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64043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1949年2月初,毛泽东在同苏联领导人米高扬谈话时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 )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 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为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D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简称上海公报)该公报( )A.确认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 B.宣告了中美两国正式建交C.提出了以互信求安全的主张 D.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3. 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重返联合国 中美关系正常化 参加万隆会议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B. C. D4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5、在2010年1月12日发生的海地大地震中,中国八名维和警察以身殉职。八位烈士是祖国人民的优秀儿女,是世界和平的忠诚卫士。在海地的维和行动说明中国( )A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C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D积极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6、国家主席胡锦涛xx年l0月14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俄罗斯总理普京时说:“中方高度重视对俄关系,始终把发展中俄关系作为中国外交优先方向之一。”这主要是基于 A苏联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B履行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C共同发挥上海合作组织主导作用 D中国的国家利益7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八条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这表明罗马法( )A保护私有财产 B维护平民利益C袒护贵族特权 D体现政治民主8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代罗马成文法形成的共同政治基础是()A公民社会的现实 B商品经济的要求C民主政治的传统 D民主机构的设立9民主与法制是良好的社会制度规范与政治环境的保障,是社会公正的两大基石。在古希腊民主政治与古罗马法制形成的初始阶段起重要作用的共同因素是()A平民的斗争 B统治者的改革C公民的参政素质 D思想家的宣传10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中说:“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材料中的“国际法”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法律保护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受侵犯B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C法律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D注重调整罗马帝国境内的经济和民事纠纷11 “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梭伦甚至为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梭伦在改革中引入的“民主原则”体现在()A颁布“解负令” B发放公职津贴C组成四百人议事会 D成立十将军委员会12恩格斯说,“随着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发生了财富积累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以及大批自由公民贫困化的现象;摆在自由公民面前的只有两条道路:或者从事手工业去跟奴隶劳动竞争,而这被认为是可耻的、卑贱的职业或者变成穷光蛋。他们于是就把整个雅典国家引向了灭亡。所以,使雅典灭亡的并不是民主制而是排斥自由公民劳动的奴隶制”。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雅典亡于直接民主制所导致的民主泛滥的社会动荡B雅典亡于小国寡民体制不能容纳雅典社会的发展C雅典亡于社会发展的停滞和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的逐渐淡化D雅典亡于数量庞大的穷困自由民的革命与造反13康有为认为:“若美国之州郡并听自治,此则古公侯大国之封建,与德国联邦同矣。”结合所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美国“州郡自治”制度为宪法所确定B德意志帝国仍处在封建割据状态C中国古代分封制与西方近代联邦制相同D德意志帝国联邦制下各邦的地位平等14.学者王希在原则与妥协一书中写道,美国“联邦宪法采用了在同一体制内对于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形成了对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同时形成了新的国家体制”。以下各项体现了上述观点的是邦联体制 三权分立 联邦制度 政党制度A. B. C. D.15、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16拿破仑帝国灭亡后,路易十八在反法联军的护送下重访法国王宫,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颁布宪法,承认拿破仑法典继续有效。这表明复辟后的波旁王朝( )A.恢复了革命前的封建政体 B.推动了法国大革命深入发展C.实行了君主立宪制 D.继承了拿破仑的军事独裁政策17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内各邦实力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 )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B.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D.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18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种主要思潮”指的是( )德国的古典哲学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法国的启蒙思想A. B. C. D.19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迅速发展,资本家获得丰厚利润,但是,广大工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恶劣,为了探究矛盾的症结所在,找到社会发展的良策,人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与解决这一历史问题相关的史实有( )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一些改良社会、建设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巴黎公社中无产阶级发动广大农民,转而实现与农民的联盟A. B. C. D.20.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揭示了资产阶级 ( )A. 曾经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B. 永远是人类财富的化身C. 始终是社会进步的代表 D. 将来是世界经济的霸主21.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其结果却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最重要的表现是( )A.