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1单元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32787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1单元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1单元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1单元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01单元 单元检测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散文的文体属性是什么?中国几千年的散文发展史给出的答案是:散文既姓“散”又姓“文”。“散”的含义在于散文体式的繁杂,凡用语言文字表述的一切文章皆属散文,如史传、颂赞、书信、碑铭、笔记等,“文”的含义是行文的非押韵、不讲对仗性,“散文”就是与“韵文”相对的“散体文章”。总之,中国古代散文几千年来始终存在着贵“散”的“文章意识”传统,所忽视的是“文学本体性”的艺术追求。散文的确贵“散”,但这“散”的含义不是中国古代散文中所秉承的“繁杂”和“无所不包”的实用的广泛性。散文不可缺失文学体裁应有的艺术“纯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的散文观也呈现出多样化。贾平凹提出“大散文观”,刘锡庆提出“艺术散文观”,吴周文提出“世纪末散文观”,林非则有“广义与狭义散文”互为促进的散文观念等。而对当下散文文体属性的界定最有影响力的,是贾平凹提出的“大散文观”和刘锡庆提出的“艺术散文观”。贾平凹的“大散文观”提倡“大而化之”及“大可随便”的散文创作态度,他也将散文等同于“一切文章”(贾平凹语),这与中国古代散文忽视文学本色,缺失文体“纯度”的唯“散”的散文意识颇有相通之处。不过,刘锡庆反驳贾平凹的“大散文”意识而提倡纯文学性的“艺术散文”,在题材领域,使当代散文与社会人生百态水乳交融的密合关系变得狭隘了;在作家对人生的主观感悟方面,也使作家主体意识自由驰骋的审美体验的空间受到了局限。当代文坛的这一散文创作趋向,形成了关于“散文姓甚”的困惑。这种困惑和当前散文界对散文文体观念的大胆创新,使那个存在了几千年的重大散文文体命题,重又引起人们的关注:散文的文体属性究竟是什么?关于散文贵“散”的文体特性,我们不妨这样理解,散文因“散”而使其广收大千世界的珍奇景象,作家的主体意识得以自由挥洒,散文的文学表达也能够出神入化。散文是能够广阔而逼真地写人、写事、写景、写社会、写历史的文体,也是最自由而充分地展示大千世界美的特色和韵味的文体,它的题材和表现手段都异常丰富。在题旨的开拓和社会人生意义的深化方面,散文以小见大地写出社会人生真义。记事、写人时,它不能像小说那样细致、翔实,而仅需突出与作家表情达意相关联的客体的特征,同时,散文家还应对题材进行深度开掘,透视其特别的人生意义,做到新颖、独到、深刻地写社会人生。散文中所写的作家经历和见闻要新颖和独特,所谓“见人之所未见”“道人之所未道”。散文之“散”,还体现在散文是一种文学表达高度自由的文体,它的结构方式是自由和随意的,散文家的个性发挥形成了散文结构的千姿百态。散文结构是无定态的,意指散文结构依据作者创作和行文时的文思而定,无需遵循特别的章法和结构模式。再者,散文的结构是开放性的,只要是遵循散文文体的创作要求,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创造新颖别致的结构,这正是散文自由表达和突出个性创造的文体特色。散文的体势虽然是自由、散漫的,但又是“形散神聚”的。“形散”是指散文的结构不受章法和规则限制,是作者自由、随意挥洒而成的,散文的结构自由开合,自然发展,广泛引鉴其他文体技法。“神聚”是指散文的结构依然有着情绪或理性梳理的内在统一性,依然是持之有度、线索明了、行文有序的,这种内在的有序发展线索,或由情的自然波动的韵律而形成,或由理性表达的层层深化而建构。散文因文学表达方式的自由和洒脱,散文家的情韵、文思、审美思维在其行文的过程中自由飞动,作者的变幻多姿的情思和笔意,以及灵活自由的抒情笔法,将大千世界丰富复杂的审美特征,自然和谐地绘入散文的艺术画面中,使其呈现出令人心醉的流动美和洒脱美。(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1下列关于散文文体特点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散文是一种充分展示大千世界之美景,自由挥洒作者的主体意识,笔法灵活又有内在发展线索的文体。B散文既呈现出作家发掘社会历史人生的深度和广度,又透视出作家主观品味人生的情、美、趣、理。C散文是作家最真切、自由,也是最富有美感和理性深度地抒写人生内蕴的精纯文学性作品。D散文是凡用语言文字表述的,如史传、碑铭、笔记等,且行文不求押韵、不讲对仗性的文学样式。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大散文观”认为一切文章皆散文,内容不限,写法随意,所以比较容易写。“大散文观”一味强调散文的“散”,忽略了散文的“文学本体性”。B“艺术散文观”一反“大散文观”,强调了散文文体的纯文学性,局限了当代散文与社会人生百态之间的关系和作家主体意识发挥的空间。C散文的“散”是题旨的开拓和社会人生意义的深化方面,仅需突出与作家表情达意相关联的客体的特征。D散文的“散”是广阔而逼真地写人、写事、写景、写社会、写历史,最自由而充分地展示大千世界美的特色和韵味,其结构不受章法和规则限制。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中国古代散文几千年来始终存在着贵“散”的“文章意识”传统,所以使得散文体式繁杂。