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沪教版五年下基本图形word教案教学内容:基本图形教学目标:1.知道所学的三角形、四边形的特征。2.知道各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和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3.初步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及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加深对三角形、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形成知识网络结构。教学难点:各种图形之间内在联系与区别的构建。教学过程:一、复习1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2这些图形可以怎样分类?1)三角形可以分哪几类?各有什么特征? 锐角三角形 按角分 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一般三角形 按边分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2)填写P77三角形一类。3)四边形分类可以分哪几类?各有什么特征?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四边形 直角梯形 梯形 等腰梯形 完成P77四边形一类。4)圆有什么特征?3各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如何? 师: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中都可能有等腰的。 而等边三角形只能是锐角三角形。4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如何? 师:注意平行四边形不是特殊的梯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是并列关系。5看书P77关系图。二、练习:1P78练习。2是非题:1)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4)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 )5)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是图形叫梯形。 ( )3P81练习三/1、2、3。三、总结。附送:2019-2020年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道课文是按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写的。第25节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的,先写杉树林的景色,再写孩子们的活动。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喜爱杉树林的感情,感受杉树林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3、在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4、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选择校园中给自己留下美好印象的地方,有顺序地写下来,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体会“我”喜爱杉树林的感情。【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 出示课题,激发兴趣。1、出示杉树林图象,板书:杉树林 简介杉树2、填空:( )的杉树林3、出示课题:快乐的杉树林针对课题质疑:为什么说杉树林是快乐的呢?二、 学生小组自学课文,讨论学习。学习要求:1、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 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粉妆玉砌、毫不在意、避暑胜地、不约而同,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理解的地方。3、 完成填空: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家门前杉树林_的不同的景色以及_的情景,抒发了我 _的思想感情.4、 课文是围绕那句话写的?是按什么顺序写一年四季的景色的?三、 小组学习交流。1、 指名分节读课文。2、 交流填空。3、 学习总起句,总结句。理解“无穷”。4、 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杉树林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四、 小组讨论,学习课文第2-5节。1、 默读课文,杉树林一年四季有哪些变化?(1)、第二节:春天抓住树叶生长的过程,颜色、形状的变化,突出孩子们欣喜的感情。板书:长叶指导朗读:春天,杉树长叶了,带着欣喜来朗读。(2)、第三节:夏天抓住“火辣辣地烤着”、“拼命地叫着”是表明天气的炎热程度,说明了盛夏的“酷暑难挡”,理解“极好、避暑胜地”,说明杉树遮阴,凉风习习,给人带来的阵阵凉爽。 板书:胜地想想该怎样朗读好这前三句?(3)、第四节:秋天抓住杉树林“更新换貌”的具体内容:“红得那样鲜艳,火红火红的,远远看去,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秋风扫过,那火焰般的红叶飘落在地上,像红色的地毯”、“夕阳和晚霞增加了它的红,雨后的水塘更增加了它的红”、“秋天是杉树林最美丽的时候。”理解比喻句,把杉树叶子比作火焰,突出了它的红,红得耀眼,加上夕阳、晚霞、雨后的水塘使它红得可爱。板书:最美指导朗读:这里充分显示了秋天杉树林的美丽,语速可以稍慢,音量稍轻,表现出幽雅而柔和的秋景之美。 (4)、第五节:冬天:抓住“地面上,树干上,屋顶上,粉妆玉砌的世界”表现出杉树林冬天所特有的美。板书:粉妆玉砌指导朗读:读出欢快的语气(5)、小结:杉树林一年四季的美景让“我”喜爱,让“我”陶醉,同时,它还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乐趣。2、 自由地读读课文,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杉树林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乐趣?