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作业 岳麓版必修3.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26556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作业 岳麓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作业 岳麓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作业 岳麓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 孔子与老子随堂检测1人都不能孤居独处,必须与他人共同过群居的生活,而结成社会。在群居的生活中,每个人有不同的条件、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利害。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则彼此间的冲突、争斗,必不能免。所以,必须有一种共存相处之道,以资维系。那么,你认为下面哪种观点会是儒家的处理方式呢()A仁者爱人B克己复礼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当仁不让于师解析:选C。本题考查儒家思想。从材料“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则彼此间的冲突、争斗,必不能免”“必须有一种共存相处之道,以资维系”可以看出这需要思想的指导,儒家思想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很好的处理方式。故选C项。2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以下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是()A有教无类B诲人不倦C仁者爱人D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解析:选A。“有教无类”是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教育,体现了教育公平、平等的原则,故A项正确。3关于老子思想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A“道”是抽象的,“道”派生了人间万物B“天法道,道法自然”,否定天命论C矛盾的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D“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任何事都不管解析:选D。“无为而治”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是一种积极的“无为”,而不是任何事都不管。4“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为政以德B无为而治C小国寡民D因材施教解析:选B。题干中“不知有之”“自然”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答案为B项。A、D项是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思想,C虽是道家的主张,但不是题干材料要体现的,故排除A、C、D三项。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材料中孔子向往的理想社会有哪些基本内容?分析其产生的背景。解析:第一小问从材料中概括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等方面组织答案。答案:内容:任人唯贤,大公无私;诚信和谐,安居乐业;保障健全,社会稳定。背景:社会经历剧烈的变革和动荡;铁犁牛耕,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开始瓦解;诸侯争霸,礼崩乐坏。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子曰:“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最能体现该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B“克己复礼”C“过犹不及”D“弱者道之用”解析:选B。孔子实际上是说当时“天下无道”,一是周天子的大权落入诸侯手中,二是诸侯国家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垮台。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那种时代去,即“克己复礼”,维护周朝的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政权就会稳定,百姓也会相安无事,B项正确。2“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一观点最有可能出自()A墨子B论语C韩非子D老子解析:选B。原文大意是说: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这充分体现了儒家“仁政”“礼”的思想,论语是儒家著作,故B项正确。3论语载,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在教学方法上主张()A启发诱导B学思结合C因材施教D温故知新解析:选C。“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大意是: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4近来,一场特殊的学术研讨活动“合作交流发展多国高校孔子学院论坛”在韩国大邱启明大学举行。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兴建孔子学院。对以上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儒家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B人类社会的文化逐渐走向一致C孔子的思想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推崇D儒学中的某些思想具有跨越时空的恒久意义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A、C、D都是对题干所述现象的正确表述,B说法错误,人类社会的文化不可能逐渐走向一致。5.右图是福建泉州清源山宋代石刻老君岩。老子之所以受人崇敬,是因为()A老子的像反映出其符合古代美男子的标准B老子做官时,造福八方,被人们感激、供奉C老子为统治阶级提出了合理的统治思想D老子道德高深,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解析:选D。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再认再现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可知A项在历史上无根据;B项不符合实际;老子的思想并非是合理的统治思想,C项排除。6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色骈凑,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的是()A齐桓公B李冰C老子D孔子解析:选C。从材料中“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可见作者主张的是道家顺其自然的“无为”思想,故C项正确。7礼记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段话不适合用来形容()A1933年罗斯福实施新政B苏俄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C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D杜鲁门主义的实质解析:选D。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中庸之道。A、B项体现的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方面的并容,C项体现的是求同存异,故三者都体现了题干材料的思想。D项反映的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抗,故D项符合题意。8老子主张无为,希望退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状态,在当时反映了()A新兴地主的要求B富裕商人的要求C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D手工业者的要求解析:选C。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实力越来越强,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主张“有为而治”,老子站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立场上,反对“有为”的措施,主张“无为而治”,倡导“小国寡民”的理想境界。二、非选择题9孔子思想是时代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班固汉书艺文志材料二周监于二代(注:夏礼和商礼),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材料三春秋、战国的“礼坏乐崩”是“百家争鸣”的前奏。中国知识阶层刚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孔子便已努力给它贯注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要求它的每一个分子士都能超越他自己个体和群体的利害得失,而发展对整个社会的深厚关怀。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班固关于儒家学派形成的主要观点。(2)依据材料二,指出孔子的政治梦想及产生的时代背景。(3)相对于西周的“士”而言,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有何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所希望建立的理想社会。解析:(1)把握材料“出于司徒之官”“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可归纳儒家学派的渊源和形成过程。(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在剧烈动荡中,西周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材料二大意是:周朝的礼仪制度是在借鉴夏、商二代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多么丰富而完备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因此孔子希望恢复周礼。(3)解答的关键是了解并掌握孔子的基本思想,找到孔子从哪些方面提出对理想社会的需求。答案:(1)观点:可能和司徒官职有关;上承尧舜、周文王、周武王;孔子集大成。(2)梦想:恢复周礼(或贵贱有序;建立大同社会)。背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或分封制崩溃)。(3)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发展成为一个有理想主义精神、对整个社会有深厚关怀的知识分子阶层。简述:孔子提出“仁”和“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能够“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