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 )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54123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 )卷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 阔绰(chu) 咯牙() 茶沏(qi)B . 一戳 (chu) 模子(m) 嚼头(j)C . 罢黜(ch) 黍米(sh) 吓懵(mn)D . 高料(lio) 擀面(n) 黏软(nin)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2. (2分)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这瘟神简直_(横行霸道 横行无忌 横冲直撞),害起人来一动手就几十个,但走到长着青苔、迷宫似的“胡同区”,他放慢了脚步。乔安西躺在油漆铁床上没有力气_(动弹 活动 移动),两眼呆望着荷兰式小窗对面的砖墙。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3. (10分)在下面横线上默写出古代诗文原句。 (1)三十而立,_。(论语为政) (2)遥怜故园菊,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_,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非淡泊无以明志,_。(诸葛亮诫子书) (5)_,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6)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天净沙秋思点明主题的诗句是:_,_。 (8)次北固山下直接点明思乡情感的的诗句是:_,_。 四、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7分)4. (7分)阅读新闻,回答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 , 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议,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 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用“”隔开导语和主体,然后用“”给主体部分划分层次。 (2)这则消息先写西路军,后写中东路的原因是( ) A . 长江是从西向东流的。B . 西路军先于东路发起渡江。C . 西路军人员最少。D . 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固。(3)分析这则消息报道中路军战况部分,列出这部分的六要素。 (4)文中第_句最能反映敌军迅速溃退的思想原因。 (5)文中空缺部分最适合填的词语是( ) A . 败退 所向披靡 消灭 占领B . 后退 锐不可当 消灭 控制C . 溃退 锐不可当 歼灭 控制D . 溃退 所向披靡 打败 控制(6)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说明了什么? (7)你觉得这则新闻中有哪些语言能体现新闻语言“准确”的特点,举例并作简要说明。 (8)有学生提出:“我认为,如果把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会更好。因为前者只说了这次军事行动,后者不仅说出了军事行动而且说出了结果。”这个问题你是如何考虑的?谈谈理由。 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5. (6分)请在下列两小题中任选一题回答。 (1)下列关于湘行散记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湘行散记这部散文集,创作于1934年初,是沈从文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B . 虎雏再遇记一文中的虎雏原是一个小豹子一般的乡下孩子。他不主动招惹人家,而一旦受到别人欺侮,他便睚眦必报。曾几次致人死地却能轻易脱身,逍遥法外,真是人如其名。C . 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写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在乱世中的沉浮,故事背后的历史风云尤为波谲云诡。D . 湘行散记是一部典型的游子归乡作品。作者在这里收回了对故乡“远景式”的眺望与回眸,转为直面故乡。作者的主题思想很纯粹,那就是对家乡的赞美与留恋。(2)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地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这段话出自白洋淀纪事中的_一文。言为心声,这段夫妻对话让读者感受到水生和他的妻子作为抗日根据地的百姓,有着_的思想觉悟。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6分)6. (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青春如花似火,灿烂热烈,是我们人生交响乐的序曲。青春让我们充满热情,充满朝气,充满希望,请跟我来,我们一起登上青春的车,欣赏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初三(1)班举行“青春随想”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边项目。(1)请介绍古今中外你最崇拜的青年名人,并简要叙述他们的事迹。 (2)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主题语。(要用两个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 (3)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总结性的发言。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7. (17分)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中国”一词的前世今生何尊于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的贾村。内胆底部有一篇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是“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公羊传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齐桓公救援邢、卫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都)。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是指中原地区。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中国”的别名,除上述的“华夏”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词。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一直沿用至今。“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则始于辛亥革命以后。(有删改)【注】何尊: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阅读全文,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 (2)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选项,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B . 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的“中国”一词指国内、内地。C . 从夏、商、周开始直到清末,“中国”一名从未作为一个王朝或政权的正式国名,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D . “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六种不同概念。8. (25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怀李叔同先生(节选)丰子恺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老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谱表摆着,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闪闪的金光直射到我们的眼中。黑板(是上下两块可以推动的)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两块都写好,上块盖着下块,用下块时把上块推开)。在这样布置的讲台上,李先生端坐着。坐到上课铃响出(后来我们知道他这牌气,上音乐课必早到。故上课铃响时,同学早已到齐),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这样地上课,空气严肃得很。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不看见的,其实他都知道。但他不立刻责备,比及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于是这位某某同学只得站着。比及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个后他微微一鞠躬,暗示“你出去罢”。出来的人大都脸上发红。那时的学校,首重的是所谓“英、国、算”,即英文、国文和算学。在别的学校里,这三门的老师最有权威;而在我们这师范学校里,音乐老师最有权威,由于他是李叔同先生的原故。李先生在留学日本时,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召集留学同道,共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小仲马著)。他自己把腰来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这相片,他出家时也送给我,一向归我保藏;直到抗战时为兵火所毁。现在我还记得这相片: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荼花女自伤命的神情。别的还有许多演剧的相片,不可胜记。李先生在日本时,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我还见过他当时的相片:高头巾、硬领、硬袖燕尾服、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像一个西洋人。学一样,像一样。要做留学生,李先生就彻底地做一个留学生。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撼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撼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当真的暗示。弘一法师每做一种人,都做得十分像样子。比如全能的优伶:起青衣像个青衣,起须生像个须生,起大面又像个大面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徒尘缘已经结来,然而他的遗训当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注】优伶,现在多称伶人,所指的是具有身段本事突出的演艺人员。大面,传统戏曲脚色行当。京剧和某些地方戏中“净”的别称,俗称“大花脸”。(1)作者回忆了有关李叔同先生的哪几件事? (2)第一段中,“我”为什么觉得音乐课特别“严肃”? (3)赏析第段划线句子。 现在我还记得这相片: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著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4)本文的结尾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八、 课外阅读 (共1题;共13分)9. (13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饮少辄醉_云归而岩穴暝_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目的。B . 文章第二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无穷的乐趣。C . 本文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和太守之乐,其实质都是与民同乐。D . 文中用了不少对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这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九、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0. (10分)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词,完成小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乙】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1)【甲】词中“悠悠”一词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_。 (2)【甲】【乙】两首诗词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十、 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经济凋敝,人民生活艰难,到处都是战火硝烟留下的疮痍。一个外国记者被派去德国考察,回国后有人问他,你觉得德国能重新崛起吗?这位记者回答道:“德国肯定会重新站起来的。我采访中发现,即使是住在地下室,生活十分艰难的家庭,他们的餐桌上也一定会放一瓶新鲜的花,说明他们重来没有放弃过希望!”学习上生活中,我们肯定会面对很多的困难和不如意,这时候,给自己一个微笑,给自己一朵花,将会让你的心变得宁静平和起来,让你重新看到生命的美好,重燃生活的希望之火,坚强地站起来去面对人生的挑战。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1、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2-1、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3-1、3-2、3-3、3-4、3-5、3-6、3-7、3-8、四、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7分)4-1、4-2、4-3、4-4、4-5、4-6、4-7、4-8、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5-1、5-2、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6分)6-1、6-2、6-3、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7-1、7-2、7-3、7-4、8-1、8-2、8-3、8-4、八、 课外阅读 (共1题;共13分)9-1、9-2、9-3、九、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0-1、10-2、十、 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