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知识点总结.doc

返回 举报
资源描述
期末方剂备考录 一.总论知识点 1.方剂起源与发展: 《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方书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君臣佐使 《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方书之祖”载方为“经方” 孙思邈后著《千金翼方》以辅《千金要方》 宋代《太平圣惠方》是我国政府组织编写的第一部方书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第一部政府编制颁行的成药药典 金元成无己《伤寒明理药方论》开方论之先河 明代吴昆《医方考》为第一部方论专著 明代朱橚《普济方》是我国现存古籍中载方量最多的方书 2.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只记2句话) ①治法是用方或组方的依据(方从法出) ②方剂是体现治法的主要手段(以方现法) 3.方剂的变化(12字掌握) ①药味加减②药量加减③剂型更换 4.方剂所应八法 (1)汗法:解表剂 (2)和法:和解剂;表里双解剂 (3)下法:泻下剂 (4)消法:理气剂;祛湿剂;祛痰剂;消食剂;驱虫剂;理血剂 (5)吐法:涌吐剂 (6)清法:清热剂;祛暑剂 (7)温法:温里剂 (8)补法:补益剂 另(未归):固涩剂、安神剂、开窍剂、治风剂、治燥剂 5.举例说明君臣佐使的含义(幻灯片例) (1)君药:是针对主病or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中不可或缺且药力居首的药物。 (2)臣药: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or主证的药物; 二是针对兼病or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其在方中药力小于君药。 (3)佐药 ①佐助药:是协助君药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or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②佐制药:是制约君药臣药峻烈之性or减轻消除君药臣药毒性的药物。 ③反佐药:是少量与君药性味or作用相反但又能辅成治疗作用的药物。(即配伍反佐另有服法反佐&炮制反佐) 其在方中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 (4)使药:一是引经药,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物; 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其在方中药力较小,用量亦轻。 二.某首方的功用、主治证和临床表现 1.麻黄汤 (1)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2)主治证:外感风寒表实证 (3)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2.桂枝汤 (1)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2)主治证:外感风寒表虚证 (3)临床表现: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3.小柴胡汤 (1)功用:和解少阳 (2)主治证:A.伤寒少阳证B.妇人中风,热入血室C.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3)临床表现:(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4.逍遥散 (1)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2)主治证:肝郁血虚脾弱证 (3)临床表现: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or往来寒热or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 5.白虎汤 (1)功用:清热生津 (2)主治证:阳明气分热证 (3)临床表现: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6.仙方活命饮 (1)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2)主治证: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3)临床表现:红肿焮痛,or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7.