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三)散文(1)粤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46853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三)散文(1)粤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三)散文(1)粤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三)散文(1)粤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1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感喟(ku)分娩(min)古刹(ch) 断壁残垣(yun)B.泥淖(do) 停泊(b)分外(fn) 相濡以沫(m)C.咀嚼(ju) 肖像(xio)倾轧(y) 心宽体胖(pn)D.戕害(qin)卷宗(jun)混迹(hn) 锲而不舍(q)解析:AB项,“淖”应读no,“泊”应读b,“分”应读fn;C项,“胖”应读pn;D项,“锲”应读qi。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鹢首清淅群英荟萃灰心丧气B.端祥发掘诲人不倦拾人牙慧C.玲珑丰姿淋漓尽至适得其反D.笼罩震荡因循守旧敷衍了事解析:DA项,“清淅”应为“清晰”;B项,“端祥”应为“端详”;C项,“淋漓尽至”应为“淋漓尽致”。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崇尚美,追求美,就是重视生活情趣,讲究生活质量,体现了一种现代的生活和消费时尚。(2)经过世代的筛选,至今的谷肉果菜,水陆珍奇,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3)每当吟诵起宋代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诗句,心中不由得就泛起一种的感觉。A.理念流传冷清B.理想流传清冷C.理想留传冷清D.理念留传清冷解析:D“理念”通常指思想,观念,信念;“理想”可指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根据语境,句(1)中应填“理念”。“流传”的意思是“传下来或传播开”,其对象多是故事、消息等,且途径以口头的语言、书面的文字等为主;“留传”的意思是“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所“留传”的对象多是具体的物品。根据语境,句(2)中应填“留传”。“冷清”的意思是“冷静而凄凉”,强调很不热烈、很不热闹,萧索而凄凉;“清冷”的意思是“凉爽而略带寒意”。根据语境,句(3)中应填“清冷”。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与其他人作品相比绝对是。这部不朽的文学巨作,经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前80回。我们在拜读时要认真研究,多方探讨,还要多读读红学家的言论,多看看其中的诗词歌赋的解读,多想一想才能明白其中的主旨,对的就接受,不对的就抛弃, 是要不得的。A.卓尔不群呕心沥血囫囵吞枣B.与众不同处心积虑生吞活剥C.鹤立鸡群呕心沥血囫囵吞枣D.出类拔萃处心积虑生吞活剥解析:A卓尔不群: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跟一般人不一样。优秀卓越超出常人。侧重指人的才华。多用于书面。与众不同:跟大众不一样。多用于口语。出类拔萃:萃,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聚集。指成群的人或物。“出类拔萃”谓超出同类。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积久考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对我的家在哪里?主题的理解,课后,同桌提出了一些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B.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C.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臂的方案至少有三种以上。D.大家在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解析:BA项,表意不明,有歧义,“我”认为正确的内容,是同桌的异议还是主题的理解,表意不清楚;C项,“至少以上”重复;D项,意思反了,“切忌”表示一重否定,双重否定造成意思错误。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简单地说,就是使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也包括研究中国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乃至娱乐方式的各种学问。广而言之,国学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文献,也包括实物。比如“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孙子、史记、汉书、唐诗、宋词。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学是什么?因此,国学不仅包括数千年来积累流传下来的经典。A.B.C.D.解析:C先提出解说对象国学,接着下定义说什么是国学,然后和紧承以因果推断的方式解说国学包含的具体内容,其中接在后以举例方式解说“经典”的内容,最后和从“广而言之”角度更进一步解说国学包含的内容。二、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注】 雒阳:洛阳。郦食其:人名。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解析:B通过“下邳”“留”“陛下”这些标志可以判断。原文标点: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B.