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结合部编教材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训练方法开题报告主持人:重庆市巴南区巴南小学校 曾德书参加者:王波 李胜 黄冬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阅读,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教育的核心在于开启“智慧”。智慧是天赋与勤奋,用心与机缘共同作用的产物,是一种潜在的能力,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境界,难以复制和移植。而人的智慧的差别,就在于应用思维的能力。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语文教育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训练,不要只顾语言文字方面,忽略了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在于使他们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深广的思维空间。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文本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刺激反应,创造时机,唤醒、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同作者进行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获得自我的丰富与发展。“增强目标意识,强化训练意识”是部编教材的一个“根”,因此,我们要结合部编教材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训练方法。二、课题研究现状我们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了解到国内外对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指导研究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众多的教育专家、学者和教师开展了很多研究,并且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说:“人的潜能、个性和价值是高于一切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帮助人达到他能达到的最佳境界。”现代教育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把平等+个性当作新世纪的追求,要“关注学生的关注,惊奇学生的惊奇,感受学生的感受”;教育在今天只有赢得了个性和个性发展,才能赢得社会发展的未来;要把个性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等等无不散发着现代教育的馨香二十一世纪的现代教育就是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现代教育把个性化作为重要出发点,重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孩子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的个性化阅读还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决定对此进行研究。三、课题研究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为了深化课程改革,确实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选定了这样的课题。旨在最大限度地扩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既立足于教材,引导学生在各种课文的学习中求得学习的方法,同时在课文教学的基础上有机扩展,引导学生到更广阔的生活环境中去学习语文。真正做到“得法课内,得益课外”,达到课内与课外沟通、迁移,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四、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从教学实践层面入手,立足课堂探求适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指导的方法,探索出能有效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新途径。(二)理论依据1、国家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2、“个性化教育”理论“个性化教育”是教育学、心理学范畴一个研究的热门课题,国内外致力于个性化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为数不少。对个性化教育的研究,一些专家学者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3、创新性学习理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托兰斯认为,创造性是一个健康的人所具有的一种普通的心理能力。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启发学生各有所思、畅所欲言,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4、“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观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性的,因此,儿童教育应尊重教育的公平性,形成“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尊重儿童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儿童的个性特长,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扬长补短”,开发儿童的潜能优势。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逐步形成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思想和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五、课题研究的目标1、立足小学语文课堂,探索指导学生个性阅读,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2、在学生个性阅读指导过程中探索多元评价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3、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张扬学生的个性,让不同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都有不同的发展,让阅读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变被动为主动。4、在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指导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实现思维的深化、个性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5、通过本课题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六、课题研究的内容(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探索有效阅读途径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基础,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的情趣,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1、推荐适合的、学生喜欢的读物。2、阅读的形式要多样化。(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形成有效阅读方法1、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的习惯。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习惯。