青蒿鳖甲汤 (1)功用:养阴透热 (2)主治证: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3)临床表现: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8.四物汤 (1)功用:补血和血 (2)主治证:营血虚滞证 (3)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月经不调,or经闭不行,脐腹疼痛,面色唇爪无华,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9.半夏白术天麻汤 (1)功用:化痰息风,健脾祛湿 (2)主治证:风痰上扰证 (3)临床表现: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 三.治疗同病证两方间比较(问答*2) (组成→功用→主治证) 1.四君子汤VS理中丸 (1)同:四君子汤和理中丸均以人参、白术、炙甘草补益脾胃之气。(2)异:理中丸以干姜配人参为主,既补脾胃之虚,又温中祛寒具温中补虚之功,而治脾胃虚寒证;四君子汤以人参配白术为主,重在补脾胃之气兼助运化,具补气健脾之功,而治脾胃气虚证。 2.归脾汤VS补中益气汤 (1)同:归脾汤和补中益气汤均有补脾益气之功,同用人参、黄芪、白术、甘草4味。(2)异:补中益气汤配伍升阳举陷之升麻、柴胡,重在补气且能升阳,主治脾胃气虚证;归脾汤配伍养心安神之龙眼肉、酸枣仁、茯神、远志,意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神志不宁&脾不统血之失血证。 3.黄土汤VS归脾汤 (1)同:黄土汤和归脾汤均可用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共用甘草、白术。(2)异:黄土汤以灶心黄土、炮附子、白术为主,配伍生地、阿胶、黄芩以温阳健脾而摄血,滋阴养血而止血。适用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之出血证;归脾汤用黄芪、龙眼肉为君,配伍人参、白术、当归、茯苓、酸枣仁、远志以补气健脾、养心安神,适用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之出血证。 四.治疗不同病证方剂间的比较 1.咳喘 (1)麻黄汤:外感风寒表实证 (2)小青龙汤:外寒内饮证 (3)止嗽散:风邪犯肺之咳嗽证 (4)麻杏甘石汤: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5)败毒散:气虚外感风寒湿证 (6)十枣汤:悬饮&水肿 (7)泻白散:肺热喘咳证 (8)葛根芩连汤: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 (9)生脉散: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 (另治:温热暑热伤气耗阴证) (10)百合固金汤: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 (11)炙甘草汤:虚痨肺萎&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 (12)苏子降气汤:上实下虚之喘咳证 (13)定喘汤: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14)咳血方:肝火犯肺之咳血证 (15)杏苏散:外感凉燥证 (16)桑杏汤:外感温燥证 (17)清燥救肺汤:温燥伤肺证 (18)麦门冬汤:虚热肺萎&胃阴不足证 (19)真武汤:阳虚水泛证&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水泛证 (20)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2.崩漏 (1)理中丸:脾胃虚寒证&阳虚出血证&中阳不足阴寒上乘之胸痹,脾气虚寒气不摄津之病后多涎唾,中阳虚损之小儿慢惊 (2)补中益气汤: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气虚发热证 (3)归脾汤:脾不统血证&心脾气血两虚证 (4)固冲汤:脾肾虚弱,冲脉不固证 (5)温经汤: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6)桂枝茯苓丸:瘀阻胞宫证 (7)黄土汤: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 3.泄泻 痛泻要方:脾虚肝郁之痛泻 半夏泻心汤:寒热互结之痞证 香薷散:阴暑证 理中丸:脾胃虚寒证 四逆汤:阳郁厥逆证&肝脾不和证 四君子汤:脾胃气虚证 参苓白术散:脾虚挟湿证 四神丸:脾肾阳虚之五更泻 平胃散:湿滞脾胃证 藿香正气散: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五苓散:水湿内停证 实脾散: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 保和丸:食积证 4.