为了理学的经典 3 历史影响 1 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 地位仅次于孔孟 2 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 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 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四 陆王心学 一 心学的代表人物 1 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2 王守仁 世称阳明先生 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3 心学的出现 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二 心学的基本主张1 陆王心学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 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 2 心学主张扫落枝叶 直奔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 归纳陆王心学主要内容材料一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便是宇宙 材料二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 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 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 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 同我心有何相关 王守仁回答 你不来看此花时 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 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 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心学的宇宙观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理在心中 其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 即认为世界的本源在人的意识 它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 精神 意志等 陆九渊 材料二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知行合一 王守仁 心学的方法论 如何把握 理 不靠 格物 而靠内心的 自省 三 陆王的思想主张 1 陆九渊 南宋 1 主张 核心命题是 心即理也 意思是本心即理也 主张 本心体悟 发明本心 2 名言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便宇宙 3 意义 是心学的开创者 2 王守仁 明代 王阳明 1 主张 人是天地的心 灵明 是人的心 因此 灵明 就是天理 就是本心 就是良知 主张 致良知 知行合一 2 名言 心外无物 心外无事 心外无理 3 意义 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是心学的集大成 陆王心学 心是万物的渊源 理 在心中 宇宙观不靠 格物 而靠内心 自省 方法论 儒学的表现形式 都是对儒学的发展 理 仁 礼 三纲五常 三从四德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 维护专制统治 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有助于专制统治 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 3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理是外在的 独立于人存在的 理是内在的 存在于 心 格物致知 内心反省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判断以下材料各自的归属 1 我的灵明便是天地万物的主宰 天地万物鬼神离却我的灵明 便没有天地万物鬼神了 2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3 身之主宰便是心 心之所发便是意 意之本体便是知 4 天地之间 有理有气 理也者 形而上之道也 生物之本也 5 天下万物皆可以理照 有物必有则 一物焉有一理 6 知是心之本体 心自然会知 见孺子入井 自然知恻隐 此便是良知 不假外求 7 善念存时 即是天理 心学 理学 心学 理学 理学 心学 心学 五 评价宋明理学材料1朱熹 天理人欲 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 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 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2 朱熹 人之异于禽兽 是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材料3 程颐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材料4 张载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断绝学 为万事开太平 顾炎武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消极和积极的地方 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 压抑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阻碍社会进步 积极1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 道德 自我节制 发奋立志 2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3 强调社会的和谐 具有忧患意识 4 凸显人性的庄严 长幼有序 怜贫恤寡 勤俭节约 恪守本分等 1 朱熹提出 存天理 灭人欲 其中 天理 主要是指A 天体运行法则B 社会发展规律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 天人感应 理论 C 2 程朱理学认为把握 理 的主要方法是A 接受经验B 学习理论C 实践感悟D 内心反省 C 3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 使父子之亲隔 使君臣之义乖 夫妇之义和旷 友朋之信绝 这反应当时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 佛教与儒家理论相抵触 D 4 某老师在一堂历史课上强调 宋人张载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四句话 就内容而言反映了宋代学者的远大抱负 请问老师判断的依据主要是A 为天地立心 说明宋代学者以人为主体解释天理B 为生民立命 说明宋代市民崛起 受到政府重视C 为往圣继绝学 说明宋代印刷术发达 书籍流通D 为万世开太平 说明加强集权后 社会和谐太平 D 5 朱熹说 非礼勿视 勿听 勿言 勿动 便是天理 非礼而视 而听 而言 而动 便是人欲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 心即理也B 反对人的各种欲望C 理是万物本原D 反对人们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 D 6 理学家王阳明说 士以修治 农以具养 工以利器 商以通货 各就其资之所近 力之所及者而业焉 以求尽其心 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 民 之道 则一而已 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 王阳明A 重申传统的四民 秩序 B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D 7 自汉至唐 儒学被奉为 周 公 孔之道 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 孔孟之道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C 8 清代有学者说 古有儒 释 道三教 自明以来 又多一教 曰小说 士大夫 农 工 商贾 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 妇女不识字者 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 释 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C 9 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 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春秋繁露 四书章句集注 儒林外史 孔子改制考 A B C D B 10 春秋繁露 曰 大富则骄 大贫则忧 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 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 以此为度而调均之 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 故易治也 在此 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 