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研究

上传人:都** 文档编号:5781843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001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论文(设计) 课题: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研究学生姓名:王俊成 指导教师:鞠连和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5年8月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 业 论 文 (设计) 姓 名王俊成校外学习中心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 号913932518证 件 号150123198006107511批 次201601层 次业余专升本科专 业行政管理指导教师鞠连和课题名称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研究指导教师评 语 终 稿 成 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研究论文摘要 在现代社会,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公共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在公共领域,道德调节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许多道德缺失现象不断出现,使道德调节的作用被极大地削弱,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主要分析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的一些表现并以具体案例的形式分析其缺失的原因,并对加强公共领域道德建设的对策进行一些探讨。 关健词:公共领域、道德缺失、对策目 录 一、绪论1(一)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1(二) 本课题研究现状1(三) 研究方法1二、基本概念1(一) 公共领域的含义2(二) 公共领域的特征2(三) 公共领域的行为规范2三、公共领域道德缺失的表现3(一) 社会生活领域3(二) 社会文化领域3(三) 政治公共领域4(四) 社会经济领域4四、公共领域道德缺失的原因4(一)传统观念的束缚4(二)正义感的缺失5(三)社会公德教育不足5五、加强公共领域道德建设的对策5(一)加强公共领域道德教育5(二)建立完善道德赏罚机制6(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6(四)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6(五)加强和完善监督6(六)健全市场信用体系7(七)健全市场法制体系7(八)创新道德教育形势7结束语8附参考文献:9正文: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研究一、绪论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而我们中华儿女最为自豪的更是五千年来积淀下来的深厚底蕴和传统美德。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充斥于网络、报纸等各类媒体的许多对于公民公共领域道德缺失的报道却让人非常揪心。一番沉思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道德出了问题,我们的道德有了缺失。那么,造成我国公众公共领域道德普遍缺失问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而我们又该从哪里入手,来对这个日益严重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从中寻找到一条解决的途径呢?本文主要分析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的一些表现并以具体案例的形式分析其缺失的原因,并对加强公共领域道德建设的对策进行一些探讨。(一)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与改善。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人们在公共领域中表现出的道德意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公共道德的引导作用被削弱了,甚至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型社会时期的公共性扩张产生了相应的对社会公共生活规则与秩序的普遍需求,但由于人们价值取向的多样化特征,出现了公共生活规则的统一性要求与个体生活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冲突。探寻公共领域道德缺失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是我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其次,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是全球化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需要, 在这个人际关系日益复杂, 交往日益频繁的社会中, 我们只有讲社会公德, 不轻易侵犯他人的利益, 自己的利益才能得到实现, 也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这样, 才能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再次,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是进行社会主义时常经济建设的需要。(二) 本课题研究现状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不过,对今人而言,这些古训早已被不少人抛之脑后,为钱、为名、为利,道德底线一再失守,我们常常埋怨这个社会缺少道德,又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和规则意识没有深入人心,才导致了社会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发生。中国要再次“伟大”起来,还是得从基本的道德规范上做起。因此,从新研究和认识公共道德的缺失是十分有必要的。(三)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唯物辩证法、观察法、案例法对公共领域道德缺失的现状进行阐述与分析,最终试图从健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伦理,建立公共权力滥用的制约机制,完善市场伦理等方面找到解决道德缺失的对策。