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鲁教版语文四下《拉萨古城》word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738023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鲁教版语文四下《拉萨古城》word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春鲁教版语文四下《拉萨古城》word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春鲁教版语文四下《拉萨古城》word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春鲁教版语文四下拉萨古城word教学设计 瑞安实验小学 蒋丽蓉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经幡、金顶、胜利宝幢、香香鸟、法轮双鹿、鳄鱼头、边贝墙”等词语,理解、积累“鹤立鸡群、叹为观止、星罗棋布”等词语,能正确地朗读课文。2、学习借助交代地点转移的句子来概括主要内容的策略。3、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通过图文结合、反复品读,融情想像等方式感受拉萨古城浓浓的佛教气息,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这份佛教气息表达清楚的。教学流程预设:一、 着眼课题,引发阅读期待(2分钟)1同学们,说起拉萨,你们的脑海里会浮现出怎么样的画面呢? 是呀,提起拉萨我们就会想起布达拉宫,是当地藏民信仰佛教的中心,是西藏政教合一政权的统治中心。至于别的,我们就了解很少。拉萨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次多,他说:我曾多次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旅行,在那里我吃惊地发现,很多内地人和外国人对我的家乡,是多么缺乏了解。当然,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是谁都知道的,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布达拉宫下的拉萨古城是什么样子?古城里又有些什么秘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拉萨古城。 (读课题)二、 检查初读,明确学习方法1、检查初读,难读句子检查。2、读了课文,你发现作者笔下的拉萨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3、我们通过读,读出了对拉萨的初步印象。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这类文章在介绍时都有一定顺序。接下来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划出告诉我们作者写作顺序的句子。4、交流句子,读懂了主要内容。走进拉萨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极富特色的藏族民居。坐落在古城中心的大昭寺在民居中鹤立鸡群。环绕着大昭寺的八廓街,像合拢的双臂捧托着大昭寺。5同学们,这三句话作者分别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即时板书:民居 大昭寺 八廓街我们来看6、请同学们再次读这三句话,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这三句话,都位于每段的开头,点明了要介绍的内容,让我们读起来感觉清楚明白。这三句话中都有词语或词组告诉了我们这三个景点的位置,出示地图介绍三者之间的关系。 5、小结学法。同学们,阅读写景的文章,像我们刚才那样,抓住了作者交代写作顺序的句子,就理清了文章的线索,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学习写景文章的好方法。那知道了课文主要介绍哪些景点后我们该怎么学呢?出示学习提示:1、默读课文,思考:每一处景点都是怎么样的?最有特色的是什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过度:好,那我们就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去欣赏那极富特色的民居。三、 聚焦“经幡”,感受佛教气息1定格民居。自由读12段,按照以上方法学习。预设:民居的样子: 平顶的白色楼房一座挨着一座,黑框的门窗上装饰着条条漂亮的短皱帘,家家的楼顶上五彩经幡飘飞指名读,思考:民居的特点表现在哪里?梳理:白色楼房 黑框门窗 色彩鲜明 平顶 短皱帘 经幡 风格独特 读着读着,你发现民居中最有特色的是什么?请你用横线划出描写经幡的句子来。爸爸曾对我说,把经幡插在楼顶,是为了祈盼新的一年人们健康长寿,万事如意。正月里我们登楼远望,但见鲜艳的五彩经幡四处飘扬,整座拉萨古城,像一支正要启航的漂亮而庞大的舰队,布达拉宫则是无与伦比的旗舰。师:想看看经幡什么样吗?(出示图片)想像:每当风起的日子,经幡随风飘扬咧咧作响,你听到虔诚的藏民仿佛在向神佛祈盼着什么?老师想告诉大家其实并非在新年时才可以看到经幡,只要你踏进拉萨这片土地,随处可见经幡随风飘扬。4读书深化。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感受这一壮观的场面。引读:我们登楼远望师: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不懂吗?