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6458017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一、单选题(共5小题)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陈丹青的老师木心当年在纽约讲课 欢迎,所讲内容本属私人性质,不涉功利,没指望付梓。若不是一帮读者 ,央求当年听课的陈丹青掏出笔记,这些文字怕也见不了面,更不会洛阳纸贵。老人家有耽佳句的 ,又不会以辞害意,多有通透漂亮的妙论,使你醍醐灌顶;常常在了结一学术公案之后谈笑自若,略近周作人笔下喝茶之意,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A备受 爱不释手 癖好B倍受 爱不释手 爱好C备受 爱屋及乌 癖好D倍受 爱屋及乌 爱好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规范企业参保缴费行为,今年市社会保险征缴中心通过专项检查行动、加强部门配合联动等多种措施,开展社会保险稽核工作,切实维护参保职工合法权益。B对于商家来说,每年的圣诞节都是年底重要的营销期,不少商家都会花心思提前进行“氛围营销”。C教育部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刑法修正案(九)已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相关考试作弊行为将被追究刑责。D会议认为,认识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3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万人鼓噪慑吴侬,犹是浮江老阿童。B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C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现在野芍药打骨朵了。我用手捏了捏,一颗手指肚大的花蕾能开出碗大的花。我想把山坡的野芍药的花骨朵全都捏一遍,好像手里捧过百万玫瑰,但我怎么捏得过来呢?。既然这样,布尔津河你为什么还要流走呢?白桦的小碎叶子如一簇簇黄花,仔细看,这些黄花原来是带明黄色调的小绿叶子。当晨雾包裹大地又散开后,你觉得白桦树收留了白雾。我甚至愚蠢地摸了摸树干,看了看自己的手指肚,又用舌头舔了舔没沾雾,白桦树就这么白。草地、悬崖上都有野芍药花。能想象,它在阿勒泰的蓝天下有多么美,而它的树身如少女身上的白纱。开在白桦树脚下的野芍药花一定最动人,它像一个人从泥土里为白桦树献花。ABCD5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这幅题为依法了之的漫画,形象地讽刺了某些治标不治本的处罚行为。B画面上,一个身着制服的执法人员提着一只从标有“制假售假”字样的螃蟹身上折断一只蟹钳,得意洋洋地走了,而那只被处罚的螃蟹心存侥幸,心里想着“元气未伤,咱照样横行”。C提示人们:对违法乱纪者,必须严厉打击,做到斩草除根。D整个画面图案简洁,形象生动。二、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题。送顾宁人北游序归 庄 余与宁人之交,二十五年矣。其他同学相与,或二十年,或十余年,盖未尝有经年之别也。今于宁人之北游也,而不能无感慨焉。 宁人故世家,崇祯之末,祖父蠡源先生暨兄孝廉捐馆,一时丧荒,赋徭猬集,以遗田八百亩典叶公子,价仅当田之半,仍不与。阅二载,宁人请求无虑百次,仍少畀之,至十之六,而逢国变。 公子者,素倚其父与伯父之势,凌夺里中,其产逼邻宁人,见顾氏势衰,本畜意吞之。而宁人自母亡后,绝迹居山中不出,同人不平,代为之请,公子意弗善也。适宁人之仆陆恩得罪于主,公子钩致之,令诬宁人不轨,将兴大狱,以除顾氏。事泄,宁人率亲友掩其仆,执而棰之死。其同谋者惧,告公子。公子挺身出,与宁人讼,执宁人囚诸奴家,胁令自裁。同人走叩宪副行提,始出宁人。比刑官以狱上,宁人杀无罪奴,拟城旦。宪副与公子年家,然心知是狱冤,又知郡之官吏,无非公子人者,乃移狱云间守,坐宁人杀有罪奴。公子忿怒,遣刺客戕宁人。宁人走金陵,刺客及之太平门外,伤首坠驴,会救得免。而叛奴之党,受公子指,纠数十人,乘间动宁人家,尽其累世之传以去。宁人度与公子讼,力不胜,则浩然有远行。而同人之知宁人者,携尊榼送之。酒半,归子作而言曰:“宁人之出也,其将为伍员之奔吴乎?范雎之入秦乎?吾辈所以望宁人者不在此。宁人之学有本,而树立有素,使穷年读书山中,天下谁复知宁人者?今且登涉名山大川,历传列国,以广其志而大其声施。