划出有关的语句,讨论学习。(1)、我和小伙伴们一放学,就到杉树林里做游戏。玩累了,有的还带着“牙牙”学语的娃娃来观看。大伙儿轮流荡秋千毫不在乎“。写孩子们在杉树林荡秋千。从“一就”能看出孩子们是多么喜欢杉树林,“毫不在意、自顾自”可以看出小伙伴们在杉树林林里尽情地荡秋千,玩得很快乐。即使吃尽苦头,屁股疼上两三天也“毫不在乎”,反映出孩子们尽情玩耍,心中充满了欢乐。指名读,读出欢乐的语气。(2)、“当然这里是我们的天下喽!有的做游戏。欢声笑语给整个杉树林带来了欢乐。”理解“天下、不约而同、有的有的”看出杉树林是孩子们玩耍和学习的天地,同时也是避暑的好去处。(3)、“我们时常迎着夕阳在这条用红叶铺满的路上来回走动,脚下软绵绵的,舒服极了。从“舒服、时常、来回走动”这几个词中可以看出秋天的杉树林能给我们提供特殊玩耍的方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杉树林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那么多欢乐,在加上它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不仅让我喜爱,让我陶醉,更让我难以忘记。板书:喜爱 五、 各自找一找自己喜欢的小节认真、有感情地读一读,试着背出来。六、 完成课堂练习,学生质疑:(1)、完成课后词语积累2(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例:杉树的叶子全变成红色,红得那样鲜艳,远远看去,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1、 夏天,大地被灼热的太阳烤得火辣辣的,_。2、 今天,雨下得真大,_。3、 _。七、布置作业:写段练习。【板书设计】1、 快乐的杉树林春天 帐叶 一就、还不在乎、自顾自夏天 胜地 天下、不约而同、有的 有的、喜爱秋天 最美 时常、来回走动、软绵绵、舒服极了冬天 粉妆玉砌、高兴地、有的有的、回荡*2 捅马蜂窝(节选)【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童年时候的无知与莽撞源于天真无邪。2、在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基础上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掌握“我”捅马蜂窝前后的情感变化。【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作家师: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媒体出示:冯骥才 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二、初知课文1、板书课题师:作家冯骥才童年时候也是一个非常淘气的孩子。一看课题,我们就知道课文写了作家小时候捅马蜂窝的事情。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课文那几节写了捅马蜂窝的经过?捅马蜂窝前、捅马蜂窝时、捅马蜂窝后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的句子三、讨论交流1、学习13节体验朗读爷爷、奶奶的话。奶奶:怨恨 爷爷:无奈2、学习46节捅马蜂窝前那都有趣!当我被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校门口。(交流板书:兴奋、)捅马蜂窝时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这复仇者不顾一切而拼死的气势是我惊呆了。(交流板书:迟疑、惊呆、狼狈)捅马蜂窝后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的时间,以至消肿后的几天里我都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呢!(交流板书:害怕、后悔)朗读感悟(反复朗读,体验感悟)四、总结课文师:学了课文,你觉得童年时的冯冀才是个怎样的孩子?1、其实,我们也和作家一样,由于自己的年少无知,干了不少傻事,吃了不少亏。但是,那无知与莽撞源于天真无邪,才是我们的童年更加值得追忆!2、练笔:师:让我们和作家一起回到他的童年,你想和冯骥才说点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笔,和作家亲切的密语几句。3、学生写作,教师巡视后交流。五、感悟写作方法师:大家都喜欢童年时期的冯骥才,那么,他的文学作品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找出相关的句子加以说明。范例:他的作品语言很幽默。比如:后院里最壮观的要属爷爷屋檐下的马蜂窝了。壮观一般形容气势很大景物,这里用来形容马蜂窝,比较夸张,很幽默。学生自己讨论。六、拓展阅读查资料:冯骥才的其他小说作品。3、瑞恩的井【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捐助、羞怯”等的意思。2、在理解关键句段的基础上,体悟瑞恩的善良、坚毅和执着,并懂得只要真心向往,努力奋斗,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表达对瑞恩的敬佩之情。【教学重点】1、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领会“有决心、有毅力,总能把事情做好。”这个道理。【教学难点】1、知道瑞恩是一个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的好孩子。2、理解“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这句话的意思。【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通过简介,感受非洲人民的痛苦生活。同学们,在遥远的非洲,由于地理条件等特殊原因,哪儿的人们饱受折磨。出示:一些非洲的孩子住在条件很差的草棚里,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和引用水,又缺医少药,许多儿童在饥饿、疾病中等待死亡。指名读2、学生谈感受。此时,你心理会想些什么?理解后出示:这真是一个痛苦的社会。朗读。二、学习课文38节,体悟瑞恩的善良、坚毅和直着。过渡:一个六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听说这一切后也和我们一样深切的同情他们,并有了一个美好的愿望,他的愿望是什么? 出示:我希望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1、 认真读38节,思考:瑞恩是怎么做的?(自渎课文,同桌交流,师及时梳理和板书。)