4、培养阅读时圈画批注的方法。5、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三)探索指导个性化阅读,探索促进个性化阅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多元评价方法。七、课题研究的方法1、调查法:针对学生学习现状进行的调查,目的是为实施研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2、文献研究方法 :借鉴图书资料,广泛汲取别人研究的成果,以免走弯路。3、观察分析法:深入课堂,听常规课。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4、实践观察方法:每一年级(或年段)确定一、两个实验班,就课堂教学中的某些策略举措进行具有较强可比性的实验研究。5、行动研究法: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6、经验总结法: 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得失经验。八、课题研究的步骤及过程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6、102016、11)组建课题组,召开课题开题会,明确研究成员的分工任务。大面积调查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课堂教学高效或低效的特征,完成调查报告;文献研究,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6、122018、1)确立课题实验基地,全面开展课题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培训会,提出组织、管理、科研的具体任务。定期举行专题研讨会研究课汇报活动。邀请有关专家作指导。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作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作好阶段性总结,并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与发展,作出相应的研究调整与改进,在教学实践中,课题组的成员,积极撰写教学反思,记下那精彩的瞬间,在反思中思考,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提升。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8、22018、3)进行成果推广并撰写实验报告。将初步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考查和论证,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较为完善、具有实效性的指导经验,初步掌握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同时我们将在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在小区学片进行了推广。九、保证措施:1、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学校行政领导多次针对课题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协调相关工作,提供经费支持,搭建研究平台,筹划运作体系,使得本课题的实验探究有一个良好的硬环境。2、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3、学校把本课题作为本单位教育科研工作的重点项目,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必须的人员、资金、设备、资料,保证研究时间的充足和研究内容的落实,确保按期结题。十、预期研究成果1、结题报告2、论文汇编3、教案、反思集结合部编教材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训练方法结题报告主持人:重庆市巴南区巴南小学校 曾德书参加者:王波 李胜 黄冬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阅读,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教育的核心在于开启“智慧”。智慧是天赋与勤奋,用心与机缘共同作用的产物,是一种潜在的能力,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境界,难以复制和移植。而人的智慧的差别,就在于应用思维的能力。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语文教育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训练,不要只顾语言文字方面,忽略了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在于使他们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深广的思维空间。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文本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刺激反应,创造时机,唤醒、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同作者进行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获得自我的丰富与发展。“增强目标意识,强化训练意识”是部编教材的一个“根”,因此,我们要结合部编教材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训练方法。二、课题研究现状我们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了解到国内外对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指导研究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众多的教育专家、学者和教师开展了很多研究,并且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说:“人的潜能、个性和价值是高于一切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帮助人达到他能达到的最佳境界。”现代教育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把平等+个性当作新世纪的追求,要“关注学生的关注,惊奇学生的惊奇,感受学生的感受”;教育在今天只有赢得了个性和个性发展,才能赢得社会发展的未来;要把个性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等等无不散发着现代教育的馨香二十一世纪的现代教育就是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现代教育把个性化作为重要出发点,重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孩子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的个性化阅读还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决定对此进行研究。三、课题研究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为了深化课程改革,确实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选定了这样的课题。旨在最大限度地扩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既立足于教材,引导学生在各种课文的学习中求得学习的方法,同时在课文教学的基础上有机扩展,引导学生到更广阔的生活环境中去学习语文。真正做到“得法课内,得益课外”,达到课内与课外沟通、迁移,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四、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从教学实践层面入手,立足课堂探求适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指导的方法,探索出能有效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新途径。(二)理论依据1、国家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2、“个性化教育”理论“个性化教育”是教育学、心理学范畴一个研究的热门课题,国内外致力于个性化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为数不少。