焉知今日困厄,非宁人行道于天下之发轫乎?若曰怨仇是寻,非贤人之志;别离是念,非良友之情。”于是同人曰“善”,请歌以壮其行,而归子为之序。(有删改)【注】顾宁人:顾炎武,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捐馆:舍弃所居之屋舍,死亡的婉称。城旦:原为秦汉时的一种刑罚名,这里指流放或徒刑。云间:松江的古称。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他同学相与 彼此交往 B仍少畀之 给予 C适宁人之仆陆恩得罪于主 冒犯 D比刑官以狱上 等到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炎武本出生世家,因祖父和兄长相继故去,加上灾荒和繁重的赋税徭役,导致家道中落。 B叶公子依仗父亲和伯父的势力,在乡里为非作歹,地产与顾家相邻,见他家衰微,有侵夺之意。 C宪副由于和顾炎武是同科中举,而且知道顾炎武含冤,故而异地审判,目的是轻判顾炎武。 D文中归庄点明寻仇非贤人之志,以此激励顾炎武,这是知己之言,也是作序的一个原因。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遗田八百亩典叶公子,价仅当田之半,仍不与。 (2)又知郡之官吏,无非公子人者,乃移狱云间守,坐宁人杀有罪奴。4文中归庄是从哪几个方面劝勉顾炎武的?三、诗歌鉴赏(共1小题)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念奴娇叶梦得 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粘天无壁。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漫馀诗句犹杰。 闻道尊酒登临,孙郎终古恨,长歌时发。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注】这首词是作者兼知建康府(今南京)时,登镇江北固山有感而作。孙郎,即孙策,曾经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1)“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运用了哪两种手法?(2)词的下阕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具体分析。 (3)全词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四、默写(共1小题)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2)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3) ,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4)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6)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7)玩人丧德, 。(尚书周书旅獒)(8)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五、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9.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以下题。职业汪曾祺 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大人小孩都听得很熟了。 “有旧衣烂衫找来卖!” 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她的声音很高,拉得很长,一口气。 “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 我好像只看见这人走来走去,吆喝着,没有见有人买过他的化风丹。这位贵州老乡,你想必是板桥的人了,你为什么总是在昆明呆着呢?你有时也回老家看看么?黄昏以后,直至夜深,就有一个极其低沉苍老的声音,很悲凉地喊着: “壁虱药!虼(g)蚤药!” 壁虱即臭虫。他这时候出来吆卖是有道理的。白天大家都忙着,不到快挨咬,或已经挨咬的时候,想不起买壁虱药、虼蚤药。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 “椒盐饼子西洋糕!” 