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帝、太宗。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解析:A侯是二等爵,比伯高一等。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B.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解析:B“没费一兵一卒”错。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5分)译文: (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5分)译文: 答案:(1)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得分点:“愿”“留壁”“具”“益”各1分,句意1分)(2)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心。(得分点:“绝”“还”“固”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派人请领汉中地区。项王就答应了。张良于是劝告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心。”汉王于是让张良返回去。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张良逃跑了,从小路偷偷归依汉王。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最后击败楚军,正是靠了这三个人的力量。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向汉王献计,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二)古代诗歌鉴赏(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11.诗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请加以分析。(4分) 解析:沧江美景中,羁旅之人身怀思家之念,独自垂钓,怎能不勾起浓浓的思念。诗歌中“无良伴”“寒灯”“断雁”“远梦”“家书”极有表现力,主人公形象简单几笔就生动地显现出来。答案:诗中描绘了一个内心充满思乡之情的孤独寂寞的游子形象。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尾联用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主人公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反衬主人公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表达了主人公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12.颈联意思曲折,实乃千锤百炼的警句,请结合内容分析。(4分) 解析:首先找出颈联(第三联),分清虚实:哪是实景,哪是虚景。并用简洁而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其次指出作者意图,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案: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表达羁旅中的思乡之情。三、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从“莫言热”到“阅读热”,关键在“人为”新华社16日播发“莫言热”引发中国民众关注自身“阅读危机”,提出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莫言热”对于推动中国人阅读能起多大作用?对此,莫言本人和一些专家的回答比较消极。的确,如果只是顺其自然,目前正在兴头上的诸种“莫言热”都会过去: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一购而空的情况随着莫言小说大量印刷终会归于平淡;文化消费市场甚至资本市场不久就会另寻新的炒作题材,不会只在莫言一棵树上吊死;媒体也不会永远在山东高密莫言老家发掘“秘闻”。莫言前去领诺贝尔文学奖是在12月份,等这个新的题材过后,“莫言热”可能就会过去。阅读对个人而言可以修身养性,又是提升国民人文素养、加强文化传承、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有效途径。2011年中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及以色列的60本,成为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靠莫言一人拉动国民阅读水平的提高,无异杯水车薪。然而,笔者要指出的是,不管是全民体育运动,还是讲求公共卫生、不随手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论是诚信体系建设,还是国民道德素质提高,都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和文明有序的社会必不可少的,但绝不可能自然而然地达到,只有长期推动方能见效。推动全民阅读,也是如此。当下,应当抓住多年少有的莫言得奖所带来的“阅读热”,想方设法,把这个“短热”转化成“长热”,把针对一个人的“快热”,转化成针对更多的作家作品、更宽广领域经典之作的“慢热”。不管是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和个人,都应当有所作为。在网络信息触手可及的当下,严肃读物的阅读一定要变得十分方便才可能成为更多国民的休闲选项。首先,政府要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上长期坚持、不断完善。在美国、法国甚至在中国台湾地区,国民所读图书主要来自方便亲切的社区图书馆,不仅借书方便,而且读完之后随手可在他处归还。做好此项建设,需要各级政府投入财力、务实细心、长期坚持。要让阅读在中国慢慢热起来,离不开众多推动阅读的民间组织的成长和努力,也离不开政府对于读书活动的支持。