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政治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 (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60750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政治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届高三政治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届高三政治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政治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 (I)1. xx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为此,许多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求购房者需有本地户籍。若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能准确反映这一政策影响的图示是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的知识。根据上述材料我看着要求购房者需有本地户籍就是限购,会抑制需求,故需求曲线向左平移,故D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点睛】解答曲线类试题一般按照“三步走”的方法。第一步,解读题干文字信息,准确把握题意。结合文字背景,明确曲线呈现的原因,以及曲线表达的主旨。第二步,将曲线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复合型曲线可以拆分为单曲线,明确曲线表达的经济信息。第三步,对比文字信息、曲线信息和题肢选项,找出正确答案。2. xx被称为VR元年。VR(虚拟现实)是指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其核心是建模与仿真。随着VR设备用户量大面积上升,越来越多的资本看好VR内容(影视、游戏等)市场而大量投资。大量投资进入VR内容领域的依据是作为互补商品,VR设备销量增加会带动VR内容需求增多作为消费升级形成的新需求,VR内容消费会决定VR产业的发展作为享受资料,VR内容消费将取代发展资料的消费作为新的消费热点,VR内容生产能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利润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对生产不起决定作用,题肢错误,不选。享受资料不会取代发展资料的消费,题肢错误,不选。题肢符合题意,入选。3. 老赵目前有闲置资金10000元,有6个月时间可以用于投资理财。如果在6个月期间可供老赵选择的投资理财方式如下表所示,从投资风险较小的角度作出选择,预期老赵能实现的实际收益为投资类型预期年化投资收益率某理财产品半年6%储蓄存款定期六个月5%(注:投资期间货币贬值率为1%)A. 300元 B. 147.5元 C. 197元 D. 247.5元【答案】B【解析】从投资风险较小的角度作出选择,老赵应选择银行储蓄。其收益为:10000*5%/2=250元;投资期间货币贬值率为1%,预期老赵能实现的实际收益为:250*(1-1%)=247.5元。故正确选项为D。4. 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紧密、合作更深入、发展空间更广阔,中国倡导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构想符合经济政治一体化趋势的客观要求 能为沿途各国经济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基点 可以使“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A. B. C. D. 【答案】B5. 某社区居委会选举采取居户代表选举方式,由每户推选一名有选举资格的代表,然后经过确定候选人、竞职演讲、居民户代表投票、验票、公开计票等环节,选出了新一届社区“当家人”。这种选举方式为决策机关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前提 保障了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居民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 调动了居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A. B. C. D. 【答案】D【解析】采取居户代表选举方式,是居民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调动了居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故选项符合题意,应选;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中的“保障”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点睛: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属于基层政权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指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城镇社区的居委会、农村的村委会,都是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形式。基层政权组织是指乡镇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乡镇人民政府。6. “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如今,“健康中国”已被确定为国家“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可见,建设“健康中国”需要政府( )加快职能转变步伐,减少管理,完善公共健康服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加强社会建设,切实保证人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坚持执政为民,努力提高管理健康医疗事务的能力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的知识。 根据题干中“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可知,符合题意。根据题干中“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可知,符合题意。中“减少管理”表述错误,加快职能转变并不是要减少管理,而应是“优化管理”。“坚持执政为民”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不是政府,不选。故本题答案选A。7. 作为域外国家,中国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明确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一个同东盟启动自贸区谈判进程。这表明我国.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立场努力维持国际社会现状,参与多边规则制定坚持开放包容态度,顺应多极化发展A. B. C. D. 【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我国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坚持开放包容态度,顺应多极化发展,故选项符合题意,应选;选项说法错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排除;选项中“维持国际社会现状”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点睛: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考生在复习中除了要识记坚持这一外交政策的原因外,还要注意掌握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另外,考生还要结合我国外交政策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及我国主张构建和谐世界的原因;结合中美、中欧、中俄、中日、中非、中国与东盟的外交关系的具体事例以及中国在一些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分析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8.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播,除了戏骨们的演技备受好评之外,该剧的台词也十分的犀利讽刺。但是细心观众发现有些台词是表述错误的,请选出你认为表述错误的台词李达康:“推动文化创新必须尊重文化多样性,因为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陈清泉:“我们好多的同志对外来文化还存在着偏见,既然尊重文化多样性,那就要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嘛。”祁同伟:“什么是爱国,爱国主义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 高育良:“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但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还应该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A. B. C. D. 【答案】B【解析】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不等于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项错误;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项错误;项表述正确;正确选项为B。9. 政策刚出台,“成效”就汇总好了;任务才布置,“成果”就整理好了;活动刚开展,“经验”就总结好了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工作中存在“把说的当成做的”、“把规划当成现实”、“把思路当成成绩”等“材料政绩”现象。“材料政绩”因没有事实依据,因此其内容来源于主观世界歪曲反映了客观存在,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表明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可能会导致错误的认识表明不同的认识影响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效果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错误,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从正面而言的,弄虚作假的主观主义与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不同;“材料政绩”把不存在的、还没有实现的东西说成是真实的存在,歪曲反映了客观,是用错误认识指导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故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如何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光有人脑不能产生意识,意识的产生还离不开客观存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也才会产生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无论何种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从意识的主体看,对同一事物或现象,不同人因立场、思维方式、知识构成、世界观等主观因素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识。10. xx随着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世界首条千公里量级的量子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全部贯通,我国初步构建了天地一体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这将推动我国量子通信技术在国防、政务、金融等领域的应用。这表明科学实验以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为目的科技创新通过满足人类的需要体现其价值推动实践发展是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立足于实践的人为事物联系对人类更有意义.A. B. C. D. 【答案】B【解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项错误;项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B。【点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获得认识的途径:亲身参与实践,获得直接经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此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1. 聚焦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清晰感受到时代脉动。