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月考试题(1)(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28083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月考试题(1)(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月考试题(1)(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月考试题(1)(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月考试题(1)(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29题,共58分)1.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聚的传统节日。在“家国一体”的古代社会中,中华民族就已形成了重血缘、重亲情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制度源头是A. 禅让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宗法制度重视血缘重视亲情,所以材料中的重血缘、重亲情反映的是宗法制度,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禅让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反映郡县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权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重血缘、重亲情。2.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巳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A. 郡县制遭到破坏B.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C. 分封制受到冲击D.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崩溃,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作为诸侯,郑庄公的种种行径:“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说明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已被破坏,故选C项;材料主要体现的不是郡县制,A项错误;B项错在“开始”;D项“彻底”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选C。3.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材料描述的分封主体是:A. 王族B. 功臣C. 姻亲D. 先代贵族【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能够说明西周分封时以王族子弟为主要受封对象,或者说王室贵族成为分封制的主体,所以答案选A。BCD三项也是分封制的对象之一,但并不占据主导地位,排除。4.杜甫24岁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留下望岳一诗,其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齐鲁”之称源于西周分封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召公之子受封于鲁 B. 鲁国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C. 鲁国是因功臣受封 D. 鲁国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A选项错误,周公之子伯禽被分封在鲁国;B选项说法正确,符合西周分封制的要求;C选项错误,鲁国是王系血亲;D选项错误,鲁国遵守的是西周的分封和宗法体系。点睛:鲁国,中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侯爵,首任国君为周武王的弟弟周公之子伯禽。西周初年周公辅佐天子周成王东征灭掉了伙同武庚叛乱的奄国,分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故土,建立鲁国,国都为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今山东省南部。5.西周时期某诸侯国君有子四人,依年龄从大到小分别是甲、乙、丙、丁,其中甲、丁是庶子,乙、丙是嫡子,应该继承诸侯之位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西周宗法制规定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乙是周王的嫡长子,有资格继承王位;丙虽是嫡生,但不是长子;甲、丁是嫡长子的庶母兄弟,均为小宗,无权继承王位。故选B。考点:西周的宗法制。点评:宗法制即宗教法规,是一种权利继承制度,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贵族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世袭制、分封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赵佗任南海郡郡尉,任嚣任龙川县县令。赵佗、任嚣A. 定期朝觐秦始皇B. 秦始皇任命的官吏C. 负责将地方财赋运送中央D. 协助秦始皇处理中央政务【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郡县制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秦统一岭南后,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故赵佗任南海郡郡尉,任嚣任龙川县县令,是秦始皇直接任命的官吏,B项正确;定期朝觐是分封制的规定,A项错误;C项不是郡县长官的职责;D项是丞相的职责,排除。故选B。7.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 确定了后世xx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 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始皇帝嬴政,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始皇帝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的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只是专制集权的一部分,不符合题意;选项D军功爵制开始推行于战国时期的秦国,不符合题意;选项C西周时期创立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8.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同学在考证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 史记的记载B. 秦简的记载C. 民间的传说D. 史家的学术观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常识的运用能力,史料价值的高低遵循实物史料价值高于文字材料的规律,其中以出土的文物史料价值最高,所以在备选项中秦简的价值最高,答案选B项,C项最低,A D两项价值相同但低于B项。考点:史料不同史料的价值比较文字史料、实物史料9.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A. 丞相B. 御史大夫C. 太尉D. 郡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1)丞相,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 (2)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里。(3)御史大夫,执掌全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4)地方实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守。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古代官职10.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 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 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君主权力在不断加强,宰相权力在不断削弱,直至废除,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11.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该官员属于A. 十三部刺史B. 御史大夫C. 参知政事D. 三司使【答案】A【解析】从材料“周行郡国”“省察治状”“断治冤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官员的职责是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由此可判断是刺史;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故A项正确。B项是秦朝的中央官制,排除;CD项是宋朝的中央官职,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进行分析,结合“汉书记载”和所学知识解答即可。12.