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 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 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 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A 11 朱熹在 漳州劝农文 中说 请诸父老 常为解说 使后生弟子 知所遵守 去恶从善 取是舍非 爱惜体肤 保守家业 在此 朱熹 A 教诲后生弟子遵从 三纲五常 B 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 慎思明辨 C 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 天理 D 劝导百姓遵循一种 理性 的生活秩序 D 12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 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 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 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 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 九十高龄之后 即便考中又怎么样 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 该材料A 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 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 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 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C 13 1900年张之洞 劝学篇 出版英译本 英国媒体称 这标志着 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 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 评论认为 劝学篇 A 顺应时代潮流B 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C 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 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 A 14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 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 但 不识一个字 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 董仲舒C 朱熹D 陆九渊15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 运用阴阳五行 天人合一 的理论 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 天命攸 所 归 的神学依据 该学者应该是A 韩非子B 孟子C 董仲舒D 朱熹 D C 16 30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后 武则天 欲以武三思为太子 二人 狄仁杰与王方庆 同辞对曰 姑侄与母子孰亲 陛下立庐陵王 武则天儿子李显 则千秋万岁后常亨宗庙 三思立 庙不袱 新死者附祭于先祖 姑 后感悟 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 王至 后匿王帐中 召见仁杰语庐陵事 仁杰敷请切至 涕下不能止 后乃使王出 曰 还尔太子 材料二中国的县志中有丰富的女性资料 它们清楚地表明 妇女的贞节是当地荣誉的象征 对风俗的描述 列女志的前言 甚至许多地方志的编纂体例都清楚地显示 女性贞节是向外部世界描绘地方道德标准的综合价值观的组成部分 来自长江下游的一些例子很有说服力 其中有如下描写 歙称闺门邹鲁 指文教兴盛之地 盖西川清淑之气所独钟 抑亦程朱之教泽 邓小南等 中国妇女史读本 材料三中国妇女解放的要求 不但是精神上的 而且是身体上的 我以为按照中国妇女地位 再决定 男女平等 这个问题之前 更要紧的问题 是决定女子也是个 人 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 有客来访时 若男主人不在家 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 我家里没有人 这就是中国的妇女不自算是个 人 的铁证 所以中国妇女 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 自然人 的资格 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 才能够说到和别的人同等权利 陈独秀 我的妇女解放观 1921年3月8日 1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材料一中使武则天 感悟 的历史因素 6分 2 依据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程朱理学何以对女性贞节作为地方道德标准产生影响 9分 3 依据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列举清末民初有关妇女解放的主要史实 并对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妇女地位分别进行辩证解读 15分 答案 1 父系血缘关系 宗法血缘制度 或 家天下 政治等 礼乐制度等 6分 2 二程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就是天理 强调 存天理 灭人欲 程朱理学在宋以后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并成为地方教化的工具 女性贞节观是程朱理学的体现 受到地方推崇和不断强化 从而成为地方道德标准 9分 3 废止缠足 改革传统婚姻制度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武则天虽有皇帝之尊 却受制于 家天下 政治制度 妇女贞节虽被地方视为道德标准 但妇女身心却遭受摧残 五四前后 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观念在实践层面有所体现 但女性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 15分 17 12分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 通过家国意识同构 旨在实现社会和谐 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子 孔子弟子 曰 孝弟 悌 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 学而 材料二约之二 吾族务要恪遵祖训 以伦理为纪纲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妇和顺 一家雍睦 和睦 端由于此 即同宗相处 须要安分守己 尊莫凌卑 强莫欺弱 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 富贵者宜怜穷困 循规蹈矩 宗族称孝 乡党称弟 悌 何兹全 中国文化六讲 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宣圣谕 圣谕曰 孝顺父母 尊敬长上 和睦乡里 教训子孙 各安生理 毋作非为 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 朱元璋 曲尽做人的道理 件件当遵守 能遵守的便是好人 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 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 堂 中 敬听宣读 悉心向善 皆作好人 有过即改 共为盛世良民 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 虎墩崔氏族谱 族约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 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3分 2 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 据材料二 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分 3 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 据材料三 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3分 4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 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3分 答案要点 12分 1 根本 孝悌 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 以德治民或德治 实施仁政 2 主要内容 家庭和睦 宗族团结 乡里和谐 3 态度 尊崇儒家伦理 做法 统治者提倡 民众遵守 4 积极作用 维系家庭家族和睦 维护政治 社会稳定 传承民族道德 影响思想文化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