2、 读38节,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70美元的易?(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抓住关键句段引导品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3、 教师引读,整体回顾。三、学习9、10节,感受瑞恩言行的感染力。瑞恩的行为感动了谁?他们是怎么做的?(学生交流,教师梳理并板书。)四、学习11小节,揭示课题,体会非洲人民的感激之情。瑞恩来到了乌干达,非洲人民是怎样对待他的,找找有关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乌干达人民的热情,理解课题“瑞恩的井”,并感受瑞恩的执着。)五、总结全文1、 教师小节。2、 深华情感。同学们,如果你是瑞恩的家人,或是他学校里的老师、同学,或是社会上的一位有爱心的人,或是你就是一位受到瑞恩帮助过的非洲人民,此时,你想对瑞恩说些什么?(交流、师生互评) 3、布置家作,进行练笔。【板书设计】瑞恩的井学校在募捐瑞恩的捐助瑞恩在募集善良 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事情都能做好!4、坐在最后一排【教学目标】1、读课文,说说“孤僻、不屑、呆滞、嘉奖、懵懵懂懂”等词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2、划出课文中描写作者心里活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体会作者的思想变化。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作为,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的意思,体会课文含义。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教学重难点】 1、抓住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2、理解“每当她带着倾向的气息悠悠离去时,每当她弯下腰挨近我低低地和我说这说那时,每当她那满含笑意的目光注视着我时,我都感到前所未有过的紧张、激动、惭愧和欢乐。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多么物质和愚蠢。我的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的伤害是罪有应得,因为我从来就没能积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引以为荣的值得骄傲的资本!我这样的学生,其实只配坐最后一排。”一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 揭示课题,引入课文。有个女孩,一直以来自认为又丑又笨,脾气倔强、性格孤僻,老师只好把她安排在最后一排。她自暴自弃,非常自卑。五年级时,她却改变了。想知道发生在这个坐在这个坐在最后一排的女孩身上的故事吗?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理解文中的新词,可借助工具书或请同学帮助。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我”的两件事,是哪两件事?2、交流:出示填空,根据填空,说说课文主要写了“我”哪两件事?课文主要写了在语文自习课上,我因白老师-感觉到-,在当天夜里,-,认认真真地补上了-。在后来的数学课上,我又因白老师-取得了第一名,白老师为我-。三、 再读课文,抓住描写心里活动的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1、白老师改变了“我”。从与白老师认识的第一天起,“我”的内心就不断地因受到白老师的“主义”而翻动着。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语句。集体交流。出示:“我不屑得瞧着她她会知道”。(1)“不屑”是什么意思?联系上文的内容和你的生活想想“她会知道”这里“我”可能还会想些什么吗?(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3)知道朗读出轻视、嘲弄、愤愤不平的预期。3、出示:“每当她带着清香的气息悠悠离去时,每当她弯下腰挨近我低低地和我说这说那时,每当她那满含笑意的目光注视着我时,我都感到前所未有过的紧张、激动、惭愧和欢乐。其实只配坐最后一排。”一句。2、自由读读这句话,对化纤部分作者这样的想法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质疑:“我”为什么会感到从未有过的“惭愧“呢?出示练习,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每当带着清香的气息悠悠离去时,每当她弯下腰挨近我低低地和我说这说那时,每当她那满含笑意的目光注视着我时,感到从未有过的惭愧,惭愧的是-交流愤愤不平、嘲弄、轻视她真有这样的神通吗?她会知道她会知道自暴自弃不想坐最后一排却倔着性子坐在罪尤一排没能积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引以为荣值得骄傲的资本成绩差、作业不好好做 (1)引读:所以,作者说“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我的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的伤害是-,因为我-像我这样的学生,-。(2)知道朗读出惭愧、自责的感情。(3)读在白老师的特别“注意”下,我笨拙勤恳的努力终于使我在语文测验中获得第一名,这震住了我,而白老师的话更让我热泪汹涌而出。出示“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作为,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四)默读课文第二件事,联系“我”的变化,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听了老师的话,此时的“我”会怎么想呢?(感激)想像说话:我的热泪汹涌而出。-。四、总结5、寻找幸运花瓣【教学目标】 1、了解我寻找幸运花瓣的过程,并体会由此产生的心情变化。2、朗读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意思,说说对幸运的理解。3、学习格言,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快乐是源于一个新的发现?幸运也许是一种心灵感受”的含义。