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A. 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B. 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C. 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D. 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御史中丞监督百官、三司使管理财政、枢密副使管理军政,故A正确。御史中丞不管理财政,故B错误。同理,C错误。三司使不管理军政,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中央官制【名师点睛】宋虽沿唐朝制度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但其主要职权被置于内庭的政事堂所控制;并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凡军机大事,直接对皇帝负责,宰相无权过问。设三司行使财权。其结果“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想知”。又设谏院,以弹劾大臣,使宰相难以在处理朝政中施展作为。13.元史地理志:“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采取的措施是A. 推行郡县制度B. 设置枢密使C. 实行三省制D. 实行行省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推行郡县制度是秦朝时期的措施,时间不符,排除A。设置枢密使是北宋削弱相权、分割军事权的措施,而且与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无关,排除B。实行三省制是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皇权,与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无关,排除C。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名师点睛】元朝时期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其作用: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14.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A. 派文臣做知州 B. 设“三衙”,收精兵C. 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 D.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中“(文人)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可以看出这是重文轻武思想;“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是加强禁军、削弱厢军,可以明显排除;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体现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也不符合重文轻武的思想;AB都有重文轻武的思想,但A想更合适,题干中说的是“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管理地方,故选A考点:重文轻武思想 点评:关于重文轻武,还可以考查他的影响:积极方面,宋朝外患不断,但无内忧;消极方面,战斗力弱,难以抵御外敌,一直没有统一全国。15.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答案】B【解析】唐代三省六部体制的运行程序是先由中书省草拟正式意见,然后提交皇帝审批而后交由门下省负责审议,门下省负责审议过后由皇帝发布诏令交由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根据事件属性交由下属六部具体执行,所以唐代兴修大型水利工程的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故选B;根据以上分析,ACD项均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体制,根据所学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程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分析解答即可。16.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A. 宗法制得以恢复B. 分封制被彻底取消C. 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D. 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汉武帝的推恩令,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可知这一法令是推恩令,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削弱了王国的力量,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宗法制未恢复,A错误;B项“彻底”表述错误;材料是表明地方自主权的逐渐削弱,D项错误。故选C。17.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吕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A. 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B. 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 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D. 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内朝首领霍光拒绝丞相参加废立皇帝的会议,因为汉代内朝权力来自于皇帝,因此这实质上反映了专制皇权的加强,故答案为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内朝掌握决策权力,外朝掌握执行权力,A项不能反映内外朝制度的实质,排除;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于汉武帝时期,排除B;D项与材料反映的史实不相符,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西汉内外朝制度【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意在考查考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西汉时期为加强皇权,汉武帝任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形成内外朝制度。内朝参与决策,以丞相为首的外朝负责执行,相权受到削弱,皇权得到加强。材料所述排斥丞相的现象反映的实质就是专制皇权的加强。18.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 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 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 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 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行省是元朝统治时期广泛设立于全国的地方大行政区,在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省”的本意为宫禁,引伸为中枢机要、行政机构的名称,因此行省起初是指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取代表中央行使权力之意。行省有利于中央有效管理地方,所以排除ACD;由材料“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故选B。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的政治体制的演变元朝的行省制度19.“网络反腐”倡导“正能量”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经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A. 御史大夫B. 刺史C. 中正D. 通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中正是魏晋时期举荐官员的官职,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故答案为C项。秦朝御史大夫具有监察百官的职权,刺史是西汉时期监察地方官员的官职,通判是宋代监察地方知州的官员,均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本题要求选择“不具备”的选项,可以首先确定“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的选项,最后确定正确选项。20.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此举目的是A. 增加六部权力B. 扩大统治基础C. 加强专制统治D. 提高办事效率【答案】C【解析】明朝废除丞相主要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故C正确;A显然不符合题意,六部是执行机构;废除丞相属于中央官制调整,不是扩大统治基础,故B错误;提高办事效率属于军机处设立带来的影响,故D错误。