以对莫言作品十分推崇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为例,他在获得诺奖之前已在日本相当知名,而大大小小的大江健三郎读书会竟拥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公众,这些草根组织不断举办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使相关阅读活动成为不少人的日常精神生活内容。日前,莫言家乡政府放言准备开发莫言故居旅游热线,我们的建议是,不如花功夫长期、多方推动莫言作品的学术研讨和公众阅读。对于个人来说,阅读其实很简单。只要坚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读一读那久违的人文作品,生活将会变得更充实,人生将会更有意义。“莫言热”是一种正能量,把这种正能量引入阅读,促进终身学习和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对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来说,这可能比较费力而不容易见效,但是如果思路正确、方法得当,长期坚持必见成效。13.下列有关“莫言热引发中国民众关注自身阅读危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于“莫言热”推动中国人阅读能起多大作用的问题,莫言本人和一些专家持消极态度。B.中国是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仅靠莫言一人拉动国民阅读水平的提高,无异杯水车薪。C.阅读犹如全民体育运动,只有长期推动方能见效。D.“莫言热”是一种正能量,这种正能量能促进终身学习和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解析:DD项,不是谈“莫言热”引发中国民众关注自身“阅读危机”,而是谈“莫言热”的正面影响。1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莫言得奖所带来的“阅读热”是一个机遇,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和个人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想方设法,把这个“短热”转化成“长热”。B.在网络信息触手可及的当下,要想让阅读成为更多国民的休闲选项,严肃读物的阅读一定要变得十分方便是其重要的途径。C.政府的支持和众多民间组织是让阅读在中国慢慢热起来的最根本因素。D.将“莫言热”作为一种正能量引入阅读之中,虽然比较费力且不容易见效,但是如果思路正确、方法得当,长期坚持必见成效。解析:CC项,“最根本”说法不妥。15.下列不属于作者观点态度的一项是()(3分)A.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一购而空的情况随着莫言小说大量印刷终会归于平淡,所以作者认为“莫言热”是一种“阅读危机”。B.阅读既可以修身养性,又是提升国民人文素养、加强文化传承、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有效途径,所以作者希望将针对个人的“快热”转化成针对更多的作家作品、更宽广领域经典之作的“慢热”。C.作者认为,从“莫言热”到“阅读热”,关键在“人为”。D.作者认为与其在莫言家乡开发莫言故居旅游热线,不如花功夫长期、多方面推动莫言作品的学术研讨和公众阅读。解析:AA项,“所以作者认为莫言热是一种阅读危机”与文中观点不符。(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在沈从文先生墓前龙良骅天空飘着小雨。早春的雨,带着寒意,若雾,若烟,轻轻地来,像几声嫩嫩的鸟鸣,像几朵怯怯的蓓蕾。凤凰城的喧嚣留在了身后,沿着沱江边窄窄的石板路,按着路标的指引,我和妻子虔诚地前往听涛山寻找心中的圣地。拜谒沈从文墓,这是萦绕在心中多年的愿望,现在终于有机会走近这位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大师灵魂栖息的地方了。听涛山既不高,也不陡,平平缓缓,多像沈从文先生平和的性格。八十六级之字形的石级,湿漉漉的,象征先生走过的八十六个岁月。路旁有一株红梅,正在寒风中悄然绽放,透露着春天的讯息。而更多的树木,叶片凋谢,不免在料峭春寒中有一丝瑟缩。但几丛翠竹挺拔着,几丛杂树斜生着,绿绿的枝叶,显示着盎然生机。游人稀少,在我们的前面,只有一对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静静地走着。我们也尽量放轻脚步,怕打扰沈从文先生的安息。墓在山腰。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坟茔了吧?坟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坟,沈从文先生的骨灰直接撒入山上的泥土中,这位自然之子最后彻底回归自然,与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就如石级边的一块石碑上写的: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是沈从文的表侄,大画家黄永玉送给他的。从凤凰出发,沿着沅水流域,然后北京、上海、昆明,复又回到北京,这是他的人生轨迹,现在他回家了。听涛山是幸运的,它容纳了蜚声海内外的一位士兵,一位作家,一位学者,一位“乡下人”。墓碑也是奇特的,一块粗糙的五彩石,正面写着几行小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应该是先生自拟的墓志铭吧?墓碑顶上,放置着一个小小的花环,花瓣上凝着水珠,有一点儿落寞。而墓碑下,插着三炷香,香早燃尽,剩着几截竹签和一点点灰烬。传统的和新潮的祭奠方式就这么巧妙地汇聚在一起了。碑的后面,刻着沈从文小姨子张充和题的一句话: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算是对其姐夫最深刻的理解,最恰当的评价。走在我们前面的那位女孩儿,低头读着碑上的文字,她忽然一回头,乌黑的眸子一闪一闪,我的思维触电似的拼接起一些记忆的碎片:渡船上的翠翠,守着碾房的三三,做着“女学生梦”的萧萧,橘子园里的夭夭沈从文的作品明媚而忧伤,在现代作家行列里,他是独特的一位,他笔下的人物,特别是跟他一样的那些乡下人,都是自然之子,秉承着天命,在原野里花开花落,像水一样,按着命定的流向流淌。