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前预测押题专训8道非选择题增分练二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72169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前预测押题专训8道非选择题增分练二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前预测押题专训8道非选择题增分练二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前预测押题专训8道非选择题增分练二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道非选择题增分练(二)(限时:60分钟满分:65分)1(8分)图1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示意图,GLUT是一种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图2表示GLUT介导的肝细胞和原核生物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速率与葡萄糖浓度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肠上皮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微绒毛的作用是_,与肠腺细胞合成和分泌消化酶相关的细胞器有_。 (2)小肠上皮细胞膜上运载葡萄糖的载体有_。 (3)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伴随着_内流,在NaKATP酶的作用下消耗ATP,维持Na在膜两侧的电化学梯度稳定,这种运输方式称为_。 (4)图2中的曲线表明,GLUT介导的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速率比自由扩散_,B点制约葡萄糖转运速率的因素主要是_。GLUT介导的葡萄糖运输方式称为_。解析: (1)小肠上皮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微绒毛的作用是增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多肽)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与消化酶的合成与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2)由图1可知,小肠上皮细胞膜上运载葡萄糖的载体有GLUT(运载葡萄糖出细胞)、Na驱动的葡萄糖同向转运载体(运载葡萄糖进细胞)。(3)由图1可知,葡萄糖通过Na驱动的葡萄糖同向转运载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伴随着Na内流;在NaKATP酶的作用下消耗ATP,可见其运输方式应为主动运输(协同转运)。(4)图2中的曲线表明,GLUT介导的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速率比自由扩散高;B点制约葡萄糖转运速率的因素主要是GLUT数量。由图1可知,GLUT介导的葡萄糖运输方式不需要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答案:(每空1分)(1)增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2)GLUT、Na驱动的葡萄糖同向转运载体(3)Na主动运输(协同转运) (4)高 GLUT数量 协助扩散2(8分)如图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植物叶片质量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质量变化)的操作流程及结果,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由图分析可知,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_,总光合速率可表示为_。在1316 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强度将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将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2)恒定在上述_ 温度下,维持10 h光照,10 h黑暗,该植物叶片增重最多,增重了_ mg。解析:(1)呼吸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有机物的减少量来表示,所以是X。净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有机物的积累量来表示,总光合速率还要加上呼吸消耗有机物的量,所以是Y2X。在1316 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强度很明显在逐渐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在逐渐增强。(2)单位时间的净光合作用的积累量是YX,10 h的积累量是10(YX),再黑暗10 h,只有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的量是10X,经过10 h光照,10 h黑暗,剩余的有机物的量是10Y,据题图可知,在14 时增重最多,增加的量是30 mg。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1)XY2X(2分)增强增强(2)1430(2分)3(8分)某哺乳动物毛色的黄色与黑色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该哺乳动物某种基因型的受精卵在胚胎时期死亡,且该种胚胎死亡与性别有关,请根据下列杂交组合及杂交结果回答有关问题:杂交组合亲本(P)类型子代(F1)的性状与数量雌雄甲黄色()黄色()黄238黄230乙黄色()黑色()黄111,黑110黄112,黑113丙乙组F1中的黄色雌雄个体随机交配黄358,黑121黄243,黑119(1)该动物毛色的显性性状为_。(2)该哺乳动物的_(填“雄性”或“雌性”)受精卵在胚胎时期死亡,死亡胚胎的基因型为_。(3)甲组雌、雄亲本中有关毛色的基因组成分别为_、_。(4)丙组的子代(F1)中,黄色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5)丙组的子代(F1)中,黄色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后代中黄色雄性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解析:(1)根据杂交组合丙,黄色雌雄个体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判断黑色为隐性性状,黄色为显性性状。(2)据(1)分析可知,乙组合中亲本黄色基因型为Yy,亲本黑色基因型为yy,故乙组的F1中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Yy;乙组F1中的黄色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后代雌性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黑色31,雄性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黑色21,故推测该哺乳动物基因型为YY的雄性受精卵在胚胎时期致死。(3)甲组的子代中只有黄色,说明甲组的亲本中至少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但亲本中黄色雄性个体不可能是纯合子,则甲组的亲本基因型分别是YY()、Yy()。(4)由于基因型为YY的雄性胚胎致死,所以丙组的子代(F1)中,黄色黑色52,即黄色个体出现的概率为5/7。