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数学上册必修12.4《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教案2篇.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43733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数学上册必修12.4《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教案2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数学上册必修12.4《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教案2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数学上册必修12.4《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教案2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数学上册必修12.4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教案2篇一、教学内容分析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是高中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尽管基本不等式本身的证明并不困难,但它却是今后学习诸如不等式证明、求函数最值等时的有力工具,因此牢固掌握这两个基本不等式的形成、关系和变式等都是十分重要的.二、教学目标设计1、掌握两个基本不等式:(、)、(、为任意正数),并能用于解决一些简单问题.2、理解两个基本不等式相应的几何解释.初步理解代换的数学方法.3、在公式的探求过程中,领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进一步体会事物之间互相联系及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 两个基本不等式的知识发生过程和证明;基本不等式的应用.难点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四、教学用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五、教学流程设计新课引入基本不等式1及其证明基本不等式1的图形解释图形引入基本不等式2基本不等式2的证明基本不等式的简单应用(探索)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含课外思考)六、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在客观世界中,有些量的大小关系是永远成立的.例如,、()、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等等.二、新课讲授1、基本不等式1基本不等式1 对于任意实数和,有,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1)基本不等式1的证明证明:因为,所以. 当时,.当时,.所以,当且仅当时,的等号成立.(2)基本不等式1的几何解释 解释1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与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之和大于等于以、为邻边长的矩形面积的2倍(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已知正方形,分别在边、边上取点、,使得.分别过点、作、,垂足为、.和交于点.由几何画板进行动态计算演示,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 剩余部分的面积,当且仅当点移至中点时等号成立. 解释2某届数学大会的会徽怎样的?三国时期赵爽在勾股方圆图注中对勾股定理的证明可用现代数学表述为:如图所示,以、分别表示勾、股、弦,那么,表示“弦图”中两块“朱实”的面积,表示“中黄实”的面积. 于是,从图中可明显看出,四块“朱实”的面积加上一个“中黄实”的面积就等于以为边长的正方形“弦实”的面积,即这就是勾股定理的一般表达式.由图可知:以为边长的正方形“弦实”的面积 四块“朱实”的面积即,(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2、基本不等式2观察下面这个几何图形.已知半圆,是半圆上任一点,是直径.过作,垂足为.显然有线段的长度大于等于垂线段的长度.设,请用、来表示上述这个不等关系.( 即,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基本不等式2 对于任意正数、,有,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我们把和分别叫做正数、的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因此基本不等式2也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1)基本不等式2的证明证明:因为,所以. 当时,.当时,.所以,当且仅当时,的等号成立.另证:因为、为正数,所以、均存在. 由基本不等式1,得,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即,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2)基本不等式2的扩充 对于任意非负数、,有,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例1 已知,求证:,并指出等号成立的条件.证明:因为,所以 、同号,并有,.所以,.当且仅当 ,即时等号成立.说明1、体会代换的方法.2、用语言表述上述结论.3、思考:若,则代数式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3、两个基本不等式的简单应用(1)几何问题例2 在周长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何时矩形的面积最大?猜想:由几何画板电脑演示得出.解:设矩形的长、宽分别为、(、)且(定值),则同样周长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矩形面积,正方形面积 由基本不等式2,得,又由不等式的性质得,即.由题意,(定值),所以(定值).当且仅当,即矩形为正方形时,矩形的面积最大.说明当两个正数的和为定值时,它们的积有最大值. 例如,若时,有,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事实上,由(),得,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三、课堂小结略四、作业布置1、练习2.4(1)2、思考题(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这两个基本不等式其它的几何解释.(2)在面积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正方形的周长与矩形的周长之间有什么大小关系?(3)整理一些基本不等式的常用变式并给出证明.七、教学设计说明本堂课是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的第一节课,在学生熟练掌握不等式性质的前提下,介绍了两个基本不等式及其初步应用.尽管对于基本不等式而言证明不困难,但它却是今后学习诸如不等式证明、求函数最值等时的有力工具,因此牢固掌握这两个基本不等式是十分重要的.