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教学重难点】 1、抓住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2、理解“每当她带着倾向的气息悠悠离去时,每当她弯下腰挨近我低低地和我说这说那时,每当她那满含笑意的目光注视着我时,我都感到前所未有过的紧张、激动、惭愧和欢乐。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多么物质和愚蠢。我的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的伤害是罪有应得,因为我从来就没能积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引以为荣的值得骄傲的资本!我这样的学生,其实只配坐最后一排。”一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发谈话,揭示课题1、 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你是怎样理解“幸运”的呢?可以举例说说曾经亲身经历的事,或看到的,听到的?2、 学生交流对“幸运”的理解,教师点拨。3、 师:刚才,你们谈了自己对“幸运”的理解,你们有没有听说世界上有种花瓣叫幸运花瓣?今天,我们就和小作者一起去寻找幸运花瓣。4、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5、寻找幸运花瓣5、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了解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轻声读课文,并完成填空。学习任务单:1、轻声读课文,想想幸运花瓣是什么花的花瓣?作者为什么要寻找它呢?2、解课文内容,完成填空-。“我”兴致勃勃地去寻找,可是-,就在“我”几乎已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时,却-。终于心中的希望变成了现实,“我”-。2、 学生交流自学,梳理课文内容。(1) 师介绍幸运花瓣。(出世图片)(2) 完成填空,教师归纳。三、研读课文,体会心情。1、 师:作者为了得到五瓣丁香,苦苦寻找,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此时此刻,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轻声读读课文,划出句子,并试着提提问题。2、 出示句子:我回味着这几天为找到一朵五瓣丁香而“乐此不疲”的心情,我又回味着由于找到了五瓣丁香的精细,这都是我从为体验过的一种快乐。(1) 朗读句子(2) 质疑问难,随机解决3、 师:在寻找五瓣丁香花的过程中,哪些语句写出作者不同的心情?读读5-20节,划出有关的句子。(1) 学生交流,找到句子。 于是,那天放学后,我兴致勃勃地又去了街心花园。 我找了很久,眼看上课时间就要到了,我还是没有找到,只好悻悻离去。 我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兴奋不已。 我几乎已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了。 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2) 这五句句子中,你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呢?(3) 师根据 学生讨论,并归纳板书:兴致勃勃-悻悻-兴奋不已-沮丧-惊喜4、 师生共同小结。5、 为了找到五瓣儿丁香,作者付出自己艰辛的劳动,在三天寻找过程中,有一天的描写最具体,让我们再来读读第12-19节,想想这次作者又是如何寻找的呢?(1) 出示第12-19节,学生轻声读,选你喜欢的一句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寻找幸运花瓣的?(2) 教师出世花朵,学生观赏。重点知道句子,朗读、体会。我必须把目光直视着张开的花瓣儿。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3) 同音字区分,知道朗读句子。一片盛开的紫丁香,在我眼前一朵一朵地划过: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4) 配乐朗读第12节-19节。6、 师:作者额是如此专心致志地寻找幸运花瓣,她早已深深地陶醉在寻找五瓣丁香花的快乐中,即使在最沮丧时也未曾放弃,就在她心灰意冷时却忽然发现一朵很小很小的丁香。(1) 学生读第20节(2) 知道朗读句子,读出作者精细的心情。(3) 放飞想像,她当时会怎么想,怎么说呢?我的心为之一懂,赶紧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4) 齐读句子师:作者在几乎已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时,却忽然发现五瓣丁香花,此时此刻,你想到哪句话形容当时的情景?7、 找到五瓣丁香花,她是那样激动,那样惊喜,难怪她会回味。朗读第21节。8、 小结:寻找幸运花瓣的过程使作者感到乐此不疲,使她获得惊喜,更带给她从为体验过的快乐。四、学生格言,理解文章1、 师:幸运真是可遇而可求的,正如文中所说。2、 出示课文最后三节(1) 指导朗读这三节。(2) 读到这里,你觉得这快乐是什么?(3) 文章最后一节描写的正式作者在寻找五瓣丁香花的过程中对“幸运”的领悟。(4) 把它当作格言记住,并试着背一背。3、 老师再向你们推荐几句格言,选择你喜欢的一句介绍给大家。4、 学了课文,你对幸运是否有了新的理解、感悟呢?动笔写一写。(1) 学生写话。(2) 交流,教师点评。5、 总结全文:幸运之神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地寻找她,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收获快乐,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把心中的希望变为现实,成为一个幸运的人!6、黄河颂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全文。2、在阅读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课文申的意思。3、通过学习,理解黄河精神更是一往无前、勇敢无畏、博大宽广、保卫祖国、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龙的子孙,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学生可能回答长江、黄河等)2、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的部落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是黄河两岸。