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讲座(唐贞付).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47410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讲座(唐贞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讲座(唐贞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讲座(唐贞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 前言 1 1 根据近年来全省住宅工程质量投诉的情况 发现70 以上的投诉都属于质量通病范畴 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为了提高我省住宅工程质量水平 便于各地更有效地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 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住宅工程质量通病 规范住宅工程通病防止工作 依据国家有关规范 规程及法规 结合安徽省实际 并充分吸取周边兄弟省市有关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止有效措施 编制本规程 1 2 本规程内容编制 本着遵循科学性 实用性 可操作性的原则 针对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从设计 材料 施工 管理等方面对住宅工程完工后易发生的 常见的 影响使用功能及外观质量的缺陷提出综合有效地防治方法 措施和要求 1 3 本规程设计部分内容编制以现行国家有关规范规定的指标为依据 对部分指标规定得更具体 有些地方提出了高于国家规范的要求 1 4 本规程编制过程中 广泛征求建设 施工 设计 监理等有关方的意见和建议 结合部分地市工程实践后的成效 并经过多次研讨和修改 设计部分主要从裂缝防止 渗漏防止两大方面 分别对住宅工程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提出具体要求 1 5 本规程适用于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 其它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1 6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方法 措施和要求 除执行本规程外 还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7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规程的质量 便于本规程的进一步完善 在执行过程中 结合工程实践 注意总结经验 积累资料 以便于本规程更加完善 如有意见和建议 请与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总站联系 二 基本规定 设计单位 2 1设计单位应把规程作为设计依据 在设计文件中明确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 在住宅工程开工前 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说明设计意图 解释设计文件 并对设计措施作设计交底 2 2住宅工程设计文件所使用的建筑材料 建筑构配件和设备 应其符合国家现行规范 有关技术标准及本规程的要求 2 3设计单位应当依据项目批准文件 城市规划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以及国家规定的建设工程设计深度要求等进行设计 对易发生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部位和环节应进行细化设计 并用节点构造详图予以明确 2 4设计单位在设计文件中不得选用国家和省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 建筑构配件和设备 对设计中采用新材料 新技术 新工艺 新设备 应明确施工要求 构造措施和验收标准 2 5设计单位应参与工程质量通病的分析和处理 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建议 5裂缝防治5 1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防治 5 1 1设计1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 避免平面形状突变 当平面有凹口或洞口时 凹口 洞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 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 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 2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20mm 厨房 浴厕 阳台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不应小于90mm 3当阳台悬挑长度不小于1 5m时 阳台应采用梁板式结构 当悬挑长度小于1 5m且需采用悬挑板式结构时 