二、基本概念(一) 公共领域的含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进行了种种改革,直至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全面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促使原有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不断被调整和重构。现今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要在进一步推进经济市场化的同时,大力培育和规范公共领域。所谓公共领域,指的是与私人领域相对应,公民自由参与公共事务的场所,它明确显示了公民在政治过程中的具有的权益,更是民主表达的公共空间和公共利益的来源。作为现代社会中社会与国家之间相互衔接的一个良好中介,公共领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此概念由20世纪50年代德国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之后德国哲学家尤而根哈贝马斯在20世纪60年代通过论文公共领域结构转型进行了充分的阐述,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对公共领域的定义是:“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但私人随即就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反对公共权利机关本身,以便就基本已经属于私人、但仍然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一般交换规则等问题同公共权利机关展开讨论。”(二) 公共领域的特征我国公共领域呈现出的各种特征,是在我国特有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公共领域逐渐变化,形成了特有的诸多特征。在这一社会背景下,我国公共领域的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描述,分别是现代化、信息化和全球化。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共同表现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公共领域的独特的特征。 1.现代化目前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时代”、“后现代社会”,但我国现在仍处于现代化进程中。在诸多现代化指标上,我国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1978年以来不断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很显著地进步。也可以进一步概括为:(1)农业是我国最基础的产业,工业发展的速度基本上实现了我国国家工业化。(2)我国的城市扩张和建设的进程非常迅速,导致城市经济和文化建设之间不能同步发展。(3)社会主义市场化已经很大程度地改变了我国社会面目,对公民的公共权力产生了极大地影响;与其相随的是整个社会的世俗化,自身利益至上表现得越来越明显。(4)虽然法制建设和法治观念的提高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社会理性化程度还是不进入人意,在各项法制制度的执行上依然存在很多困境。所幸的是,党和政府将“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这说明在这一问题的认识上我国已经达到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2.信息化众所周知,我们生活的世界已经进入信息社会,各种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以及播放速度都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互联网可以极大地满足信息资源的共享,突破交流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许多信息大面积快速扩散,难以封锁。身处信息化的惊涛骇浪之中,我国公共领域理所当然地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3.全球化全球化与现代化和信息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由于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地球正在逐渐“变小”;全球经济共成一体,各经济体之间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空前加强,地方文化受到了大形势下的强烈冲击,文化一体化倾向在弱势文化的努力反抗下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世界范围内面临许多共同危机,如环境污染,恐怖主义,人权保护等等,各国政府拥有更多的共识,加强相互合作和监督。在全球民主化的国际背景下,我国的政治体制也将面临改革。全球化作为一个难以阻挡的社会趋势,已经对我国的公共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将日益深远。(三) 公共领域的行为规范公共领域承载着社会中各种社会群体的各种公共的活动,为了保证这些活动的正常进行,就必须要有它自己的行为规范,让这些群体活动有条不紊的展开活动,并调节利益矛盾。道德和法律作为最基本和重要的社会调控方式,一直是各群体、个体的行为准则。法律和道德是当今公共领域中最主要的行为规范方式,只是随着发展,他们的作用力表现不同。1.法律的规范如今社会交往活动日益增多,范围也慢慢变广,影响越来越大,使各主题的权利、义务、责任等内容越来越明细。要调节其矛盾,就必须要有准确、可用的规范性手段,所以法律条文必然会被当作重要的规范工具运用。依靠权威的力量、有力的保护和支持、明确的规定来确定权利义务及活动准则,保证个人权利,个人应得利益,并旅行自身义务。在各种违法行为的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增多,法律的要求就更高了。虽然法制在完善,社会调控在加强,但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在人们贪婪的本性。2.道德的规范 法律至今还有很多漏洞需要完善,而且各种情况也不同,这种情况道德就能发挥其作用。道德由外部的舆论、风俗、内在的良心和教育宣传作用,是社会生活活动的基本要求,外在的一些要求慢慢变化成人自身的自觉,成为一定程度的道德的力量。弥补法律缺失的最主要方式就是道德的规范。对公民来说,如果缺乏好的道德思想品质,这本身就会使他不遵守法律、社会规范。法律主要是约束人们的外部行为,但是具体做什么缺是由个人的思想来支配的。有良好的道德比法律更能约束个人的行为,使社会秩序稳定。