3、(出示图片或录像)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4、出示课题: 6 黄河颂(读题)5、黄河,源远流长,曲折婉蜒。我们勤劳的祖先就在这黄河流域生活。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象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它是我们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但是,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这块土地。在这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人民积极抗日,保卫祖国。在这种形势下,人民音乐家洗星海同志谱写了以保卫黄河为主题的(黄河大合唱)。(黄河颂)是其中的一首歌词,是由著名诗人光未然所写。二、初读诗歌,交流资料,激发情感。1、听课文录音,说说听完这首诗歌后的感受。2、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在不认识的生字上做上记号。3、交流。4、黄河知识知多少。出示要求:(1)同学们在课前搜集关于黄河的资料、图片。(2)每位同学根据自己课前资料搜集情况,选择角色,可以做考官,可以做解说员,也可以做知识老人。(3)问答范围:黄河的地理位置、政治历史、经济文化、G途城市等方面。三、深人体会,理解感悟。1学习第一节,交流感受。(1)同学们,作者站在高山之颠,他所望见的黄河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读第一小节。说说你对黄河有什么印象?选用以下方式交流。0我能用一首乐曲来说出我的感受0我能用我找到的资料中的一幅图来代表我的感受0我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我的感受0我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感受0我能用一首诗来概括我的感受0我能用朗读表达我的感受(2)挑战朗读第一小节。2、学习第二节,理解感悟。(1)(黄河颂关键在于颂,作者如何歌颂黄河的?自主阅读,要求:0朗读第二小节,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把第二小节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0自主理解,完成阅读新体验第三题。0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Q有感情朗读第二小节。(2)全班交流。重点为:0理解带点的词语,本来指什么?在诗歌里是什么意思?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0理解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通过举例说明。0提供(黄河大合唱)音乐,配乐指导朗读。3、学习第三节,深化激情。(1)朗读第三小节,理解带点的词语,本来指什么?在诗歌里是什么意思?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2)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3)有感情朗读。四、总结全文,拓展训练。1、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3、课外作业(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3)写几句小诗,赞美一条江河或一座高山。7、詹天佑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7段。2、 理解课文47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3、 学生收集资料,加深对詹天佑及及张铁路的理解。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 走出家门,放眼了望世界,湍流上架桥,险山中凿路,地底下通车,在如今已不是什么稀罕事,而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哪怕是造一条普通的铁路都被外国人垄断着,更何况要在险峻的山势间铁路。(学生齐读)“当时,清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组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北部。”他们讥笑中国人(学生齐读)“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但是却有这样一个人,让中国人骄傲,让外国人折腰,他就是詹天佑。2、 板书课题:詹天佑(学生齐读)3、 通过预习,请同学们交流詹天佑的生平事迹和京张铁路的简况。4、 不论历史的车轮走多远,这个名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牢牢记住。再响亮地读课题一遍。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通读课文,读准字音。2、 思考:课文哪几个语段是具体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3、 交流。三、 精读课文4、5、6小节。1、 出示学习策略单,四人小组学习。(1) 质疑问难,理解文章重点。(2) 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品质。(3) 动手演示,化解文章难点。2、 交流学习第四小节。(1) 用曲线划出詹天佑具体做的语句。(2) 出示詹天佑做的句子。思考:a、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是令你最感动的?b、你们眼前浮现了怎样的景象?说话练习,我看到了 ,我感到 。(3) 詹天佑说的和做的一个样,他也有信心完成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教师引读第四小结。3、 交流学习第五、六小结。(1) 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2) 指名答,小黑板出示: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 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3倍长。