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考试试卷(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1904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考试试卷(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考试试卷(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考试试卷(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综合题 (共1题;共3分)1. (3分)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1)【可爱的中国】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健康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方志敏 请在语段中找出两个给你带来美好憧憬的词或短语。(2)【庄严的国歌】1949年9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在座谈会上,马叙伦等主张暂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因歌词有“中华民族到了我危险的时候”等历史性词句,郭沫若、田汉等建议将歌词修改一下,但张奚若、梁思成认为这首歌曲是历史性产物,为保持其完整性,词曲最好不作修改。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副主席赞成这种“安不忘危”的思想,认为新中国要达到真正安定、安全,还需要与内外敌人及各种艰难困苦奋斗。周恩来副主席说:“用原来的歌词才能鼓动情感。修改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情感。”(摘编自2017年6月7日人民日报) 关于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不作修改的原因,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义勇军进行曲是历史性产物,应保持其完整性。B . 歌词体现了“安不忘危”思想,新中国仍需要这种意识。C . 修改后的歌词唱起来不能像原歌词那样鼓动情感。D . 义勇军进行曲只是暂时用作国歌,歌词不用修改。(3)【中国少年说】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广泛组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学校拟开展“祖国,我想对你说”主题活动。请写出你想对祖国母亲说的话。(不少于50字) 二、 综合性学习 (共3题;共16分)2. (5分)临摹下面的书法作品。 3. (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中国人那样爱国?王蒙人们注意到了抗震救灾中焕发出来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人们为之而感动,而鼓舞,而骄傲。从可歌可泣的无数事实中,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已经深入到我们人民灵魂中的一些稳定的、珍贵的、有意义的方面。我这里首先要强调的是我们的抗逆能力与抗逆风格。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不应将“人上人”理解为权势地位财产,而应该理解为品格与成就)无数这样的命题与信念已经深入到我们民族的精魂。这些是我们的辩证法哲学,更是我们民族性格文化力量。正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唤起了中国人民空前的爱国主义。正是我们严峻的生产与生活条件培育了我们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劳与坚强。那么,正是天塌地陷的汶川大地震,显现了我们民族的坚强不屈与艰难奋斗,就是必然的了。改革开放以来,有过不少关于人们精神面貌的负面说法,而地震的发生令人们对于我们人民的精神状态刮目相看,这是意味深长的。其次我要谈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我们是一个大国,一个古国,一个文化上极有特点、极有独特魅力的民族。我们的文化爱国主义是无与伦比的。许多年前,我在国外讲学的时候一位朋友问我,为什么中国人那样爱国?我戏言道:中国有唐诗和中华料理。为了我的这个说法,复旦大学附中还特别命题令学生作文。一位移民欧美的华裔学人曾经对我说,他们在欧美生活的最大遗憾是文化共鸣的缺失,如“_,_”的杜甫诗句就难以与当地友人共享。近代以来,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太多的考验、挑战、怨怼与污辱,我们也的确应该对之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更新完善,我们终于看到了民族复兴、优良传统弘扬、普世成果的汲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希望与现实。我们怎么能不珍爱自己的唐诗宋词与粤菜鲁肴、珍惜我们的生活乐趣与内心表达?不论是大陆内地,不论是港澳台,面对地震,表现出来的凝聚力向心力,即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团队精神,使人们增加了对于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古老民族的不可分割、不可泯灭的信心。第三我要强调我们的仁爱之心。仁者爱人,我们的文化强调和谐,强调仁爱、忠恕、礼义,强调民胞物与、将心比心、感同身受。我们的理想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四海之内皆兄弟。太多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与社会矛盾,严峻的现实与艰难的历史使命,使我们相当长期以来不能不更多地强调无情斗争的一面。近年来强调和谐、爱的奉献才刚刚开始,已经显露了成效。抗震救灾中有多少这方面的动人事迹啊。我们的民族精神同时也是与人类先进文明的价值观念互通互动的,我们同样感念世界各国人民与各国政府对于中国抗震救灾的支持。然而毕竟中国是太大了,振兴中华的任务是太艰巨了,中国的国情与文化传统是太有特色了,我们首先得依靠自身,依靠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没有其他选择。(1)读完全文,说说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爱国? (2)作者说汶川“地震的发生令人们对于我们人民的精神状态刮目相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3)请补充完整横线的句子(温馨提示:诗句出自月夜忆舍弟),请说说为什么旅居欧美的华裔学者说杜甫的这句诗难以与当地友人共享? (4)各国人民与政府支持中国搞震救灾,但作者强调“我们首先得依靠自身,依靠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你能明白作者的深意吗? 4. (5分)将汉字的某些形近字放在一起,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哲理,请仿照范例,找出两个形近字,发挥想象,写出一句有哲理的话。 范例:“心”与“必”心里有了信念,成功往往就会成为必然。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5. (7分)古诗文名句积累 (1)晴川历历汉阳树,_。(崔浩黄鹤楼) (2)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3)东皋薄暮望,_.(王绩野望) (4)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塞外大漠苍凉雄浑之壮美景象的句子_,_. (5)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句子 _,_.