预设:什么是舰队 旗舰为什么说拉萨古城想舰队,布达拉宫像旗舰?“无与伦比”什么意思?5小结:同学们,我们学习民居这部分内容,就是先找出民居是什么样的,再学民居中最有特色的是什么,这样学起来就很清楚了。四、 内化积累,感受佛教气息1、那大昭寺是怎么样的?,让我们去古城的中心来看一看。2、指名读,正音后思考:你看到了大昭寺是怎么样的?最有特色的是什么? 交流反馈,指名读句子。(纠正“宝幢”读音:宝幢是佛教里的一种特殊的饰物,上面刻着许多经文,像一个很大的柱子,我们把它读成宝幢)3、短短的一句话,我们看到了,引读:寺顶上耀眼的金顶师:这些都是佛教饰物。(板书:佛教饰物)4、 想看一看吗?出示图片,生读。 5、如此圣洁、壮观的大昭寺,难怪作者会说它气势宏伟、典雅,令人叹为观止。谁来看着图片介绍一下?6、小结:五、 揣摩写法,感受佛教气息1.浓缩概括。至于八廓街,(出示第四段)快速浏览,找出八廓街是怎么样的?最有特色的是什么?(它是一道宗教的江,是一条生活的河。)板书:宗教生活2再读第四段,想想是什么让作者有这样的感受?出示句子:人们的诵经声和讨价还价的嘈杂声混在一起”默读,用横线划出写八廓街是“宗教的江”的词句,用波浪线划出写它是“生活的河”的词句。有感情地朗读。 “宗教的江”用横线划 “生活的河”用波浪线划 人们的诵经声 讨价还价的嘈杂声 香炉中吐出的桑烟香味 外国香水的气味 古老质朴的藏戏唱腔 节奏激烈的迪斯科乐曲3、师小结:在八廓街,从早上到下午,街上既传来人们的诵经声,又传来嘈杂声;既飘来桑烟的香味,又闻到外国香水的气味;既唱起古老的藏戏,又放出节奏激烈的迪斯科音乐。每一个日子都是这样。当人们漫步于繁华的八廓街上,也仿佛整个身心浸润在这浓浓的佛教气息里。难怪作者说(引读)它是一道宗教的江,是一条生活的河。六:了解写作方法1、在拉萨如此众多的景点当中,作者为什么选了这三处来写呢?2、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拉萨的什么呢? 推荐阅读 次多的原文拉萨古城板书设计: 拉萨古城 民居 经幡 大昭寺 佛教饰物 神佛之地 八廓街 宗教生活附送:2019春鲁教版语文四下木笛word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抓朱丹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感悟他用“笛声”如泣如诉内心的情怀。2、领悟人物精神与事物品格喻指的高度统一。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南京大屠杀刻骨铭心的痛楚,提升不忘历史的民族责任感。教学过程:一、聆听生命心曲师:这节语文课,我们继续随着作者赵恺先生的思绪,再次走进手握木笛的青年朱丹,走进朱丹的内心世界。通过初读课文,我们了解到朱丹由于拒绝吹奏欢快的乐曲挥泪离开考场,而当他面对一片莹莹烛光时,他却伫立雪中,尽情地吹奏起来,那么课文是用怎样的语句来描写朱丹吹奏的那一曲木笛声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品一品。(指向如泣如诉的乐声,直达人物心灵)回答范围:“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师:评价,应对学生发言,从内容的准确,朗读的流利,情感的传递等角度予以引领。师:真是慧眼识珠,如果我们继续将句子读薄,将描写笛声的语句读成几个词,你认为哪些词最能代表这首木笛曲?生:师:看来,我们拥有高度的共识。请看屏幕(悲凉凄切、脉管滴血、翩然回旋、如泣如诉)师:谁来字正腔圆,字字入心地读读这四个词。生:师:词语是能够传递情绪的,它还带有母体语句所特有的情感色彩,请你用心的听,静静地想,你一定会听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声音。请闭上眼睛,用心倾听、想象。(师读)师:你好象听到了怎样的木笛声?生:汇报同时请他们把感情带入句子中。师:最后落在“如泣如诉”泣:(板书“诉”)师:是的,这流着泪的,款款倾诉的笛声在南京城飘雪的夜空中回旋,你们听到了,我们大家都听到了,让我们一起很有感觉的把我们的情绪、感觉递进这些词语中,再来读一读这四个词语。生:师:保留着这种感觉,读着这些词语,如果朱丹此时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想问问朱丹?(意在指向那段痛楚的历史)生:生:二、揭开惨痛历史师:朱丹,你为什么要吹奏如此悲凉凄切的笛声?你为何而泣?你又向谁倾诉?让我们一起叩问朱丹。显而易见,朱丹由“一丝悲戚”到“苦涩泪涌”再到“一曲悲音”,是因为_生: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师:是因为_生:师: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那是一段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不堪回首又绝对不能泯灭必须铭记的血泪史_(图片:呈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佐证:教师解说词: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下沦陷。丧心病狂的侵略者悍然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古都南京,血流成河,白骨累累,30万以上的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遭到屠杀,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惨痛的一页,也是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章节。