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是一个孩子。他斜挎着一个腰圆形的扁浅木盆,从早到晚,穿街过巷,吆喝着。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岁,如果上学,该是小学五六年级。但是他没有上过学。 我从侧面约略知道这孩子的身世。非常简单,他是个孤儿,父亲死得早。母亲给人家洗衣服。他还有个外婆,在大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母亲托人求了糕点铺的杨老板,他就做了糕点铺的小伙计。晚上发面,天一亮就起来烧火,帮师傅蒸糕、打饼,白天挎着木盆去卖。这孩子是个小大人!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 每天下午,在华山西路、逼死坡前要过龙云的马。他每天都是这时经过逼死坡,他很爱看这些马。黑马、青马、枣红马。有一匹白马,真是一条龙,高腿狭面,长腰秀颈,雪白雪白。他站在路边看不厌,但是他没有忘记吆喝: “椒盐饼子西洋糕!” 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他吆喝得很好听,有腔有调。若是谱出来,就是: “椒盐饼子西洋糕!” 放了学的孩子,也觉得他吆喝得好听,爱学他。但是他们把字眼改了,变成了:捏着鼻子吹洋号! 昆明人读“饼”字不走鼻音,“饼子”和“鼻子”很相近。他在前面吆喝,孩子们在他身后模仿:“捏着鼻子吹洋号!”这又不含恶意,他并不发急生气,爱学就学吧。这些上学的孩子比卖糕饼的孩子要小两三岁,他们都吃过他的椒盐饼子西洋糕。他们长大了,还会想起这个“捏着鼻子吹洋号”,俨然这就是卖糕饼的小大人的名字。 这一天,上午十一点钟光景,我在一条巷子里看见他在前面走。这是一条很长的、僻静的巷子。穿过这条巷子,便是城墙,往左一拐。不远就是大西门了。我知道今天是他外婆的生日,他是上外婆家吃饭去的。他把糕饼交回到柜上,才去。虽然只是背影,但看得出他新剃了头,换了一身干净衣裳。我第一次看到这孩子没有挎着浅盆,散着手走着,觉得很新鲜。他高高兴兴,大摇大摆地走着。忽然回过头来看看。他看到巷子里没有人,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捏着鼻子吹洋号!”(有删节)1在写主人公的叫卖之前,作者先写了其他几种叫卖声。请分析这样设计的作用。2“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请说说小说中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3小说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4作者在自赏里写到:“一般都以为受戒大淖记事是我的代表作,似乎已有定评,但我的回答出乎一些人的意外:职业。”试探究作者认可这篇小说的原因。10.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以下题。红绿灯马国福 我仔细观察过红绿灯下的许多面孔。有意思的是,红绿灯下的脸已确凿无误地成为一个人内在秩序的晴雨表,我们对生活的态度毫不保留地都写在了这张脸上。头顶的红绿灯就像两面镜子,以分秒为单位,勘察计量着我们的文明操守、道德操守、文化操守、传统操守。 当下的城市,红绿灯的多少见证着一个城市的繁荣程度。而是否恪守内心的那种秩序,很明显地写在我们的脸上和脚下。红绿灯简单的交通法则,考验着每一个经过的人内心的道德法则和文明法则。“宁停三分,不抢一秒。”“抢”,一个含着暴力色彩的词,形象地描绘出了蛰伏在我们心底的丑和小。在生命的长河中,“秒”这个计算单位是多么的短促甚至不值一提,它甚至连一朵浪花都算不上。抢一秒,并不意味着我们为人生囤积了一份财富。当一些人忙着“抢”一秒时,“停”成为一种美德。文明的自觉不在,造就了幸福感的缺失。也就是几十秒的时间,我们暴露出人性的丑陋和美好。 这是一个注定慢不下来的时代,在城市中央,红绿灯肩负起文明法官的角色。他高高在上,但无法完全左右文明的脚步。因为信仰的溃败、坍塌、分离、迷失,许多在十字路口停留的脚步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那份浮躁和忙乱,总想着快人一拍,先人一着,早点抵达自己要去的地方,我们以人性的丑陋占据了文明的位置,以不光彩的侥幸,逾越了人性的伟岸。 很多人,宁可在家里晃悠,在单位闲聊,在不是彼岸的地方浪费几个小时,也要争抢红绿灯下的几秒钟。似乎赚了这几秒钟,他就赚得了多大的便宜。红绿灯一闪一闪,打量着这个纷繁城市的人们,以一种过于自信的步伐,抛弃内心那静静的秩序。 