(6)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和与朱元思书中的“_,_.”有异曲同工之妙。 (7)“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若驾一叶扁舟恣意闲游于富春江上,或许我们也会发出吴均那样的感慨:“_,望峰息心;_,窥谷忘反”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6. (5分)阅读名著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1)鲁达为什么“大踏步去了”?从以上言行中,你读出了鲁达怎样的性格。 (2)请写出这则故事的名称,然后再写一个与鲁达相关的经典故事名称。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7分)7. (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右溪记元结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到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注】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元结,唐代任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欹嵌(q qi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俾(b):使。小石谭记(节选)柳宗元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道州城西百余步 斗折蛇行B . 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乃记之而去C . 以裨形胜 以其境过清D .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 朔气传金柝,关山度若飞(木兰诗)(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3)右溪记小石潭记两文所写景物大同小异,流露情感有无不同?说说你的理解。 8. (3分)古文阅读 苦斋记刘基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有二间,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崖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山中植物,族布而罗生焉,其味皆苦,多可入药,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治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茶亦苦于常茶。有剑溪之水,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鱼,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先生之言曰:“乐与苦 ,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 , 安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 , 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 , 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 , 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屈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 , 无亦犹是也夫?”吾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有删改)【注释】章溢:字三益,浙江龙泉人。元末不受官,隐居匡山。入明,累官至御史中丞。岸外而臼中:谓其山四边高中间低。这句的意思是:扫除落下的笋壳,种植小米大豆,吃草木的嫩芽果实。膏粱之子:指富家子弟。舆隶:这里指仆役。艾:尽,停止。疏粝:指粗劣的饭食。(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覆之以茅(_) 其槚茶亦苦于常茶(_)是人之所谓乐也(_) 名其室曰苦斋(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3)苦能励志,苦生芳华,苦尽甘来,世间事总是充满辩证法。本文深刻阐明了“苦乐相倚,互为转化”的道理。若为本文补充几条道理论据,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B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C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D . 苦言能益,苦味能养,苦钱能久,苦工能恒。(4)结合整篇文章内容,具体说说本文的写作特色。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9. (10分)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做个快乐读书人刘 墉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一定能得奖了。过去的两个礼拜,爸爸也确实看见你每天才吃完饭,就抱着书看,爸爸还好几次对你说:“刚吃完饭,应该休息,让血液去肠胃里工作。如果急着看书,血都跑到脑袋里去了,会消化不良。而且刚吃饱比较糊涂,读书的效果也不好。”只是不管爸爸怎么说,你都不听,才把书放下几分钟,跟着又拿起来。你读书的样子好像打仗似的,好快好快地翻,读完的时候还大大地喘口气:“哇,我又读了一本。”现在,爸爸终于搞懂了:原来你们班上有读书比赛,每个礼拜统计,看谁读得多。爸爸不反对这种比赛,它确实能鼓励小朋友多读不少书。只是,爸爸也怀疑你到底能记住多少,又读懂了多少。如果你只是匆匆忙忙地翻过去,既不能咀嚼书里的意思,又不能欣赏美丽的插图,甚至不能享受那些故事,获得读书的乐趣你读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却既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体。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孔子又说:“只知道学习,却不加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在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是“学”“习”和“思”。“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思”是讲“思索”,让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读一辈子也读不完?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种番茄的书,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能有已经红了的番茄呢?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出一大堆杂草来,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我希望你每星期只读一两本书,却能在读完之后对我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一天对我说:“爸爸!你看我也模仿那本书,写了一个小故事,我还画了几个插图呢!”