师:屠杀持续了40多天,近1000个小时,大约60000分钟。遇难同胞超过300000人,大约每12秒钟就有一个生命消失。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组数字。(屏幕打出:屠杀持续了/40多天/近1000小时/大约60000分钟/屠杀300000人/大约每12秒钟消失一个生命)生:师:这是什么?这难道仅仅是几个鲜红的数字吗?这是什么?(国耻)师:以朱丹的艺术才华,演奏欢快的曲目并不难,但他是那么的热爱他的木笛,已达人、笛合一,乐曲即心曲的境界。所以当朱丹想到今天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他又怎么能让自己心爱的木笛流淌出欢快的乐曲呢?来,现在你就是考场上的朱丹,酝酿一下情绪,谁愿意和我一起对读考场上朱丹与大师的对话,体验朱丹内心的痛楚与决绝。就在这段话中,朱丹放弃了什么?他在坚守什么?为了祖国的尊严,别说是艺术前途,即便是自己的生命,他也会无所畏惧的放弃,所以话语中即便不忍,但却万分的坚决,没有丝毫的回旋,没有丝毫的卑微。来,谁还愿意再做一次朱丹。(对读)三、烛照一片心灵师:孩子们,不要从朱丹的苦涩中走出来,就这样融进去吧,从考场走出来的朱丹泪流满面,他能向谁倾诉呢?他披着雪花,径直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临近石碑,他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莹莹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师: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莹莹光亮,生:接读师:请大家把眼睛闭上,让我们一起用心去看,这段话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师:读生:听师:睁开眼睛,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萌动的,初绽的,晕染的,自发的,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的,幼松林。师:侍机板书(幼松)师:敲打“显然”师:“显然”这个词在语段中想强调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感觉到了什么?师: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将这句话作了修改:走近一看,竟是一个由孩子组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整齐的排列在那里。他们的头上、肩上.”师:请谈谈你对这两组语句的理解(自己的意志与他人的意志的反差)师:源于自发的挚诚,祖国自在心中。那萌动的曙色,那初绽的蓓蕾,那无声晕染的墨滴,以其内在的神圣,悼念上世纪遇难国人的亡灵,自发的他们才是真正的幼松林,将来_生:接答师: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诺贝尔诗人伊利威塞尔(美国作家,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年前就曾提出警告:忘记大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列宁也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一刻,朱丹并不孤独。师:他看到了这一片莹莹烛光(板书:莹烛)看到了这片幼松林,他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生:吹木笛生:吹木笛师:是啊!他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吟唱。(乐声起)师:笛声化作了这样的文字“笛声悲凉凄切这如泣如诉的笛声”请你用心地带着音乐给你的感觉,带着音乐给你的情绪,再来读一读。生:读师:现在请你一边默默的静静地读这笛声,一边用心去思考,就在这段文字中,似乎有一个声音在向你哭泣,有一个声音在向你叹息,有一个声音在向你呐喊,然后拿起笔,把你感觉到的哭泣、感觉到的叹息、感觉到的呐喊,感觉到的笛声以外的声音,用一两句文字倾诉出来。生:伴音乐写师:你感觉到了什么声音?生:(对历史的关照,应对中提炼“慰亡灵”)生:师:幽幽笛声(板书:幽笛)在雪花中盘旋,伫立雪中的朱丹与那一片莹烛共同倾诉告慰亡灵的心曲(板书:心曲)此时此刻,朱丹以其内心的圣洁让我们不觉想起了一种花?你们想到了吗?生:梅花生:梅花师:理由生:照应朱丹出场师: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刻意安排这样一段文字呢?(自古以来,梅花以其不畏严寒,不惧雪压,卓然绽放的品格,赢得了中国文士的青睐,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也成为高贵品格的代言,朱丹爱国之情的坚守与梅花的风骨达成了高度的统一,朱丹就是一株奇崛伟岸的梅(板书:腊梅)师:指板书,在这里,腊梅与幼竹达成珠联璧合之态延续我们不朽的国魂(板书:铸国魂)这感人的场景也深深地打动了那位果断拒绝他同时又深感惋惜的艺术大师,因为,在他们心中,共同拥有着对自己祖国的至诚。师:让我们以著名诗人王久辛在纪念南京大屠杀70周年所作的长诗致大海的几句结束我们今天的心旅,让我们永铸爱国之魂:面对列强,国破了/但精神的山河在_只要/精神不灭阿_/祖国,就永远_有尊严!板书设计:木笛幽笛莹烛诉心曲铸国魂腊梅幼松慰亡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