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1.1 体味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87232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1.1 体味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1.1 体味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1.1 体味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1 体味文化1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每一个人。2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3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的部分。 4文化是特有的现象,是的产物。5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6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7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离不开物质载体。8文化具有,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9文化是一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答案】1影响着 2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3意识形态性质 非意识形态 4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实践 5社会生活 6获得和享用文化 7精神产品 8非常丰富的形式 文化活动 9社会精神力量 物质力量1正确理解和把握文化的内涵、特点内涵从本质看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从范围上看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也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从形式看从静态角度看,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从动态角度看,包括各种文化活动,即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特点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看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需要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离开了物质载体,文化既不能产生,也不能传承和发展【典例1】2017年12月12日,知名语文刊物咬文嚼字杂志发布2017年度十大流行语。“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共享”“有温度”“流量”“可能xxx假xxx”“油腻”“尬”“怼”“打call”入选。这些词语代表了一定的民意和情趣,反映时代特色、记录社会形态,表达人们对社会的感受和生活的态度。这表明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B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于一定的文化C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D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答案】A【解析】这些词语代表了一定的民意和情趣,反映时代特色、记录社会形态,表达人们对社会的感受和生活的态度。这表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A符合题意。经济、政治决定文化,B错误。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社会实践决定文化,但文化发展与社会实践不一定同步,D错误。2文化的社会作用(1)从本质上看,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必须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转化为物质力量,不能把文化直接看作一种物质力量。从微观上看,文化素质是每个人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不断孕育出来、培养出来的,而这种文化素质也影响着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文化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效果。从宏观上看,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空虚,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2)从性质上看,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崇高与庸俗、优秀与腐朽之分。并非任何文化对社会发展都起促进作用。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发展。【典例2】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用手中的笔鼓舞了无数青年人参加革命,用文字为良药治疗了许多中国人麻木的心灵。人们称赞他的文章“伟大而又悲壮,能够挑起民族脊梁,让迷惘转化为自信力,引导青年人走向光明”。这说明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答案】B3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1)文化是人类的创造性活动。人类是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物,他们在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动地依赖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物质资料,还能通过认识自然规律并对自然物进行加工、改造以及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2)文化是人类群居性活动。人是一种群居性、社会性的动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只有在群众性的活动中才能得到实现。(3)文化是人类的累积性活动。人类的观念、知识、技能、习惯不能遗传,只能通过后天学习而形成。人类的文化,就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学习、模仿和创造,才得以不断地丰富,不断地积累,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文化。(4)文化是人类在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任何社会的文化,都是同这个社会一样长久的,是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并且还在不断地积累下去,这是一个连绵不绝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的任何一个阶段、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化,都是从前一个阶段或时期继承下来并学习其他民族文化而形成的新的文化。这种新的文化,不仅代表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水平,同时也标志着这一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文化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民族、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总之,文化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而创造出来的,并且,只有人类才能创造文化。因此说,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典例3】“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年文化名山。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B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C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答案】C4文化与文明的关系(1)区别:从起源上看,文化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文明一般是以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等为开端。从性质特征上来看,文化是与自然相比较而言的;文明是同野蛮、无知和愚昧相对立的。文明主要是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而文化既有人类活动积极成果,也有其消极成果。(2)联系: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文明是文化中积极、进步与合理成分的总和。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相应地也就越高。【典例4】“地名”是活化石,是分布在历史长河里的时空符号。“地名文化”是集体记忆,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与文明脉络。“请问您尊姓大名,从何处来,往何处去?”看,中国人初次见面的惯常礼语中,一句有关人名,两句有关地名。