道德的体现就是能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即使有完善的法律,缺乏了道德的约束,社会活动也无法正常进行。“从规范力量看,道德、法律共同的目标和使命是维护正义;道德直接表达和维护正义,而法律作为载体把正义送到该去的地方”。伦理道德是法律产生或运行的基础,虽然其看上去比较微不足道,但是却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决定着治理的命运。无论法律多么完善、强有力,道德也不可或缺,是最基本的,只不过因法律有自己体系和适用方法,道德不在其运行中直接出现。简单的说,正义的道德是在深层次影响社会调控的,而法律只在表层直接运行。公共领域所涵盖的范围越广泛,法律所体现出的缺陷就于明显,所以如今道德的规范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希望通过道德促进公共领域的发展。三、公共领域道德缺失的表现(一) 社会生活领域 现代社会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些道德失范现象。比如许多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抽烟、乱扔杂物、不按秩序排队,就餐时大肆铺张,为了面子而造成极大的浪费,等等,都表现出了其公共道德的缺失。而如今,当这种缺失已经扩散到整个社会群体,成为社会群体的整体道德缺失时,我们不得不警醒,不得不重视。从人们经常说的“70后”“80后”,到“90后”甚至“00后”,这几个群体之间的整体价值观念可以说天差地别。这些问题都是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高速的发展,让整个社会都陷入了一种盲目、狂热的不健康状态。(二) 社会文化领域现代社会中,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公共交流平台。由于网络具有隐匿、平等、开放、自由等特点, 而且不分国界,所以通过网络平台来表达意见的的方式被更多的人使用。然而,网络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诸多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日益的高速化和灵活化催生了网络游戏的不断更新换代。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面对眼花缭乱的各类血腥、暴力、色情题材网络游戏,非常容易迷失其中。进入新世纪以来,多少青少年深受网瘾之害,不能自拔,毁掉了美好前程。 (三) 政治公共领域在政治公共领域里公职人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与者,他们代表国家行政机关与公共活动并监督公共领域的运行。从目前看,我国公职人员职业道德的主流是积极、上升、进步的,但是也有部分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等,这些都严重败坏了党风,污染了社会风气,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最突出的问题,急需纠正。(四) 社会经济领域自古以来,诚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均发展迅速,然而,社会上的诚信缺失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诚信缺失的病毒在持续地侵蚀着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诚信缺失,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 1.地沟油事件中的道德缺失 “地沟油”问题,在近几年一直屡见报端。不法商家用经过回收提炼的食用油、反复使用的炸油来充当好油制作食物出售给消费者,为了点滴的蝇头小利,全然不顾道德和法律的约束,铤而走险,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构成了严重的侵害。许多不法分子长期以倒卖“地沟油”为生,把地沟油经过化学处理后装入成品油桶流入餐桌,使我国公民的生命健康收到严重威胁。2.毒奶粉事件的道德缺失 “毒奶粉”问题,在近几年一直屡见报端。不法商家用一些蛋白质等营养低下甚至毫无营养的劣质奶粉还不如白开水的营养,为了点滴的蝇头小利,全然不顾道德和法律的约束,铤而走险,对婴儿造成严重的伤害。许多不法分子长期以卖“毒奶粉”为主,把毒奶粉经过处理后流入到市场上,使我国新生婴儿的生命健康收到严重威胁。在市场经济方面,这样的道德缺失现象更加泛滥。近年来媒体曝光的虚假广告、伪劣产品案件多不胜数:大头娃娃,双汇肉类问题等等,让人们在选择产品的时候有太多太多的顾虑。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任其发展下去的话,必然会给社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四、公共领域道德缺失的原因在当代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型和社会的转轨,道德缺失必然由多方面的原因所导致,产生道德缺失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尤其是在公共领域中道德的缺失有着多种原因。我们应该全面的看待问题。(一)传统观念的束缚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强烈,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的社会管理制度是家长制的专制统治。甚至到今天,在某些政府单位的工作人员身上依然可以看到封建的影子。这种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伦理观从一开始就忽视个体的存在,也就忽视了整个社会。即这种伦理是集体层面上的,而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对集体利益的过度要求,作为个体的正当权益被漠视,从而缺少一种以人为本的精神。当这种规范与准则被推广至社会时,就可能导致个体对同一道德行为采取双重的道德标准。落后的价值观念,不利于形成讲求实效、平等竞争、追求人生价值、发扬科学民主精神等新的价值观念。它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看到,市场经济也是一把双刃剑。另外,在我们社会生活中,利己主义的倾向似乎越来越明显,人们越来越偏重从个人或少数人的利己出发来考虑是否遵守和履行道德规范。这种以利己作为道德指向的做法是导致社会道德严重被破坏的原因。(二)正义感的缺失在现代民主社会中,正义感是指社会成员对正义理念、正义原则的尊重以及在维护正义制度、做出正义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一种按照正义原则来采取有效行动的能力。正义感的有无和强弱都反映了一定时期人们的道德情感以及社会道德的建设水平。