飞速的车轮挟裹着我们的意志滚滚向前,轰鸣的马达粗暴地喝退了生命本原的宁静。机器给予的快感消解着我们艰难积累和维护的秩序,红绿灯下,文明被撕开一道伤口。工业时代、商品时代、机器时代、物质消费主义至上的时代,车辆的扩张,加剧着我们的慌乱。“堵”已成为城市的一道硬伤。谦让的美德,自守的文明,在红绿灯下一览无余。十字路口,似乎成为道德的博物馆,文明的遗址。我常常站在这道德博物馆的门口观照自己,站在这文明遗址的路面情不自禁地揣摩,究竟是什么力量让我们如此仓促、慌乱地抵达? “快”,已成为这个时代最繁荣的耀眼标签。当我们的脚步走得过快而把生命中应该慢慢沉淀下来的那些元素摒弃时,我们内心宁静的世界濒临破产的边缘。或许我们因为瞬间的得意而有限地赚得一些所谓的便捷,可就这刹那间的自我放纵,一点一点揭去了我们道德屋宇的瓦片,让我们在茫茫人流中露出了皮肤下的那份黑暗和霉斑。 红灯一闪一闪,似乎在警醒每一个从中经过的人:请你们放慢脚步,一点一点放慢脚步,当内心的秩序完全被打乱的时候,你们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当绿灯亮起的时候,我们生命的田园才会打开另一扇门,那里静静生长着从容、宁静、安详,有一条路正引领着我们“回家”。(摘自杂文报2012年12月18日,有删改)1文章多次提到了“内在秩序”,这种秩序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请赏析“十字路口,似乎成为道德的博物馆,文明的遗址。” 3结合全文,说说造成人们在红绿灯面前暴露出人性的丑陋的原因是什么?六、作文(共1小题)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检验一个人的重要标准,是看他把时间放在了哪里;检验一件事的重要标准,是看事情在时间面前被证明的意义。当一切走到尽头,只有时间不会撒谎。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答案部分1.考点:词语(包括熟语)试题解析:“备受”跟“倍受”意思不同,这种不同是由“备”跟“倍”的不同造成的。“备”有“完全”“周遍”的意思,是从“范围”角度着眼的;“倍”有“加倍”的意思,是从“程度”角度着眼的。爱不释手:喜欢的舍不得放手。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爱好:喜爱。癖好:对某种事物的特别爱好。答案:C 2.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试题解析:A成分残缺,应在“通过”前加“采取”一词和后面的“措施”搭配,B搭配不当,“圣诞节”是“营销期”搭配不当,应改为“圣诞节期间”,D语序不当,“引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应互调。答案:C 3.考点:修辞格试题解析:A比喻,以万人鼓噪与浮江而来的晋王浚的水师,比喻钱塘江潮的雄壮气势;B比喻,C借代,D比喻。答案:C 4.考点:语言表达试题解析:从“怎么捏得过来呢?”接着应该写野芍药花的多,所以首先选句;接着过渡到白桦树,所以选句;然后从白桦树的叶子写到树干,并且详细写树干。可用排除法选D。答案:D 5.考点:图文转换试题解析:B项是对画面内容的解说,不是寓意;C项是对人们的提示;D项是对画面风格的解说。答案:A 6.考点:人物传记试题解析:1“得罪”在此是“获罪”之意。2宪副与叶公子同年登科。3文言文翻译需要注意抓关键词和句式特点:(1) “典”:典当(抵押);“当”:相当;“与”:给;本句是省略句,要补出主语“顾家”。(2 “非”:没有; “狱”:案件;本句省略了主语(宪副), 省略“于”、“坐”。4不会像伍员奔吴,范雎入秦一样是寻仇,用古人的例子劝勉;宁人将登高山涉大江,游历各地,从而来推广他的志向,使他为世人所传扬的名声更大,希望他能学以致用;宁人在天下实践施行自己政治主张,展望他此行的重大作用;如果说只想着寻仇,这不是贤能之人的志向;如果说只想着离愁别意,这也不是良友的感情,警醒他不要寻仇。参考译文我和宁人交往已经二十五年了,和其他一起学习的朋友交往,有的二十年,有的十多年,都不曾有过几年的分别。今天宁人要北游了,不能不感慨万千。宁人本来出生世家,崇祯末年,他的祖父蠡源先生和兄长孝廉先后去世,同时经历丧事又逢荒年,赋税徭役繁重,顾家把祖上遗留下来的八百亩田产典当给叶公子,价格仅相当田价的一半,但公子仍然不给钱。经历了两年,宁人请求了大约百来次,叶公子依然只是稍微给他一些钱款,到付了十分之六钱款的时候,国家发生大变,明朝灭亡了。叶公子一直依仗父亲和伯父的势力横行乡里,侵夺乡人财产,他家田产与宁人家相邻,见顾氏衰微,本来就一直蓄意想吞并宁人家田产。