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 (3) 如果你是工程师詹天佑看到这些困难你会怎么想?写一写。(4) 交流,怎样才能把这么厚的岩层凿穿呢?如此长的隧道怎样才能够尽快凿开呢?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5) 再读文章5、6小节,思考:詹天佑怎么做?(6) 交流,(可以读一读,也可以通过动手演示来理解)四、 总结升华。1、 从詹天佑的言行中你领略到什么?指名答,师帮助总结板书:满腔的爱国情怀 超群的智慧 大胆的创造2、 总结:正是由于詹天佑有着满腔的爱国情怀,超群的智慧和大胆的创造,使这条铁路(引读第7小结1、2两句)3、 如今到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看到詹天佑的铜像和京张铁路这伟大的工程,都会惊叹不已,我想学完课文每个同学都会从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请写下你的内心感受。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目标:1、能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课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理解并积累“爱戴、爱抚、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比较深的句子。2、了解课文所记叙的三个事例,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其中的一件事,感受鲁迅先生“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3、收集鲁迅先生的一个作品或一个小故事,向大家介绍。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介绍作者:作者是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3、 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二、 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提问或质疑: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课文通过哪些事情来写的? 2、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参加追悼念的人多,送来的花圈挽联多,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 3、什么事使“我”惊异? (看到伯父受到这么多的人的崇敬和爱戴,感到伯父跟一般人的伯父不一样,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伯父的事。)小结::课文开头一段讲了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引起了“我”的深思,更激起“我”对伯父的怀念。过渡:课文写了伯父的哪些事呢? (板书:畅谈读书、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三、学习“畅谈读书”。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 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鲁迅先生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我”并不是记性差,主要是读书马马虎虎) 3、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4、 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小结:这个小故事讲鲁迅跟“我”谈水浒传从中启发教育“我”要读书,反映了(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下一代。)四、学习“救助车夫”。1、划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并议一议,这么冷的天,那位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两只手”、“地上淌着一滩血”、“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车夫家里穷,连一双鞋都买不起,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说明他要拼命挣钱养家糊口。车夫的处境的旧社会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一个缩影。)2、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这些词表示鲁迅什么感情?(“扶上”、“蹲着”、“半跪着”、“夹出”、“洗”、“敷上”、“扎好”、“掏出”、“给”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怀)3、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严寒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憎恶的思想感情。“叹一口气”是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造成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小结:这个故事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受伤车夫,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和对旧社会的憎恨。五、学习“关心女佣”。 1、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阿三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齐读最后一小节,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既是对开头照应,又是全文中心句,点明中心作用)附板书: 深受爱戴畅谈读书 为自己想得少救助车夫 为别人想得多关心女佣9、月光曲学习目标:1、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自己不认识的字,理解并积累“谱写、恬静”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语造句。