B“散文姓甚”的困惑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的散文观呈现多样化所造成的。C散文因“散”而广收大千世界的珍奇景象,作家的主体意识得以自由挥洒,文学表达能出神入化。D散文自由表达和突出个性创造的文体特色是最大限度地自由地创造出新颖别致的结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47题。破碎的美丽乔 叶有时候,我甚至相信: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我喜欢断树残杆枯枝萎叶,也喜欢旧寺锈钟破门颓墙,喜欢庭院深深一蓬秋草,喜欢云冷星陨月缺根竭茎衰柳败花残。每当我看到这些零星琐屑的事物时,我总是很专注地凝视着它们,直把它们望到很远很远的境界中去。我深深相信:破碎的东西比完整的东西更为真实,更为深刻,虽然它们是那么平常,那么清淡,那么落魄,甚至那么狼狈。它们从光艳十足无可挑剔的巅峰骤然落地或慢慢地坠下慢慢地沉淀慢慢地变形,然后破碎,然后走进我的视线中。我不知道它们曾经怎样美丽过,我也无法想象它们的美丽。因此,我深深沉醉于这种不可想象不可求源的美丽,挖掘着它们绚丽的往昔,然后,蓦然回首,将这两种生命形态拉至眼前,黯然泪下。这不可解释的一切蕴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风花雪月悲欢离合,蕴含着多少沧桑世事中永恒的感伤和无限的苍凉啊!破碎的事物就这样印满了重重叠叠的生命的影迹,那么沉厚,那么绰约,那么美丽。同样,很残忍的,我相信破碎的灵魂才最美丽。我喜欢看人痛哭失声,喜欢听人狂声怒吼,喜欢听人酒后失态吐出一些埋在心底发酵的往事,喜欢看一个单相思的人于心爱者的新婚之夜在雨中持伞默立。我喜欢素日沉静安然的人喋喋不休地诉说苦难,一向喜悦满足的人忽然会沮丧和失落,苍老的人忆起发黄的青春,孤傲的人忏悔错过的爱情。我喜欢明星失宠后凄然一笑,英雄暮年时忍痛回首,官场失意者独品清茶,红颜逝去的佳丽对镜哀思。我喜欢人们在最薄弱最不设防的时候挖出自己最痛最疼的那一部分东西,然后颤抖,然后哭泣,然后让心灵流出血来。每当这时候,哪怕我对眼前的人一无所知,我也一定会相信:这个人拥有一个曾经非常美好现在依然美好的灵魂,他经历的辛酸和苦难以及那些难以释怀的心事和情绪是他生命中最深的印记和最珍爱的储藏。只有等他的灵魂破碎的时候,他才会放出这些幽居已久的鸽子,并且启窗露出自己最真实的容颜。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地活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源于她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彻悟和超脱;凡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礼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我们从中汲取了多少人生的梦想和真谛啊!我不能不喜欢这些能把眼睛剜出血来的破碎的美丽,这些悲哀而持久的美丽。他们直接触动我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让我随他们流泪欢笑叹息或者是沉默那是一种多么令人心悸的快感啊!而此时,我知道:没有多少人能像我一样享受这种别致的幸福和欢乐,没有多少人知道这种破碎的美丽是如何细细密密地铺满我们门前的田野和草场,如同今夜细细密密的月光。是谁说过:一朵花的美丽,就在于她的绽放。而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啊!4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五段由四个“我喜欢”的句子组成,前三个是分说,最后一个是总说,具体形象地展示了难以诉说的风花雪月悲欢离合、充满感伤和苍凉的沧桑世事等。B能够破碎的人,必须是个性突出的人,像林黛玉、像三毛、像凡高、像贝多芬。这些优秀的灵魂,他们破碎的声音,一一构成了人生的绝唱。C第八段中说这种“破碎的美丽”是“悲哀而持久”的。因为悲哀,我们会随之流泪欢笑、叹息沉默;因为持久,我们的眼前和身边也如今夜月光那样始终是昏暗不明的。D最后一段中说“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作者巧借花朵的绽放来比喻灵魂的破碎,妙用凄然的美丽来渲染感伤的心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久久地牵动读者的心绪。E本文语言清新、美丽、隽永、精练,充满了女性的灵气与聪颖,让我们深深地感悟到只要我们曾经轰轰烈烈地奋斗过,那么我们就不必掩饰绚丽光景下的惨烈。5作者为什么说“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6“只有等他的灵魂破碎的时候,他才会放出这些幽居已久的鸽子,并且启窗露出自己最真实的容颜。”这句话应怎样理解?7作者在阐述“破碎的美丽”时,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展开的?为什么要这样展开?(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811题。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朱自清的一生,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他的一生,极其认真。朱自清写作时,往往要先细心斟酌后才会动笔,往往写完无须修改。