悬挑板根部厚度不应小于外挑长度的1 10 且不应小于120mm 悬挑板面的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且应在悬挑板底配置抗裂分布钢筋 4房屋屋面及建筑物两端开间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 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 直径不宜小于 8mm 5在现浇板断面或板跨急剧变化处 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 现浇板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 直径不应小于 8mm 洞口削弱处应每侧配置附加钢筋 并应在板的上表面配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 6在房屋各楼层阳 阴角处及较大板块的四角部位应设置沿两个方向正交 斜向平行或放射状布置不少于7 10附加钢筋 附加钢筋的长度应不小于1 3板短跨 且不小于1200mm 附加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 7大柱根部板面受力钢筋长度应从柱边起算 剪力墙 柱根部板面负筋宜适当加强 8除底部框架 抗震墙砌体房屋外 砌体结构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宜大于240mm 240mm 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 其截面高度不宜大于300mm 圈梁转角处应增加2 12转角筋 9现浇板受力钢筋应采用延性 韧性较好的热轧带肋钢筋 宜采用细且密的配筋方式 10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 否则必须有减少混凝土收缩的设计措施 11住宅长度大于40m时 宜在房屋中部设置施工后浇带 施工后浇带两侧应设置双层加强钢筋 12预埋管线不应集中通过现浇楼板 应分散布置 设计中水 电 设备等各专业应相互配合 在同一位置管线重叠不得超过两层 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 线管的直径应小于楼板厚度的三分之一 且不应超过50mm 并使管壁至板上下边缘净距不应小于25mm 13现浇板内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层钢筋网片之间 若在跨中没有上排钢筋 则沿管线方向在板的上表面增设 6双向间距100mm宽600mm的钢筋网片 多根管线并排时 增设钢筋网片的宽度应超出管线每边300mm 14不宜将给排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楼板中 5 2砌体工程裂缝防治 5 2 1设计1住宅工程的地基基础设计应以控制变形值为主 应按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的有关规定进行地基变形计算 并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沉降变形观测 2住宅长度大于40m时 应设置伸缩缝 当采用可靠技术措施时 可在规范允许范围内适当放宽 3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与承重墙体连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 6水平钢筋和 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 4点焊钢筋网片 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000mm 6 7度抗震设防时底部1 3楼层 上述拉结钢筋网片应沿墙体水平通长设置 砌体结构中非承重后砌隔墙与承重墙 柱连接处 应沿墙高每隔500 600mm设置2 6拉结钢筋 每边伸入墙 柱内不应小于500mm 4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体与主体结构沿墙高每隔500 600mm设置2 6拉结钢筋 拉结钢筋伸入墙内长度 应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要求 6 7度抗震设防时宜通长设置 5砌体结构的底层和顶层 包括跃层 的窗台标高处 应设置纵横墙通长的水平现浇钢筋混凝土腰梁 其高度宜为砌块块高的模数 且不小于8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 纵筋不少于4 10 箍筋 6 200 纵向钢筋均应与构造柱可靠连接 其它各层的外窗应设置现浇或预制混凝土窗台板 高度不小于60mm 纵筋不少于2 10 单肢箍筋 6 200 窗台板嵌入窗间墙内每边不少于600mm 6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填充墙 当墙长大于5m时 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 且墙顶与梁应有拉结 当墙高超过4m时 应于墙体半高处设置高度不小于120mm与墙等厚的钢筋混凝土腰梁 砌体无约束端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7砌体填充墙与钢筋混凝土梁 柱 剪力墙墙肢等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 外 