21.皇帝下达给臣下指示方略、考核政事、责问刑罚失当等机要文书,为防止泄露,不交内阁而由军机大臣密封,加盖军机处印信后,交兵部捷报处寄送各省有关官员,通称为“廷寄”。“廷寄”制度反应出A. 军机处权力大于内阁B. 军机处提高清政府行政效率C. 军机处直接统领兵部D. 军机大臣掌握行政决策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军机处能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故B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军机处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只是皇帝的秘书班子,没有决策权,ACD说法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22.“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A. 内阁制度B. 宰相制度C. 宦官集团D. 胡惟庸集团【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朱元璋废除丞相,“那个庞然大物”是指丞相制度,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朱元璋时还没有内阁制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朱元璋也没有毁掉宦官集团,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胡惟庸集团只是表面问题,丞相制度才是真正的庞然大物,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是废除丞相制度。23.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 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 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内阁和军机处都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军机处24.清代定制,官员任命由军机处等机构简选,最后由皇帝朱笔圈定简放。但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不仅司道以下官员的任命,皆由督抚奏定,而且邻省督抚的任命,有时也要征求有力督抚的意见。这表明A. 皇帝的权力受到了限制B. 统治危机冲击中央集权C. 清政府已无力控制地方D. 地方政府掌握了行政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不仅司道以下官员的任命,皆由督抚奏定,而且邻省督抚的任命,有时也要征求有力督抚的意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导致清朝统治危机,地方督抚权力较大,冲击中央集权,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皇帝的权力受到了限制,故A排除。清政府已无力控制地方,过于绝对,故C排除。地方政府掌握了行政权,也过于绝对,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影响25.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 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 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 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诗文说“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可见废除宰相后,皇帝一人无法处理繁巨政务,朱元璋于是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政务。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是明成祖开始采取的措施;票拟权更是之后随着内阁地位日益提高而获得的;明朝早在建立时已设立六部。故正确答案为A。26. 下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 )A. 皇帝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丞相【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政治制度。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下,一切军国大事最终都取决于皇帝。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27.有人认为,梭伦通过改革,创立了“财权政治”。下列梭伦改革措施中最能证明其观点的是A. 建立“四百人会议”B. 提倡学习手工技艺C. 按收入多寡划分等级D. 颁布“解负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梭伦改革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所要尽的义务也越多,从而创立了“财权政治”。故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28. 对“雅典城邦”(Athens Polis)一词中“城邦”的解释,更接近本质特征的是( )A. 城市国家 B. 公民国家C. 独立国家 D. 联邦制国家【答案】B【解析】略29.在古代希腊,伯利克里为了鼓励公民参与政治活动,活跃公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所采取的措施是A. 提高公民等级B. 废除债奴制C. 扩大公民大会权力D. 发放津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知识点,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鼓励公民参与政治活动,活跃公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执政时期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参与政治文化活动,而发放津贴,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不属于伯里克利改革的措施,排除;B项是梭伦改革的措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及要求不符,排除。故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执政时期的状况二、非选择题:(共42分)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此两制皆起于西汉。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与察举相辅并行的,尚有征辟制。引自国史大纲材料二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门无寒门,下门无士族”者也。自宋书恩幸传材料三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料,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在学焉。自通典选举历代制下请回答: (1)分别指出以上三则材料的选官制度并说明选官标准的是什么?(2)以上选官制度中你认为哪一制度较合理,其影响是什么?【答案】(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品德才能(孝廉);门第声望;考试成绩(学识能力)。(2)科举制。影响: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的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员的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利,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所沿用,影响深远。【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古代的选官制度,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依据材料一“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材料二“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为世族高卑”、材料三“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料,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算”等结合所学可知选官制度分别是: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同时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标准分别是: 品德才能(孝廉);门第声望;考试成绩(学识能力)。(2)本题考查古代的选官制度,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认识和评价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明显可知科举制合理些。影响:建议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科举制自身的优点、对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员的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深远等方面进行分析。