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期末特训二 压力 压强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四位科学家,哪一位的名字被用来作为压强的单位( )2.据报道,一个普通农民发明了塑料袋小提手,能防止双手被较重的塑料袋勒得发痛。如图,使用这种小提手提塑料袋能()A.减小对手的压强B.减小对手的压力C.增大对手的压强D.增大对手的压力3.练太极拳是很好的强身健体运动,图甲姿势换成图乙姿势时,人对水平地面的()A.压力变大,压强不变B.压力变大,压强变大C.压力不变,压强变小D.压力不变,压强变大4.下列有关厨房里的物理知识,说法不正确的是()A.厨师刀刀口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力B.在水中下饺子,饺子不会被煮焦;在油中煎饺子,饺子被煎焦,说明油的沸点比水高C.洗碗时,油花飘在水面上,说明油的密度比水小D.拧开醋瓶盖,醋味扑鼻,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5.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探究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压强计的两端分别置于机翼模型的上、下表面附近,用鼓风机向模型左端吹气,可观察到压强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则()A.模型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B.模型下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大C.模型上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D.模型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小6. 下列事例中,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释的是( )A. 在筷子中间放两只乒乓球,用吸管向中间吹起,球靠拢B.水面上放两只小纸船,用水管向船中间冲水,船靠拢C.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起,硬币跳过栏杆D.用吸管将饮料吸入口中7.下列是对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事例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图钉帽面积大是为了增大手指对它的压强B.水坝的形状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C.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是利用了大气压D.用吸盘挂钩挂物品是利用了吸盘的吸力8.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我国古代就有人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史料记载。如“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山顶大气压较低,泉水的沸点低 B.山顶大气压较高,泉水的沸点低B. 山顶大气压较高,全水的沸点高 D.全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无关,是其他原因9.如果把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大气海洋”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B.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也越大C.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帕D.人的心情通常跟晴天和阴雨天大气压的高低变化有关10. 为了阻止机动车进入广场人行道,在广场人行道出口常设置一些石墩,考虑到石墩有可能对行人造成伤害,因此石墩的表面做成圆形(如图),这是为了( )A. 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B.减少受力面积增大压强C.增大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 D.减少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11.装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烧杯,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当物体静止后两烧杯中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液体对甲、乙两烧杯底部的压强分别是,液体对两物体的浮力分别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C.,D.,12.刮大风的天气,我们在上学的路上如果迎风走路或骑车一阵大风刮来时,我们无法用嘴或鼻子吸空气,但可以在一阵风过去后又恢复正常呼吸,其原因是()A.风大时,脸上空气压强变大,压得人难以吸气B.风大时,脸上空气压强变小,使人难以吸气C.与气压没关系,是人缺乏锻炼D.风大时,脸前气压小,所以容易向外吐气13. 如图中,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体积的水,现将三个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实心金属球甲、乙、丙分别浸没在盛水的杯子中(水均未溢出),且各杯中的水面达到同一高度。下列关于甲、乙、丙对杯子底部压力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最大B.乙最大C.丙最大D.一样大14. 甲、乙两个质量相等、实心均匀正方体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当在甲、乙两物块上,分别放重G、G的物体或分别施加竖直向上的力(均小于物块重力)时,甲、乙两物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与、与的大小关系是( ) A. , B., C.,15. 如图,某种注射器容积为毫升,测得到毫升刻度线的距离为厘米。某同学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再把注射器出药水的小孔封住后( ) A.牛 B.牛 C.牛 D.牛16.水笔吸墨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几下,墨水就吸到橡皮管里去了,其根本原因是( )A.弹簧片有弹力B.橡皮管有吸力C.手对弹簧片有压力D.管外墨水液面上存在大气压强17.