对个性化教育的研究,一些专家学者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3、创新性学习理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托兰斯认为,创造性是一个健康的人所具有的一种普通的心理能力。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启发学生各有所思、畅所欲言,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4、“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观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性的,因此,儿童教育应尊重教育的公平性,形成“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尊重儿童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儿童的个性特长,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扬长补短”,开发儿童的潜能优势。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逐步形成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思想和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五、课题研究的目标1、立足小学语文课堂,探索指导学生个性阅读,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2、在学生个性阅读指导过程中探索多元评价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3、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张扬学生的个性,让不同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都有不同的发展,让阅读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变被动为主动。4、在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指导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实现思维的深化、个性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5、通过本课题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六、课题研究的内容(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探索有效阅读途径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基础,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的情趣,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1、推荐适合的、学生喜欢的读物。2、阅读的形式要多样化。(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形成有效阅读方法1、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的习惯。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习惯。4、培养阅读时圈画批注的方法。5、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三)探索指导个性化阅读,探索促进个性化阅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多元评价方法。七、课题研究的方法1、调查法:针对学生学习现状进行的调查,目的是为实施研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2、文献研究方法 :借鉴图书资料,广泛汲取别人研究的成果,以免走弯路。3、观察分析法:深入课堂,听常规课。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4、实践观察方法:每一年级(或年段)确定一、两个实验班,就课堂教学中的某些策略举措进行具有较强可比性的实验研究。5、行动研究法: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6、经验总结法: 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得失经验。八、课题研究的步骤及过程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6、102016、11)组建课题组,召开课题开题会,明确研究成员的分工任务。大面积调查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课堂教学高效或低效的特征,完成调查报告;文献研究,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6、122018、1)确立课题实验基地,全面开展课题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培训会,提出组织、管理、科研的具体任务。定期举行专题研讨会研究课汇报活动。邀请有关专家作指导。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作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作好阶段性总结,并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与发展,作出相应的研究调整与改进,在教学实践中,课题组的成员,积极撰写教学反思,记下那精彩的瞬间,在反思中思考,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提升。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8、22018、3)进行成果推广并撰写实验报告。将初步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考查和论证,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较为完善、具有实效性的指导经验,初步掌握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同时我们将在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在小区学片进行了推广。九、课题研究成果(一)立足课堂,培养阅读思维的方法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离开了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课题组成员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围绕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进行实践探索,研究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方法。1、构建适合个性化阅读的和谐课堂(1)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化阅读生存的“空间”。我们的课堂教学,总是讲风太甚,总是不讲不放心。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或提出问题时,像“急风骤雨”逼迫学生立刻作出反应,于是学生自由支配的权利被剥夺了,失去了自由,缺少了选择,学习便成了一件敷衍塞责、浮游无着的苦差事了。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人们研究问题的好奇心,除了需要鼓励之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个性化阅读就是对缺失主体性学习的反思与调整,那么它的存在与发展,就必须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处于最大限度的主动状态,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只有这样,个性化阅读才能顺利实施、扎实开展,才能引来百花争艳的动人局面。时间之于个性化阅读就如同空间之于生存一样,不可或缺。(2)民主、和谐、宽容的师生关系是个性化阅读生存的“保障”。