2、能展开想象并用对话的形式,为课文续写一段话。3、体会贝多芬在整个事件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同情穷苦人的高尚情操。教学过程:、音乐导入。1、播放钢琴曲月光曲。2、让学生自由畅谈听后感受。3、简介月光曲。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曲子名叫月光曲,是首钢琴曲,它是由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那么它描绘的到底是怎样的景象呢?它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9、月光曲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句。2、汇报初读收获。(1)字、词的掌握情况。认读生字、生词。(出示生词卡片)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3)交流初读感受。贝多芬为贫穷的盲姑娘弹曲子,说明他有同情心。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的第二首曲子就是月光曲,是他即兴创作的。(4)质疑问难。(贝多芬在给盲姑娘弹奏一曲后,为什么还要弹第二首?第二首曲子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与此曲有什么联系?)三、探究课文。1、自读,围绕重点段、重点词句进行感悟,将感悟结果以批注的形式写在书上。2、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时加以引导或点拨。3、集体汇报。针对“贝多芬走进茅屋,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这一问题进行交流。(1)贝多芬在各地巡回演出的空闲散步时,无意中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走近时又听到屋内穷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被感动,于是推门进屋,弹奏了刚才姑娘弹的那首曲子。引导:贝多芬作为大音乐家,到各地演出还到小镇上演出,并且无偿为盲姑娘弹奏,这一切说明什么?(说明贝多芬没有架子,生活在人民之中,同情、热爱劳动人民,心地善良。)(2)贝多芬弹完一曲,盲姑娘说:“弹得多纯熟呀!感情多深哪!”这说明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很有音乐素养。贝多芬为在这儿遇到了知音而激动,因此用“我再给您弹一首”来回答盲姑娘。引导:盲姑娘因为什么断定给他弹琴的人是贝多芬。(贝多芬正在小镇上演出;弹得如此纯熟,对乐曲的感情体会得这么深刻,只有曲子的创作者贝多芬本人才能做到。)练习朗读,把握好穷兄妹俩对话中的互相体贴及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激动的评价。关于“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这一问题,应引导学生弄清以下内容:(l)贝多芬心情激动。(2)当时“风吹灭了蜡烛”,屋里洒满银光,“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这景色很美,这美盖过了茅屋里的贫困和凄凉,这美感染了贝多芬,诱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怀着对穷兄妹俩的同情,决定把美好的音乐奉献给这贫穷而爱好音乐的人。于是贝多芬即景抒情,弹奏出了月光曲。关于“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与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有何联系?”这一问题的交流,让学生领悟出:(1)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正是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所展示的意境。(2)皮鞋匠眼前景色的变化正是乐曲旋律起伏跌宕的表现。(3)乐曲与意境的具体联系:最初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这时音乐一定是舒缓的,轻柔的,表现了月光下的一切都很幽静。接着月亮升高,穿过微云,这时音乐逐渐增强,有了曲折,表现微云开始破坏幽静。忽然风起浪涌,宁静被完全破坏了,这时的音乐一定是高昂激越的,表现整个世界充满了风浪。(4)再放钢琴曲月光曲,让学生感受旋律的进展,想象乐曲的意境变化。(5)有感情地朗读8、9自然段,感受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正是他当时激动心情的真实抒发。四、总结扩展。1、感情朗读全文。2、再听贝多芬的月光曲。3、说说学文后或听乐曲后的感受。4、课外自主了解贝多芬:查书籍或上网。5、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曲子,听后把想到的景象写下来。10、马拉松学习目标:4、 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课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理解并积累“葬身鱼腹、千钧一发、表彰、功绩”等词语。5、 能通过默读课文,找到有关马拉松比赛及其距离设定的词句,了解它们的由来。6、 能有感情地朗读第4小节,对英雄菲力庇第斯表示崇敬。教学过程:五、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5、 板书课题:马拉松(学生齐读)6、 你了解马拉松吗?(交流马拉松的有关资料)。六、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4、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5、 交流生字新词:葬身鱼腹、千钧一发、笼罩等。6、 从本文中读懂了什么?七、 精读课文。(一)理清脉络。1、 本文解决了哪些问题?用“”划出。这两句是什么句?为什么?2、 本文是怎样回答的?读了本文,你能回答这两个问题吗?试着在小组内讨论。(抓住最后一节内容,回答提出的问题。)(二)理解410节。1、抓住关键词,概括小节内容。(第四节:登陆、第五节:求援、第六节:组织、第七节:鼓舞、第八节:激战、第九节:牺牲)2、试着画一张战争的形势图,标出有关时间、人名、地名等,连起来说一说。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到第10小节,说一说斐力庇第斯是一个怎样的人?