而宁人自从母亲去世后,居住在山中与世隔绝,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心中不平,替宁人向叶公子请求付清所有钱款,公子心里还是不愿意。这时恰逢宁人家的仆人陆恩犯事,受到主人的罪责,公子就和他串通勾结,令他诬陷宁人不轨,想让宁人入狱来除掉顾家。事情泄露后,宁人带领亲友趁其不备袭击了这仆人,把他抓起来用棍子打死了。仆人的同谋者害怕了,把事情告诉了叶公子。公子站出来和宁人打官司,并把宁人抓起来囚禁在奴仆家中,胁迫他让他自尽。朋友们奔走叩见按察副使(省级主管刑狱的副长官),才行文提取人犯,使宁人从狱中出来。等执掌刑法的官吏(县市级)把这案件上报,认为宁人杀害无辜的奴仆,想要判处流放。按察副使虽与叶公子是同年登科,但心里知道宁人之案是冤狱,又知道郡县中的官吏中没有会违背公子心意反对公子做法的人,于是就把案件移送到松江太守处,最终判定顾炎武杀有罪家奴的罪。叶公子很气愤,派刺客杀害宁人。宁人逃跑到南京,刺客追到太平门外行凶,宁人头部受伤从驴上坠落,恰逢遇人相救才幸免于难。而那叛奴同伙受公子指示,纠集了数十人,趁乱抢劫了宁人家里,把他家中几世流传下来的财物都抢走了。宁人思虑如果与叶公子打官司,不可能胜出,于是无所留恋远行他乡。了解宁人的朋友们,带着酒为他送行。酒喝到一半,我站起来说:“宁人这次外出远游,会像伍员奔吴,范雎入秦一样是寻仇吗?我们对宁人的期望不是这样的啊。宁人的求学有自己的本源,有自己平素所从事的学业所处的地位,假使终年在山中读书,天下有谁能知道宁人呢?如今宁人将登高山涉大江,游历各地,从而来推广他的志向,使他为世人所传扬的名声更大。哪里知道今日的困苦危难,不是宁人在天下实践施行自己政治主张的开端?如果说只想着寻仇,这不是贤能之人的志向;如果说只想着离愁别意,这也不是良友的感情。”于是朋友们都说好,请求高歌一曲来为他壮行(使离别有雄壮而豪迈的气氛),而归庄我为他写了这篇序言。答案:1C2C 3(1)(顾家)把遗留下来的八百亩田产典当(抵押)给叶公子,价格仅相当田价的一半,但(公子)仍然不给钱。(2)(宪副)知道本郡县中的官吏中没有会反对(违背)公子做法的人,于是把案件移送到松江太守处,最终判定顾炎武杀有罪家奴的罪。4用古人的例子劝勉,希望他能学以致用,展望他此行的重大作用,警醒他不要寻仇。 7.考点:诗试题解析:(1)“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 回去时头发还是青的;可是这次重返故地,已是过了花甲的人了,人虽还活着,但已是满头白发,回想当年情景,有如大梦一场,只有诗情未减,下笔仍象往日那样雄浑奔放。(对比,比喻)(2)词的下片,作者看了眼前景物,思潮起伏,兴起了一系列的感慨。首先他想到东汉末年崛起江东的孙策,也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时而引吭高歌。当时孙策正值英年,手握雄兵,有澄清天下之志。可惜他壮志未酬就短命死了,饮恨千秋。“万里”以下五句,应是作者兴尽下山,回到自己座船以后的思想活动。他向西望去,万里浓云绵亘,此时北岸临江的瓜步一带,夕阳正照着军营中的旌旗或明或暗,鼓角声随着秋风飘来,词人不禁想到:淮水以北地区已被金兵占领,南宋政权岌岌可危,收复失地渺不可期。安得有一天王师北定中原,大军直入金人腹地,以实现举国父老的愿望。“穷发”一词出自逍遥游,指最遥远的北方,词里是指金人的后方,“吞穷发”也就是岳飞所说的“直捣黄龙府”之意。结尾两句,写月亮从东山升起了,就是这个月亮,曾照遍古往今来的人,其中既有孙策,也有率军南下进驻瓜步的北魏太武帝,当年的情景,月亮通通可以作证。这些历史事件,可是有谁去问过它呢!虚写:三国孙策游宴高歌;未来谈笑收复失地。实写:瓜步暮云、落日旌旗、鼓声风声。虚实相生,拓展了词的意境。(3)“云峰横起”,奇峰突起,气势不凡。下句“障吴关三面”,是写云峰分布情景:云雾缭绕的山峰象屏障一样把古吴国所属地区遮去了三面,对眼前大好山河的赞美;人虽还活着,但已是满头白发,回想当年情景,有如大梦一场,对自己年岁日增的慨叹;东汉末年崛起江东的孙策,也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时而引吭高歌。当时孙策正值英年,手握雄兵,有澄清天下之志。可惜他壮志未酬就短命死了,饮恨千秋,对历史英雄(孙策)壮志未酬的感怀;安得有一天王师北定中原,大军直入金人腹地,以实现举国父老的愿望。对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期盼(爱国情怀)。答案:(1)对比,比喻。(2)虚写:三国孙策游宴高歌;未来谈笑收复失地。实写:瓜步暮云、落日旌旗、鼓声风声。虚实相生,拓展了词的意境。(3)对眼前大好山河的赞美;对自己年岁日增的慨叹;对历史英雄(孙策)壮志未酬的感怀;对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期盼(爱国情怀)。 