(1)从文章的第段可以看出,引起刘墉为女儿焦虑原因是: (2)第段中作者化用了两句孔子关于“学”“习”“思”的话,请你写出与此相关的两句原文: 在平常的读书活动中,你也没少积累各类名言,请写两条你喜欢的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3)第段中作者用“种番茄”作比方来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4)标题“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用原句回答)(5)作家刘墉喜欢读书,也善于读书,他在文章中提到的“精读”、“浏览”,是一般人常用的读书方法,相信你也拥有了自己的独特的读书方法,请你向大家推荐推荐你的读书方法。10. (1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民工父亲的幸福刚搬入新居的一天,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从猫眼里往外看:一个陌生人。他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眼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道:你找谁?只见那人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用一种近似乞求的语气说:同志,我是在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香烟,一脸狐疑地看着他。见我态度缓和,他一激动,脸涨得更红了,语速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寒假了,他就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了。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的漂亮房子。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他到您家看看吗?房子盖了许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对孩子说清楚。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然后,一脸企盼地望着我。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为了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个心细的父亲!我点头答应了。他见我爽快地答应了,激动地说: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以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这位民工的脸上满是喜悦,眼神里也荡漾出一种快乐。几天后,他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那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皮肤黝黑,身体结实,还有一双很亮的眼睛。见到我,小男孩有一种怯怯的神情。父子俩套上我递过来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木地板,他们的步子迈得格外的轻缓。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目光中有一种扭捏的拘谨。做父亲的好像在努力显示出一种老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道: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所在的建筑公司盖的。当时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这面墙上原来还留有一个洞口,为的就是运送砖块、水泥方便,待房屋建好后,再将这洞口堵上,哦,对了,我的中级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他竭力地想向孩子描绘出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儿子听了,不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瞬间直了许多。一会儿,这对父子看完了我的新居,他们几乎是一步步挪着退到门边向我告别。突然,这位民工父亲一下子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激动地说: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进入城里人家,感受到了一种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睛里一片晶莹。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只不过让这对父子进了我的新房看了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就这一下子,我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周遭氤氲着一种温暖。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到孩子对他父亲说: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要乱想了。我想,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好的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1)民工父亲的幸福具体表现在哪里?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2)下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父子俩套上我递过来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木地板,他们的步子迈得格外的轻缓。(3)请简要梳理那位孩子参观我房子时的情感变化过程。(4)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作赏析。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满树的花朵,满枝的果实,最初只源于那粒小小的种子。好书是一粒种子,使人睿智地成长;梦想是一粒种子,使人奋斗和坚强;善念是一粒种子,使人变得阳光和高尚;自信是一粒种子,使人充满希望种下一粒种子,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一生。请以“一粒种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主题积极健康。 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综合题 (共1题;共3分)1-1、1-2、1-3、二、 综合性学习 (共3题;共16分)2-1、3-1、3-2、3-3、3-4、4-1、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5-1、5-2、5-3、5-4、5-5、5-6、5-7、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6-1、6-2、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7分)7-1、7-2、7-3、8-1、8-2、8-3、8-4、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9-1、9-2、9-3、9-4、9-5、10-1、10-2、10-3、10-4、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