为了避免单纯地讲授基本不等式,本堂课借助计算机软件,采用以几何图形辅助代数知识讲授,由数到形,再由形到数的设计思路,将两个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解释及其在应用时的注意点穿插其中,并通过几何解释加强对基本不等式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整堂课主要采用 “观察 猜测 归纳 证明”的探索流程,让学生通过观察两式的大小关系、几何图形中线段的长度来猜测相应的结论,最后再由讨论、归纳得出两个基本不等式.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将教科书上例1的证明题改成了一道探索题,通过对有关过程的设计,进而培养学生自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为了培养学生“观察 猜测”的能力,借用了几何画板的有关功能,帮助学生进行有关的猜想与验证,使学生始终处于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过程中.通过整堂课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对有关知识点的掌握,此外还对应初步理解代换的数学方法有一定要求,并在公式的探求过程中,继续领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2.4(2)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一、教学目标设计1、进一步掌握两个基本不等式:(、)、(、为任意正数)2、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如求最值或求取值范围的简单问题以及简单不等式的证明.3、进一步理解代换的数学方法.二、教学重点及难点基本不等式的简单应用.三、教学流程设计复习回顾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几何问题)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代数证明)拓广引申作业布置(含课外思考)课堂小结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基本不等式1 对于任意实数和,有,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基本不等式2 对于任意正数、,有,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我们把和分别叫做正数、的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因此基本不等式2也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说明复习过程中需强调三点:1、两个基本不等式各自适用的范围.2、两个基本不等式各自等号成立的条件.3、两个基本不等式之间的联系.二、新课讲授(2)几何问题 根据上节课的讨论,我们知道在周长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且仅当矩形相邻两边相等即为正方形时,其面积最大.很自然我们会考虑下面的问题.例3 在面积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何时矩形的周长最小?解:设矩形的长、宽分别为、(、)且(定值),则同样面积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矩形周长,正方形周长. 由基本不等式2,得,又由不等式的性质得,即.由题意,(定值),所以(定值).当且仅当,即矩形为正方形时,矩形的周长最小.说明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值时,它们的和有最小值. 例如,若时,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一方面当时,有,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另一方面当时,有,即,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两个正数的和为定值,则它们的积有最大值;两个正数的积为定值,则它们的和有最小值.这两个结论常常用于求解最值问题.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等号”.(2)代数证明例4 求证:对于任意实数、,有,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证明:由基本不等式1,得, 把上述三个式子的两边分别相加,得,即,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另证:. 即,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例5 均值不等式链设、,则(调和均值几何均值算术均值平方均值),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证明:(1)由、,得,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2),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已证.(3)由. 所以,当、时,有,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综合(1)、(2)、(3)得,当、时,有,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说明事实上当、时,有: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证明: 由,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由. 即,. 不等式等号成立当且仅当. 不等式等号成立当且仅当. 不等式等号成立当且仅当.例6 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条路线行到B地。甲在前一半时间的行走速度为,后一半时间的行走速度为;乙用速度走完前半段路程,用速度走完后半段路程;问:谁先到达B地?解:设A、B两地的距离为,甲、乙两人用时分别为、,则。 因此。所以,当时,甲、乙两人同时到达B地;当时,甲先到B地。另解:设A、B两地的距离为,甲、乙两人用时分别为、,平均速度分别为、,则。因而,当时,甲、乙两人同时到达B地;当时,甲先到B地。 三、课堂小结略四、作业布置1、习题2.4 1、2、4、72、思考题 均值不等式链的几何解释.五、教学设计说明本堂课是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的第二节课,在学生掌握两个基本不等式的前提下,介绍了基本不等式的简单应用. 从上堂课的最后一个几何问题入手,得出例3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最大值、最小值)的基本方法. 在讲解完例4有关利用不等式进行简单代数证明后,结合上堂课留给学生的思考题(整理一些基本不等式的常用变式并给出证明)给出“基本不等式链”.有关“基本不等式链”的证明应由学生给出,一方面作为课堂练习,另一方面也给出了一个重要的不等式结论,这个结论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用到.对于说明中的相关内容,视学生的情况而定,可由教师做适当引导,也可留为课后思考. 整堂课的教学重在两个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在如何使用基本不等式解决问题(几何、代数)的同时,需对两个不等式适用的范围以及各自等号成立的条件做反复强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