但因为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所以,他的清贫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写得太慢。荷塘月色中提到了蝉鸣。有人写信给朱自清,说蝉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也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后来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为此,朱自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语言学家王力、诗词专家黄节、俞平伯等人请教。平时,他也坚持用中、英、日三种文字书写日记,以此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在教学上,朱自清也是极其认真。比如,他开设的选修课“文辞研究”只有王瑶一个学生。尽管这样,朱自清仍然如平常一样地讲授、考试。在工作上,朱自清做事原则性很强。他在辞去图书馆馆长职务准备办理移交时,特地将一个不称职的馆员辞退。朱自清说:“我不能把确实无法胜任图书馆工作的人留给继任的图书馆馆长,让我充好人而继任馆长当恶人。”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如今,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为这个理工大学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人,应该怎么样度过这一生?1916年,刚刚成年的北京大学预科学生朱自华在思索这个问题。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处于关键阶段,战事正隆。当时的中国,因为袁世凯去世,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时期。这样的时代,称之为乱世并不过分。在父亲的勉力张罗下,朱自华举办了一场体面的婚礼。妻子武钟谦是名医之女,温柔贤惠,善于持家。作为结婚礼物,父亲为朱自清置办了一件紫貂皮大衣背影里的紫毛大衣即是。然而,在大学期间,为了买一本韦伯斯特大字典,他将这件紫貂皮大衣当掉了。为了明志。朱自华改名“自清”,以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朱自清顺便把表字也一并解决了,他以“佩弦”为字,时刻警策自己。为了达到自清的目的,便于自我反省,朱自清每天都写日记。但后人从他的日记里,感受最深的却是清贫。他的日记,几乎就是一部民国知识分子贫困史。朱自清从1924年7月28日开始记日记。翻开日记第一页,就是两条借贷记录:1924年7月29日,晚与房东借米四升。旧历年关亦有相似情形:30日,午后向张益三借五元,甚忸怩!“七七事变”后,朱自清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昆明时期,物价奇高,他不得不开源节流。吃,靠和青年助教合住一室搭伙、包饭,或到朋友家蹭饭,因饭菜粗硬、食无规律,胃病长期不愈,日记中常常看到胃病发作的文字;穿,则常年不添新衣,一度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成为联大一景。至于开源,则是拼命写文章、做兼职。因为经常借不到钱,朱自清不得不和当铺打交道。在1942到1943年间,他隔三岔五地跑寄卖行,先后拿去寄售的物件有:网球拍、字典、灯泡、行军床、被单、橡皮管、墨盒、皮外衣、窗帘。为此,朱自清没少受奸商的气。1945年夏天,抗战临近胜利,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当时,法币急速贬值,到1948年的时候,买一包纸烟都要几万块钱。朱自清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国民党政府为了平息高级知识分子的怨气,向他们派发一种配购证,可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美国支援的面粉”。清华大学学生吴晗和其他人为了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号召大家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声明写好了,要征集签名。朱自清第一个在声明上签了字,并愤然地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1948年8月,朱自清的体重仅有38.8公斤。1948年8月12日,弥留之际的朱自清对第二任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地说:“我已拒绝美援,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这成了他的遗言。朱自清去世时,钱包里仅有6万元,这点儿钱在当时连一个包子都买不到一代散文大师,匆匆而去,背影长留。朱自清去世后,清华园第一次为一位老师去世降半旗志哀。友人是这么评价他的“纯粹的君子”(沈从文)、“最完整的人格”(李广田)、“完美的人格”(叶圣陶)。相关链接:声明原文:“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下列同仁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配购证,特此声明。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表现了朱自清一生认真的一面,也表现了他生活中机械刻板的一面。