水,是理解沈从文的最佳途径。他自己就曾经说过:“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印象实在不少。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沈从文是顽皮的逃学大王,枯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学校都吸引不了他,他总是逃学去看河中的行船,船上的水手;看河岸的树木,林中的小鸟;看河边的小城,城中的针铺、伞铺、皮靴店、染坊、豆腐坊、冥器铺。总之,想尽一切办法逃避书本,去和自然亲近,去日光下认识大千世界微妙的光、稀奇的色,以及万汇百物的动静。哪怕是因逃学而被罚在孔夫子牌位前跪着,他脑中呈现出的,仍是河中的鳜鱼被钓起、风筝飞满天、黄鹂在山中歌呼、树上果实累累的情形。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同时读着一本大书。十四岁多一点,他就到地方的部队里当兵,那是当地大多数青年人的首选出路。辗转在沅水流域,又从水里认识了船家、水手、兵士、妓女、商人。直至二十岁,才脱下军装上岸,背着一卷小小的行李,孤身一人出现在北京车站的站台上,来读那本永远也读不尽的大书。中国现代文学从此多了难得的水的灵气。水的滋润,让沈从文的作品永远水气盈盈,他笔下的人物永远都那么健康丰满,处处闪耀着人性的美丽光辉。美国学者金介甫说,如果要为中国现代作家排座次,鲁迅是当然的第一,沈从文是名副其实的第二!想当年那些红极一时的作家都淹没在历史的风烟中,孤独的沈从文却成为了常青树,这莫非也是自然的法则?沈从文曾说,他和他的读者都将老去。其实,沈从文的读者确实在一批批老去,但他的作品则永葆生命力,新的读者也在不断涌现。我相信,刚才和我们同来的那对年轻的情侣也一定是沈从文的崇拜者。因为,他的作品有丰沛的水,源头是鲜活的。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第段以雨起笔,用嫩嫩的鸟鸣、怯怯的蓓蕾等生动地写出了早春细雨的特点,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B.沈从文的坟茔和墓碑都是奇特的,这说明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其创作之路是一条异于常人的艰难探索之路。C.文章写拜谒沈从文墓的那对年轻情侣并非闲笔,意在表明沈从文的作品在年轻一代的读者中也具有影响力。D.作者从沈从文墓的特点联想到他的作品及其人生经历,坚信沈从文的作品会永恒,表达了心中的崇敬之情。E.文中多处使用反问、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精练准确,清新自然,具有诗情画意,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解析:BE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的分析理解能力。B项,前后无因果关系,且“极富传奇色彩”无依据;E项,文中没有“多处使用借代修辞手法”。17.为什么作者把沈从文称为“乡下人”?结合全文简要回答。(6分)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要求根据文章内容找出人物最本质特征“乡下人”的原因。答案:他从小就生活在农村,是真正的自然之子;他作品中描写的人物多是乡下人;他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纯朴,闪耀着人性美;他死后葬在听涛山,回归了乡下的泥土。(任意回答三点即可)18.根据文章,完成下列两题。(6分)(1)请从“衬托”的角度,对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本中的表现手法。衬托必须是有两方或两方以上的事物或人物,以次要衬托主要,明确红梅、竹子为主,其他植物为次,联系文本的主旨回答问题。答案:用在寒风中凋谢、瑟缩的其他树衬托红梅和竹,突出其透露春天信息的盎然生机,暗示了沈从文作品旺盛的生命力。(指出衬托的对象1分,衬托的作用2分)(2)“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同时读着一本大书”中“小书”和“大书”的含义是什么?(3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要从词语的表面义看到内涵义。答案:“小书”指在枯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学校中所学的书本知识。(1分)“大书”运用比喻手法,指的是丰富的大自然和复杂的社会生活。(2分)19.请结合文意,并联系读过的其他作家的作品,简要分析“自然与文学”的关系。(8分) 解析:本题考查阐述文章观点的能力。属于开放性试题,联系其他作家的作品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积累。答案:(示例)自然是文学不竭的源泉,抓住了自然的神韵,文学便可能葆有永久的生命力。沈从文的作品贴近自然,笔下人物都是自然之子,他的作品也因此在当年红极一时的作品都淹没在历史风烟中后,还永葆生命力。其他如荷塘月色囚绿记等,都是因为描写自然之美而成为名篇,获得长久的生命力。(观点2分,结合文意4分,联系其他作品2分。言之成理即可)四、语言运用(11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简要概括我国智能手机存在安全隐患的三点原因,不超过25个字。(3分)当前,我国超过90%的智能手机使用国外手机操作系统,虽然国内手机生产企业可以对系统进行“二次加工”,但其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而手机用户下载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或盗版软件,则又将会面临病毒感染、信息泄露等更多的风险。同时,在移动互联网安全领域,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对应用软件的安全审查机制,相关的法律条文还很少。因此,我国智能手机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不容小视。 解析:此段文字中共有4句话,结尾句是对全段的概括总结,前三句话,每句说明一个方面的问题,把每句概括成一点原因。