这表明“地名”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展示各民族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 潜在一种凝聚力、亲和力,还蕴藏着个人情感 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ABCD【答案】D 1在都市,有繁华的城市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乡土气息。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反映了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B文化是城乡地区所特有的现象C文化是人们不同社会实践的产物D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2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曾经说过:“犹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由此可知,所谓的文化就是指A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的总和B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人们先天受教育的程度C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内容3数量众多的无锡文化景观遗产,与无锡各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根据不同文化景观呈现的不同特点,大致可以分为环湖文化景观带、惠山古镇景观带等七种类型。这表明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 B各地的文化都是相同的C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 D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4乡土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农村,也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据统计,中国每天消失的村落有80至100个。在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膨胀,农村被一点点蚕食。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的不仅仅是“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由此可见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D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5康德说:“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作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C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D人的文化素养都不是与生俱来的6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图画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ABCD1(江西省新余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新余是一座活力四射的城市,这得益于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2017年11月26日,新钢公司自主集成优特钢带项目酸洗线投产2017年12月14日,新余市政府就政府工作报告向党外人士代表征求意见2017年中国(新余)“七夕节”系列活动在新余举行新余电视台海选2018年“优时代”江西少儿春晚新余赛区节目ABCD2(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著名作家梁晓声认为,“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要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里的“文化”是狭义的“文化”,指人们的修养或者受教育程度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精神产品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是通过社会生活的体验,参加活动、接受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ABCD3(河北省唐山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让龙袍亮起来、让建筑动起来、让瓷母时尚起来故宫以藏品的文化信息为元素,开发了8700多种文创产品。并通过一系列有趣有料的活动,吸引人们走进传统文化。故宫的做法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活动影响人的文化认知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ABCD4(广西来宾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在游子心中,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老地名,不仅是一条街、一口井、一座庙的名字,更是一份乡愁的情感寄托。这表明老地名是游子心中持久的文化记忆对游子的影响始终一成不变是游子寄托乡愁的重要载体是游子乡愁情感的唯一体现ABCD5(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近年来,随着移动通讯以及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网络文化正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思维等方式,实现了其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这表明A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D网络文化都是先进的文化6(湖北省黄冈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初心”一词源于佛教,指的是发心修行之前的那颗心。现在,我们一直在强调“不忘初心”。星云大师曾经从四部经典中拈出四个词,来为人们指点迷津,从华严经中拈出“不忘初心”,从维摩诘经拈出“不请之友”,从八大人觉经中拈出“不念旧恶”,只有这样,才能从“初心”蕴涵的正能量中激励自我、找到自我、完善自我。由此,我们认识到A文化现象各具特色B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D人们可以从物质活动中看到历史中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7(浙江省台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某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陲,风景秀丽,四季如春,但基础产业薄弱,科技和教育事业都比较落后。根据这种状况,该地政府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建立了绿色经济产业带、民族文化特色区,并突出文化塑造功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魂”,提振人民精气神,经过几年努力,当地风景依旧,但经济发展了,文化普及了,人们也过上小康社会,实现了从贫穷到富裕的转变。从“文化的力量”的角度,指出该地区重视“提振人民精气神”的依据。1(2016北京文综)某国际学术期刊的封面,用中国山水画形象地表现了中国某生物研究组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山顶代表体细胞状态;连接各山顶的桥代表小分子,能够促进各山顶之间的横越;山水中的小舟代表转基因方法,通过不同的路线实现重编程。采用绘画形式表现科学研究成果反映了A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B科学与艺术都来自于创新思维C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D艺术的传播需要借助科学的力量2(2016江苏高考)“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3(2018新课标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我国农村改革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材料一1978年冬,小岗村的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大包干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改革如同释放了魔力,次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达13.3万斤,一举结束20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进入新时代,小岗村大力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发放股权证,实现了村民“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转变。2017年,小岗村集体收入突破820万元,农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长70%以上。材料二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满足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的期盼,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如1982年发布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肯定“包干到户”等形式的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1991年颁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把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2016年制定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2018年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导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入。