痢疾 葛根芩连汤: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 大柴胡汤:少阳阳明合病 黄连解毒汤:三焦火毒热盛证 芍药汤:湿热痢疾 白头翁汤:热毒痢疾 真武汤:阳虚水泛证 另:泄泻&痢疾同治 四逆散:阳郁厥逆证 真人养脏汤: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 补中益气汤:气虚下陷证 乌梅丸:蛔厥证 5.胁痛 (1)十枣汤:悬饮&水肿 (2)小柴胡汤:伤寒少阳证(另治:妇人中风热入血室&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3)蒿芩清胆汤:少阳湿热痰浊证 (4)四逆散:阳郁厥逆证&肝脾不和证 (5)逍遥散:肝郁血虚脾弱 (6)龙胆泻肝汤:肝胆实火上炎证(另:肝经湿热下注证) (7)左金丸:肝火犯胃证 (8)大柴胡汤:少阳阳明合病 (9)一贯煎: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10)血府逐瘀汤:胸中血瘀证 (11)复原活血汤: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 (12)咳血方:肝火犯肺之咳血证 (13)清燥救肺汤:温燥伤肺证 五.某味药在某首方中的作用 1.败毒散中人参(佐) (1)扶助正气以驱邪外出和防邪复入 (2)祛邪不伤正,使散中有补不致耗散真元 2.理中丸中炙甘草(功兼佐使) (1)伍人参、白术以助益气健脾,补虚助阳 (2)可缓急止痛 (3)调和诸药,功兼佐使 3.小建中汤中白芍(臣) (1)滋养营阴,以补营血之亏虚 (2)柔缓肝急止腹痛(伍饴糖以酸甘化阴,养阴缓急而止腹痛拘急) (2)伍桂枝以调和营卫、燮理阴阳 4.小建中汤中炙甘草(功兼佐使) (1)益气补虚 (2)缓急止腹痛 (3)调和诸药 5.四逆汤中炙甘草(功兼佐使) (1)益气补中,与姜附温补结合治虚寒之本 (2)甘缓姜附峻烈之性,使其破阴回阳而无暴散之虞 (3)调和药性,并使药力持久 6.参苓白术散中桔梗(佐) (1)配砂仁调畅气机,治胸脘痞闷 (2)开提肺气,以通调水道 (3)为舟楫之药,载药上行,使全方有脾肺双补之功 7.复原活血汤中酒大黄(君药重用18g) (大黄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本方中:荡涤凝瘀败血,导瘀下行(给邪以外出途径),推陈致新。 8.真武汤中白芍(佐) (1)利小便以行水气(本草言其能“利小便”) (2)柔肝缓急以止腹痛 (3)敛阴舒筋以解筋肉挛动 (4)防防止附子燥热伤阴 9.芍药汤中肉桂(佐)—少量温热之肉桂 (1)可助当归、白芍行血和营 (2)制约黄芩黄连苦寒之性 10.当归补血汤中黄芪(君重用30g) (1)大补肺脾元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补气生血) (2)善能固护肌表,留得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 11.半夏厚朴汤中生姜:制半夏毒&和胃止呕&宣散水气化痰止咳 12.祛痰剂中配伍行气药的意义 痰随气升降,气滞则痰聚,气顺则痰消。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矣。固祛痰剂中常配伍理气药。 六.病案分析 1.败毒散 (1)辨证:气虚外感风寒湿证 (2)方名:败毒散或人参败毒散 (3)组成及用量:人参6g、茯苓6g、枳壳6g、桔梗6g、柴胡6g、前胡6g、羌活6g、独活6g、川芎6g、甘草3g (4)用法:水煎服 (5)方解(写明君臣佐使并稍加分析) 2.六味地黄丸 (1)辨证:肾阴精不足证 (2)方名:六味地黄丸 (3)组成及用量:熟地24g、干山药12g、山萸肉12g、泽泻9g、茯苓9g、丹皮9g (4)用法:蜜丸每服9g日2~3次or水煎服 (5)方解 3.固冲汤 (1)辨证:脾肾虚弱,冲脉不固证 (2)方名:固冲汤 (3)组成及用量(白术30g、生黄芪18g、萸肉24g、生杭芍12g、龙骨24g、牡蛎24g、棕边炭6g、海螵蛸12g、茜草9g、五倍子1.5g) (4)用法:水煎服 (5)方解 4.苏子降气汤 (1)辨证:上实下虚之喘咳证 (2)方名:苏子降气汤 (3)组成及用量(紫苏子9g、半夏9g、川当归6g、前胡6g、肉桂3g、厚朴6g、甘草6g) (4)用法:加生姜3g大枣1枚,水煎服。 (5)方解 七.重要的药物配比、君药 1.配比: (1)桂枝汤中桂枝和芍药1:1(仲景方典型配比) (2)左金丸中黄连和吴茱萸6:1 (3)当归补血汤中黄芪和当归5:1 (4)大补阴丸中熟地龟板和黄柏知母3:2 (5)麦门冬汤中麦门冬和半夏7:1 (6)麻杏甘石汤中麻黄和石膏1:2 2.君药or重用or轻用 (1)小建中汤君药饴糖重用30g为最(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2)炙甘草汤君药生地重用20g为最(滋阴养血) (3)炙甘草汤重用炙甘草12g(益气养心)(一般用6g) (4)白虎汤中君药石膏50g为最(清阳明气分大热并生津除烦) (5)阳和汤君药熟地重用30g为最(滋阴补血,填精益髓) (6)阳和汤最轻炮姜炭2g(温经止血) (7)完带汤君药白术30g&山药30g(燥湿化浊&补肾固带) (8)凉膈散中连翘为君用量25g最重 八.