答案:缺核心技术;缺防范意识;缺法律保障。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上海市委研究室联合华东政法大学团委,针对上海青年的法治观念状况进行了一些调查,以下是其中一项调查情况。请根据调查情况写出调查结论。受访对象青年白领青年蓝领青年学生最关注的法律婚姻家庭法劳动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解析:答案要有高度概括性。既包括三类不同受访对象的概括,更包括他们最关注的法律内容的概括。答案:上海青年最关注的(1分)是与自身利益(1分)密切相关的法律(2分)。(意思对即可)22.仿照下面诗歌另写一节诗。要求另选对象,修辞手法相同,句式相近。(4分)眼睛很宽容,能装下整个世界;它又很苛刻,容不得一粒沙尘。 解析:答题时注意:第一,运用拟人手法;第二,要反映同一事物的正反两方面;第三,要保持句式基本一致。答案:(示例一)嘴巴很豁达,吞得下所有辛酸;它又很狭隘,说不得一点是非。(示例二)森林很强大,可容纳所有生物;它又很脆弱,受不得半星火苗。(修辞手法1分,内容1分,句式结构2分)五、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只蜜蜂和一只雄鹰相比,蜜蜂虽不起眼,可它能传播花粉从而使大自然五彩斑斓;一粒沙石与一块碧玉相比,沙石虽然普通,但它可以奠基铺路以成就万丈高楼和平坦大道。当别人对什么都漫不经心的时候,你却能对自己的学习、工作一丝不苟,丁是丁,卯是卯,这就是一种美德;当别人跟着感觉走,追求所谓潇洒时,你却能守住寂寞,认认真真做点事,这就是一种明智;当别人对社会、生活愤愤不平、满腹牢骚、喋喋不休时,你却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干一番事业,这又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而当你一旦对自己有了信心,你的人生也许就会揭开新的一页。请以“看重自己”为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中心明确,书写工整,禁止照搬照抄上面材料。写作指导:“看重自己”可理解为对自己的重视,以此可延伸:从个人角度来说,重视自己的生命、思想、成长、追求、挫折、缺陷;从社会或国家的角度来说,重视自己,国家才能屹立于世界不倒,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以传承,政府才能得到百姓拥戴。“看重自己”是什么?是对生命的重视,是对他人的负责,是对父母含辛茹苦的回报。是智者在人生的低谷中不妄自菲薄,不悲观失望,不盲目迷途,始终坚信自己能复起的那份执着,就是在黑夜中,耐心等待光明的那份心境;在人生的高峰时不得意忘形,始终清醒地知道自己的分量,不狂妄自大,不像开水一样狂热得最终失去了自己。看重自己,可以收获信心;可以劈荆斩棘,开辟新的人生;可以回报父母亲的养育之恩看重自己,就应该相信自己,执着,有信仰,努力,对别人尊重;不能惧怕困难或挫折,不能患得患失,不能自轻自贱例文:看重自己你怎么看你自己?华夏几千年,人都分有三六九等。下等人都是被所谓的上等人欺辱、剥削,永远都抬不起头,夹着尾巴做人。平民百姓见着王公贵族,总是哆哆嗦嗦,自称贱民或是草民,觉得自己很低贱,自己的命就像草一样不值钱。直到现在这种思想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曾经有人说:如果你自己都不看重自己,你别指望别人会看重你。他说得没错,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那么你怎么奢望别人相信你呢?也许你貌不出众,也许你语不惊人,也许你没有辉煌的过去,也许你没有光明的前程,那么你也不必消沉。因为上帝创造我们时,必赋予了我们生存的能力,在芸芸众生中必有你闪光的一点。北斗星虽不如太阳普照万物,却为黑暗的人指明了方向;海燕虽不如雄鹰鹏程万里,却能在暴风雨中搏击乌云。每一种生命都是不可少的,正因如此,生活才会峥嵘而壮观。把自己看作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没有了你,世界将少一幅美丽的画面。世界不能没有你。所以,要对自己好一点,更是要看重自己。看重自己,就是智者对人生的信心、勇气和毅力,就是在人生的低谷中不妄自菲薄,不悲观失望,不盲目迷途,始终坚信自己能复起的那份执着,就是在黑夜中,耐心等待光明的那份心境。看重自己,也就是在人生的高峰时不得意忘形,始终清醒地知道自己的分量,不狂妄自大,不像开水一样狂热得最终失去了自己。看重自己,原本就是对自己的自知、自明和自信呵!只有看重自己,才能激起进取的勇气,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潜力。看重自己,原来就是看重自己的一份力量呵,不论多么微弱,只要尽其可能,米粒之珠,也可以发出光华。拿破仑就曾经说过:“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的字眼。”这是对自己力量的何等自信,也正是因为这种自信,才使得拿破仑成为叱咤欧洲的一代名将。看重自己,这是勇者敢担当责任的表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看重自己的人在紧要关头清清楚楚明白自己责任的表现。“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就是责任来临时责无旁贷的胸襟和气概。看重自己的人从来就是这样,一棵小草虽不能绿遍整个世界,却有美化春天不可推卸的责任。公司的发展,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前途,不是我们哪一个人就能左右得了的。但恰好是每一个众多的看重自己的人在紧要关头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才如潮水般地推动着历史的前进。毛泽东站在历史的潮头由衷地感叹:“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正是对每一个看重自己并勇于承担责任者的真实评价。点评:全文从历史上人们之间的等级观念说起,提出观点。后文在论述观点时,采用比喻、引用、举例等多种手法,摆事实讲道理,思路大开大合,始终不离中心论点,极有说服力。语言简练,长短句结合,气势如虹,颇能感染人,是一篇极佳的论述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