、推翻了极端专制的政权 B、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C、无产阶级掌握政府的权力 D、工人群众拥有革命武装22.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根据自己在十月革命的亲身经历,撰写了震撼世界的十天。他在书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单纯而又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下列布尔什维克党颁布的措施最符合当时人民愿望的是( )A. 和平法令 B. 四月提纲C.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 土地法令23.20世纪50年代中期,欧洲政治格局的最大变化是A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B柏林墙的修筑C德国的分裂 D经互会成立241961年,东德政府修建柏林墙,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其“反法西斯”的含义应指()A抵制西方势力的渗透 B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C防止法西斯残余势力的进攻 D反对美苏“冷战”对峙25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原因不包括()A二战结束后,美苏合作的基础不复存在B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C苏联成为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障碍D二战后,美国重新回复到反苏和反共的立场上来26美国冷战政策最基本的特征是()A强调合作而不搞对抗 B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武力C以军事结盟的方式稳定资本主义 D组织军事集团但不进行战争27.欧共体宣称要“建设欧洲人的欧洲”,对外“用一个声音讲话”。这表明该组织( )A.准备统一欧洲的语言 B.谋求欧洲的安全、独立和发展C.严重损害了各成员国的主权 D.各成员国团结一致,亲密无间,28.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外交政策,随着形势变化,而呈现出的趋势是( )A.控制-竞争-扶植 B.控制-扶植-竞争C.竞争-控制-扶植 D. 扶持-竞争-控制29.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30.19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以下是各新兴力量崛起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它们发生的先后顺序应为( )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中国“一五”计划完成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A. B. C. D.二、非选择题31.(20分)二战后,国际关系经历了由冷战对峙向多极化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 北风与太阳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用以掩盖它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1)材料中“北风的直接威胁”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美国采取的“太阳的间接的温暖办法”。(4分)问题二 撼动与挑战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2)简述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5分)问题三 联合与曲折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3)有人说“欧洲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问题四 和平与发展多极化 全球化 改革开放 机遇与挑战(4)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关键词,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5分)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00字左右。32.(20分)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1215年 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1265年 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1628年 权利请愿书1689年 权利法案1701年 王位继承法1721年 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1747年 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1832年 议会改革法案19世纪50年代 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19世纪中叶 两党制度形成1867年 第二次议会改革19世纪晚期 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1884年 第三次议会改革1911年 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1948年 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度(1)根据材料,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4分)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8分)(2)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任选其一结合史实予以说明。(8分)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答案选择每题2分共60分1、C【解析】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中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主权,在此基础上再与一些国家发展外交关系。A项反映的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D项反映的外交方针是一边倒。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难度较小。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因此选A。B选项是在1979年;C选项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中提出的;D选项是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贡献。3、【解析】A 重返联合国在1971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在1972年;参加万隆会议在1955年,加入世贸在xx年,故选A。4、【解析】D 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中苏关系的变化,主要是缔约国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政策发生转变。故答案为D。5、【答案】A6、【解析】D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新时期中国外交旨在为经济建设创造安定的国际环境。7、【考点】罗马法十二铜表法【解析】据材料“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可知保护私有财产,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维护平民利益,且与史实不符,十二铜表法主要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袒护贵族特权,与史实不符,且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政治民主,且史实错误,故D项错误。