当今社会发展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新旧道德规范发生激烈冲突,人们的个体利己价值取向相对突出,群体利他价值取向受到歧视,人际交往中情感、友谊等因素不断弱化,而现实功利因素不断加强。正义认知与正义行为严重脱节,在人们心中缺乏正义感,甚至出现“失德受益、守德受损”的反常局面,导致社会道德在价值层面失效。正义感的缺失已经危及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政治上,政府公职人员的失义已经严重损害了政府和社会的形象;在经济上,极大地加剧了社会矛盾,威胁着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社会生活上,导致“道德滑坡”现象严重,出现了将科学、文化、道德、良心世俗化的倾向。(三)社会公德教育不足在社会道德中,社会公德是调节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的最基本、最一般的行为规范。像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共财产等社会公德,具体要求公民在与他人、社会交往中,热情诚恳、雍容大度、说话和气、讲究卫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珍惜公物、保护公物、节约公物等等,容易被人疏忽,造成一些人将社会公德看作是可有可无的细枝末节,导致了对社会公德教育的不重视、不得力。社会公德教育是培养公民的公德观念、形成公德行为和养成公德习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重不重视公德教育,公德教育得不得力,对人们的公德水平的影响非常大。当今,社会上存在着一股忽视甚至是轻视公德教育的倾向。突出表现在学校教育中重视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轻视学生的道德包括公德的培养。导致学生知识技能和伦理素养的严重失衡。这种现象在当今大学生身上尤为突出,高知识技能和低公德水平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公德教育不得力,还表现在一些人试图用一些大的道德原则的教育来代替社会公德规范的教育,将公德教育形式化和简单化。造成了一些人只知道大的道德原则,不知小的公德规范,将公德和我们自己的交往、生活隔离开来,不知在自己的公共生活中应该处处遵守社会公德。五、加强公共领域道德建设的对策我们对公共领域中的道德缺失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共意识缺乏;二是法律意识淡薄;三是道德观念不深;四是自身利益至上。因此改善的重点应该放在这些地方。而道德由于其性质,并不具备很强的约束性,因此,在上文所述不断教育引导的过程中,还应该重点从法律途径加强约束,形成良好的约束机制,从而双管齐下,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使公众的社会道德认识得到逐步改善。(一)加强公共领域道德教育教育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社会道德的传播也应该以教育为中介,通过父母,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实现道德理想和道德习惯的传播发展。从小进行培养熏陶,辨是非分善恶,反复强化反复矫正,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用崇拜的力量引领人们追随道德榜样的脚步,从而达到人人提高道德水平,人人以正身为荣,让社会的道德水平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要选择性的吸收借鉴优秀的道德文明,继承优秀的传统道德同时大胆的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从而达到最好的道德教育效果,使得全民道德水平得到提高。(二)建立完善道德赏罚机制在我国,道德权利和义务分离,导致了赏罚不公平。我国的赏罚机制仍然不健全,加上错误的观念道德方面只讲义务不讲权利,使其回报基本被忽视,因此引发的道德缺失问题越发严重。公职人员在社会中也存在个人的利益,在社会中不是单纯的道德存在物。所以在其行政活动中,道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起到作用。有效的赏罚机制有利于惩恶扬善,公民一旦出现道德缺失的情况就会及时收到严厉的惩罚,就可以扼制道德缺失情况的发生,而完善的奖赏制度也促进道德的提升。比如将公民的道德缺失的行为计入档案,并与其生活、就业、信贷等挂钩,可以一定程度上约束公民到的道德缺失行为;对于为他人、社会做出奉献的高尚道德行为以提倡和奖励,学雷锋就是提倡为他人奉献的高尚道德行为。(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加强法制和制度建设。通过法制的强制性和制度性的权威性来促进社会公德向好的方向发展。应该承认,人的道德水平各不相同,道德教育并非万能,社会舆论也不一定对每个人都起作用,当人们对社会公德教育还不理解,遵守社会公德还不自觉时.就必须制定一些行政的或经济强制的方法甚至法律的手段,制度的建立包括行政手段和法律措施,它是一种约束机制,是对弱自律性行为的很好约束,同时又是对善行者的激励。行政和法律规范是“他律”,是靠外在强制制约.而道德则是通过“自律”.是靠内在的自觉性。社会公德要求人们自觉遵守公共生活准则,通过一段时间制度化的约束.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就会逐渐形成.遵守社会公德就会变为自觉的习惯,在这个问题上,美丽的花园城市一新加坡就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典范。因此,要形成、发展和巩固良好的道德风尚,必须以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制度作为保障,把公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社会管理结合起来。把公德规范纳人法制轨道,制定具有操作性的法律法规,以打击歪风邪气。(四)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整合资源、适度集中的原则,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适度集中公开办理。要按照同级政府的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要求,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公开办事窗口。要依托县、乡两级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以及社区、行政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打造集中提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务服务的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五)加强和完善监督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公共领域道德监督部门。