八、 实践活动。1、让学生收集我国选手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资料。11 、齐白石与李苦禅教学目标:1能独立学会不认识的字;能运用各种方法理解 “仰慕、憨厚、赏识、志存高远、驰骋”等词语。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能理解“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的意思。3能从文中人物经历的事中,对齐白石关心青年、提携后人和李苦禅尊敬师长、志存高远有所感悟。教学过程:一补充了解齐白石、李苦禅,揭示课题二初读文章,理清文脉 1根据预习要求小组内进行交流反馈。你知道课文讲述了齐白石与李苦禅之间发生的哪两件事?四人一组交流。 2集体反馈三抓住关键语段学习课文,深入感悟,指导朗读一)学习第一件事:收徒 拜师1理解“人品、画品”这两个词。 1)出示句子:“俺俩是国立艺专的学生,他叫王雪涛,俺叫李英杰。俺们都是从乡下来的穷孩子,因为仰慕先生的人品和画品,特来拜师的。请您收下俺们吧” 指名读这段话。 2)师:对于“人品、画品”这两个词,你的理解是(指名学生回答)同时出示板书:人品 画品 3)出示“仰慕”读好词师:给“仰慕”换个词,可以说师:因为仰慕齐白石的人品与画品,李英杰特来拜师学画。同时板书: 拜师 2感受李英杰拜师学艺的诚意,指导有感情朗读。 3理解齐白石为何“紧闭了一下双眼,两颗泪珠顺着眼角滚落下来”出示句子:齐白石看着眼前这两个憨厚可爱的青年,不禁回想起自己学画时的艰难历程。他紧闭了一下双眼,两颗泪珠顺着眼角滚落下来:“好,我收下”1)师:显然齐白石被他俩的诚意所打动,他决定要尽力培养他俩,就这样,齐白石收下了这两位出身贫寒、诚心学画的年轻人。板书:收徒 4分角色朗读第一件事二)学习第二件事:教徒 悟理 1师:齐白石收下李英杰后教作画,更教他做人,风雪之夜发生的“拉洋车”的事情让李英杰悟出了做人的道理。现在我们就来重点了解师徒之间发生的第二件事情。同时板书:教徒 悟理 2了解课文的第二件事主要写齐白石的人品。师:李英杰是仰慕齐白石的人品与画品而来拜师,那课文讲述的第二件事,主要是要介绍齐白石的人品还是画品?3指名一人读1017节。 4师引读,出示三句句子 师:那天李英杰拉着洋车正往前走时,却见白石老人站在面前,李英杰 出示:李英杰当时急出一身冷汗,想调头就走。 师:尽管冬季里天黑得早,但是齐白石还是认出了自己的弟子,他要求李英杰拉他回家,无奈之下,李英杰只得 出示:那青年把白石扶上洋车,李英杰低着头端起车把向前跑去 师:白石老人执意要求李英杰收下车钱,从那以后 出示:从那以后,李英杰好几天没敢登齐家的门,可是心里又感觉空荡荡的。他终于硬着头皮走进了白石的画室。 6联系上下文,理解李英杰此时的心理感受。 1)师:一个人的心里想法会通过他的言行表现出来,李英杰当时会怎样想。出示:李英杰当时急出一身冷汗,心想: ,于是他想调头走开。那青年把白石扶上洋车,李英杰低着头端起车把向前跑去, 。从那以后,李英杰好几天没敢登齐家的门,可是心里又感觉空荡荡的。他的心里十分矛盾:去吧 ,不去吧, 思考了许久,他终于硬着头皮走进了白石的画室。学生自学;四人一组交流。 2)组织交流 3)指导朗读,加深感悟 7理解“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的意思,感受齐白石的人品。 1)师:可对于这件事,齐白石是怎么教育李英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齐白石怎样的人品?(个别读)出示:“你胡说” 白石停下手中的笔,目光直射英杰,随后他语气和缓了下来,“拉洋车是为了求学,自食其力,堂堂正正,有什么可丢人的?老夫幼时当过木匠,还特篆刻了一枚木人印章揿在画幅之上!古人云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拉洋车有什么不好!” 2)结合上下句子理解“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的意思 师:齐白石的这段话中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句子是师: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读读齐白石的话,联系上下句子思考。3)指导朗读,体会齐白石的人品引读:齐白石深知在困苦的时候,唯有自尊自爱才能走出困境,成为一个受人敬重的人。齐白石就是这样做的,所以当李英杰觉得拉洋车很丢脸,齐白石生气地说,但想到李英杰对学画的那份执著,他语气和缓了下来,语重心长地说 4)总结 板书:自尊自爱 8指导朗读,理解三个词语的含义1)出示:白石深深喜爱这志存高远、意趣不凡的年轻人,特意画了一幅不倒翁送给他,鼓励他要有根底,有志气,有压不垮、推不倒的意志。 这位李英杰便是日后驰骋画坛的大画家李苦禅。引读:白石深深喜爱这 2)借助注释理解“志存高远、意趣不凡”师:李英杰的志存高远,意趣不凡正是齐白石所赏识的。读读注释,你理解这两个词吗?3)理解“驰骋”在文中的含义师:“驰骋”原来指骑马奔驰,课文中的意思是(指名回答)10拓展感受出示:必先有人格,才有画格四欣赏李苦禅的作品 师:李苦禅自尊自爱的人格影响着他的画风,最后让我们伴着悠悠的古琴声来欣赏李苦禅意趣不凡的国画作品。12、飞夺泸定桥学习目标:、在理解水流湍急、高山峻岭、妄想、击溃、千钧一发中带点字意思的摹础上,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2、能比较简要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联系课文的有关内容说说对课题的理解;能从文中关键词句的品读中感受到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的革命大无畏精神。4、熟读具体描绘泸定桥惊险,大渡河水湍急的语句,并能学习用具体的数字介绍自己熟悉的一样物品。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理清脉络。1导入新课,齐读课题。2检查预习:如果将课题改为夺取泸定桥好吗?你能结合课文内容简单说说理由吗?3小结,板书:赶到泸定桥飞一样地夺取泸定桥二、学习1一5节,理解怎样“飞”。1为什么说红军是以飞一样的速度赶到泸定桥的?默读1一5节,用( )找出能够帮助你解决疑问的语句。(提示学生关注文中列举的一些数字) 、,(1)学生读文划句。(2)交流小结:红军以每小时6公里的速度赶到了泸定桥,这简直是飞行。2为什么红军要以飞行速度赶到泸定桥呢?再读1一3节,想想原因。(1)学生读文思考。(2)小结:红军战士只有抢在敌人增援部队的前面赶到泸定桥,才能有望夺取泸定桥,继续北上抗日。所以他们必须与敌人抢时间,争速度。(板书:抢时间 争速度)、默读4、5节,思考:红军战士是怎样与敌人抢时间、争速度?按句式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一说:敌人
展开阅读全文