如图所示的实验都与大气压有关,下列对于实验结果的预测,最不可能的是( )A.杯中装满水,用塑料片盖住杯口后倒置,塑料片不会落下B.当用力向右拉注射器活塞时,能够观察到直玻璃管内的水面上升C.矿泉水瓶底部有小孔,装满水后再用密闭的盖子盖上,水不会从小孔中流出D.把一团点燃的棉花放入瓶中,用熟鸡蛋赌注瓶口,稍后鸡蛋杯“吞”入瓶中18. 几个粗细、长短都不相同的铁质实心圆柱体,把它们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它们对地面产生的压强较大的是( )A. 较细的铁质圆柱体 B.较长的铁质圆柱体C.质量较大的铁质圆柱体 D.无法比较19.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实验,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海绵凹陷越明显B.乙图实验,当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C.丙图实验,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吸盘的面积,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D.丁图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20. 如图所示是北京交警年月日查酒驾时铺在地上的阻车器,其表面密布根侧面有凹槽的铁钉。若汽车闯卡并驶上阻车器,铁钉将扎破轮胎,使它在内彻底没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钉尖头向上,能增大对车胎的压强,利于扎破轮胎B.铁钉的侧面有凹槽,能在铁钉扎破轮胎时迅速放气C.汽车闯过阻车器后,因为车速减小,所以惯性也随之减小D.汽车闯过阻车器后,受力面积增大,从而减小对地面压强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21.如图所示,三枚大头针插在水平台上,上面放一枚硬币,紧贴硬币上表面使劲吹气,发现硬币被抛起来了。这是因为流体的压强与有关,吹气使硬币上方空气的压强(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2. 某长方体砖块分别以平放、侧放或竖放三种方式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它对地面的压力(选填“相同”或“不同”);砖块放时对地面的压强最小,若沿竖直方向将砖块切去一半,剩余一半对地面的压强(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23.如图所示,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和放在水平地面上,高度之比,底面积之比,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之比。24. 如图所示,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5. 在探究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猜想“压强可能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为验证“压强是否与受力面积有关”,小明将铅笔如图甲和图乙两种方法进行挤压,挤压时保持静止,其中图的方案不合理,小明可通过观察来得出正确的结论。26. 如图甲是王老师在课堂上做的第一个演示实验,在空矿泉水瓶中先装入少量热水,振荡几下,然后迅速倒出并马上盖上瓶盖,发现矿泉水瓶变瘪了,此实验验证了的存在,也说明了力;接着又做了如图乙所示的演示实验,将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离火焰,水停止了沸腾,然后迅速塞上瓶塞并倒置,再像瓶底浇冷水,烧瓶中会立刻产生大量气泡,水又沸腾了。原因是。27. 地效飞行器是一种可以低空高速飞行的飞机,它能停在水面或地面上,某型号飞行器的总质量为,最大飞行速度为,以最大速度飞行时的运输效率为,运输效率是指飞行器飞行时的总重与发动机推力的比值。()(1)飞行器停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压力大小为。(2) 飞行器飞行时,机翼上方气流比下方气流的流速。(3)飞行器以最大速度飞行,需要。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28.长约1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1)为了测得大气压的值,这时必须测量。如果将此装置拿到比地面低得多的矿井底部,则观察到的现象是。(2)某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管中的水柱下降,如果这时在管顶开一个小孔,水柱向上喷出。(均选填“会”或“不会”)29.在探究“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1)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关系。(2)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丙和丁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填“有关”或“无关”)。(3)要探究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用两个图进行对比。30.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本地大气压的大小,其中弹簧测力计和注射器的自重可忽略不计,活塞与针筒之间气密性很好,但摩擦较大.他进行了如下实验。(1)拔去橡皮帽,将活塞推至底端,当绳端钩码加至时,针筒恰由静止开始向右移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则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为,若绳端钩码增加为3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为减小活塞与针筒之间的摩擦,小明找来润滑油涂在活塞与针筒壁上,再次测量后发现摩擦减到很小.于是他重新将活塞推至底端,用橡皮帽密封小孔.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时,针筒开始向右移动,又测得针筒全部刻度的总长度为,则本地大气压强的测量值为。小明发现将活塞推至底端时,注射器前端小孔内的气体无法排尽,这将使得大气压的测量值(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四、分析计算题(6分)31.小丽同学的质量为,她每只鞋接触地面的面积为,她在水平泥地上放一块重力为的木板,当她双脚站立在木板中央时,地面受到压强为。()求:(1)双脚站在木板中央时,小莉对木板的压力;(2)双脚站在木板中央时,小莉对模板的压强;(3)木板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