传统的阅读教学不顾学生独有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情感期待”,简单机械地把教师的理解,教参的诠释强加给学生,学生成了机械接受的容器。营造一个允许犯错、允许民主讨论、自由辩论、自由批评的课堂氛围对激励学生探究与创造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宽松的氛围和没有等级之分的空间,学生才能畅所欲言,个性才能得到张扬,探索才能得以实施,创新也才能如期而遇。因此,拆除教师和学生之间壁垒森严的藩篱,用平等、民主、宽容来取代强制专断与师道尊严,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3)健康向上的竞争和激励是个性化阅读发展的“动力”。敢于竞争是自信的表现,是勇气和力量的体现,只有在竞争的“激励”与“刺激”下,才能顽强地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去探索研究。没有竞争与激励的课堂教学就犹如一潭死水,起不了涟漪,又岂能激起千层浪花呢?因此营造一个公平竞争、你追我赶的课堂环境是个性化阅读的“动力”,它可以激起学生为突破自己的界阈而努力的热情。个性化阅读还需要激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富于激励性的语言如沐春风、鲜润醉人、强烈地感染着学生,使其澎湃的心潮在思维的大海中激荡,成为推动其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我们已经不能再一味的以长者的身份,挑剔的眼光,批评这批评那了。而应该巧妙地运用各种“竞争”和“激励”的手段,催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强化他们成功的欢悦,不断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2、探索形成了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1)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激发创新潜能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具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个体。“蹲下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们的学习伙伴,这是阅读教学中师生互动、师生互补、平等对话的前提。教学中,要努力地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教材,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会学习,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挑战同伴、挑战老师。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是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的重点与关键。(2) 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和阅读伙伴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玻璃,品读相关段落,结合课前搜集资料进行介绍,进而自由结组,选择合作伙伴,合作探究后,选出代表以推销员的身份推销玻璃。由于同学选的是自己喜欢的,并符合自己感悟能力的,因此课堂上学习热情高涨,说得推销气氛热烈、对玻璃的介绍有声有色,整个课堂灵动飞扬。(3) 自主选择阅读方法,交流阅读感受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思维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同种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在长期的母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养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学生独立学习时,就应当鼓励他们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擅长的学习方法和适宜的表现方法去开展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如教学慈母情深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潜心品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行研读,并设计一种自己喜欢的、擅长的表达方式进行全班交流。汇报时,同学们以感情朗读、感受表达、说慈母颂母爱等富有个性地方式进行交流,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更好地张扬。(3)“预设”走向“生成”,珍视独学生特感受,培养创新意识课堂是由具有不同个体意识的学生为主体的。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勃勃地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活动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课堂呈现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实施个性化阅读必须从“预设”走向“生成”,并且要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如教学跳水一文,在引导学生理解“猴子与孩子”的关系时,我常常是讲“猴子逗孩子”。但在一次上课时,一位学生提出不用“逗”用“惹”。我问其为什么,他说:“从下文孩子的暴怒的表现来看,猴子的行为岂是逗,简直是惹。”这是多么准确而又富有创意的解读,学生已经能够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阅读课文了。我十分欣赏他的见解并采纳了他的见解。这告诉我们,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摆脱“预设”的消极思维定势,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言,善待并开发学生的发言,因为这是一笔“价廉物美”的资源,关注这一资源的开发就能解决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并直接指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教师、文本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使个性在课堂中灵动飞扬。(4)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张扬个性,勇于创新。在问题的设计上,我们常常可以问: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有什么体会或感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有什么看法?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写上你的阅读批注,谈谈你的阅读体会等。在这种极具个性的问题中,学生阅读文本的自由度比较大,感悟的空间比较广,可以促使学生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利用,体现出个性特征的自主求知过程,同时也坚定了学生主动探究事物的信心和思维的独立性。另外,在学生学文后,我们还可根据情况适当拓展,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空间。如:在教学新型玻璃后,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更新型的玻璃。在学生的奇思妙想后,一些富有新意又极具儿童特色的玻璃诞生了:月光玻璃、聊天玻璃、“太阳能路灯”玻璃、自动清洗玻璃、视力保护玻璃只要学生勇于发现和创新,只要是自己的新体会、新见解就是一种收获,就是一种超越。3、重视思路教学,训练思维逻辑性叶圣陶先生很重视“思路教学”。他认为“一番话一篇文章,思路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从思维入手阅读文章是由思路的内涵决定的。“思路”即思维的脉络,形成文字便称之为“语脉”。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因此,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可见,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1)分析语段的结构,把握语段的思路分析语段结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扣中心,以纲带目。