(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4(2017新课标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2)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K基础1A 【解析】在都市、乡镇、边远地区,有各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和文化活动,体现了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不同,文化环境不同,A符合题意;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B错误;C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D说法不科学,排除。4C 【解析】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着“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这说明“乡韵”精神是通过村落体现出来的,C正确。A、D不符合题干主旨。B说法错误,排除。5C 【解析】由“艺术作品”“为人的一个创造物”“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可知,文化是人创造的,纯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也没有体现文化的力量、文化素养等,故A、B、D不符合题意。6B 【解析】“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说明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正确;与题意不符;故选B。K能力1D 【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是经济现象,是政治现象,均不符合题意;是文化现象,符合题意;故选D。2B 【解析】材料中的文化是狭义的“文化”,指人们的修养或者受教育程度,是通过社会生活的体验,参加活动、接受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符合题意;是对广义“文化”的解释,与题意不符;文化是精神产品和精神活动,说法错误;故选B。3B 【解析】故宫的做法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通过一系列有趣有料的活动,吸引人们走进传统文化,认识传统文化,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精神力量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与题意不符。4A 【解析】在游子心中,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老地名,不仅是一条街、一口井、一座庙的名字,更是一份乡愁的情感寄托,这表明老地名是游子心中持久的文化记忆,是游子寄托乡愁的重要载体,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始终一成不变”说法错误,排除;中“唯一”说法错误,排除;故选A。6C 【解析】“文化现象各具特色”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不选;材料并不是体现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B不选;“星云大师曾经从四部经典中拈出四个词,来为人们指点迷津”这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C应选;材料并没有体现物质活动,D不选。7【答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该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提振人民精气神,会让人民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富有。【解析】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从“文化的力量”的角度,指出该地区重视“提振人民精气神”的依据,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的力量”,问题指向是指出该地区重视“提振人民精气神”的依据,属于原因、依据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学生可结合材料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来分析说明。K真题1A 【解析】用山、桥、小舟之间的联系代表体细胞与小分子、基因之间的联系,这体现了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A正确;科学与艺术来自于社会实践,B不选;材料并没有表明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C不选;材料表明科学的传播需要借助艺术的手法,D与材料主旨不符。2B 【解析】材料并没有涉及文化的交流和传播,A不选;莎士比亚代表的是“文化”,“征服全世界”说明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B正确; C错误,优秀文化才能促进社会向前发展;材料与综合国力竞争无关,D不选。3【答案】(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党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决定,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破除了阻碍改革的思想障碍和政策障碍,指导了农村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4【答案】(2)文化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弘扬创新精神,有利于树立和贯彻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增强创新自信,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发展。【解析】(2)结合设问要求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学生可从文化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创新精神属于先进文化,它会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弘扬创新精神,有利于树立和贯彻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回答。2018长沙(青竹湖金霞)耕读文化节举行端午节前夕,为期两天的以“品耕读文化树文明乡风”为主题的2018长沙(青竹湖金霞)耕读文化节在开福区金霞新村张百煕纪念馆前坪开幕。“耕读传家”是开福区青竹湖由来已久的民风。金霞新村耕读小镇是近代著名教育家张百煕的出生地,在他的故乡,金霞新村耕读小镇至今仍保有“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淳朴民风。除去接地气的娱乐活动外,本届耕读文化节还安排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在2018年6月15日上午的“文化论坛”中,教育学博士、湖南教育报刊集团数字出版中心主任黄耀红倾情讲述了农耕智慧与诗意生存从24节气说起,通过一首首诗词,为大家构建了一幅农耕与田园的唯美画卷。6月15日下午,长沙市开福区委党校副校长胡晓峰来到了耕读文化节的现场,为金霞村内广大党员们带来了一堂意义深刻的专题党课。课上胡晓峰校长从爱家、爱村、爱开福区讲起,从自己的生活与工作经历中表达了好家风和好党性的重要性,并籍此号召广大党员“传承好家风,党员带头做”。6月15日晚间,村民们齐聚在耕读文化节活动现场。金霞村村委会将露天电影搬到了会场之上,伴随着习习凉风,村民们一齐观看了厉害了我的国上甘岭等专题电影,缅怀过去珍惜当下。6月16日上午,金霞新村的小学生们在善卷书院的组织与带领下,坐在农田旁搭建的凉棚下,置身于青山绿水间,听着小鸟清脆的啼鸣,朗声读起书来。同学们都表示,与在课堂中的朗读相比,这样读书更新奇有趣味。学生和家长还参观了金霞新村农耕博物馆,看到熟悉的农耕器具与常识,家长们纷纷充当讲解,给孩子们讲起自己幼时的帮助父母做农活的生活往事。【备考指南】材料涉及的“体味文化”的知识有:1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它既不是指广义的文化,也不是指狭义的文化。2文化的特点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3文化的社会作用(1)从本质上看,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必须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转化为物质力量,不能把文化直接看作一种物质力量。从微观上看,文化素质是每个人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不断孕育出来、培养出来的,而这种文化素质也影响着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文化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效果。从宏观上看,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空虚,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2)从性质上看,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崇高与庸俗、优秀与腐朽之分。并非任何文化对社会发展都起促进作用。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