以下这20个新词新语分别摘自本届政府四年来的工作报告:xx: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xx:新常态 xx: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xx:数字经济xx:权力清单 xx:自我革命 xx:互联网+政务服务 xx:清单管理制度xx: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xx:学习型社会 xx: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xx: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xx:民生底线 xx:民生保障网 xx: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 xx:民生是为政之要xx:向污染宣战 xx:环境治理攻坚战 xx:环境保护督察 xx:蓝天保卫战对此分析合理的是新词新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说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从重视改革红利到关注数字经济,矛盾不同时期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从xx到xx,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已经实现了质的突破政府关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符合整体论思想A. B. C. D. 【答案】C【解析】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项错误;从xx到xx,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已经实现了质的突破这一诊断不合理,项错误;项分析合理;正确选项为C。12. xx,首都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南昌汉代海昏侯墓的墓主为海昏侯刘贺。有史书记载,刘贺19岁曾继皇位,却整日饮酒作乐,淫戏无度,在位27天内,就干了1127件荒唐事;而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说,刘贺尽管不学无术,不务正业,甚至荒唐透顶,但也决不可能在27天内做出1127件荒唐的事情来;现代专家依据考古发现却说,“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觉得刘贺绝不像历史所描绘的那样荒诞不经。”现代专家的观点说明刘贺在位期间的具体活动决定史书对其记载的内容对历史人物的认知要把握其社会历史时期的特殊性古代史书的记载难免受当权者左右而脱离客观事实史书作者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受历史条件的制约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说明型试题。依据题中材料分析,现代专家依据考古发现认为刘贺的实际作为可能与史书记载的内容不符,史书记载没有从实际出发,可能受到当权者左右,正确且符合题意,表述与题意不符;专家观点并不是要求从不同历史时期特殊性出发认识历史人物,与题意不符;专家对史书记载的否定可以推断出史书作者受到主客观条件制约而未得出正确结论,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实施是继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农地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三权分置”是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权分解为承包权和经营权,从而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材料一 xx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要求: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落实“三权分置”要始终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根本地位,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根本;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要稳定现有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不论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要依法维护经营主体从事农业生产所需的各项权利,使土地资源得到更有效合理的利用,经营主体有权使用流转土地自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并获得相应收益。.材料二 201 7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关注“三农”问题,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民主党派聚焦“三农”议题,民进、农工党中央建议国家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支持政策,补足村级集体经济“短板”。 3月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会议上,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相关部门、全国人大代表与各民主党派人士、政协委员们共商国是,面对面交流,吸纳合理化建议。(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深化农村土地改革落实“三权分置”的理由。(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在破解“三农问题”过程中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答案】(1)“三权分置”要求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有利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行“三权分置”, 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赋予新型经营主体更多的财产权,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 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有利于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三权分置”有助于实现适度规模经营,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村生产力。(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充分调研,广泛协商基础上,对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做出全面部署,充分发挥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各民主党派通力合作致力于农业改革,积极参与农业农村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人民政协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建言献策。【解析】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深化农村土地改革落实“三权分置”的理由。“三权分置” 是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置,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因此落实“三权分置”,有利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有利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村生产力。第(2)问要求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在破解“三农问题”过程中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充分调研,广泛协商基础上,对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做出全面部署,充分发挥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各民主党派通力合作致力于农业改革,积极参与农业农村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人民政协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建言献策。【点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14. xx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总则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法宗旨,把核心价值观全面地融入了所有的条文之中。如草案规定的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原则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自由、公正、诚信在民法总则中以法律规则形式的直接再现;父母子女之间的抚养、赡养关系,鼓励和保护见义勇为的行为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的基本要求;绿色原则传承了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的内涵。民法总则吸收了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规则,同时作了补充、完善和发展。民法总则最大的突破,就是在编纂民法典的统一的思路之下,把已有的分则各个部分单行法共同适用的规则集中起来,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规定民法的基本规则。这样就能够把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等各编统一协调起来,将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法典的体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法总则草案进行了三次审议,三次在会后将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两次将草案印送全国人大代表征求意见,还将草案印发中央有关部门、地方人大、法学教研机构征求意见。据统计,这三次向社会公开征求的意见中,共收到15503人次提出的70227条意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的意义。(2)根据材料,阐述民法总则制定中蕴含的辩证法思想。(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民法总则草案多次审议和征求意见的必要性的认识,并说明其哲学依据。(写出一条认识及依据即可。【答案】(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的引领、规范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政治生活,促进文化与政治的融合,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提高社会道德水准,引领良好社会风尚;有利于推进思想道德建设,为民族的发展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2)民法总则的制定坚持了创新理念,既保留了民法通则中的积极因素,又作了有益的补充和发展,体现了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民法总则的制定坚持了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集中各个部分单行法共同适用的规则,提炼出基本规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民法总则的制定坚持了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统一协调民法各编,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法典,体现了系统化理论。(3)答案展示:多次审议和反复修改才有可能实现民法的科学性哲学依据:认识具有反复性。征求社会意见进行修改,让民法体现人民意志哲学依据: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的意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的引领、规范作用;促进文化与政治的融合,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引领良好社会风尚;有利于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第(2)问要求 根据材料,阐述民法总则制定中蕴含的辩证法思想。从民法总则的制定过程可以看出,既保留了民法通则中的积极因素,又作了有益的补充和发展,体现了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坚持了创新理念;坚持了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坚持了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体现了系统优化的方法。第(3)问要求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民法总则草案多次审议和征求意见的必要性的认识,并说明其哲学依据。(写出一条认识及依据即可。对草案多次审议和征求意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民意,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利益,从哲学依据上,因为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因为认识具有反复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