中心句是语段的“总纲”。分析语段结构,如果语段有中心句,首先必须找准中心句。凡属先摆观点然后分析论证,或者先摆情况后解释说明,或者先总说后分说之类的语段,第一层都划在始发句与后续句之间。与此相反,属于先分析论证后得出结论,或先分述后总结之类的语段,第一层则划在终止句前面。如果是照应式语段,第一层则划在始发句后,第二层则划在终止句前。理思路,弄清结构。语段的结构形式不外乎两种:一是纵向结构,一是横向结构。弄清结构形式,语段的层次便基本明晰了。抓标志,分析结构。语段里常运用一些关联词语或关键词语表示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如“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或问题的几个方面,是并列关系;“总之”、“由此可见”表示结论,一般是分总关系;“所谓”表示有所解释,是解说关系;此外,对应的词语、相似的句式、语意的分合、方位的顺序等,都是分析语段层次的突破口。抓句子语意间隙,分析结构。有些语段,既无关联词语,又无外在的形式标志,分析结构时,就要认真研究各句内容,揣摩它与前后相邻句子语意的疏密度。彼此语意关系最近,间隙最小,结合最紧的,便是最后一个层次;彼此语意关系最远,间隙最大,结合相对松散的,便是语段的第一个层次。(2)分析文章的意义段,把握文章的思路理解一篇文章,必须划分出意义段。有了这一步,才能理解作者的思路,掌握篇章的结构。怎样划分意义段呢?辨明文体,选准角度。划分层次,就是要以一定的标准进行内容上的归类合并。不同文体用以划分归类的标准不同,如记叙文体,可根据人或事的不同,根据时间、空间的变换来划分;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来切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件发展顺序,或按事理逻辑(轻到重、简单到复杂)来划分。而科技文一般属消息一类,其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后边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介绍它的构造、原理、发展、现状、评价等等。辨明重要的文句。文意中的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为我们划分文章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审辨标志性词语。有些文章,为了表达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明前后上下内容间的关系。找出这些词语并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顺序词,B、关联词,C、指代词,D、范围词、E、类别词、F、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词或近义词语。(二)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语文素养有所提升个性化阅读的实施,首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阅读课上放手让学生自主选定阅读主题,自主取舍阅读内容,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少了以往的那种教师繁琐的支离破碎的分析,多了自主学习、讨论探究的机会,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真正确立了学生阅读的主人地位。其次激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有力的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各类书籍深受他们的喜爱,现在,学生一旦完成作业,能主动拿出各种杂志或名著来读,甚至有些学生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读完自己的,再主动去班级图书角换书读。再次个性化阅读,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上,学生常常妙语连珠,或慷慨陈词,或一针见血,听了无不令人欣慰。特别是个性化阅读的实施,带来了学生作文的提高,使得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另类作文、创新作文也多了,充分展现了他们的个性。(三)教师阅读教学观念改变,阅读教学得到了优化。经过指导与实践,教师走出了以往的阅读教学误区:注重数量,忽视质量;指令性太多,自由性太少;注重过程,忽略结果;流于形式,忽略实质;放羊式朗读太多,指导性朗读太少,旧的阅读教学观念有所转变,大力倡导自主阅读教学,使得阅读教学得到优化,教师也从中受益。首先寓教于法,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其次,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在课题研究中,以研促学,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围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这一主题搜集相关理论,相互学习、讨论,组织实验教师按照设计的教学实验方案拟定实验工作计划,阶段总结,撰写案例分析、教学设计以及经验文章,在总结结题阶段,我们把优秀获奖论文、教学设计做成了优秀论文集。并积累了大量的影像资料,科研成果在我校乃至小区片进行推广,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兄弟校的广泛认可。十、存在问题与今后设想1、存在问题课题研究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还在继续探索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没有解决的问题:如对于某些生成性问题,学生提出之后,教师一时难以处理或处理不恰当,有时难以把学生的观点,引导到正确得价值取向来。个性化的多元阅读与传统阅读教学方式,在对学生阅读能力、阅读志趣、阅读习惯养成等方面有哪些共生的东西,还有待于更加深入。实践过程中缺乏与专家的面对面交流,迫切需要专家给予理论支持等等。2、成果推广我们课题组成员将致力于在小学中年级开展成果推广活动,让教师个人的科研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让更多的教师了解课题研究的成效,并把这些宝贵的经验运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真正实现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统一。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训练方法研究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关键。因此,研究小学阅读教学思维训练方法,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训练学生阅读思维呢?本文结合部编教材和教学实践,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训练;策略研究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不是教师讲学生听,也不是学生自己看。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阅读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师缺乏对文本深刻解读。教学中,教师由于多种原因,在文本细读上是做得不够的。教师常常会有意无意地沿袭自己以往对教材的解读,在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方面思考得很少,习惯上依赖教学参考书来替代自己对文本的解读。2、对新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于是,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课堂上就应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讨论就不足以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结果课堂上“小组讨论”蔚然成风,不管问题有没有讨论价值,不管时机是否成熟,不管时间是否充裕,教师只要一声令下,学生立刻前后左右就近组合,迅速进入合作学习状态,开始有模有样的探究。几分钟之后又是一声令下,合作学习状态便戛然而止,每个学生迅速回位,准备汇报。