内墙面应采用热镀锌电焊网 直径 1 0mm 或加强型耐碱玻璃网格布抹聚合物砂浆并锚固的加强带进行抗裂处理 加强带距接缝部位的宽度 内墙每边不应小于150mm 外墙每边不应小于250mm 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砌体填充墙应满铺热镀锌电焊网砂浆面层加强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 轻质隔墙板等易产生裂缝的墙体 应采用满铺热镀锌电焊网 直径 1 0mm 或加强型耐碱玻璃网格布抹聚合物砂浆并锚固的抗裂处理 8混凝土墙 柱边门 窗垛小于240mm以及窗间墙小于360mm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 9砌体结构承重墙体或后砌填充墙上大于2m宽洞口两侧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10填充墙体应设置在梁上 不得直接设置在楼板上 不可避免时 必须满足结构计算要求 否则应对墙底部结构进行加强 11对于砌体结构屋顶女儿墙及外墙设置通长窗的窗台 应设钢筋混凝土压顶及抗裂柱 抗裂柱间距不大于3m 抗裂柱内配不小于4 12纵筋及 6 200箍筋 压顶和抗裂柱搭接 锚固长度不小于500mm 12蒸压灰砂砖 蒸压粉煤灰砖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应采用与墙体材料特性相匹配的专用砌筑砂浆砌筑 1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以下简称砌块 承重墙体的抗裂设计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与墙体圈梁的接触面处设置水平滑动层 滑动层可采用两层油毡夹滑石粉或橡胶片等 对长纵墙 可仅在其两端 的2 3个开间内设置 对横墙可只在其两端各L 4范围内设置 L为横墙长度 2 当顶层屋面板下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并沿内外墙拉通时 圈梁高度不宜小于190mm 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 12 房屋两端圈梁下的墙体内宜适当设置水平筋 3 顶层挑梁根部下墙体灰缝内设置3道焊接钢筋网片 纵向钢筋不宜少于2 4 横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钢筋网片应自挑梁根部伸入两边墙体不小于1m 4 顶层墙体门窗洞口过梁上砌体每皮水平灰缝内设置2 4焊接钢筋网片 并应伸入过梁两端墙体内不小于600mm 5 女儿墙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芯柱或构造柱 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 或每开间设置 插筋芯柱间距不宜大于1 6m 构造柱或芯柱插筋应伸至女儿墙顶 6 加强顶层芯柱 或构造柱 与墙体的拉结 拉结钢筋网片的竖向间距不宜大于400mm 伸入墙体长度不宜小于1000mm 7 当顶层房屋两端第一 二开间的内纵墙长度大于3m时 在墙中应加设钢筋混凝土芯柱 并设置横向水平钢筋网片 8 房屋山墙可采取设置水平钢筋网片或者在山墙中增设钢筋混凝土芯柱或构造柱 在山墙内设置水平钢筋网片时 其间距不宜大于400mm 在山墙内增设钢筋混凝土芯柱或构造柱时 其间距不宜大于3m 9 采用小砌块的填充墙 在房屋顶层两端和底层第一 第二开间门窗洞口的两侧 应在不少于一个孔洞中设置不小于1 12钢筋 钢筋应与楼层圈梁或基础锚固 并采用不低于C20灌孔混凝土灌实 门窗洞口两边的墙体水平灰缝中 应设置长度不小于900mm 竖向间距为400mm的2 4焊接钢筋网片 10 砌块建筑的底层墙体应增加基础和圈梁刚度 基础部分砌块墙体在砌块孔洞中用C20混凝土灌实 5 3抹灰工程裂缝防治 5 3 1设计1设计应明确抹灰工程的具体作法 材料要求 构造详图等 2底层抹灰砂浆强度不应高于基层墙体 中层抹灰砂浆强度不应高于底层抹灰砂浆 水泥砂浆不得抹在石灰砂浆上 罩面石膏灰不得抹在水泥砂浆上 3基层为混凝土 蒸压灰砂砖 蒸压粉煤灰砖 混凝土小空心砌块 加气混凝土砌块及蒸压粉煤灰砌块等材料的表面应设计界面处理剂进行界面处理 4加气混凝土砌块 蒸压粉煤灰砌块 轻质隔墙板的抹灰宜采用石灰砂浆 混合砂浆或粉刷石膏 5外墙粉刷应设置分格缝 分格缝间距不大于6m 其中女儿墙内侧及压顶粉刷的分格缝间距不宜大于3m 分格缝应有节点详图 并有防水处理措施 6外墙 顶层内墙粉刷面层宜掺入聚丙烯抗裂纤维 7外墙抹灰面层应设置分格缝 水平分格缝宜在窗台 窗眉处设置 分格缝的缝宽宜为20mm 缝深宜为8 10mm 6渗漏防治6 1地下室工程渗漏防治 6 1 1设计地下室工程应进行防水设计 地下室防水设计应包括 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 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及其技术指标 附加防水层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 工程细部构造的防水措施及技术要求 工程的防排水系统 地面挡水 截水系统及工程各种洞口的防倒灌措施等 地下室工程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最不利水位进行抗裂和抗浮设计 1防水混凝土1 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应根据工程埋深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工程使用功能等确定 