8.考点:名句默写试题解析:诗文默写,要抓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通假字:清、向、坳、峨眉颠、汀、漱。答案:(1)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2)何事长向别时圆(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4)可以横绝峨眉颠(5)岸芷汀兰(6)飞漱其间(7)玩物丧志(8)欲速则不达 9.考点:文学类试题解析:1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大人小孩都听得很熟了。“有旧衣烂衫找来卖!” “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 “壁虱药!虼(g)蚤药!” “椒盐饼子西洋糕!”从表达技巧上分析,丰富故事的背景,映衬卖糕饼孩子的叫卖声;从主旨上分析,扩大主题内涵,表达底层民众生活的辛苦。2本题考查文句的表达效果,从语言风格上分析,诙谐的笔调;从语句的内容上分析,写出卖糕饼的小孩子心猿意马的工作情态;从主题上分析,用不可能的结果表达对卖糕饼的小孩生活状态的深切同情。3本题考查结尾段落的特点;从表达技巧上分析,用了反衬的修辞,用模仿的叫卖声结尾,难得的轻松一刻反衬小孩职业的辛苦。从内容和主题上分析,生动刻画小孩卸去职业束缚后的率性天真,表达孩子对自由的向往。从结构上分析,第五次重复上文的叫卖声,使得文章结构富有节奏感。4本题是探究题,感受作者的情绪,理解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欣赏作品的画面,链接曾经有过的生活或阅读经历,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或阅读快感。从小说题材、表达的情感、创作立场、艺术形式上分析作者的意图。答案:1丰富故事的背景,映衬卖糕饼孩子的叫卖声。扩大主题内涵,表达底层民众生活的辛苦。2用诙谐的笔调写出卖糕饼的小孩子心猿意马的工作情态。用不可能的结果表达对卖糕饼的小孩生活状态的深切同情。3用模仿的叫卖声结尾,难得的轻松一刻反衬小孩职业的辛苦。生动刻画小孩卸去职业束缚后的率性天真。表达孩子对自由的向往。第五次重复上文的叫卖声,使得文章结构富有节奏感。4从小说题材看,体现了作者对市井生活的一贯关注。从表达的情感看,体现作者对底层百姓生活情态的理解和同情。从创作立场看,对人性的细微体察和体贴,表现了作者的人道关怀。从艺术形式看,体现作者对小说散文化、民族化的追求。 10.考点:论述类试题解析:1 这是一个概括题。要注意“内在”这个词,否则答案容易宽泛。2赏析题我们首先要考虑有没有手法。如果有,答题时首先就要明确手法,然后结合文本作分析,最好要指出表达效果。这里“生动形象”必须要有。3文章对这种原因是分层论述的,我们在分析文本时要有分层意识。同时我们要注意抓关键句关键词。答案:1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法则和文明法则;人们心中的信仰从容、宁静、安详的生命本原。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装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比成道德的博物馆、文明的遗址,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谦让的美德、自守的文明已经成为过往陈迹。3信仰的溃败、坍塌、分离、迷失,人们按捺不住内心的那份浮躁和忙乱;工业时代、商品时代、机器时代、物质消费主义至上的时代让人们变得仓促慌乱;对“快”“便捷”错误的理解,让人们素摒弃了内心的宁静那些文明操守、道德操守、文化操守、传统操守已经渐渐逝去。 11.考点:材料作文试题解析:(1)命题意图:高中生写作考查,应着力引导他们进行思辨式思考和表述。(2)这是一则以“时间”为话题的材料作文。材料中有人与事两个方面,强调人与事的价值与意义只有在时间面前才能被证明。学生写作应较为紧密地抓住“时间”这一核心要素,去表达对人事的思考与认知。人的行为或事件发展最初往往以“假象”呈现给人,经过时间的淘洗,方能见其真伪或意义。而这种真伪或意义的发现,同时又往往是在时间基础上人努力认知和思考的结果。(3)如果考生仅仅抒写时间的重要性,当视为跑题。抒写的重心应是时间在证明人事的价值与意义上的重要性。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