整个过程中,既看不到合作的必要,也感觉不出合作中的分工协作,把合作学习简单地处理成讨论会,表面的热闹掩盖了实际的无知和滥竽充数,小组合作探究成了课堂上的装饰性道具。3、重分析,淡化了语言的积累。一些教师总爱把阅读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心往往朝文章的理解分析倾斜,淡化了语言的积累,极少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时间分配上,比例严重失调。以为只要理解了,就能自然而然会运用,但真正积累下来的不多,会灵活运用的就更少了。4.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于是认为教学中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讨论就似乎不足以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课堂上“小组讨论”蔚然成风,却又流于形式。不管问题有没有讨论价值,也不管时机是否成熟,不管时间是否允许,教师一声令下,学生立刻前后左右就近组合,迅速进入合作学习状态,从表面上看,是有模有样的探究。仅仅几分钟,教师一声令下,合作学习状态便戛然而止,每个学生迅速回位,准备汇报。整个过程中,既看不到合作的必要,也感觉不出分工协作,表面的热闹,使小组合作探究成了教师课堂上表演的道具。5、课堂活动太多。语文教学到底是为了教,还是为了学?公开课中,教师把经过教研组同事认真帮助、仔细打磨好的教学设计在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课堂上再一次回放,出示预设答案的教学问题之后,教师来回巡视、深入学生中间,无论学生怎样回答,教师都予以回应: “真聪明呀!”“真棒!”“大家以热烈的掌声鼓励!”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掌声不断、教师表扬声不绝于耳。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少一点对学生的控制、多一些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小学语文教育回归根本、回归生活,充分体现大语文的学习和教育观,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领略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也许,这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和归宿。二、立足课堂,探索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离开了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课题组成员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围绕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进行实践探索,研究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方法。1、构建适合个性化阅读的和谐课堂(1)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化阅读生存的“空间”。我们的课堂教学,总是讲风太甚,总是不讲不放心。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或提出问题时,像“急风骤雨”逼迫学生立刻作出反应,于是学生自由支配的权利被剥夺了,失去了自由,缺少了选择,学习便成了一件敷衍塞责、浮游无着的苦差事了。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人们研究问题的好奇心,除了需要鼓励之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个性化阅读就是对缺失主体性学习的反思与调整,那么它的存在与发展,就必须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处于最大限度的主动状态,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只有这样,个性化阅读才能顺利实施、扎实开展,才能引来百花争艳的动人局面。时间之于个性化阅读就如同空间之于生存一样,不可或缺。(2)民主、和谐、宽容的师生关系是个性化阅读生存的“保障”。传统的阅读教学不顾学生独有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情感期待”,简单机械地把教师的理解,教参的诠释强加给学生,学生成了机械接受的容器。营造一个允许犯错、允许民主讨论、自由辩论、自由批评的课堂氛围对激励学生探究与创造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宽松的氛围和没有等级之分的空间,学生才能畅所欲言,个性才能得到张扬,探索才能得以实施,创新也才能如期而遇。因此,拆除教师和学生之间壁垒森严的藩篱,用平等、民主、宽容来取代强制专断与师道尊严,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3)健康向上的竞争和激励是个性化阅读发展的“动力”。敢于竞争是自信的表现,是勇气和力量的体现,只有在竞争的“激励”与“刺激”下,才能顽强地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去探索研究。没有竞争与激励的课堂教学就犹如一潭死水,起不了涟漪,又岂能激起千层浪花呢?因此营造一个公平竞争、你追我赶的课堂环境是个性化阅读的“动力”,它可以激起学生为突破自己的界阈而努力的热情。个性化阅读还需要激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富于激励性的语言如沐春风、鲜润醉人、强烈地感染着学生,使其澎湃的心潮在思维的大海中激荡,成为推动其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我们已经不能再一味的以长者的身份,挑剔的眼光,批评这批评那了。而应该巧妙地运用各种“竞争”和“激励”的手段,催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强化他们成功的欢悦,不断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2、探索形成了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1)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激发创新潜能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具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个体。“蹲下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们的学习伙伴,这是阅读教学中师生互动、师生互补、平等对话的前提。教学中,要努力地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教材,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会学习,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挑战同伴、挑战老师。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是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的重点与关键。(2) 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和阅读伙伴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玻璃,品读相关段落,结合课前搜集资料进行介绍,进而自由结组,选择合作伙伴,合作探究后,选出代表以推销员的身份推销玻璃。由于同学选的是自己喜欢的,并符合自己感悟能力的,因此课堂上学习热情高涨,说得推销气氛热烈、对玻璃的介绍有声有色,整个课堂灵动飞扬。(3) 自主选择阅读方法,交流阅读感受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思维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同种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在长期的母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养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学生独立学习时,就应当鼓励他们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擅长的学习方法和适宜的表现方法去开展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如教学慈母情深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潜心品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行研读,并设计一种自己喜欢的、擅长的表达方式进行全班交流。