B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他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为清华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C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友人对其外貌的回忆,从一个侧面烘托出朱自清备尝艰辛、极其贫困的生活。D朱自清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一方面说明他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在穿着上“节流”,一方面说明他乐观豁达。E朱自清退回配购证,弥留之际留下遗言,拒绝美国的救济粮,没有向贫困低头,也没有向权贵低头,可见其“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操。9朱自清“认真”的秉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10文中画线处作者引用传主自己的话以及他人对传主的评价,有什么作用?11文章题目是“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可以说朱先生的人格因“生不逢时”而显得更加完美。请结合文本的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理解。二、语言文字运用12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主要运用了通感、夸张等修辞手法,向我们展示了清华园西院荷塘的绰约风姿。B陆蠡,现代散文家、翻译家,著有散文集海星竹刀等。囚绿记写于抗日战争期间,暗含着作者渴望民族自由解放的心声。C相传,我国端午节的民俗活动是为了纪念两千多年前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他的代表作品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D马克思,德国思想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公开举起共产主义运动的旗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蠢蠢欲动,安倍政府更是利令智昏,公然歪曲历史,在钓鱼岛等问题上频频挑衅,制造事端。B老王家收藏的那个汉代的陶罐,据说价值连城,可是前几天被他孙子失手打碎了,变得一文不名了,大家都感到很惋惜。C为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提高预算执行效率,中央财政从长计议,近日提前下达2013年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预算指标150亿元。D在中原花卉博览会上,有一对做宣传工作的父子,一个拍照,一个写文,把各种美丽的花卉声情并茂地展示在前来参观的游客面前。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上,与会的国家首脑以防止“核恐怖”为中心话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和磋商,提出了一些基本共识。B相较于大型国有企业,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除了外部需求放缓,还面临着借贷成本升高、工资快速增长和投入成本增加。C首届全国山地徒步大会在北京平谷区北寨国际徒步大道圆满结束,参加大会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的代表队以及国外代表出席。D在共和国成立61周年之际,“嫦娥二号”卫星踏上探月之旅,国人欢欣鼓舞,媒体热评如潮。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马远的山水画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概括、剪裁。_。_。_,_。_,_。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意境十分深远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邈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ABCD16吟诵古典诗歌,脑海中会呈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所谓“诗中有画”。请从下面描写荷花的两句诗中任选一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要求:紧扣诗句;必须原创;语言表达简明、生动;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唐李群玉新荷)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宋杨公远月下看白莲)参考答案1D【解析】D项是传统的说法,没有考虑“文学本体性”的艺术追求。2A【解析】“比较容易写”无中生有。3C【解析】A项,强加因果;B项,“散文姓甚”的困惑与“中国文坛的散文观呈现多样化”两者没有必然联系;D项,应在“遵循散文文体的创作要求”的前提下。 4BC5破碎的东西烙下了生命的影迹,比完整的东西更为真实,更为深刻。