设计抗渗等级应符合表6 1 1的规定 表6 1 1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 2 防水混凝土的环境温度不得高于80 3 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的混凝土垫层 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 厚度不应小于100mm 在软弱土层中不应小于150mm 4 防水混凝土结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250mm 5 防水混凝土结构裂缝计算宽度不得大于0 2mm 且不得贯通 6 钢筋保护层厚度应根据结构的耐久性和工程环境选用 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并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抗裂构造措施 7 地下室墙板迎水面侧水平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 2附加防水层1 附加防水层应根据地下室防水等级 地下水位高低及压力作用状况 结构构造形式和施工工艺等因素 选择确定附加防水层的品种规格 层数 厚度及主要技术指标等 当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时 应设置两道附加防水层 当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时 应设置一道附加防水层 2 经常处在地下水环境 且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或受振动作用的地下工程 附加防水层应采用卷材防水层 3 卷材及其胶粘剂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 耐久性 耐刺穿性 耐腐蚀性和延伸性 卷材防水层应设置在混凝土结构的迎水面 并应在地下室外围迎水面形成封闭的防水层 4 卷材防水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或45 坡角 其尺寸应根据卷材品种确定 在阴阳角等特殊部位 应增做卷材加强层 加强层宽度宜为300 500mm 5 无机防水涂料层宜用于结构主体的背水面 有机防水涂料宜用于地下室结构的迎水面 用于背水面的有机防水涂料应具有较高的抗渗性 且与基层有较好的粘结性 6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厚度单层施工宜为6 8mm 双层施工宜为10 12mm 掺外加剂或掺合物的水泥防水砂浆厚度宜为18 20mm 7 掺外加剂 掺合料的水泥基防水涂料厚度不宜小于3 0mm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用量不应小于1 5kg 且厚度不应小于1 0mm 有机防水涂料的厚度不得小于1 2mm 3变形缝 后浇带 穿墙管 盒 桩头1 设计中应明确后浇带 变形缝 穿墙管 盒 及桩头等细部的防水构造 防水措施 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或明确选用标准 通用图集的索引号 2 地下工程中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宜少设 可根据不同的工程结构类别 工程地质情况采用施工后浇带 加强带 诱导缝等替代措施 3 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 用于沉降的变形缝最大允许沉降差值不应大于30mm 变形缝的宽度宜为20 30mm 4 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 宽度宜为700 1000mm 后浇带应待两侧混凝土凝期达到42d后方可施工 5 穿墙管与内墙角 凹凸部位的距离应大于250mm 相邻穿墙管间的距离应大于300mm 穿墙管线较多时 宜相对集中 并应采用穿墙盒方法 6 桩头所用防水材料应与垫层防水层连为一体 6 2楼 地 面工程渗漏防治 6 2 1设计1厨房 卫生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 地 面应进行防水设计 并明确细部的防水构造 防水措施 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 或明确选用标准 通用图集的索引号 2下沉式卫生间 应在结构下沉部位和填充回填后分别设置防水层 3厨房 卫生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 地 面及层间退台屋面 顶层露台 平台等周边墙体除门洞外 应向上设计一道同墙宽 高度不小于200mm的混凝土防水翻边 4厨房 卫生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 地 面标高 应比室内其他房间楼 地 面低不少于30mm 并且高低交接处的楼板面筋应采用分离式设置 以保证浇筑混凝土时楼 地 面标高差 5厕浴间墙面防水层沿墙面上翻高度不小于1800mm 其他有防水要求的楼 地 面 防水层沿墙面上翻高度不小于300mm 6管道穿过卫生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 地 面处 应设置套管 套管顶部至少高出装饰面层50mm 套管与楼面接口处应作防水处理 7毛坯房卫生间的大便器 小便器 浴盆 洗脸盆及拖布盆的排水管管口应高出毛地面80 100mm 