(5)丙组的子代(F1)中,黄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1/3YY和2/3Yy,产生Y雌配子概率为2/3,y雌配子概率为1/3;黄色雄性个体基因型为Yy,产生Y和y雄配子概率各为1/2;黄色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子代中YY为2/6,Yy为3/6,yy为1/6,由于基因型为YY的雄性胚胎致死,故后代中黄色雄性个体Yy出现的概率为:3/12(2/126/122/12)3/10。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1)黄色(2)雄性YY(3)YYYy(4)5/7(5)3/10(2分)4(8分)下丘脑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内分泌调节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垂体活动的调节实现的。如图是下丘脑与垂体之间关系示意图,其中神经元1、神经元2同时具有内分泌细胞的功能。分析回答:(1)食物过咸,人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此时兴奋部位膜外电位变化表现为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神经冲动传到神经元_(填“1”或“2”),促进其合成并分泌_激素。(2)在寒冷条件下,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传到神经元_(填“1”或“2”),促进其合成并分泌激素,该激素促进靶器官(细胞)分泌_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3)以上两个实例说明了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为_。解析:(1)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因此兴奋部位膜外电位变化表现为正电位负电位。下丘脑与垂体之间通过神经调节,需要神经元1的参与,比如水盐平衡调节中的下丘脑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然后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垂体,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神经元2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刺激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分泌促激素,比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食物过咸,人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属于水盐平衡调节,因此神经冲动传到神经元1,促进其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2)在寒冷条件下,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属于体温调节,需要甲状腺激素的参与,其过程为神经冲动传到神经元2,促进其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然后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提高代谢水平,增加产热。(3)以上两个实例说明了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直接或间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1)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2分)1抗利尿(2)2促甲状腺(3)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直接或间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2分)5(9分)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请用必要的文字和箭头表示出以上谚语所描述环境中的一条食物链:_。上述食物链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生物的种间关系是_,这种关系的形成是_的结果。(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组成角度考虑,该食物链中不具有的是_。(3)螳螂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是指其_(填“同化量”或“摄入量”)。螳螂同化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形式包括_。(4)若黄雀也捕食蝉,则人大量捕捉螳螂后,黄雀的数量会增加,其原因是_。生态系统中,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不能100%流入下一营养级,请用能量流动的理论进行解释:_。解析:(1)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的一种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捕食者的一方。蝉吸取树汁,螳螂以蝉为食,黄雀以螳螂为食,因此食物链是树(植物)蝉螳螂黄雀。这个食物链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生物的种间关系是捕食,这种关系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组成角度考虑,该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具有的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螳螂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是指其同化量,螳螂同化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形式包括螳螂的遗体和其捕食者(黄雀)粪便中的能量。(4)若黄雀也捕食蝉,大量捕捉螳螂后,黄雀的数量会增加,其原因是大量捕捉螳螂,蝉的数量上升,而原本食用螳螂的那部分,黄雀直接食用蝉,其营养级降低,黄雀获得的能量增多;生态系统中,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不能100%流入下一营养级,因为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的一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另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1)树(植物)蝉螳螂黄雀捕食长期自然选择(2)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同化量螳螂的遗体和其捕食者(黄雀)的粪便中的能量(4)食物链变短,黄雀获得的能量增多一部分能量被上一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另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2分)6(8分)细胞增殖是细胞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甲是来自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的一个体细胞,则形成该植株的亲本具有_个染色体组。 (2)细胞乙是某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的一个细胞,若其一个子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同时产生AB和ab精子的概率是_(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 (3)细胞丙是某二倍体高等雌性动物的一个细胞,它的名称是_,在产生此细胞的分裂过程中,可形成_个四分体。 (4)丁中的柱形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4个不同时期的细胞核内相关物质和结构的数量变化。图丁中a、b分别表示_。 图丁中既可处于有丝分裂,又可处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时期有_。 在图丁中的4个时期中,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的时期有_,细胞分裂图甲丙中处于时期的是_。 解析:(1)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的一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是形成该植株的亲本细胞的一半,细胞甲中有1个染色体组,则形成该植株的亲本细胞具有2个染色体组。(2)细胞乙的基因型为AaBb,进行有丝分裂后形成子细胞基因型也是AaBb,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可能同时含AB和ab,也可能同时含Ab和aB,所以同时产生AB和ab精子的概率是1/2。(3)细胞丙无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若为高等雌性动物的一个细胞,它的名称是卵细胞或(第二)极体。该细胞有3条染色体,说明体细胞有6条染色体,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所以在产生此细胞的分裂过程中,可形成3个四分体。(4)由柱形图中的数量变化可以看出,图中a表示染色体,b表示DNA。图中时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时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时期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产生的生殖细胞,所以既可处于有丝分裂,又可处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时期有、。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中染色体DNA12,所以图中含有染色单体的时期有、,细胞分裂图甲丙分别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其中细胞乙处于时期。答案:(每空1分)(1)2(2)1/2(3)卵细胞或(第二)极体3(4)染色体、DNA、乙7(8分)某植物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是重要的抗虫基因,该基因转录的mRNA下游序列已知,但其上游序列未知。现利用PCR等技术扩增该基因,具体原理如下图所示,其中表示有关过程,表示有关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反应体系中,需要加入_种引物,还需加入_酶,生成杂合链物质。(2)利用DNA末段转移酶催化过程,使cDNA单链左侧末端增加十多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序列AAA(A)n,其目的是_,进而利于过程扩增获得目的基因序列,过程反应体系需要添加的新引物序列是_。(3)与物质相比,物质化学组成不同的是_。与过程相比,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的不同之处是_。(4)在物质的两端通常还需要增加_序列,以便与相应的载体重组,再利用_处理大肠杆菌等,以利于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胞,构建cDNA文库。解析:(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过程表示以m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DNA的过程,需要1种引物,且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2)过程在cDNA末端增加十多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序列AAA(A)n,其目的是便于设计引物,因此在过程扩增获得目的基因序列时,反应体系需要添加的新引物序列是TTT(T)n。(3)据图分析可知,物质的两条链都是DNA链,而物质的一条链是DNA链、一条链是RNA链,因此物质化学组成与物质相比的不同之处在于物质含有核糖和尿嘧啶;且与过程相比,过程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UA。(4)根据题意分析,过程表示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因此在目的基因(物质)两端通常还需要增加限制酶识别序列,以便限制酶的识别与切割;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前,需要先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答案:(每空1分)(1)1逆转录(2)便于设计引物TTT(T)n(3)含核糖和尿嘧啶(U)UA(4)限制酶识别(冰冻的)Ca28(8分)如图表示微生物的接种实验中的一些步骤。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步骤前的一步操作是_,该操作用到的主要仪器是_。(2)实验步骤的目的是_,步骤、之间还需要将接种环_。(3)指出步骤操作不当的地方_。(4)分别用三个平板培养三种细菌(E.coli、S.albus、B.subtilis),然后在培养基上打出直径为3 mm的孔,并在孔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甲抗生素,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可以在孔的周围观察到一圈清晰区,此乃抑制细菌增长所致。测量清晰区的直径(如图所示),数据如下表。细菌不同浓度甲抗生素条件下清晰区的直径(mm)5 g/mL甲抗生素7.5 g/mL甲抗生素10 g/mL甲抗生素15 g/mL甲抗生素20 g/mL甲抗生素E.coli710141616S.albus581317B.subtilis5791419S.albus和B.subtilis 对甲抗生素敏感的区别是_。有人感染E.coli而患病,医生使用20 g/mL甲抗生素给予治疗,试用生物进化理论解释这种不明智的做法的原因:_。取养殖池中的水样1 mL稀释100倍,吸取稀释后的水样1 mL,接种于E.coli选择性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并计数,重复三次实验结果如下图。该养殖池每毫升水含有E.coli _个。解析:(1)据图分析,步骤是倒平板,前面一个步骤是灭菌,一般用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2)实验步骤接种前灼烧接种环,目的是杀灭接种环上可能引起污染的微生物;步骤、之间还需要将接种环冷却,避免高温杀死要接种的菌种。(3)步骤操作中,接种环划线的首尾区域不应相连。(4)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S.albus与B.subtilis相比,B.subtilis对低浓度的甲抗生素较敏感。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高浓度(20 g/mL)的甲抗生素不能起到更好的抗菌效果,但会快速提高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因此医生使用20 g/mL甲抗生素给予治疗是不明智的。根据观察到的菌落数,求其平均值为9,又因为是1 mL水样稀释了100倍后观察到的数据,所以该养殖池每毫升水含有E.coli 9100900(个)。答案:(每空1分)(1)灭菌高压蒸汽灭菌锅(2)杀灭接种环上的可能造成污染的微生物冷却(3)接种环划线的首尾区域不应相连(4)B.subtilis对低浓度的抗生素较敏感(合理即可)会快速提高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9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