【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以及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统领文章前半部分,要想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意,就必须筛选并整合文章第二、三段的相关信息。6一个人只有在落魄时,才会把禁闭在内心深处的辛酸、难以释怀的心事和情绪表露出来,才会最真实地展示出自己生活的本真状态。【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该句在文章的第六段,是个总结性的语句,要准确回答本题,首先要联系本段,尤其是该句上文的具体表述,注意其层次性;其次要联系文本所表达的感情,即大语境。7两个方面: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破碎的灵魂才最美丽。这样展开的原因:写“破碎的东西”是为后文写“破碎的灵魂”作铺垫,写“破碎的灵魂”是写“破碎的东西”乃至全文写作的最终目的;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地阐述了“破碎的美丽”。【解析】回答本题要注意两点:一是理清文章的脉络,文章主体分为两部分,分别阐述了“破碎的美丽”的两层含义,归纳后便得到该题第一问的答案;二是要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譬如本题涉及的铺垫、层层深入等。8CE【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机械刻板”是贬义词,分析不当,这里体现的是朱自清“严格自律的一面”。B项,根据原文第4段“如今,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为这个理工大学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可知,增加人文色彩的不是朱自清,而是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D项,“乐观”分析不当。9写作认真。朱自清写作时,先斟酌后动笔,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为“蝉鸣”的细节,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又两次实地考察,还专门写文章。学习认真。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专家请教,坚持用三种文字书写日记。教学认真。他的选修课只有一个学生,却照常讲课考试。工作认真。原则性强,将不称职的图书馆工作职员辞退。10作者引用传主自己的话直接突出传主的形象:做事有原则,做人有气节。引用沈从文、叶圣陶等名人对传主的评价,从侧面表现其高尚气节。引用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权威性和感染力。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引用传主自己的话,可以从直接展现了传主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和真实性,为作者评述提供了依据等方面来解释。第4段引用朱自清的话是为了表现他做事有原则,第10段引用是为了表现他的气节。引用别人的话,可以从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从侧面塑造传主的性格等方面来回答。11朱自清“生不逢时”,处境困窘但毫不妥协,这更能体现他人格的完美。他虽清贫,但写作时仍然注重质量,每天最多写500字,这更能显出他的认真严谨。身处困境,但仍然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改名“自清”以自励,取字“佩弦”以自警,这更能显出他的洁身自好。物价飞涨,生活艰难,但为揭露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他第一个在声明上签字,这更能显出他的无畏和勇气。奄奄一息,生命垂危,但他仍嘱咐妻子拒绝美援,这更表现出他的坚定气节。【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重点说清楚生逢乱世的朱自清是如何来保持自己的“完美人格”的。回答时要点出他怎样身处困境,然后写出他在困境中怎样做到完美的。文本从他作为一个作家对待写作的态度,从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和气节,如改名、拒食美国救济粉,从临终遗言等角度来展示朱自清的“完美”的。12A【解析】荷塘月色没有主要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13A14D【解析】A项,搭配不当,可将“提出”改成“达成”。B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的困难”等。C项,句式杂糅,可删去“出席”。 15A【解析】由第一句介绍马远的山水画具有善于概括、剪裁的特点可知,紧承其后的应是说明马远在山水画中对山、对水的处理,所以第一处应填。接着由其布局简妙的特点引出马远的山水画善留白,可知第二处应填。其他四处以马远的名作寒江独钓图为例来说明其中“空白”的艺术效果,特别注意横线处的两个逗号,然后可确定后四处应填。16夏日荷塘,娇嫩碧绿的荷叶像一把把绿伞刚好举出水面,阳光照进荷塘,荷阴映水,鱼儿在荷荫下悠闲地游来游去。看那月光下的十里荷塘,绿波荡漾,一朵朵月色一般明净的荷花,宛如星星般在碧波中一闪一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