【答案】A8、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民主政治。由“政治基础”这一限定词可排除B项。C、D两项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表现,与罗马成文法无关,排除。故答案为A项。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的民主与古罗马的法制,旨在考查考生对古希腊民主与古罗马法制成因的理解能力。结合古希腊民主与古罗马法制形成的历史背景可知,平民与贵族反复斗争,一方面维护了自身的权益,另一方面推进了民主与法制的进程。这说明平民的斗争是古希腊民主与古罗马法制形成的初始阶段的重要因素。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法律精神的理解。题干中给出的“国际法”的概念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这说明“国际法”有普世价值。C、D两项只涉及罗马帝国,故排除。A项包含在B项里。故答案为B项。11、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材料说明梭伦改革具有“中庸”的特点。A项主要体现“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B项是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D项是克利斯提尼的改革措施。12、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由材料可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雅典的自由民不愿意从事手工业,从而导致大量的自由民越来越贫穷,进而使他们的民主意识淡化,最终使雅典的民主政治走向灭亡,故选C项。A、B两项虽然符合史实,但与题干材料无关;D项说法错误。13、A【解析】试题分析:德意志帝国实行联邦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所以B不正确,联邦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分封制容易导致分裂割据,所以二者不能等同,所以C错误;D项描述与材料无关;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所以A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维新思想14、【答案】C【考点】美国1787年宪法和共和制的确立【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邦联是美国联邦制确立之前存在的松散联盟;的政党制度在材料中未体现。因此选C。15、C 16、C 17、A 18、D 19、B20、解析:A 这一观点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这一观点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为人类社会所作出的贡献,但是并没有无限地夸大资产阶级的力量。联系所学的共产党宣言,可以否定B、C、D三项说法。21、B、22、解析:A 结合十月革命背景可知是战争激化了所有的矛盾,当时人们的愿望是结束战争。23、A24、解析:柏林墙的修建是美苏“冷战”的结果,是苏联和东德政府为了防止西方势力的渗透而修建的,所谓的“法西斯势力”,实际是指西方势力。答案:A25、解析:解题的关键是理解D项背后的寓意:二战期间美国放弃了反苏反共的立场。二战时期,双方合作只是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但各自的立场并没改变。答案:D26、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必须全面理解美国的冷战政策,从政策出笼的目的到冷战政策的作用,从中认识其中最基本特征是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武力;迷惑性较大的C项,只强调以军事结盟的方式稳定资本主义不够全面,体现不出美国冷战政策最基本的特征。答案:B27、B、本题考察欧洲一体化进程。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体现了欧洲一体化进程,a项错误;相互合作是欧洲共同体成员达成的共识,但是各国在国际事务中仍然有一定的差异,CD项错误。28、B、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二战后美国对日本进行了单独占领;为了对付苏联称霸世界,美国对日本的政策转变为扶植,把日本变成反共的桥头堡;20世纪六十、七十年代由于日本经济的崛起,对外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更是由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加上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故美国对日本的外交政策转变为合作竞争,所以此题正解选项是b。29、A.、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表明发展中国家势力的崛起,所以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的表述是正确的。七十七国集团不设总部,秘书处等常设机构,也没有章程和预算,所以不能算经济区域集团,排除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在1973年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而瓦解,而不是1964年,所以C不符合题意,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是在90年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30、D31、(1)战争。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4分)(2)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实力的增强、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美苏自身实力的削弱等。(5分)(3)观点一:同意。在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欧盟各国的分歧和矛盾仍然存在,“欧洲合众国”的形成仍然任重道远。(3分)观点二:不同意。欧洲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虽然还不能起到支配整个欧洲的作用,但是它们的产生无疑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3分)观点三:辩证看待,理由综合观点一和二。(6分)(4)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局势趋向缓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国改革开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中国的和平发展。(5分)32、(1)(12分)重要事件:通过权利法案;通过王位继承法;开创多数党领袖组阁先例;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4分,每点1分)权力制衡关系: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8分,每点2分)(2)(8分)渐进性:许多机构和制度通过渐变的方式逐步确立和完善。如下议院权力扩大、选举权逐步扩大、内阁制度完善等。(8分)灵活性: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再如通过一系列惯例,促成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等。(8分)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概括分析归纳、论证说明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说明、论证的能力。第(2)题“历史事件”: 筛选历史事件注意题干上规定的两个限制条件,即“近代”和“限制王权”。第二小问应明确中心词是“权力制衡”,可结合所学知识从议会、内阁、选民和政党政治等角度思考。第(3)题理解“渐进”和“灵活”的含义,做到史论结合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