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96012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高 二 历 史一 单选题 (本题共35小题,共计70分)1.“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2.钱穆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3.“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经等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扩大统治阶级基础 C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稳定社会统治秩序4.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 (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A.缓和君臣矛盾 B.相互制约,避免集权C.强化君主专制 D.职责分明,提高效率5.从秦朝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影响了中国近2000多年。你认为下列中的一项制度最能体现“皇权下的民主”的是A秦朝三公九卿制 B西汉中朝制度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军机处6.“它是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辖,以及中央对边疆地区特别是对西藏、台湾的管辖。”“它”是指A西汉郡国制 B北宋的枢密院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的军机处7.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A中央集权 B官僚政治 C家国一体 D君主专制8.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通过中央集权管理,于是采用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A中外朝制度 B刺史制度 C郡国并行制度 D郡县制9.“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渝,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 B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10.下列四则史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文章之士不根教化、进士以诗赋取人国家本为求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乘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A. B. C. D.11.有学者指出,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主要是指三省A.既互相牵制,又分工协作 B没有实权,有利于强化皇权C决策相对集中,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简化了行政机构,有利于削弱相权12.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 C皇权不断加强 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13.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14.唐代规定:一切政府法律,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材料主要反映了唐代A注重依法治国 B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C皇权不断加强 D宰相掌控了决策权15.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16.如图所示的工具,王帧在农书中说明:“其制,当选湍流之侧,架木立铀,作二卧轮;用水激下轮。则排前直木,则排随来去,揙冶甚速,过于人力。”这一工具的运用使得 A. 农业生产力极大提高B. 农田灌溉得到了迅速发展C. 冶金业得到迅速发展D. 使用灌钢法炼钢成为可能17.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募民屯田得谷百万斛”18.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差异19.“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年代里,“布衣”中的“布”是指 A.丝织品 B.麻纺织品 C.毛纺织品 D.棉纺织品20.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是A.土地归国家所有 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 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21.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自耕农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占总人口比例24%36%30%10%A汉代江南地区 B明代苏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唐代关中地区22.中央电视台在某地举行的大型专家鉴宝会上,有人拿出其收藏的一件唐代瓷器请专家鉴定。专家认定这是一件极其精致的粉彩瓷,并一口否定了该藏品的真实性,其理由应是A唐代只有白瓷 B唐代只有青瓷 C古代中国没有彩瓷 D唐代以后才有彩瓷23.据统计,自上古至隋朝见于记载的88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72件,华南仅占16件。而唐代见于记载的212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101件,华南占11l件。这是由于A南方旱涝灾害严重 B南方农业地位上升 C南方成为统治中心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4.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B“天有春夏秋冬人有仁义礼智,皆以四者相为用也。”C“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D“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列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25.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26.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的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民间文化的发展 C.画家的性格 D.统治者的提倡27.下列有关元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 B.散曲是兴起于唐朝、繁荣于元朝的新诗体C.多用来抒发失意愁闷的情怀 D.代表人物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人28.唐诗体现了唐代的文学特色,其中“诗圣”的诗歌作品的主要特点是A.句式灵活,奠定文学的现实传统 B.活泼清新,带有强烈的浪漫气息C.重视个性,关注市民的生活趣味 D.针砭时弊,体现深沉的忧患意识29.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说道:“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的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材料表明文人画A、主张逼真的艺术效果 B、体现时事现实的发展变化C、注重画面的整体美感 D、追求抒情写意的艺术风格30.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浓湿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色骈凑,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A荀子 B墨子 C老子 D孙膑31.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32.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33.“令三司出炭四十万,减半价鬻与贫民,非惟抑高价,且济人民。” 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A史记 B唐六典 C宋史会要D清史稿34.“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A书法B绘画C戏剧D杂技35.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地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反映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C中外文化的交融性D艺术形式的多样化二、材料题36、(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材料二: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徐天麟在两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请回答:(1)材料一中“封建”指的是什么时期实行的什么制度?(2分) (2)材料二中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二,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从材料中找出最有说服力的依据。他为“求其宁息”采取的措施是什么?(3分)(4)材料三中的汉祖取“周秦之制”指的是什么制度?此制度带来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的?(3分) 37、(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年间出现了交子。材料二: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氏家族、王氏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在亲缘集团基础上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明清时期,传统城镇的商业机能日渐浮现市镇的数量大规模增加,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材料三: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向来有不同看法,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叶。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变的,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的变化。此观点称为“停滞论”。同时,不少学者提出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说”“市场经济萌芽说”“近代化萌芽说”等新概念,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该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内部出现了人类近代文明因素。此观点称为变迁论。(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根源。(6分)(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变异”指的是什么? (6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停滞论”“变迁论”中的任一个观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概括你支持该观点的依据。(8分)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CDDCCCCCBBACCBCCBCBB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BDBBCABDDCADCCB二、问答题:36、(1)西周 ;分封制 。(2分)(2)分封制的废或立问题(意思符合即可)(2分)(3)李斯;“同姓子弟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郡县制。(3分)(4)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势力逐渐强大,对朝廷构成威胁。(王国问题);推恩令.(3分)37、(1)表现:商业活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出现街市和夜市;纸币的出现和使用。根源:农业及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6分)(2)新现象: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变异:资本主义萌芽。(6分)(3)(8分)观点一:中国古代社会停滞论,即明清之际中国古代社会不具备社会转型的因素。政治:专制集权极端强化,达到顶峰;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耕文明没有实现突破和转型;思想文化:理学占主导;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观点二:明清之际中国古代社会表现出社会转型的迹象。政治: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工商业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思想文化: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萌发;西方科学技术开始传入中国,开启西学东渐之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