汇报时,同学们以感情朗读、感受表达、说慈母颂母爱等富有个性地方式进行交流,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更好地张扬。(3)“预设”走向“生成”,珍视独学生特感受,培养创新意识课堂是由具有不同个体意识的学生为主体的。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勃勃地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活动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课堂呈现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实施个性化阅读必须从“预设”走向“生成”,并且要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如教学跳水一文,在引导学生理解“猴子与孩子”的关系时,我常常是讲“猴子逗孩子”。但在一次上课时,一位学生提出不用“逗”用“惹”。我问其为什么,他说:“从下文孩子的暴怒的表现来看,猴子的行为岂是逗,简直是惹。”这是多么准确而又富有创意的解读,学生已经能够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阅读课文了。我十分欣赏他的见解并采纳了他的见解。这告诉我们,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摆脱“预设”的消极思维定势,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言,善待并开发学生的发言,因为这是一笔“价廉物美”的资源,关注这一资源的开发就能解决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并直接指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教师、文本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使个性在课堂中灵动飞扬。(4)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张扬个性,勇于创新。在问题的设计上,我们常常可以问: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有什么体会或感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有什么看法?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写上你的阅读批注,谈谈你的阅读体会等。在这种极具个性的问题中,学生阅读文本的自由度比较大,感悟的空间比较广,可以促使学生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利用,体现出个性特征的自主求知过程,同时也坚定了学生主动探究事物的信心和思维的独立性。另外,在学生学文后,我们还可根据情况适当拓展,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空间。如:在教学新型玻璃后,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更新型的玻璃。在学生的奇思妙想后,一些富有新意又极具儿童特色的玻璃诞生了:月光玻璃、聊天玻璃、“太阳能路灯”玻璃、自动清洗玻璃、视力保护玻璃只要学生勇于发现和创新,只要是自己的新体会、新见解就是一种收获,就是一种超越。3、重视思路教学,训练思维逻辑性叶圣陶先生很重视“思路教学”。他认为“一番话一篇文章,思路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从思维入手阅读文章是由思路的内涵决定的。“思路”即思维的脉络,形成文字便称之为“语脉”。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因此,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可见,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1)分析语段的结构,把握语段的思路分析语段结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扣中心,以纲带目。中心句是语段的“总纲”。分析语段结构,如果语段有中心句,首先必须找准中心句。凡属先摆观点然后分析论证,或者先摆情况后解释说明,或者先总说后分说之类的语段,第一层都划在始发句与后续句之间。与此相反,属于先分析论证后得出结论,或先分述后总结之类的语段,第一层则划在终止句前面。如果是照应式语段,第一层则划在始发句后,第二层则划在终止句前。理思路,弄清结构。语段的结构形式不外乎两种:一是纵向结构,一是横向结构。弄清结构形式,语段的层次便基本明晰了。抓标志,分析结构。语段里常运用一些关联词语或关键词语表示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如“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或问题的几个方面,是并列关系;“总之”、“由此可见”表示结论,一般是分总关系;“所谓”表示有所解释,是解说关系;此外,对应的词语、相似的句式、语意的分合、方位的顺序等,都是分析语段层次的突破口。抓句子语意间隙,分析结构。有些语段,既无关联词语,又无外在的形式标志,分析结构时,就要认真研究各句内容,揣摩它与前后相邻句子语意的疏密度。彼此语意关系最近,间隙最小,结合最紧的,便是最后一个层次;彼此语意关系最远,间隙最大,结合相对松散的,便是语段的第一个层次。(2)分析文章的意义段,把握文章的思路理解一篇文章,必须划分出意义段。有了这一步,才能理解作者的思路,掌握篇章的结构。怎样划分意义段呢?辨明文体,选准角度。划分层次,就是要以一定的标准进行内容上的归类合并。不同文体用以划分归类的标准不同,如记叙文体,可根据人或事的不同,根据时间、空间的变换来划分;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来切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件发展顺序,或按事理逻辑(轻到重、简单到复杂)来划分。而科技文一般属消息一类,其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后边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介绍它的构造、原理、发展、现状、评价等等。辨明重要的文句。文意中的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为我们划分文章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审辨标志性词语。有些文章,为了表达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明前后上下内容间的关系。找出这些词语并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顺序词,B、关联词,C、指代词,D、范围词、E、类别词、F、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词或近义词语。三、结语总的说来,积极开展阅读训练有助于提升的学生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是语文素养形成的核心因素及根本目的。思维训练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如是,在写作教学、听说教学中亦体现如是,因为它是帮助学生开启“智慧”的不二法门。我想,我们语文教师当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和不甘平庸的创造精神,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规律,在教学方法上开疆辟土,作人类“灵魂”真正的“工程师”。【参考文献】1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377页.2 罗素.教育的目的见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36页.3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03页.4王坦 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5钱佩玲 王嵘 对合作学习方式的介绍及反思,200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