方誉 1.麻黄汤: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之基础方 又辛温发汗法之代表方 2.桂枝汤:仲景群方之冠 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之基础方 又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法之代表方 3.辛凉平剂-银翘散、辛凉轻剂-桑菊饮、辛凉重剂-白虎汤. 4.麻杏甘石汤:治疗表邪未解,邪热壅肺之基础方。 5.大承气汤:治疗阳明腑实之代表方 又峻下热结法之基础方 6.十枣汤:峻下逐水之基础方 又治疗悬饮、水肿实证之代表方 7.小柴胡汤:治疗少阳病证之基础方 又和解少阳之代表方 8.蒿芩清胆汤:治疗少阳湿热证之代表方 9.四逆散:原治阳郁厥逆证,后世拓展用作疏肝理脾之基础方 10.逍遥散:调肝养血之代表方,又治疗肝郁血虚脾弱证之基础方,又妇科调经之常用方 11.半夏泻心汤:治疗中气虚弱、寒热互结、升降失常之基础方,又寒热平调、散结除痞之代表方 12.白虎汤:治疗伤寒阳明经证,或温病气分热证之基础方 13.清营汤:“透热转气”之代表方 14.黄连解毒汤:“苦寒直折”之代表方,清热解毒之基础方 15.凉膈散:“以泻代清”法之代表方 16.仙方活命饮:疡门开手攻毒第一方,治疗热毒痈肿之常用方,又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VS阳和汤又阴疽活命汤 17.导赤散:体现清热利水养阴法之基础方 18.青蒿鳖甲汤:典型的养阴透热之方治阴虚发热常用 19.香薷散:夏月之用香薷,如冬之用麻黄 20.清暑益气汤:治疗暑热气津两伤之常用方 21.理中丸:治疗中焦脾胃虚寒证之基础方 22.四逆汤:治疗少阴心肾阳衰寒厥证之基础方 23.当归四逆汤:治疗血虚寒厥证之常用方 24.阳和汤:治疗阴疽之代表方 25.葛根芩连汤:治疗表证未解、邪热入里、协热下利之基础方 26.大柴胡汤:治疗少阳阳明合病之代表方 27.四君子汤:补气之基础方 28.参苓白术散:健脾渗湿止泻之常用方 29.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法之代表方,体现“甘温除热”法之代表方,治疗气虚发热证之代表方 30.生脉散:益气养阴生脉之代表方 31.四物汤:原治外伤瘀血作痛,后用治妇人诸疾,今多做补血调血之基础方(四物汤、逍遥散、归脾汤、温经汤都是调经之要方) 32.当归补血汤:体现补气生血法,治疗血虚发热证之代表方,又甘温除热 33.小建中汤:甘温除热之祖方 34.八珍汤:治疗气血两虚之基础方 35.六味地黄丸:补肾填精之基础方,“三补三泻”法之代表方 36.泻白散:为平和之剂,泻肺诸方之准绳 37.一贯煎:阴虚气滞证之常用方 38.百合固金汤:滋补肺肾,止咳化痰之常用方 39.肾气丸(金贵肾气丸/桂附肾气丸):补肾助阳,化生肾气之代表方 40.地黄饮子:肾虚喑(舌强不能言)痱(足废不能用)之代表方 41.四神丸:命门火衰,火不暖土所致五更泄泻或久泻之代表方 42.朱砂安神丸:治疗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而神志失宁之代表方 43.酸枣仁汤:仲景用治“虚痨虚烦不得眠”(以方测证) 44.越鞠丸: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之代表方 45.桃核承气汤:逐瘀泻热之基础方 46.四大金刚:桃仁、红花、赤芍、川芎 47.桂枝茯苓丸:缓消徵块法之代表方 48.麦门冬汤:治疗肺胃阴伤、火逆上气证之常用方 49.平胃散:湿滞脾胃证之基础方 50.藿香正气散:夏月感寒伤湿,脾胃失和证之常用方 51.茵陈蒿汤:黄疸阳黄之代表方 52.五苓散:利水化气之代表方 53.真武汤:温阳利水之基础方 54.二陈汤:治疗痰湿证之基础方,治痰通用二陈 55.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风痰眩晕、头痛之常用方 56.保和丸:治疗“一切食积”轻证之常用方 九.治法 败毒散:逆流挽舟 大承气汤:通因通用(热结旁流证) 增液承气汤:增水行舟(热结阴亏证) 龙胆泻肝汤:火郁发之 泻白散:培土生金 清胃散:火郁发之 芍药汤:通因通用 参苓白术散:培土生金 补中益气汤:甘温除热 小建中汤:甘温除热 当归补血汤:甘温除热 大补阴丸:培本清源 百合固金汤:金水相生之首方 肾气丸:少火生气,阴中求阳 炙甘草汤:金水相生 桂枝茯苓丸:通因通用 桑杏汤:辛甘凉润 桑菊饮:辛凉解表 清燥救肺汤:培土生金 实脾散:培土制水 完带汤:扶土抑木 配伍特点 半夏泻心汤: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辛开苦降)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