8卫生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 地 面的防水材料 宜采用高聚物改性防水涂料 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 同时应选用与防水涂料具有相容性的基层处理剂 6 3屋面工程渗漏防治 6 3 1设计1屋面防水应根据工程特点 地区自然条件等 按照防水等级的设防要求 进行防水构造设计 屋面细部节点应有构造详图 并明确防水材料的品种 厚度 2倒置式屋面应采用吸水率小 长期浸水不腐烂的保温材料 3屋面刚性防水层应采用细石防水混凝土 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5 厚度不应小于40mm 并应配置间距为100 250mm钢筋网片 分格缝间距不宜大于3m 缝宽不应大于30mm 缝深不应小于12mm 钢筋网片应位于防水层中上部 且在分格缝处断开 4高层屋面应设计二道防水设防 并应有一道卷材防水 5屋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平屋面采用结构找坡不得小于3 材料找坡不得小于2 天沟 沿沟纵向找坡不得小于1 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200mm 6当屋面柔性与刚性防水层复合使用时 应将柔性防水层放在刚性防水层下部 并应在两防水层间设置隔离层 卷材或涂膜的上部 不得采用热熔型卷材或涂料 卷材与涂膜复合使用时 涂膜宜放在下部 7屋面保温层应设置排汽系统 排汽道应纵横交错 畅通 其间距根据保温层厚度确定 最大不宜超过6m 8刚性防水层与山墙 女儿墙及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 应留宽度为30mm的分格缝 分格缝应做柔性密封处理 9水泥砂浆 细石混凝土 块体材料保护层应设置分格缝 并明确分格缝的密封材料 分格缝宽不宜小于20mm 遇女儿墙 山墙及突出物处的分格缝宽度为30mm 其纵横最大间距 水泥砂浆不大于1m 细石混凝土不宜大于3m 块体材料不大于10m 并应与找平层分格缝 排汽道的位置综合考虑 10屋面天沟 女儿墙等过长的纵向钢筋混凝土构件 应沿纵向设置伸缩缝 伸缩缝间距应不大于12m 伸缩缝宽可为10 20mm 缝内嵌填密封材料 11在屋面上安装太阳能热水 光伏系统时 应与建筑工程统一规划 同步设计 同步施工 同步验收 太阳能热水 光伏系统支架应与主体结构牢固连接 连接处应进行防水细部节点设计 6 4外墙渗漏防治 6 4 1设计1住宅工程的外墙宜采用低吸水性材料砌筑 2在凸出外墙面的线条 空调板 雨蓬等部位上口的墙体中应设置混凝土防水翻边 防水翻边高度应不小于100mm 并与上述构件整浇 并且对上述部位应进行防水节点设计 3设置砖砌女儿墙的平屋面工程 女儿墙根部应设高度 200mm的钢筋混凝土防水翻边 当平屋面采用建筑找坡时 钢筋混凝土防水翻边的高度尚应高于屋面面层 100mm 4外墙装饰涂料宜选用吸附力强 耐候性好 耐洗刷性好 防水性能优良的弹性涂料 6 5门窗工程渗漏防治 6 5 1设计1设计应明确外门窗抗风压 气密性和水密性三项性能指标 1 6层的抗风压性能和气密性不低于3级 水密性不低于2级 7层及以上的抗风压性能和气密性不低于4级 水密性不低于3级 2组合门窗拼樘料必须进行抗风压变形验算 拼樘料应左右或上下贯通 并直接锚入洞口墙体上 拼樘料与门窗框之间的拼接应为插接 插接深度不小于10mm 3铝合金窗的型材壁厚不得小于1 4mm 铝合金门的型材壁厚不得小于2mm 4塑钢门窗型材必须选用与其匹配的热镀锌增强型钢 型钢壁厚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且不小于1 2mm 5加气混凝土等轻质砌块墙体上的门窗洞口周边应预埋用于门窗连接的混凝土预制块或设置钢筋混凝土门窗框 不得将门窗直接固定在轻质砌块墙体上 6外门窗玻璃除满足节能专项设计要求外 还应符合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113及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0有关要求 安全玻璃 8外墙外保温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8 1设计8 1 1建筑节能设计应按照 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34 T1466等有关现行规范 标准设计 8 1 2设计应采用成熟的外墙保温系统 8 1 3设计文件应对建筑节能工程选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提出明确的要求 设计选用节能保温材料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节能材料的防火要求 8 1 4外保温工程的密封与防水必须有构造设计图和节点详图 8 1 5外墙装饰优先选用弹性涂料饰面层 饰面层不宜粘贴面砖 当必须采用粘贴面砖饰面时 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试验 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8 1 6当外保温工程的饰面层采用饰面板开缝安装时 保温层表面应具有防水功能或采取其他防水措施 8 1 7外墙外保温设计应明确外墙基层抹灰要求 并应对外门窗四周 外墙细部做好防水保温细部设计 并出具节点详图 8 1 8凸出外墙的腰线 凸窗 屋顶挑檐等突出构件应进行防水保温设计 并出具节点详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