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令由一统”,“君主言出法随,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唐六典卷八门下省侍中条:“凡下之通于上,其制有六:一曰奏抄,二曰奏弹,三曰露布,四曰议”并在注释中解释“议”云:“谓朝之疑事,下公卿议,理有畀同,奏而裁之。”集议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重大的关涉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诸方面的问题,均可通过一定的程序,成为集议的主题。探讨隋唐时期司法政策材料三明朝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明武宗下诏南巡,遭到朝廷百官的集体反对,最终以一百四十六位官员受杖刑,十五人毙命为结果,明武宗最终成行。廷杖作为一种法外之刑,在明朝时期屡屡作为皇帝针对犯颜直谏或忤旨过犯的朝臣而下令在朝廷之上对其实施杖责的一种刑罚而被使用,并且规模逐渐愈演愈烈。曹毅中国古代君权制约的理论与实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皇帝制度的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门下省的职责。比较材料一、二,分析唐代“集议”机制形成的积极意义。(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明两代对集议态度的不同说明了什么?【答案】(1)特点:皇权至高无上。(2)职责:封驳、审议。积极意义:在讨论军政要务时,为皇帝裁决提供依据;可以集思广益,能有效减少中央决策的失误。(3)中央机构的调整,专制皇权的强化;封建统治阶级失去了上升时期的开放心态、进取精神,日益保守。【解析】(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法令由一统”“君主言出法随,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皇帝制度的特点是皇权至高无上。(2)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门下省的职责是封驳、审议。根据材料“集议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重大的关涉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诸方面的问题,均可通过一定的程序,成为集议的主题”分析归纳即可得出答案。(3)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谓朝之疑事,下公卿议,理有畀同,奏而裁之”和“廷杖作为一种法外之刑,在明朝时期屡屡作为皇帝针对犯颜直谏或忤旨过犯的朝臣而下令在朝廷之上对其实施杖责的一种刑罚而被使用,并且规模逐渐愈演愈烈。”可分析唐、明两代对“集议”的不同说明了专制皇权强化;统治日益保守。点睛:解决本题的几个关键:1.审设问,明确设问“特点”、“职责”、“意义”“说明”;2.阅读材料和提出关键信息,如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法令由一统”“君主言出法随,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集议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重大的关涉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诸方面的问题,均可通过一定的程序,成为集议的主题”等;3.联系所学知识,准确运用材料和课本语言;4.组织答案,按设问要标明答题项“特点”、“职责”等,做到分点作答,语言表述准确。整体分析:本题以材料为依托,引用材料,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角度,设置了三个问题(涉及特点、意义、认识等问题的考查),但问题相对较易。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注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内容一直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32. 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雅典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是自由,而自由具有两个标准,一个标准是轮流地统治和被统治,另一个标准是按照个人所喜欢的方式来生活。民主离不开自由,而自由也离不开严格的政治平等。民主的正义观念是指数量上的平等,而不是基于个人能力上的平等。民主政体中穷人比富人拥有更多的主权权力,因为穷人占多数。 摘自民主思想的历史轨迹 材料三 (1)材料一中雅典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3分) (3)结合材料二、三,谈谈你对雅典民主政治得与失的看法(4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希腊民主政治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5分)【答案】(1)机关:公民大会(3分)(2)特点:轮番而治,政治平等 (3分) (3)看法:雅典民主政治只有少数成年男性可成为公民,压抑扼杀其他人的政治权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4分) (4)关系:雅典民主制是近代西方民主制的源头,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深远影响。5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归纳信息的能力和简单的知识迁移能力。根据图1可知: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同时根据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扩大公民参政范围:除十将军外,一切官职向所有等级的男性公民开放,执政官用抽签法产生;改革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内政外交等重大问题,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并有发言权和表决权;改革五百人会议的成员构成和权限:五百人会议的成员通过抽签从10个部落中各选50人参加,分组轮流执政,负责召集公民大会等事务;提高陪审法庭的权力和地位:陪审法庭是国家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由10个部落从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选举组成,每部落各选600人;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最高的政府官员十将军由公民大会举手选出,十将军委员会统率军队,参与政治,首席将军执掌国家军政大权;制定“公职津贴”制度: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等等。(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史料,并从中归纳主要信息的能力,较为简单。根据“雅典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是自由,而自由具有两个标准,一个标准是轮流地统治和被统治”,这句话轮流执政或者轮番而治;根据这句“民主离不开自由,而自由也离不开严格的政治平等。民主的正义观念是指数量上的平等,而不是基于个人能力上的平等”话可以得出政治平等。(3)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谈到“看法”时学生应该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即:积极的和消极的,从材料二中的主要谈到雅典民主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有民主的观念和民主的实践;材料三主要谈到了雅典民主的局限性,根据材料三的饼状图可以看到91%的民众没有民主,说明雅典民主的范围小,还不是真正意义的民主。(4)本题考查雅典民主制度的影响。雅典民主政治实行的是直接参与式民主,是一种限于城邦内特定范围公民的国家之上的直接民主,它通过建立一种有效协调的参与机制凝聚本城邦公民对付来自集团外部的威胁,防范外敌,如奴隶、东方民族及北部野蛮人。实质是雅典公民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奴隶制民主;而西方民主是在一个文化多元和结构复杂的大国推行的间接代议制民主,通过寻求政治代言人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现代西方民主不论在范围、制约机制、治理机制、程序等方面比古代要广泛和完善。雅典民主为后来西方的政治思想和制度提供了思想渊源。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国家机构“三权分立”的组织形式,“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国家公职选举任期原则等。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制度伯里克利改革;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制度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制度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制度雅典民主制度的积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