对那些破坏公共设施、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不孝敬老人、骂街、以及前面所说的强行乞讨和乱贴小广告等等不文明现象进行劝诫、教育或处罚,对于不服从教育或处罚者,可以诉诸法律,最终达到惩戒的目的。这种专门的工作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并且经过专业的培训,其职能相当于“城管”,区别在于“城管”管的是“硬件”,而其管的是“软件”。事实上一个社会的软件建设远比硬件建设重要得多,也困难得多,因为硬件是“标”,而软件才是“本”,我们不能光是“治标”而不“治本”。其次,要树立及宣传各类道德规范。例如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或接待礼仪、交际礼仪等等。让人们的行为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评判和参照标准,这样人们的行为就不会陷入无序的状态。同时由于有这样一个公认的标准存在,人们就可以互相监督,在法律发挥作用的情况下让道德更具有约束的力量。再次,应该提倡个人高尚品德与良好社会公德紧密结合。人之“性本善”或“性本恶”都不影响一个人可以有着高尚的品德。而个人的高尚品德要发挥最大作用就必须和整个社会发生关系。如果每个人都坚持遵循道德的要求,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往善的方向发展,因之,社会公德方面就自然会取得长足进步。(六)健全市场信用体系温家宝总理部署制订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七)健全市场法制体系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时空条件是处在20世纪90年代并向21世纪交替期中的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即它乃是与现代市场经济相接轨,其目标指向是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而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崇尚经济法治,把法律作为对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和微观调节的最主要手段,其他各种手段也都必须纳入法治的范围,并要求整个社会生活的法治化与之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确立一整套完备的市场规则,形成和维护高度规范化的市场秩序,保障市场机制的良好运行。所以,现代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八)创新道德教育形势创新社会公德教育形式,从小进行社会公德培养,从小事开始。教育是形成、巩固和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风尚的重要环节。教育应该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把社会公德的要求具体化、形象化.充分发挥各部门、各行业、各群团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教育作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引导教育群众分清是非、辨别善恶。在这过程中,我们尤其要重视青少年的社会公德建设,使他们由他律转为自律,通过正确行为的不断重复、反复强化以及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反复矫正,逐渐形成道德行为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执行规范就会达到自觉的境界,形成稳固的动力定型.成为一种不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觉的行为,甚至能克服困难坚持道德行为,不会因时因地而改变。同时,我们也不要忽视小事,人们正是有一点一滴做起,才会不断的积累起良好的社会公德来。对社会成员进行正确的伦理观念教育。我国传统的伦理观念不利于正确的社会公德的形成。因此,我们要把那些正确的伦理观念,以各种形式向社会成员进行渗透,让这些观念在成员思想中扎根,不再像过去那样,“独亲其亲”,而变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打下坚实的基础。结束语社会发展导致的结构转型,权利渐渐下放,国家与政府逐渐分离,伴随着公共领域的形成并起着重要作用,可是目前社会中发生的各种身份发生的道德缺失现象时刻警醒着我们,使我们意识到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道德问题日益被社会各界关注,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到我国在公共领域道德建设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借助法律,在慢慢培养公民的道德基础上,认识到公共领域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才能深入研究道德建设方法和规律,走出有中国特色的道德建设之路。 附参考文献:1美汉娜阿伦特著,竺乾威等译:人的条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P125。2邹晓莉.公共领域与生活方式.南京师范大学,2011第5版 ,第245页。3张翀.公共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黑龙江大学,2012第4期,第89页。 4刘佳炜,王雅博,吕荣慧.关于网络道德缺失的调查.青年记者,2011第5期,第11-12页。 5刘洋.关于道德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商品与质量,2011第5期,第21页。 6朱蕴丽.社会基本道德缺失的原因与公民道德教育的重构.求实,2010第3期,第66-68页。7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39页。 8张雪梅: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理论界,2010年第8期,第50页。 9刘伟,当前我国公共领域的特征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09年第4期,第50页。 10燕连福:阿伦特公共领域现象学的道德视域,江海学刊,2013年第1期,第,29页。 11敬海新:当前我国公共领域问题研究综述,学术论坛,2010年第12期,第48页。 12武术霞:诚实信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发展研究,2013年第3期,第10页。 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